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20
次編輯
變更
查干湖
,無編輯摘要
|center|[http://youimg1.c-ctrip.com/target/tg/233/664/086/de69ca4e09f048a2a33bcfd833a3a6ce.jpg 原图链接] [https://pic.sogou.com/pics?ie=utf8&p=40230504&interV=kKIOkrELjboMmLkEkLoTkKILlLELjboLmLkEkLsTkKIKmbELjboJmLkElbYTkKIRmLkEkL8TkKIKmrELjbkImUHpGz2IOzXejb0Ew+dByOsG0OV/zPsGwOVFmTbxFE4ElKJ6wu981qR7zOMTEl+OKjbxHUwElKJ6wu9DxqR6wu981qR7zOM=_-1850094797&query=%E6%9F%A5%E5%B9%B2%E6%B9%96& 来自搜狗图片]]]
| 图像说明 = 查干湖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and age|1963|04|27}} | 出生 地点 = 中国 香港|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2018|11|03|1963|04|27}} | 国籍 = 中国| 别名 = 蓝精灵| 职业 = 演员| 知名作品 = 大话 吉林省 西 游之月光宝盒<br> 大时代 <br> 万家传说 <br> 家有娇妻北部
}}
中文名
查干湖
12街景地图
13词条图册
查干湖,蒙古语为“查干淖尔”,意为白色圣洁的湖,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处于嫩江与霍林河交汇的水网地区,纵长37公里,最宽处10公里,湖岸线蜿蜒曲折,周长达128公里。蓄水高程130米时,水面面积345平方公里。蓄水6亿多立方米。
特色美食: 蒙古族牛肉干、蒙古族手把肉、蒙古馅饼、马奶酒、烤全羊。
查干湖是河成湖,历史上曾是嫩江主河道的一部分。由于地壳运动,气候变迁,河流摆动、淤积等原因,致使嫩江改道,东移至大安台地以东,留下了大安古河道;另一方面,支流霍林河来水逐渐减少,河道逐渐淤积,出口被堵塞,形成了盲尾河。加之,这里区域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因此,在被称之为“八百里瀚海”的吉林省西部地区造就了此湖泊。
查干湖,原称查干泡、旱河,1983年吉林省地名普查时,正式更名为查干湖。历史上,在宋、辽时期称之为“大水泊”、“大渔泊”。北宋曾公亮主编的《武经总要》记载:“大水泊周围三百里”。明代查干湖称之为“拜布尔察罕大泊”。据《辽史·营卫志》记载:“皇帝从正月上旬起牙帐,约六十日方至。卓帐冰上,凿冰取鱼。冰洣,乃纵鹰鹘捕鸭雁。晨出暮归,从事弋猎„„弋猎网钓,春尽乃还。”自辽金以来历代帝王都到查干湖“巡幸”和“渔猎”,举行“头鱼宴”和“头鹅宴”。元代至清初,这一带江流泡沼星罗棋布,银鱼穿梭,水草肥美,雁鸭栖集。沿岸林木蓊郁,田野芳草葳蕤,风景如画。是辽、金、元几代帝王巡幸游乐的渔猎之地。
清代,这里曾一度成为封建王公的“放生泡”,严禁捕鱼。到了清代末期,捕鱼业又发展起来。
1948年2月出版的《东北经济小丛书·水产》载:当时(嫩江)的主要渔场为大赉城南25 千米的查干淖尔(查干湖)。东西约12 千米,南北约40 千米,水深4 尺,野泡网达24 统之多。
1936年各种渔具捕获量百分比为墚子、冰槽子占44%,野泡网占 44%,大网 4%,其他 8%。墚子、冰槽子、大网、野泡网等冬季渔具占主要部分。墚子、大网等渔具发祥最早,墚子远在清代乾隆年间即已开始,大网则始 于同治年间。野泡网直至最近始出现,大部分在1930 年以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9年和1960年是查干湖历史上产鱼的黄金时代,当年冬最多出网达 48 趟。
