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

移除 6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Serengeti National Park)位于 [[ 东非大裂谷 ]] 以西,阿鲁沙西北偏西130公里处,一部分狭长地带向西伸入 [[ 维多利亚湖 ]] 达8公里,北部延伸到肯尼亚边境。1940年后成为保护区;1929年,塞伦盖蒂中部228,600公顷地区被定为狩猎保护区;1951年建成国家公园;1959年得到扩大。作为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人与生态计划中 [[ 塞伦盖蒂 ]] —— [[ 恩戈罗恩戈罗生物保护区 ]] (连同毗邻的马苏瓦狩猎保护区)的一部分得到国际公认,同年列入 [[ 世界遗产名录 ]]
==公园气候==
 这里的降雨主要集中在11月到第二年的5月,12月和3、4月为高峰期。年平均气温20.8℃,海拔1150米处记录的年平均降水1210毫米。降雨量向东递减,自北向西递增,在西部维多利亚湖附近的狭长地带年降雨达950毫米,公园最北端 [[ 肯尼亚 ]] 边境附近年降水达1150毫米。
==公园简介==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是 [[ 坦桑尼亚 ]] 最著名的国家公园,一个有 着300 着300 多万只大型 [[ 哺乳动物 ]] 的巨大生态系统植被以开阔草原型植物为主,但在严重干旱时几乎全部变为沙漠。主要植物是 [[ 马唐 ]] [[ 鼠尾粟]](盐碱土壤的代表植物)等茅草。在较湿润地区, [[ 水蜈蚣 ]] 属植物生长占优。公园中部为大片 [[ 金合欢 ]] 林地草原。丘陵植物和茂密的林地,以及一些长廊林覆盖了公园北部的大部分地区。
公园由于拥有现今极大规模的动物群落而闻名遐迩。这些动物群在季节性的水源地和草场之间来往迁徙。这些动物有 [[ 牛羚 ]] [[ 斑马 ]] [[ 羚羊 ]] 、3000多只 [[ 狮子 ]] [[ 斑鬣狗 ]] 。5月和6月,许多动物从中部平原集体迁徙到西部狭长地带。公园的东部原先都是马赛牧区的一部分。野生动物和家畜共同分享这里的自然资源。马赛人是东非最大的游牧部族,他们的文化习俗禁止食用野生动物。
[[ 塞伦盖蒂 ]] 位于东非大裂谷南部、坦桑尼亚共和国北部 [[ 马拉 ]] [[ 阿鲁沙 ]] [[ 希尼 ]] 安家3区境内广阔的草原上,面积一万五千平方公里。
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栖息着世界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庞大的野生动物群。在动画片《 [[ 马达加斯加2 ]] 》中,四大主角狮子、斑马、 [[ 河马 ]] [[ 长颈鹿 ]] 奔跑在辽阔的 [[ 非洲 ]] 大草原上,现实里,你可在非洲 [[ 赤道 ]] 一带一睹其尊容。[1]
==公园生态系统==
 
(总面积25063平方公里)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塞伦盖蒂国家公园14763平方公里
2. [[ 马赛- 拉1750 拉]]1750 平方公里
3.北恩戈隆戈罗2800平方公里
5.乡村田地3550平方公里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是非洲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一,保护区与北部肯尼亚的马赛——玛拉国家公园共同组成了闻名遐迩的 [[ 塞伦盖蒂 ]] ——玛拉生态区。
在蓝色暮霭中的塞伦盖蒂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蕴藏着无限生机,无时不刻上演着的适者生存的故事是这片土地魅力永恒之所在。
