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约翰·班尼斯特·古迪纳夫

移除 22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20年的麻省理工學院時光 -- 開發首批 RAM'''===
[[File: Gooden_Lab.jpg |缩略图|left|300px|[https://kknews.cc/n/pv82jo8.html 圖片來源:1950年代笨拙的真空管計算機 ]]]
[[File: Gooden_IC_board.jpg |缩略图|left|300px|[https://kknews.cc/n/pv82jo8.html 圖片來源:當今小巧的 內存條IC RAM IC 板 ]]]
雖然年少時有閱讀障礙,不過古迪納夫在科學上的天賦,卻超乎許多人的想像。在博士期間,物理學泰斗[[齊納]]給他打下的堅實的基礎,他好運的人生,就從博士畢業開始。
1952年,古迪納夫拿到博士學位後,他前往[[麻省理工學院]]的[[林肯實驗室]]工作,主要負責[[固體磁性]]的相關研究,並發現了材料中[[磁體交換]]的規律。他在那裡從事了近 20 年[[磁性]][[存儲器]]的研究工作。
1950年代,電腦還是一個由上萬個長得像燈泡一樣的真空管組成的龐然大物,信息存儲成本昂貴、效率低下。古迪納夫和他的團隊研究出了一種用磁體來存儲信息的新思路,這種新技術速度更快、價格更低、可靠性還更高。取得研究突破之後,古迪納夫發表了一系列文章,介紹自己在該領域的理論研究。 他寫的一本書甚至成為了不少固態化學研究人員口中的 「聖經」 。  這些理論後來變成了 「 [[ 古迪納夫-金森法則 ]] (Goodenough-Kanamori Rules)」,並為日後隨機存取存儲器(RAM)的誕生奠定了相當重要的基礎 。所謂的隨機存取存儲器,是現代電子計算機中最重要的存儲單元,它有一個更常聽到的名字——內存
7,4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