1960年鱼产量达 6142 吨,芦苇产量高达30000吨。20世纪50~60年代,区内来水丰富,当时查干湖水面特别大,南至新庙泡,北至通让铁路以北约10 余千米,仅查干湖就有湿地面积656 平方千米,湖内主要栖息的鱼 类有红鳍鲌、鲤鱼、鲫鱼、鲶鱼等,沿湖浅水域生长着繁茂的挺水型、沉水型和浮水型水生高等植物,主要有芦苇、菖蒲、菱角、芡实等。芦蒲等水生植物,高2.5 米左右,人在草地行走十分困难。沟汊等一些地方长 有塔头等植物。野生动物狼、狐、獐、狍等种类繁多。野生禽类山鸡、鸭、雁成群结队,产卵季节草地上各种鸟蛋多不可数。 在1962 年以后的10 余年中,由于查干湖主要水源区人类活动加剧,霍林河上游修建了罕嘎力、兴隆、胜利、大段等水库,层层蓄水,洮儿河较小的水流又被堵截,使湿地面积明显退缩,查干湖湿地面积缩小到231 平 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积184 平方千米,芦苇面积47 平方千米,面积虽然缩小但还能出船捕鱼。但至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查干湖大面积湿地逐步退化,趋于干涸。水面仅存 50 平方千米,湖水变色,水质的PH 值由 原来的8.5 逐渐上升到12.8,鱼类及湿地动物、植物近乎灭绝,整个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灭顶之灾,素有“天然宝库”美称的查干湖变成了鱼苇绝迹、盐碱泛起的“害湖”。由于自然生态遭到破坏,雨量逐渐减少,大风 天气逐年增多,大风卷起沙碱漫天飞扬,遮天蔽日。湖区周边群众生活日趋贫困,一些渔民仅靠熬碱度日。 1976 年,中共前郭县委、县政府在几乎没有大型机械的情况下,带领全县 10 各族人民,靠手抬肩挑,经先后两期,历时八载的艰苦奋斗,终于在 1984 年修通了一条长53.85 千米、底宽50 米的人工运河——引松 渠,使松花江水源源不断地流入查干湖。引松渠不仅给查干湖注入了新的生命,也明显地改变了自治县区域性的自然状况与生态环境,使这里的渔业生产,芦苇生产和旅游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到21 世纪初,查干湖 水域面积已由工程开通前的50 多平方千米扩大到420 平方千米,湿地面积达到了514.2 平方千米,年产鱼稳定在3500 吨左右。查干湖盛产的胖头鱼获得了国家 AA 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双认证。被誉为 “世界奇
观”的 查干湖冬捕规模(每日出6 查干湖在1962 年以后的10 余年中,由于查干湖主要水源区人类活动加剧,霍林河上游修建了罕嘎力、兴隆、胜利、 趟冰下 大 段等水库 拉网 , 层层蓄水,洮儿河较小的水流又被堵截,使湿地面积明显退缩,查干湖湿地面积缩小到231 每网60 平方千米 人 , 其中水域面积184 共计360 平方千米,芦苇面积47 人作业)和单网产量(14.9 平方 万 千 米,面积虽然缩小但还能出船捕鱼。但至 20 克)于2005 年入选上海大 世 界基尼斯 纪 70 录。 年代末期, 查干湖 大面积湿地逐步退化,趋于干涸。水面仅存 50 平方千米,湖水变色,水质的PH 值由原来的8.5 逐渐上升到12.8, 胖头 鱼 类及湿地动物、植物近乎灭绝 , 整个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灭顶之灾,素有“天然宝库”美称 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内 的查干湖 变成了 一带特产 鱼 苇绝迹、盐碱泛起的“害湖” 类 。由于 自然 特殊的气候条件和 生 态遭到破坏 长环境 , 雨量逐渐减少,大风天气逐年增多,大风卷起沙碱漫天飞扬,遮天蔽日 其品质优异 。 湖区周边群众生活日趋贫困 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级绿色食品认证 , 一些渔民仅靠熬碱度日 被认定为“中国名牌农产品” 。 并通过ISO9001
胖头鱼,学名鳙鱼,又名花鲢。因为头大,民间故称为胖头。它生活在水的上层,性情比较温和,主要食水中的浮游动物,也食浮游植物,适宜于大型湖泊、水库放养。