塞隆勒拉山谷的长草平原是公园总部所在地,大部分的旅馆和野营地也集中在此。塞隆勒拉集中了全非洲最多的 [[ 狮子 ]] [[ 猎豹 ]] 。沿着河谷而行,不管你什么时候来,都能欣赏到本地的野生动物风光。这里也是全塞伦盖蒂最好的观赏 [[ 美洲豹 ]] [[ 河马 ]] [[ 鳄鱼 ]] [[ 大象 ]] 的地区之一。越过塞隆勒拉,就来到了西部和北部走廊,这里比塞伦盖蒂的其他地方更为原始、荒凉,来访的游客也比较少,一般都是在某个适当的季节追随迁徙的野生动物而来的。
走廊是中部塞伦盖蒂地区的延伸带,格鲁米提河从它遍布着陡峭丘陵的平原上蜿蜒流过,河的两岸分布着灌木丛和森林。北部走廊属于偏远地区,从那儿可以到风景秀丽的罗伯地区,它还通向肯尼亚边境和边界线那头的马赛——玛拉生态区。
==公园生物圈==
 “塞伦盖蒂”在马塞语中意为“无边的平原”,实际上这是人们对塞伦盖蒂平原的一种误解,看起来它是一望无垠的,事实上它的面积并没有想像中的大,当你开车沿着最长的轴线走,在两个小时内就能穿过所有平原。如果你在塞伦盖蒂平原中停下你的越野车,熄掉引擎,在车盖上坐几分钟,很快你就能意识到这个地区的 [[ 生态系统 ]] 是多么的单纯:
这样一个生物圈,如下:
对食草动物来说,有下列四种方法可以避免被敌人捕食:
  1 1 .有足够大的体型保护自己 保护自己不被敌人猎杀的一个显而易见的方法就是体型足够地大且身体足够地强壮。大象很明显就是运用这种生存技巧的杰出范例。然而它们也不得不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必须消耗数量惊人的食物来维持它们庞大的身躯。不过,因为所有的食草动物每天的主要事情就是吃草,因此在某些地域这种方法也是可行的。至于体型,值得注意的是,所有食草动物都或多或少地利用了自己的体型进行自卫。不仅仅是只有一头大象才不会被狮子抓住;一头强壮的水牛也不会轻易被猎豹捕杀;同样地,牛羚也不会受制于[[薮猫]];甚至一只小汤姆森[[瞪羚]]也不会被[[香猫]]扑倒。
  2.跑得快  奔跑速度快的动物在被敌人追捕时显然占优势,但是很明显,速度快和体型大是互相矛盾的。一般说来,食草动物的体型越小,它一般也就越依赖于速度,以便于从捕猎者的手中逃脱。在奔跑中能急速转弯同样也是一项非常有用的本领。
3.成群结队    保护自己不被敌人猎杀 食草动物所处的集体很可能是在某个狮群或一伙鬣狗 领地上。也许哪一天这个团体中注定有 一个 显而易见的方法 成员会被拖走,但从几率来看不一定 就是 充满担心的那个个体,如果它的 体型 足够地大且身 和这个团 足够地强壮。 中的牛羚或者斑马差不多 象很明显就是运用这种生存技巧 ,站在兽群里 杰出范例。然而 们也不得 会成 此付出巨大的代价--必须消耗数量惊人的 肉动 来维持它们庞 大的 身躯 目标 不过,因为所 聚合成群显然是一个非常 的食草动物每天 的主 要事情就是吃草 ,因 此在某些地域 种方法也是可行的。至于体型,值得注意的是,所有食草动物都或多或少地利用了自己的体型进行自卫。 不仅仅是 只有一头大象才 可以 狮子抓住;一头强壮的水牛也不会轻易被猎豹捕杀;同样 敌人过多 注意到自己 牛羚也不会受制于薮猫;甚至 还可以和同伴们 只小汤姆森瞪羚也不会被香猫扑倒 起来用集体的力量保护自己
4.有敏锐的感觉    2.跑 食草动物并不以其拥有各种灵敏的感觉而著名。它们大多数都只是某种感官格外敏锐,而其他几种则相当迟钝。相对于它们的捕食者而言,食草动物在这方面显 非常可怜(例如,猫科动物就拥有一套高度协调的感觉系统。)虽然如此,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某些方面的敏锐的感觉在躲避捕食者时也是能起明显作用的。牛羚的嗅觉非常敏锐,它们不仅能闻到捕食者的气味,还能察觉远方的雨水。斑马则拥有绝佳的视力。[[汤姆森瞪羚]]和[[格兰特瞪羚]]也因其具有极好的听力而闻名于世。
