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任昉

移除 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自幼“聪明神悟”,四岁能诵诗,八歲能文,“雅善属文,尤长载笔,声闻藉甚。”叔父[[任晷]]誇他“吾家千里駒也。”南朝宋時,舉兗州[[秀才]],拜太常博士。入齊為[[王儉]]所重,任丹陽尹[[刘秉]]的[[主簿]](办公室主任)、竟陵王記室參軍,官至中書侍郎、司徒右長史,梁時歷任義興(今江蘇宜興縣)、新安(今浙江淳安縣)太守。一生仕[[宋]]、[[齊]]、[[梁]]三代,為官[[清廉]],仁愛恤民,离开義興时,“舟中惟有绢七匹,米五石而已”。天監七年(508年)卒於官舍,家中仅有桃花米20石。梁武帝[[萧衍]]“悲不自胜”,“即日举哀,哭之甚恸”。
[[任昉]]寫文章時擅長[[表]]、[[奏]]、[[書]]、[[啟]]等[[文體]],文格壯麗,“起草即成,不加点窜”,而同期的[[沈約]]以詩著稱,時人稱「任筆沈詩」。[[沈约]]称任防“心为学府,辞同锦肆”<ref>《太常卿任防墓志铭》</ref>。[[王融 (中书郎)|王融]]“自謂無對當時”,可是一見任昉之作,似“恍然若失”。[[王俭]]见其笔札,“必三复殷勤,以为当时无辈,曰:‘自傅季友以来,始复见于任子。若孔门是用,其入室升堂。’”又與[[沈约]]、[[王僧儒]]同为[[三大藏书家]]。[[竟陵八友]]之一。作《奏彈范鎮》文,他反對[[范縝]]的“神滅論”。著有《[[述異記 (任昉)|述異記]]》<ref>[[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658022 《述異記》全文 ]]</ref> 2卷、《杂传》247卷、《地理书钞》9卷,《地记》252卷、《文集》23卷、《[[文章缘起]]》<ref>[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982560 《文章緣起》]</ref>1卷、《[[任中丞集]]》<ref>[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895820 《任中丞集》]</ref> 等。
== 參考文獻 ==
2,9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