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乐山大佛

增加 8 位元組, 4 年前
景点介绍
==景点介绍==
乐山大佛景区包括乐山大佛、[[灵宝塔]]、[[凌云禅院]]、[[ 海师洞]] 、[[九曲—凌云栈道]]、[[ 巨型睡佛]] 、[[东方佛都]]、[[ 佛国天堂]] 、[[麻浩崖墓]]、[[乌尤山]]等。[[陈运和]]《乐山大佛》中诗称“山是一尊佛参拜,庄严雄伟佛是一座山仰视,气势崴嵬”。
===凌云胜景===
大佛右侧的石壁上,是著名的“[[九曲栈道]]”,是与修建佛像闪光灯同时开凿的。栈道最宽处1.45米,最窄处0.6米,共217级石阶,沿崖迁回而下,可到大佛脚底。崖壁上留下的石刻佛龛,遗憾的是它们的风化现象非常严重。绕过佛脚是位于大佛左侧的“[[凌云栈道]]”。削壁穿洞,隐藏在乐山大佛左侧悬崖绝壁间。栈道开凿于1983年初,1984年竣工,同年十月开放,全长约500米,与大佛右侧的九曲栈道一起构成一条回环曲折的旅游路线。
凌云寺是建于唐代,位于大佛头部的右后方,俗称大佛寺。唐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凿佛像时,寺宇又有扩建。唐建凌云寺,毁于[[元顺帝]]战乱, [[ 明代 ]] 进行了两次较大修复,明末又经毁。现存凌云寺是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重新修建的。以后又经多次修葺。寺门正中匾上集[[苏东坡]]书“凌云禅院”四字。两旁联文是“大江东去,佛法西来”。此联既使人有佛法庄严之感,又表明了凌云寺所踞地理位置,还巧妙地将“大佛”两字嵌于其中。寺内有天王殿、大雄殿和藏经楼等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筑,藏经楼,原为寺内收藏佛教经卷的地方,于1930年新建。结构和外形可以看到近代建筑风格,楼下新辟“海师堂”,塑有大佛发起建造者[[海通法师]]、以及继任建造者章仇兼琼、韦皋的全身像,以此寄托后人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灵宝塔]]又名凌云塔,因其耸立在凌云寺后的灵宝峰巅,故以山峰命名。塔建于唐代,塔形呈密檐式四方锥体,砖砌而成,坐东向西,高38米,共十三级。塔体中空,内有石阶沿塔轴盘旋至顶。塔顶为四角攒尖式。灵宝塔每级都开有窗眼。根据山川形势,修建此塔的目的,主要还是作为三江合流处的标志。高71米的大佛是为了镇水保平安,灵宝塔则作为航船标志,使船工提高注意力,以便安全渡过急流险滩,灵宝塔是[[嘉州古城]]的一座标志,经 [[ 四川省 ]] 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东坡楼是凌云山著名古迹之一,东坡楼也叫[[东坡读书楼]]。位于栖鸾峰巅,系由楼、廊、亭组成的庭院建筑。东坡楼为歇山式单体木质两重楼房。门额横匾“东坡楼”三字是集黄庭坚手书而成,楼堂正中苏东坡斜倚坐像。东坡楼正对临崖处有一亭,即清音亭。在清音亭凭栏远眺,江天悠远,山清水秀。佛国天堂融古建筑、摩崖造像、雕塑、壁画、彩绘为一体,景色优美,仿唐式古建筑有天桥、天门、天梯、云台、云梯、三大宝殿等。
===麻浩崖墓===
[[ 麻浩崖墓 ]] 位于凌云、乌尤两山之间的[[溢洪河]]道东岸,[[麻浩]]是其地名。崖墓是川西,特别是乐山地区则流行一种凿山为墓的一种墓葬形式,其特征是沿着浅丘,山谷的砂质岩层由人工凿成方形洞穴,然后安葬遗体和殉葬品。从外部看去,是一个个神秘的山洞。这种墓葬因流行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至 [[ 南北朝 ]] 时期,故称 [[ 东汉 ]] 崖墓。麻浩崖墓早年就以规模大,画像雕饰精美而被誉为“南安各墓之冠”。该汉代墓群于1988年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乌尤山===
717,12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