  奔跑速度快 由此看来,无须什么天赋就能得出以下的结论:只要具有了某种敏锐 感觉,并把它和其他 动物 在被敌人追捕时显然占优势 的感觉结合起来运用 但是很明显,速度快和体型大是互相矛盾 才能拥有一个非常有效 早期报警系统 一般说来, 塞伦盖蒂平原上的 食草动物 的体型越小 就是如此 ,它 一般也就越依赖于速度 们结成同盟,彼此合作 ,以 便于从 抵御 捕猎者的 手中逃脱。在奔跑中能急速转弯同样也是一项非常有用的本领 侵袭
  3 B 成群结队找到最好的牧草并吃掉它
  食草动物的第二个预定任务是找到最好的牧草。即使是在最好的季节和最有利的情况下,在如此庞大的同伴的众目睽睽下,草料也是相对匮乏的食物,如果想要保持健康的身体,必须尽可能地去吃品质最好的牧草。因为它们知道,最羸弱的食草动物总是最先被捕食者生吞活剥的。因此得到质量好的牧草,从而保持健康的体魄是绝顶的重要。
  1.四处游荡寻找牧草   关键的一点是如何排除 物寻找过程中的偶然因素。 动物所处 集体很可能 生长显然 有季节性的,它 一年中各 狮群或一伙鬣狗 时期 领地上。 分布 许哪一天这个团体中注定 有一个 成员会被拖走,但从几率来看不一 就是充满担心 那个 模式,必须遵循这 模式 如果它 才能找到牧草。塞伦盖蒂 体型和 食草动物们在 个团体中 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大象 牛羚或者 惊人记忆力是举世闻名。 斑马 差不多大,站在兽 同样也是公认的记忆超 它就不会成为 动物。据说 动物 更大 目标 迁徙方向是由牛羚和斑马彼此合作而决定的:前者运用嗅觉侦察出雨水的方向,由此开始迁徙行动;接着由斑马回想头年的迁徙路线 聚合成群显然是 我们的观察和所看到的证实了这 个非常有趣 点,当时由于11月 主意 雨水迟迟不下 一切都变得糟糕起来,[[牛羚]]和[[斑马]]最后 因为 这样不仅仅是可以不被敌人过多 相互厌恶而结束了它们的盟友关系。斑马仍在原 注意 等待着记忆中的雨水,斑马相信雨水终究会 自己,还 来:而 以和同伴们一起来用集体 怜又有些愚蠢的牛羚则在这条路上陷入了漫无止境 力量保护自己 徘徊
2.吃其它食草动物留下来的草    4. 寻找最好的牧草的另一个办法就是吃其他动物没 敏锐 碰过的植物或植物的某些部分。这种方法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不过它却能有效地减少动物间的竞争,使你活得更容易一些。以极端的方式采用这种策略的食草动物是[[长颈鹿]],它不仅吃那些大多数食草动物都吃不到的那些长在高处的植物,而且还以不被大家青睐的阿拉伯洋槐为食,那上面长长的刺可是能毁掉许多技术不够纯熟的嘴的。不过对塞伦盖蒂平原上的大多数动物来说,这可能是比较高级的解决方案而很难仿效。所以食草动物们 感觉食草技巧形成了一个循环,我们称其为“食草演替”。
   “食草演替”发生在林区边缘地带,那里最大的 食草动物 并不以其拥有各种灵敏的感觉而著名。 大象会对植物造成一场“浩劫”—— 它们 推倒小树,踩倒灌木丛,践踏一 片草地。如果大象数量太 数都只是某种感官格外敏锐 而其他几种则相当迟钝。相对于 它们 就会把森林地区向后推,开辟新 捕食者而言,食 动物 地。 过去的几十年里,北部走廊地区已经承受了大象 方面显得非常可怜(例如,猫科动物就拥有一套高度协调 种行为 感觉系统。)虽然如此 后果 从进化 那里 大象种群大幅 来看 增加 某些方面的敏锐的感觉在躲避捕食者时也 据推测可能 能起明显作用 从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以外 。牛羚 非保护地涌入 嗅觉非常敏锐 因为 它们 不仅能闻到 在那儿很容易被偷猎者 食者的气味,还能察觉远方的雨水。斑马则拥有绝佳的视力。汤姆森瞪羚和格兰特瞪羚也因其具有极好的听力而闻名于世
  由此看 “食草演替”接下 ,无须什么天赋 能得出以下的结论:只要具有了某种敏锐的感觉 是水牛和河马 并把 们也会吃掉 其他动物 践踏森林和河流边缘地带的大片草地。在类似地区居住 感觉结合起来运用 还有大型羚羊 才能拥有一个 如转角羚羊、东 常有效的早期报警系统 狷羚和黑斑羚 塞伦盖蒂平原上 当它们开始在这些森林和河流 过渡地带走来走去(100公里范围内)寻找水源和牧 动物 的时候, 是如此,它们结成同盟,彼此合作,以抵御捕猎者 预示着大迁徙 侵袭 即将到来