夫会在湖上厚冰钻多个钻孔来下网,然后透过透明的冰层追踪鱼群的动向。捕渔的网的网孔遵照传统保持疏织,以确保鱼龄在五年以下的幼鱼可以游离渔网,以确保将来的渔获[8]。即使如此,在2005年捕鱼曾创下一次 下网捕获104,500公斤的渔获而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这个纪录于2008年被168,000公斤的渔获打破。 “查干湖冬季捕鱼节”是查干湖每年冬季的核心旅游卖点,加上附近的妙因古刹(藏传佛教)、查干湖滑雪场等景点,大力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而基于这个日益商业化的活动,冬捕每年的头鱼往往成为当地富有阶 层抢购的目标,亦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 === 文化沉淀===早在一万年前,古老的查干淖尔人就在这里以渔猎为生。古代的蒙古族之所以称查干湖为圣水母亲湖,主要是他们世世代代逐水草而居,生于斯、长于斯,以湖为生,惜湖如命,爱湖 如母,尤其是在寒冷漫长的冬季, 他们更是依靠传统的捕鱼方式(查干湖冬捕)戗胜严寒,维系生活,繁衍生息,世代传续。真正的查干湖冬捕可以追溯到辽金时期。据史料记载,辽帝最喜欢吃“冰鱼”。每年腊月,辽王都要率领家眷来北方,在查干湖 湖面上搭建帐篷。在帐篷里把脚下的冰刮薄,薄到像纸片儿,这时可以看见鱼儿在冰下游动。看够了想吃时再将薄冰打开,鲜活的鱼儿就接二连三地跳上冰面……历史上习惯把这种冬捕称为“春捺钵”。查干湖冬捕不 仅是一种渔猎文化,更是一种民族文化。冬捕是一项集体活动,使得各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得以交流,一切文化和精神在冬捕的日子里得到了全面的展示和传承。查干湖冬捕是人类生存成果的一次大的,全面的,辉 煌 的展示和普及 。 查干湖冬捕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有着现代人对它的传承和发扬。查干湖开发区成立以来,深入挖掘整理查干湖冬捕这一独具特色的渔猎方式,重现了祭湖醒网仪式、冬网捕鱼等。同时,在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上又 增加了查玛舞、民族歌舞、头鱼拍卖、现场观鱼和大型文艺活动等,不断丰富内容。截至目前,查干湖开发区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2006年,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被中国旅游产业年会评 为“中国十大生态类节庆”。 曹保明先生在《最后的渔猎部落》一书中这样说:“这种古人类生存的文化形态至今仍能让人直接去体验和感受这种原色的地方如今已为数不多了,走近查干湖冬捕,有一种走进远逝的楼兰古地之感,又好似来到秘鲁 印第安人古老的生存部落,你会感受到大自然在平凡的接纳你,又在生动地拥抱你。是的,这儿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也是最后一处被自然和人类完整保存下来的渔猎部落。在现在文明中保存着传统文化生活的内涵这是 对历史的一种延伸,它的价值不单单在于记录了人类文化的走向,还记载了人类精神的历程。” ===神秘气息===查干湖冬捕前要举行神秘的“祭湖·醒网”仪式。历史上的蒙古族崇拜天地山川,素有祭山祭水之俗。据说,1211年,成吉思汗率领九翼铁骑,在晨曦时分,来到位于查干湖北岸的“青山头”台地。在“苏鲁锭”的引 领下与众人一道手托“九九礼”,在九堆冲天圣火的噼叭声中,挂其带于颈,悬其冠于腕,站在祭台前,面对查干湖,对日九跪,对湖九拜,齐声高诵《查干湖祭词》。接着将芳香的奶酒洒进查干湖,意为让芳香的奶 酒与一望无际的查干湖永久溶为一体 。
祭湖醒网是祭祀天父、地母、湖神,保佑万物生灵永续繁衍,百姓生活吉祥安康。所表达的是湖区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对大自然恩惠的感激,也是查干湖人精心打造的一张民族旅游的特色牌。
查干湖冬捕的网是如何操作的?
