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大英博物馆

移除 3,25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然而,这仅仅是英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2万3千件中国历代稀世珍宝中的一部分,另外的十分之九都存放在10个藏室中,除非得到特别许可,一般游客是无缘谋面的。
某些藏品,如东晋顾恺之《 [[ 女史箴图 ]] 》的唐代摹本只有特别的专家才可获得机会一饱眼福。《女史箴图》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 [[ 绢画 ]] ,是尚能见到的中国最早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直是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
世界上只剩两幅摹本,其一为宋人临摹,被 [[ 北京故宫博物院 ]] 收藏,笔意色彩皆非上品。另一幅就是 [[ 英国国家博物馆 ]] 中的这件摹本。它本为清宫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藏在[[圆明园]]中。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 [[ 北京 ]] ,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中盗出并携往国外。
1903年被英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成为该馆最重要的东方 [[ 文物 ]] ,称之为“镇馆之宝”毫不为过。该摹本存放于馆内的斯坦因密室, [[ 南京师范大学 ]] 敦煌学研究中心艺术研究室主任 [[ 谢成 水2002 水]]2002 年曾偶然在该密室看过这幅摹本,当时在登记册上只有上个世纪20年代两个 [[ 日本 ]] 人来现场临摹过的记录。
在中国厅中央墙上有几十平方米的 [[ 敦煌壁画 ]] ,其割痕虽犹可见,却难掩其久远的鲜丽及三位“浓丽丰肥” [[ 菩萨 ]] 的雍容华贵。英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国宝级敦煌画卷及经卷多以万计,除了这幅壁画,其他藏品在中国厅内却难觅踪迹。
1856年到1932年间,多个所谓的“西方探险家”以科学考察为名深入中国西北地区达60多次,每次都掠走大量的文献文物。其中,尤以1907年 [[ 匈牙利 ]] [[ 斯坦因 ]] [[ 法国 ]] 人伯希在敦煌藏经洞劫掠的文物最  ==中国藏馆== 英国国家博物馆的33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印度展厅一样是该博物馆仅有的几个国别展厅之一。该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一言以蔽之,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等标刻着中国历史上各个文化登峰造极的国宝在这里皆可见到,且可谓门类齐全,美不胜收。 然而,这仅仅是英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2万3千件中国历代稀世珍宝中的一部分,另外的十分之九都存放在10个藏室中,除非得到特别许可,一般游客是无缘谋面的。 某些藏品,如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只有特别的专家才可获得机会一饱眼福。《女史箴图》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是尚能见到的中国最早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直是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 世界上只剩两幅摹本,其一为宋人临摹,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笔意色彩皆非上品。另一幅就是英国国家博物馆中的这件摹本。它本为清宫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藏在圆明园中。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中盗出并携往国外。 1903年被英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成为该馆最重要的东方文物,称之为“镇馆之宝”毫不为过。该摹本存放于馆内的斯坦因密室,南京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艺术研究室主任谢成水2002年曾偶然在该密室看过这幅摹本,当时在登记册上只有上个世纪20年代两个日本人来现场临摹过的记录。 在中国厅中央墙上有几十平方米的敦煌壁画,其割痕虽犹可见,却难掩其久远的鲜丽及三位“浓丽丰肥”菩萨的雍容华贵。