  B.找到最好的牧草并吃掉它   食草 == 动物 的第二个预定任务是找到最好的牧草。即使是在最好的季节和最有利的情况下,在如此庞大的同伴的众目睽睽下,草料也是相对匮乏的食物,如果想要保持健康的身体,必须尽可能地去吃品质最好的牧草。因为它们知道,最羸弱的食草动物总是最先被捕食者生吞活剥的。因此得到质量好的牧草,从而保持健康的体魄是绝顶的重要。   1.四处游荡寻找牧草   关键的一点是如何排除食物寻找过程中的偶然因素。草类的生长显然是有季节性的,它在一年中各个时期的分布也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必须遵循这个模式,才能找到牧草。塞伦盖蒂的食草动物们在这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大象的惊人记忆力是举世闻名。斑马同样也是公认的记忆超群的动物。据说食草动物的迁徙方向是由牛羚和斑马彼此合作而决定的:前者运用嗅觉侦察出雨水的方向,由此开始迁徙行动;接着由斑马回想头年的迁徙路线。我们的观察和所看到的证实了这一点,当时由于11月的雨水迟迟不下,一切都变得糟糕起来,牛羚和斑马最后因为相互厌恶而结束了它们的盟友关系。斑马仍在原地等待着记忆中的雨水,斑马相信雨水终究会到来:而可怜又有些愚蠢的牛羚则在这条路上陷入了漫无止境的徘徊。   2.吃其它食草动物留下来的草领袖==
  寻找最好的牧草的另一个办法就是吃其他动物没有碰过的植物或植物的某些部分。这种方法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不过它却能有效地减少动物间的竞争,使你活得更容易一些。以极端的方式采用这种策略的食草动物是长颈鹿,它不仅吃那些大多数食草动物都吃不到的那些长在高处的植物,而且还以不被大家青睐的阿拉伯洋槐为食,那上面长长的刺可是能毁掉许多技术不够纯熟的嘴的。不过对塞伦盖蒂平原上的大多数动物来说,这可能是比较高级的解决方案而很难仿效。所以食草动物们的食草技巧形成了一个循环,我们称其为“食草演替”。
 
  “食草演替”发生在林区边缘地带,那里最大的食草动物大象会对植物造成一场“浩劫”——它们推倒小树,踩倒灌木丛,践踏一大片草地。如果大象数量太多,它们就会把森林地区向后推,开辟新的草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北部走廊地区已经承受了大象这种行为的后果,那里的大象种群大幅度增加,据推测可能是从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以外的非保护地涌入的,因为它们在那儿很容易被偷猎者捕杀。
 
  “食草演替”接下来的就是水牛和河马,它们也会吃掉和践踏森林和河流边缘地带的大片草地。在类似地区居住的还有大型羚羊,如转角羚羊、东非狷羚和黑斑羚。当它们开始在这些森林和河流的过渡地带走来走去(100公里范围内)寻找水源和牧草的时候,就预示着大迁徙的即将到来。
 
==动物领袖==
我们再来谈谈塞伦盖蒂真正的食草动物领袖——牛羚和斑马了。塞伦盖蒂生态系统拥有120万多只牛羚和20万多只布歇尔斑马(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数据,下同)。这些动物是最主要的消费者,它们把对塞伦盖蒂的所有要求都押在它的中部市场(那大片的草原)上了,同时凭着它们的全套本领(包括各种食草技巧),赢得那要求并不高的鲜美食物。
