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62
次編輯
變更
北辛遗址
,無編輯摘要
北辛遗址的发现和北辛文化的命名,揭示了七八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在此定居并繁衍生息的生活情形,为中华东方文明找到了渊源。
一、从出土的[[石铲]]、 [[ 石斧 ]] 、 [[ 石磨盘 ]] 、 [[ 石磨棒 ]] 、 [[ 鹿角锄 ]] 、 [[ 蚌镰 ]] 和窖藏的谷物来看,当时的农耕生产从耕作、播种到收割、加工已有一套较为完备的工具,原始农业已初具规模。
二、通过出土的家猪型动物骨架和鸡、狗等动物遗骸来看,当时的家畜驯化已经开始,畜牧养殖业已近雏形。
四、从出土的骨针、石纺轮来看,当时开始用野生纤维和动物绒毛进行纺线或编织,北辛先民由身披兽皮过渡到穿衣的文明阶段。
五、从出土的 [[ 骨器 ]] 、 [[ 牙器 ]] 、 [[ 蚌器 ]] 来看,当时的生产工具中截、劈、削、刮等器物已初步成型,制作石器、陶器已有专门分工,手工业已较为发达。
六、从出土的 [[ 盖鼎 ]] 、 [[ 红顶钵 ]] 、 [[ 指甲印纹钵 ]] 、 [[ 红陶壶 ]] 来看,当时的制陶烧陶技术已比较先进,这些器物不仅讲究生活的实用性,而且还讲究审美的 [[ 艺术 ]] 性。特别是红顶钵,据考古学家说,为东方的彩陶找到了渊源;在一件陶器的底部还发现了一对酷似鸟足的刻画符号,被 [[ 文字 ]] 学家和 [[ 历史学家 ]] 誉为“文字的起源”、“文明的曙光”。因此说,北辛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辉煌的 [[ 历史 ]] 文明。
北辛文化主要分布于泰沂山系南北及江苏淮北地区,目前已发现60多处。作为北辛文化的发祥地——北辛遗址。1982年春,官桥镇政府在此建立纪念碑亭一座。此后,滕州市政府将原城郊乡更名为“北辛街道办事处”,将北留路更名为“北辛路”。建设北辛遗址博物馆,开发原始部落民俗村旅游区,让更多的人来此参观学习,感悟历史。
==交通指南==
北辛遗址西邻104国道、济枣公路、京福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东接京沪高铁路。市内乘4路公交官桥镇政府站下车6.2千米即到。
==参考文献==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