先在一米左右的冰层上每隔八九米凿一个冰眼,一网要凿几百个冰窟窿,然后穿杆引线。下网时,由于网太长,每隔一定的距离,他们都要使用马拉绞盘拉动大网,才能将大网逐步下到位,仅下网的过程就需要八九个小时。
收网时,几匹高头大马拉动绞盘牵引着钢丝绳转动,四五米宽的大网裹着冰层下的鱼儿从宽一米、长两米的出鱼口缓缓露出冰面,渔工们边收网,边将打上来的鱼平摊在冰面上,等在两侧的人们拿着渔场准备的专用编制袋,将一二十斤的大鱼收入囊中。
仪式开始:朝着查干湖行过九次大礼之后,众人高声朗诵《查干湖祭词》——
献上九条哈达,白马青牛为供。
查干湖鱼,是有机天然绿色食品,被中央各套节目多次报道,声名远扬,因而各地商家纷纷将目光投向查干湖。当然,这也给热爱健康的人士们带来福音。目前各地经销商有:
三江: 查干湖鱼馆
保护区内现有鸟类有15目34科116种,占吉林省鸟类总数的35.6%,其中水鸟有13科58种,占本区鸟类总种数的50%。属国家Ⅰ级保护的有白枕鹤、白头鹤、丹顶鹤等5种;属国家Ⅱ级保护的有白天鹅、雀鹰、灰鹤等12种。
设置外围保护地带146.66平方公里。
保护区划定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功能区。其中:核心区3处(辛甸泡、高家、庙东),面积为155.31平方公里,占保护区面积的31%;缓冲区3处,面积193.34平方公里,占保护区面积38%;其余为实验区,面积为158.19平方公里,占保护区面积的31%。
主要保护对象是保护半干旱地区湖泊水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野生珍稀、濒危鸟类。
气候为中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2879.8小时,年平均气温4.5 ℃,无霜期141天,全年有效积温为2916.8℃,年平均降水量450mm。
吉林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呈现物种多样性、珍稀性及及生境的典型性等重要特征。在保护区栖息繁衍及过往停歇的鸟类共有239种,占全省鸟类总数的73%。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鸟类有:东方白鹳、黑鹳、丹顶鹤、白头鹤、白鹤、金雕、白尾海雕、大鸨等8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鸟类有:大天鹅、白枕鹤、灰鹤、白琵鹭、白额雁、鸳鸯等35种;Ⅰ、Ⅱ级重点保护鸟类共43种。陆上野生动物有狼、狐、貉等25种,两栖爬行类9种,鱼类46种,年产量达5000吨,昆虫446种,植物200种,其中具有药用价值的149种。地下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保护区周边有五个乡、两个镇、四个场(厂)、二个公司、三十八个自然村屯。主要乡镇、场(厂)有前郭县的长山、穆家,新庙、蒙古屯,乾安县的余城,大安市的大榆树乡(现与海坨乡合并叫海坨乡)、大洼乡等乡镇,以及吉林油田新立采油厂、查干湖渔场、新庙泡渔场。其中,保护区管理局所在的蒙古屯乡集中了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新庙泡渔场、查干湖旅游公司、前郭小油田开发公司等单位。
查干湖自然保护区周围的村屯总人口约24000人,其中,在前郭县境内的人口约为18200人,乾安县境内人口约2300人,大安县境内人口约3700人。
1986年8月2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函(1986)131号文〕批准建立吉林省查干湖自然保护区,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设立吉林省查干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由前郭县政府领导,吉林省环境保护局负责业务指导。
2007年4月6日,国务院(国办发[2007]20号)正式批准查干湖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查干湖在302国道距松原市33公里处,市内交通:在松原市前郭民族体育场正门,每天早上8:00设旅游专车出发往查干湖,票价5元。