   牛羚和斑马的食草习性完全不同。牛羚就像牛一样属于反刍动物,喜好品质优良的草料。然而斑马更像马,能够接受质量较差的牧草,不过食量却要比牛羚大。以单个的个体而言,斑马在相同时间内所消耗的草料是牛羚的两倍。它们的食草方式也截然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两者之间的竞争。牛羚是先用下前齿和上颚垫夹住草,把它扯断,立即吞下去,以后再花时间慢慢地反刍咀嚼。牛羚的这一技术使它吃草的速度比任何对手都快。斑马则是用它锋利的上前齿和下前齿先把草切断,接着用臼齿嚼碎,然后再把它吞下去。而其它小型食草动物,诸如格兰特瞪羚和汤姆森瞪羚。它们较小的嘴巴使它们专以牛羚和斑马留下来的短草为食。
   很显然地,塞伦盖蒂的所有动物都努力使自己能成功地繁育后代,但其中只有牛羚才是真正地精雕细琢,把它设计成了一项艺术——它们把发情期和产犊期精确地结合在一起,正好在矮草平原的雨季到来的时候发生,这对于维持它们虽然绝对数量不断减少但依然是最庞大的种群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食肉动物==
  食肉动物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才能充分利用这块巨大的运动的肉(指迁徙过程中的食草动物)。主要食肉动物的比赛成绩名次如下:
  1、秃鹫 2、鬣狗 3、狮子 4、豺 5、猎豹食肉动物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才能充分利用这块巨大的运动的肉(指迁徙过程中的食草动物)。主要食肉动物的比赛成绩名次如下:
   1、秃鹫 2、鬣狗 3、狮子 4、豺 5、猎豹 这些食肉动物在如何捕猎方面都各有各的策略。
   [[ 秃鹫   ]]  即使是最粗略的调查,从秃鹫的生活方式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它是一种善良而有益的动物。然而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数不尽的秃鹫被人们射杀、诱捕或毒死。由于时常看到成群的秃鹫围着绵羊或小牛的尸体进食,因此人们就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这种鸟是食肉动物(捕食者)。实际上,秃鹫只是食腐动物而已,它们的重要职责就是清除腐烂的动物尸体,这也是自然界中必要的再循环过程。秃鹫和鹰(有尖锐的爪)不同,它们自己并不捕杀猎物,虽然在极个别的情况下,处于绝望或饥饿状态的秃鹫会捕捉弱小的动物为食。  鬣狗   
  [[鬣狗]]  鬣狗无疑是塞伦盖蒂最出色的猎手,同时也是最有魅力的研究对象。
   在花斑鬣狗的社会里,雌性占有统治地位,地位较低的雄性鬣狗臣服于地位较高的雌性。在没有外界干扰的生态系统中,花斑鬣狗通常是以社会团体的形式群居在一起,即所谓氏族。每一氏族可包括30个或40个成员,塞伦盖蒂地区的鬣狗氏族共有80个。雌性鬣狗自出生后就一直留在本氏族,而雄性鬣狗长到两三岁就离开了原来的团体。鬣狗的公共巢穴一般是在白蚁丘或排水沟的底部挖出来的——这是本氏族的社交中心,居住着属于几位不同母亲的各个年龄层次的幼仔。雌性幼仔一生下来就能得到一个低于母亲的等级。由一只雌性鬣狗,一般是地位最高的或体型最大的担任女家长或氏族首领。
   许多花斑鬣狗都在它们巢穴周围40到80公里的地区来回奔波,寻找食物。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不管身在何处,这些定期往返的鬣狗都以捕猎迁移性食草动物为食,而且它们每年来回的路程加起来实际上已经超过牛羚了。鬣狗妈妈在离开老巢来回觅食的时候,会好几天无法哺育幼仔,但它一点也不担心,因为研究表明:鬣狗奶汁里所含的营养成分是牛奶的四倍,而且蛋白质含量也特别高。狮子
[[狮子]]    狮子是惟一群居的猫科动物,雄狮一般和同它有血缘关系的雌狮(通常是它的姐妹和姨姑妈)还有它的后代住在一起。雄性幼狮一旦发育成熟,就会被逐出家门,而雌性幼狮会一直留在家族里,组成第二代或第三代狮群。母狮们在抚养幼狮时会互相协助,同时生产的幼仔也可以吮吸到其他母狮的乳汁。未成年的狮子,在几周大时分别有母狮将它们聚在一起,因此可以说是在团队中长大的,通常由2到4只母狮组成“幼狮团”共同养育它们的幼子,“幼狮团”的母狮形影不离,是狮群的社会中心。
