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新邵县

移除 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东部大山是大龙山(当地人俗称龙山,有湖南百里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中部大山是金龙山,西部大山是天龙山(到新化县了)。
 
==气候特征==
 
新邵县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0℃,最高为1998年17.7℃,最低为1984年16.2℃。年平均总日照时数1480.5小时,日照百分率33%。以2003年最多,1688.3小时、日照百分率38%;1982年最少,1258.3小时、日照百分率28%。降水量属衡邵低值区边沿与梅城高值区之间。年平均总降水量1365.2毫米。自北向南递减,北部1500毫米,中部1350~1450毫米,南部1300毫米左右。年平均总蒸发量1201.6毫米。最多1978年达1385.4毫米,1982年只有1011.2毫米为最少。7月份以偏南风为主,其它各月以东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为1.0米/秒。年平均总霜日数19天。年平均初霜期11月25日,终霜期2月26日。年平均无霜期271天,1980年多达304天,1986年只有237天。年平均降雪日数12天。1985年多达25天,1981年只有2天。年平均初雪期12月19日,终雪期2月25日。
 
新邵县气候特征:
 
(一)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长。
 
(二)4、5、6月多大雨,7、8月高温干旱。
 
(三)光热水资源较丰富,但干旱、洪涝、低温等灾害频繁,大风、冰雹、冰冻、雷击灾害也不少见。
 
(四)地形复杂,造成温度、降水、光照的地理差异明显。北部和南部因海拔低而气温偏高,中部因海拔高而气温偏低。降水量年度和季节差异很大,又因地形和海拔不同,差异更显著。
 
据新邵县12个雨量点记录显示,潭溪、洪溪、大河滩、坪上等地的大雨、暴雨、雨日、雪日、年降水量等比其它地方明显偏多,以潭溪暴雨最多。最大年降水量是1994年坪上达2351毫米。最大月降水量是1995年6月龙溪铺达547毫米,该月降水量占该年降水量的36%。最大日降水量是1998年5月22日坪上达225.5毫米,占该年降水量的13%。日照,山脉南坡比北坡每天多0.5~2.0小时。
 
(五)近20年来冬季有偏暖趋势,在冰冻和严寒期(日平均气温≤0.0℃且连续≥5天)天气很少出现。20世纪60~80年代,冬季多有冰冻天气出现,1984年冰冻多达10天。90年代以来冰冻天气明显减少,1993~2005年的13年里只出现冰冻2天(高寒山区外)。
 
==自然景点==
==土地资源==
截至2005年,新邵县土地总面积为1762.86平方公里,约合264.43万亩,减少1.52%。其中农耕地53.13万亩(含水田41.20万亩),占20.08%;后备耕地2.4万亩,占0.91%;园地6.19万亩,占2.34%;林地123.53万亩,占46.72%;草地8.16万亩,占3.09%;水域10.28万亩,占3.9%;难利用地15.03万亩,占5.68%;非农耕性占地45.71万亩,占17.28%。[3]
==矿产资源==
地理区划上属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野生动物资源生态分类属中亚热带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种类繁多。截至2011年,脊索动物中:哺乳类有7目18科33种。鸟类有12目29科66种。爬行类有3目10科84种。两栖类有2目7科。鱼类有7目16科89种。节肢动物中:昆虫有13目74科206种。蛛形类有16科32种。还有虾、蟹等甲壳类,蜈蚣、百足虫等多足类动物。环节动物中常见有蚯蚓、水蝗、山蝗等。软体动物有4目10科。主要有园田螺等10余种螺。园顶蚌、背瘤蛎蚌、背角无齿蚌、河蚬、湖蛛蚬、蜗牛、大蜗、蛞蝓等。
 
==气候特征==
 
新邵县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0℃,最高为1998年17.7℃,最低为1984年16.2℃。年平均总日照时数1480.5小时,日照百分率33%。以2003年最多,1688.3小时、日照百分率38%;1982年最少,1258.3小时、日照百分率28%。降水量属衡邵低值区边沿与梅城高值区之间。年平均总降水量1365.2毫米。自北向南递减,北部1500毫米,中部1350~1450毫米,南部1300毫米左右。年平均总蒸发量1201.6毫米。最多1978年达1385.4毫米,1982年只有1011.2毫米为最少。7月份以偏南风为主,其它各月以东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为1.0米/秒。年平均总霜日数19天。年平均初霜期11月25日,终霜期2月26日。年平均无霜期271天,1980年多达304天,1986年只有237天。年平均降雪日数12天。1985年多达25天,1981年只有2天。年平均初雪期12月19日,终雪期2月25日。
 
新邵县气候特征:
 
(一)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长。
 
(二)4、5、6月多大雨,7、8月高温干旱。
 
(三)光热水资源较丰富,但干旱、洪涝、低温等灾害频繁,大风、冰雹、冰冻、雷击灾害也不少见。
 
(四)地形复杂,造成温度、降水、光照的地理差异明显。北部和南部因海拔低而气温偏高,中部因海拔高而气温偏低。降水量年度和季节差异很大,又因地形和海拔不同,差异更显著。
 
据新邵县12个雨量点记录显示,潭溪、洪溪、大河滩、坪上等地的大雨、暴雨、雨日、雪日、年降水量等比其它地方明显偏多,以潭溪暴雨最多。最大年降水量是1994年坪上达2351毫米。最大月降水量是1995年6月龙溪铺达547毫米,该月降水量占该年降水量的36%。最大日降水量是1998年5月22日坪上达225.5毫米,占该年降水量的13%。日照,山脉南坡比北坡每天多0.5~2.0小时。
 
(五)近20年来冬季有偏暖趋势,在冰冻和严寒期(日平均气温≤0.0℃且连续≥5天)天气很少出现。20世纪60~80年代,冬季多有冰冻天气出现,1984年冰冻多达10天。90年代以来冰冻天气明显减少,1993~2005年的13年里只出现冰冻2天(高寒山区外)。
==历史名人==
749,2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