风景区的最高处,一座五层仿古建筑——“放眼楼”巍然耸立,如同洞庭湖畔的“岳阳”,似滇池岸边的“大观”。登上放眼楼,整个旅游区的景观可尽收眼底,。引松尾闸东侧高岗处,一尊蒙古族少女敬献哈达的大 型雕塑,正以蒙古族最神圣的礼节,向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表达崇高的敬意和热烈的欢迎。 风景区景观星罗棋布,各具形态的亭、树、阁,廊、雕像等,如颗颗明珠洒落在林海之中,常青树婆婆环绕,把建筑映衬得熠熠生辉,广场上、湖岸边、密林中,于朗然醒目之处,分布着成吉恩汗、嘎达梅林、陶克陶 胡及蒙古骑兵团众勇士等历史人物的中型雕塑和十二生肖小品,并建有一座小型植物园。 查干湖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是渔业和芦苇的生产基地,盛产鲤鱼、鲢鱼、鳙鱼、鲫鱼等15科68种和虾类、芦苇、珍珠水产资源,年产鲜鱼3000吨,鱼苗350吨,芦苇3万吨,其中查干湖"胖头鱼"经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中 心认证为绿色食品。查干湖的冬捕场面最为独特和壮观,数九寒天,上千人冰上作业,几十辆机动车昼夜运输,几十万斤鲜鱼破冰而出,其场面堪称全国之最。这里也是湿地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物的天堂、鸟类的乐 园,1992年被列入吉林省自然保护区。一座高30米、跨度直径200米的水陆两栖游乐宫设在园区尽端。内部设施应有尽有,门类繁多,可同时容纳数千人,在这里观赏游玩。引松尾闸上边的船渡机械,可载着游人跃过引 松桥,直入查干湖尽情游览湖上风光。 规模宏大的游乐园中,世界著名风光缩仿建筑群,使游人宛如置身于异国他乡,大开眼界,按照五大洲一些国家的而且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奇观,依次精雕细刻、饰于园内。主要作品有古埃及金字塔、俄罗斯古代教堂。 法国巴黎圣母院、日本大岛居、美国的流水别墅等。风景区内设自由市场、仿古商业街、美食街、文化娱乐街等。 ===主要风景===
妙音寺
妙音寺是查干湖旅游区的一个重要景点之一,最早建于乾隆二十年即公元1755年,建国后曾遭严重毁坏。
初游妙音寺,远远看见山门气势恢宏,奇丽壮观。进入山门,大有进入洞天仙府之感,似乎觉得到了清净之地,有了仙风道骨般的清爽与超脱。在大门正中首先看见一个法轮在转,这是一个外面镶有金色花纹的圆柱形手动法轮,据说前来游览和朝拜的人转动它,可以为自己带来好运。
郭尔罗斯王爷府
查干湖畔的王爷府是郭尔罗斯前旗末代旗王齐默特色木丕勒的府邸,位于查干淖尔大街北侧,引松河西侧,是一座大型仿晚清古建筑群,占地面积二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213平方米,连同前面的广场,后面的花园总占地面积四万多平方米。王爷府建筑布局严谨,气势恢宏,以四合院为单元,六进六出,呈现出博大精深,豪华壮丽的塞北名府的特色,为蒙地少有的宫殿式的府宅。东西两区为商业区,中部是主展区,是集旅游观光、历史展览、民俗探源、人文开发、餐饮娱乐、商务洽谈、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
王府民俗展厅,选取了衣食住行、婚俗节令、礼仪信仰、民间文艺、体育与娱乐、社会生产等六个方面,展示出素有“歌舞为伴、诗史为鉴”的蒙古族游牧文化、游牧风俗、游牧精神,在沧桑巨变中,留下的良风美俗。
查干湖渔猎文化博物馆
查干湖渔猎文化博物馆
查干湖及松花江沿岸的青山头红石砬子等大量的出土文物和文化遗址证明,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查干湖畔繁衍生息。从传说中的肃慎、东胡、秽貊三大部落到夫余、渤海时期,查干湖畔的先民们依然以渔猎为主要生活方式。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环境,使这种原始、古老的生活方式一直延续了1000多年,直到辽金时期,随着北方地区的游牧文化、渔猎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日益交流与融合,查干湖畔的农耕文化才逐渐发展。从辽代至元代,皇帝每年春天都要带领群臣、嫔妃来到查干湖进行“春捺钵”,在湖畔举行盛大的祭湖仪式,凿冰捕鱼,设“头鱼宴”款待群臣使节。相传成吉思汗率蒙古铁骑攻占金国重镇塔虎城后,来到湖畔青山头,面对查干湖亲奉九种礼贡焚香祭拜,并将查干湖称为“圣水”。至明、清时期,查干湖的渔猎活动已经空前繁盛,成为漠北的渔猎天堂,人间的乐土。