   狮群通常由几只成年雄狮(一般是两只以上)统治,他们也很可能是兄弟。雄狮所统辖的领地大于雌狮的巢区,他们一般总是领导着两个甚至更多的狮群。 猎豹
  [[猎豹]]  猎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但在非洲的大型食肉动物队伍中,它却是最不起眼的,处于食肉动物等级的最底层。尽管猎豹在捕杀猎物时展现出了非凡的速度和协调性,它的战利品也往往被狮子和鬣狗夺去,蜂拥而至的大批饥饿的秃鹫也能把猎豹从它辛苦捕得的猎物旁赶走。
   猎豹和狮子的狩猎方式如出一辙——潜伏、追捕、伸出锋利的爪子扑倒猎物、迅猛而准确地咬住猎物的脖子直到猎物断气,整个狩猎过程就是一场令人窒息的戏剧,充满了 [[ 艺术 ]] 和刺激的情感。  三、动物大迁徙
  三、动物大迁徙  在塞伦盖蒂草原上发生的一年一度的动物大迁徙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自然景观,动物们靠迁徙的方式找寻水源和牧草。从空中俯瞰,迁徙的场面尤为壮观--每年大约有150万只牛羚和斑马会在塞伦盖蒂大范围地巡游一周,它们就像一个巨大的隆隆作响的割草机在草原上一扫而过,还给大地的是平均每天450吨的粪便。除了牛羚和斑马是这个舞台的主角以外,走在这条迁徙路上的还有约30万只汤姆森瞪羚和3万只格兰特瞪羚。不断壮大的迁徙队伍形成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浩浩荡荡的兽群。
   塞伦盖蒂因为拥有独一无二的地质和气象环境而出名,它造成了带有显著时间差的草类生长的季节性分布,这就是藏在食草动物一年一度的迁徙活动背后的推动力。
   迁徙队伍全年所走的路线并没什么规律。根据简单的图表显示,在一月接着一月的移动中,只看得出一个大概方向。如果要详加描述,情况将会如下:
   当旱季到来时,迁徙队伍从南部平原移到北部林地,并在那里逗留几个月。当雨季又重新开始时,牛羚又回到南部平原,准备产仔。在这个永无止境的追求好牧场的过程中,迁徙路线每年都会发生变化,有时还会进入西部走廊,甚至越过公园的东部边界。
   在漫长的旅途中,动物们将经过塞伦盖蒂的三个主要的栖息地--南部草原(包括矮草原和长草原),北部林地,以及格鲁米提、塞隆勒拉和玛拉的河边地区。
   [[ 牛羚 ]] 为了满足它们的口腹之欲,不得不比其他迁徙动物走得更远。在超过120万只的牛羚跋涉大约1000公里土地的同时,30万只斑马则抄了近路,每年只需走600公里的路程。跟着迁徙队伍来到平原的小汤姆森瞪羚,当大部队离开后,它们却留了下来,因此它们的迁徙之路也最短,每年大概只有300公里。
   牛羚在很多情况下都能允分利用季节条件,它们在塞伦盖蒂东南部的平原上度过雨季,在西北部的林地里度过旱季,但是,它们的绝对体重,意味着它们在改造环境使之符合自己的需要方面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
   在巨大的牛羚种群中,所有成员的繁育期基本上是在同一时期——通常是在1月到3月之间的某3个星期——这正是戈尔山脚矮草平原上最适宜的牧草期。牛羚群选择在这块开阔的平原上居住和产犊,不仅可以在半年的时间内减少它们又塞伦盖蒂生态系统中的其他食草动物的竞争压力(抢夺牧草),同时也可以避开雨季林地的泥泞和大量滋生的飞虫。矮草平原仅在雨季才显得绿草如茵,而且它的疏树地形也为母牛羚的生产创造了最佳条件,因为任何潜在的捕食者在这里都比在林地里更易防范。牛羚和其他大多数羚羊不同,它们不仅不会把幼仔藏起来,还会鼓励幼仔尽快站立起来加入大家庭,因为只有在集体中才会是安全的。
==参考文献==
[[Category:990 遊藝及休閒活動總論]]
722,73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