英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国宝级敦煌画卷及经卷多以万计,除了这幅壁画,其他藏品在中国厅内却难觅踪迹。 1856年到1932年间,多个所谓的“西方探险家”以科学考察为名深入中国西北地区达60多次,每次都掠走大量的文献文物。其中,尤以1907年匈牙利人斯坦因和法国人伯希在敦煌藏经洞劫掠的文物最多。 ==藏馆== 大英博物馆为英国和世界各国托管着一批反映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艺术品和文物。  陈列在英国考古纪念碑中的藏品都是现存最完好的文物,这些藏品跨越了人类历史的200多万年。大英博物馆是免费入场的。  博物馆秉持着实用原则——藏品应向公众开放并可免费入场参观。这种原则也基于一种启蒙思想,即尽管人类文化间存在着差异,但是通过彼此的交流,它们是可以互相了解的。而博物馆就曾是这种人类跨文化研究的平台。 ==藏品历史== 大英博物馆最初的收藏包括文物、钱币、奖章、自然历史标本和一个大图书馆的藏书。如今大英博物馆的藏品由跨越世界文化史的800 万件文物组成:从原始人类的石器到20世纪的版画。  大英博物馆创办时的收藏品是汉斯·斯隆爵士在1753年遗赠给国家的包括书、自然标本在内的71000件文物。早期的博物馆还有其它两项收藏,·陈放书籍和手稿的Cottonian图书馆;·哈尔莱(Harleian)手稿藏品
===早期收藏的扩大===
天然和人工制品(其它所有藏品)。
1772年,第一批著名的文物被运送至博物馆,当时博物馆获得了 [[ 威廉·汉米尔顿 ]] 爵士(Sir William Hamilton)的希腊花瓶。
获得的其他文物包括:1756年遗赠给博物馆的第一具古埃及木乃伊,以及库克船长三次太平洋航行(1767 –1770 年~1770 年)带回的大量人种志手工艺品。
博物馆还收到了许多更为古怪的捐赠:被海狸啃过的一根树干(1760年)、一块类似石化面包的石头(1760年)和一只北美的活龟(1765年)
人们对于古典文物的兴趣决定了19世纪初期博物馆收藏的发展方向。
博物馆收藏了大批知名度很高的古典文物,像 [[ 罗塞塔石碑 ]] (Rosetta Stone)(1802年)以及包括“掷铁饼 [[掷铁饼者]] 者”雕像, 年轻女子“ [[ 克莱蒂 ]] ”(Clytie)半身像在内的瑭利(Townley)古典雕塑(1805年)。
1807年,文物部(Department of Antiquities)的成立让人们认识到了文物的重要性。整个世纪,博物馆中的古典文物不断增多。其中包括巴塞的 阿波[[ 阿波 罗神殿]] 罗神殿(Temple of Apollo at Bassae)雕像(1815年)、 [[ 帕特侬神庙 ]] 雕塑(1816年)、 [[ 涅内伊德碑 ]] 像(Nereid monument)(1842年)和 [[ 摩索拉斯陵墓 ]] 遗迹(1856-1857 年~1857 年)。
19 十九 世纪中期人们对中东地区兴趣大增。1825年开始盛行西亚的收藏品,包括“位于幼发拉底河(Euphrates)和底格里斯河(Tigris)上的国家”的手稿、奖章和文物。
19 十九 世纪50年代,博物馆收到来自中东的第一批石雕,它们是在中东的 [[ 尼姆鲁得 ]] 遗址(Nimrud site)挖掘的出土文物。其中有一个是大翼牛雕像(Great winged bull),它差点没能抵达布鲁姆斯伯里区,因为护送它的人员在途中遭遇了一伙强盗的埋伏。双方交锋时在雕像上留下上留下的火枪子弹的痕迹至今仍清晰可见。
1860年,文物部被划分成3个部门,它们反映了收藏品的新侧重点,这3个部门分别为:希腊罗马文物部、钱币奖章部和东方文物部。
弗兰克斯不仅增加了博物馆内的英国和中世纪文物,还收集了欧洲和欧洲以外的史前资料、人种志资料和考古学资料,此外还有东方艺术品和手工艺品。
弗兰克斯负责收集的文物包括 [[ 诺桑比亚 ]] [[ 鲸骨首饰盒 ]] (Northumbria ,1867年)、 [[ 皇家金杯 ]] (1892年)和10000件克里斯蒂(Christy)的史前和人种志收藏品,其中包括 [[ 墨西哥 ]] [[ 绿松石面具 ]] (Mexican turquoise masks)。
1897年, [[ 弗兰克斯 ]] 在临终时将自己的个人收藏转赠给了博物馆。其中包括宏伟壮观的 [[ 奥克瑟斯宝藏 ]] (Oxus Treasure)。
19世纪80年代,收藏品第一次被大量地分散到各处,自然历史类资料被转移到南肯辛顿区(South Kensington)的新馆里,那里成为自然历史博物馆
20世纪时有许多重要的考古发现。在远征至乌尔(Ur)途中,在国外发现了被称为皇室陵墓的一系列墓穴。
与此同时,在英国的萨顿胡(Sutton Hoo)发现了著名的 [[ 盎格鲁-撒克逊 ]] 王族的 [[ 船葬 ]] (1938年)。1939年,这些发现物被赠予了博物馆。
1997年,收藏品被再次分散,书库从博物馆移至圣潘克拉斯(St Pancras)的新大英图书馆中。
在公共机构和个人的捐赠和资助下,该馆得以继续增加其收藏。
除古代文物以外,收集当代文物对于博物馆来说也极为重要。以博物馆历史收藏中的各类史料为基础,这些现代作品来自于世界各地,见证了 [[ 社会 ]] [[ 政治 ]] [[ 宗教 ]] [[ 经济 ]] [[ 艺术 ]] 和科技的变化。
当代收藏的文物建立了现在和过去的纽带,使博物馆能够向后代讲述世界的历史。
751,90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