孝庄祖陵陈列馆及满蒙文碑
俗称库里碑。碑文为满蒙两种文字。1981年,省人民政府批准此碑为吉林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名为“满蒙文碑”,全称为“追封忠亲王暨忠亲王贤妃碑”。满蒙文碑是后金及清初满族统治者实行满蒙联姻政 策、清王朝与科尔沁关系的重要历史见证。碑体雄伟,造型奇特,雕刻精美,巧夺天工,是蒙地罕存的清代艺术珍品,也是吉林省清代碑刻中规模较大、雕工精细、艺术处理比较完美的石碑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石碑为火成岩,碑额、碑跌呈褐色,碑身呈淡灰色。石碑由碑额、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通高5.82米。碑额呈长方体,顶端两角略圆,高145厘米,宽130厘米,厚40厘米。碑身呈板状长方体,高292厘米,宽125 厘米,厚34厘米。碑面上共阴刻383个印刷体满蒙两种文字,每种文字的第一行皆为“追封忠亲王暨忠亲王贤妃碑”。碑座为一完整巨石雕刻而成的石龟。尾长310厘米,高145厘米,最宽处132厘米。龟四足撑地,身 上纹饰雕刻精美。
满蒙文碑为清代孝庄文皇后的生父生母碑。孝庄,又名布木布泰,清初内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女,有“满蒙第一美女”之誉。《清史稿.外戚表》载:“孝庄文皇后父寨桑,莽古斯子。顺治十一年五月壬辰,追 赠和硕忠亲王”。《清史稿.列传.后妃》也有同样记载:“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寨桑女,孝端皇后侄也。天命十年二月,来归。崇德元年,封永福宫庄妃。三年正月甲午,世祖生,世祖即位,尊 为皇太后。顺治十一年,赠太后父寨桑和硕忠亲王,母贤妃”。忠亲王寨桑就是清世祖顺治皇帝外祖父,忠亲王贤妃,即顺治皇帝的外祖母。两人死后,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被皇帝追封为和硕忠亲王和贤 妃,顺治十二年五月初七,按顺治皇帝及孝庄太后旨意,由寨桑夫妇的长孙和塔立碑于墓前。
(1) 查干湖光:查干湖号称“北国明珠”,水质澄澈、烟波浩淼、水鸟翔集、芦苇如涛,景观壮美、静谧而苍凉,给人以震撼性的美感;
(2) 草原天堂:郭尔罗斯草原位于松嫩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辽阔。引松运河像闪亮的缎带镶嵌其间,灌溉着稻田,也滋养着草原;蒙古屯乡蒙族族风情纯正浓郁。那达慕大会、祭火、新年、祭敖包、成吉思汗大祭、端午猎日等节事活动丰富多彩,对游客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3) 芦苇荡漾:查干湖水波浩淼,芦苇荡漾,一片烟水迷离。查干湖的芦苇荡,不仅是重要的造纸原料,也是鸟类重要的栖息避难所,同时还是蔚为壮观的旅游景观;
(5) 冬渔奇观:查干湖盛产青鱼、鲤鱼、鲢鱼等数十种鱼类,每到冬季,渔民凿开厚达1.5米的坚冰,将200米长渔网徐徐送入水中,喊着号子,将成千上万斤的鱼拉出水面,运向四方,场景非常壮观;
(6) 鸿鹄凭栏:鸿鹄楼位于查干湖滨制高点上,楼高29米,取意查干湖为鸟类天堂,号称鸿鹄楼。飞檐斗角、雕梁画栋,建筑精美,风格独特。登楼远眺,只见水天一色、白帆点点、云水无边、百鸟翔集,实为人 === 间佳境 ;===
(7) 百舸争流:鱼汛季节,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场景异常壮观;
(3) 长山烟雨:长山不高,宛如卧龙,横亘在查干湖北面,烟雨之中,山形奔走,彷佛要腾空而起,场景奇妙;
(5) 蓝天白云:天高云淡,白云朵朵,大地辽阔,牛羊成群,草原胜景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