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陈仁麒

移除 6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陈仁麒'''(1913—1994年),又名陈景麟,龙岩县(今新罗区)小池人。民国2年(1913年)7月出生于贫苦农家。初级小学毕业后,当过学徒,种过田。民国18年,参加农民暴-动,任小池区少先队长、文化委员、文化夜校教员。民国19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2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21年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 章节标题 ==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陈仁麒
| 知名于 = <br>
}}
'''陈仁麒'''(1913—1994年),又名陈景麟,龙岩县(今新罗区)小池人。民国2年(1913年)7月出生于贫苦农家。初级小学毕业后,当过学徒,种过田。民国18年,参加农民暴-动,任小池区少先队长、文化委员、文化夜校教员。民国19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2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21年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简介 == 
陈仁麒(1913-1994),原名陈景麟,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小池镇汪洋村人。1929年参加农民暴动,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21军政治部宣传员、分队长,红12军特务队政委,红22军166师266团连政委,166师268团政委,红31师宣传科长,红11军政治部宣传科长,红七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军委政治部巡视员,军委直属教导一团政委兼政治处主任,军委干部团特科营教员,红军大学步兵学校特科营政委兼政治教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甘肃陇东特委镇远县委书记, [[ 陇东 ]] 特委组织部长,陕甘宁边区保安部队政治部主任,警备三旅政治部主任,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热河14旅政委,13旅政委,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政委,22师政委,第四野战军第11纵政委,第48军政委。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军政委兼赣南地区军管会副主任,江西人民政府委员,中共广东韶关地委书记,第21兵团政委,海南军区政委,中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共华南局委员, [[ 海南岛 ]] 区党委书记,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委炮兵政委,成都军区第二政委。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候补中央委员。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4年3月27日在北京逝世。[1]
==生平经历 ==
1913年7月生,福建省龙岩县(今龙岩市)新罗区小池镇汪洋村人,原名陈景麟,曾用名陈仁祺。
1932年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陈仁麒
陈仁麒
1929年参加农民暴动,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21军政治部宣传员,分队长。
1949年6月至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第48军政治委员、党委书记。率部参加了热河、塔山阻击战和辽沈、平津、湘赣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至1952年4月任 [[ 中国人民解放军 ]] 陆军第48军政治委员兼赣西南军区政治委员、党委书记,赣南地区军管会副主任,江西人民政府委员,1950年7月至1952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48军政治委员兼赣西南军区政治委员、党委书记、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1年5月至1952年2月任中共广东韶关地委书记中共北江地委第一书记。
1952年4月至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1兵团政治委员、党委书记、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2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55军政治委员,同年11月至1953年1月任军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生活轶事 ==
在组建二十一兵团时,陈明仁有一个卫士排,特别是有专门的厨师,为此,一些干部颇置微词:"有食堂不去吃,自己有专厨,那是资产阶级、军阀作风。"陈明仁听到这些议论,心里颇为内疚。湖南人喜食辣,口味特殊。陈明仁又曾负过伤,那位由程潜推荐跟随他多年的厨师,烧得一手好湖南菜,对他生活照顾周到,陈明仁很满意。但是,既然个别干部、战士对此有看法, [[ 陈明仁 ]] 二话不说,便为其买好车票,派人送他到 [[ 南宁 ]] 车站。 二级八一勋章二级八一勋章
兵团司令部的管理干部得知后,立即将情况报告给了陈仁麒。"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陈仁麒霍地起身,立刻命令管理员道:"快去车站把厨师给我截回来。"说完,陈仁麒连忙带着党委其他成员赶到陈明仁的住处,一进门,他就检讨道:"司令员,我这个政委工作没做好,现在来给你作自我批评,你负过伤,身体不好,加之水土不服,吃大灶不必了,厨师不要辞退。"陈明仁一听,面带赧颜,立即摆手道:"陈政委,同志们说得对,我现在是一名解放军的干部,生活上要和大家同甘共苦,不能搞特殊化。"听到陈明仁这一席话,陈仁麒等二十一兵团党委成员顿时肃然起敬,他们对司令员的这种自律精神深感欣慰。接着,大家耐心地劝说陈明仁不要辞退厨师,他的工作也是革命工作的需要。不久,叶剑英又从广州亲自打来电话,请陈明仁继续让老厨师照顾他的生活。
1958年夏天,时为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的陈仁麒中将,利用在北京高等军事学院深造放暑假的机会,特地赶到河北怀来县董存瑞烈士的家乡,看望烈士一家。他紧握着烈士父亲董全忠的手,激动地说:"老哥,我这是来探亲的!感谢你为我们部队养育了一位伟大的英雄!"随后,将军转身,拉着烈士大妹董存梅的手慈爱地问道:"还记得你的英雄哥哥吗?"
陈仁麒
陈仁麒
"记得,"董存梅羞赧地答道,"参军时,他个儿低,部队不要,他急得哭了起来,跟部队上的人论理,说到了部队,高粱米饭一撑就长高了。"说着,她模仿着哥哥当时的动作,用手比划着,将手伸到将军的头顶。姑娘的神态引得将军一阵哈哈大笑。女儿的话,也引起了董家二老的回忆。通过跟董家二老的一番拉呱,将军得知在当年烈士捐躯时部队还不甚了解的一些鲜为人知的事。
==著作==
著有《回忆赣西南战役》、 《中共陇东特委工作回忆》等。
==参考资料==
[[Category:中國大陸軍政人物]]
61,9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