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9,193
次編輯
變更
泸水县
,创建页面,内容为“泸水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偏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南部。东靠碧罗雪山与兰坪、云龙两县相邻,南接保山市,西与腾冲县和缅甸…”
泸水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偏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南部。东靠碧罗雪山与兰坪、云龙两县相邻,南接保山市,西与腾冲县和缅甸联邦共和国毗邻,北连福贡县。
==地名由来==
泸水县西汉时属益州郡的 比苏县;宋代属金齿郡;明末清初置老窝、登埂、卯照、鲁掌、六库五土司,分属 大理府的 云龙县及永昌府的 保山县;1951年2月,泸水县人民政府成立,现隶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1951年2月,成立泸水县人民政府。1954年, 怒江傈僳族自治区成立,泸水由保山专区划归怒江区管辖。
==地理位置==
泸水县地处享有“东方 大峡谷”美誉的 横断山脉南端纵谷区,东部的碧罗雪山与西部的 高黎贡山夹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地势北高南低,呈“V”字地形,最高海拔4161.6米,最低海拔738米。全境气候因海拔差异,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分为亚热带、温带、寒带等7个 气候带。
泸水地处横断山脉南端的滇西纵谷区:东部 碧罗雪山与西部 高黎贡山夹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呈“v”字地形,地势北高南低;县境东西最大 横距58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5公里;东西两大山脉纵横交错,高峰林立,最高 海拔达4161.6米,最低海拔为738米。全境气候按海拔差异呈垂直型分布,有着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其中分为南亚热带、 中亚热带、 北亚热带、暖 温带、温带、 寒温带、 亚寒带、 寒带等7个气候带。县城 鲁掌镇年平均气温为15.1 ℃,极高气温32.5℃.极低气温-O.5℃;日照年平均值为1971小时;年平均无霜期达281天; 年平均降雨量为1199.1毫米。
特殊的地理环境,多样的 气候类型,构成境内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被 生物学家誉为“ 植物王国”、“哺乳动物祖先分化的发源地”、“世界雉鹛类的乐园”。
==旅游资源==
===听命湖===
在距片马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神话般的湖泊,人们叫它听命湖。听命湖位于泸水县片马东北部,距离高黎贡山风雪丫口600米的地方。海拔约3540米,从泸水县出发到听命湖,要攀越陡峭的山谷,穿过茫茫林海和高山灌木林,道路崎岖。听命湖清碧透明,水深莫测,凛冽如冰,四周森林密布,野生动物在四周栖息游荡,国家保护珍稀动物灰腹角子雉、山驴、金丝猴、小熊猫、羚羊等就常年生活在这里。湖区的景色随着四季的变化而不同,春天,雪山融化的涓涓雪水汇入湖中,漫山的杜鹃点缀四野,这里是一片苏醒的野生动物的乐园;夏天,葱绿的林间百花盛开,云海茫茫;秋天,碧蓝的湖水倒映着岸边金黄的树叶,秋高气爽;冬天,寒凝大地,这里一片宁静。
听命湖笼罩着神秘的色彩。人们到这里只能轻声细语地说话,如果大声叫喊,顷刻间便会风雨交加,冰雹突然而至,因此人们又把它称作迷人湖。其实,这都是湖区上空弥漫着饱和水分的浓雾,遇到声波震动,就凝聚成雨和冰雹的缘故。过去,凡遇到大旱之年,山下的百姓就准备好祭祀品和雨具,到听命湖畔祈求天神降雨。
===三江并流===
“三江并流”的三江,是中外闻名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位于东经98°——100°30',北纬25°30'——29°区域滇西北横断山脉纵谷之中。这三条同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西北部地区并肩而流约170多公里,穿越于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崇山峻岭间,其间澜沧江与金沙江最短直线距离为66.3公里,而澜沧江与怒江的最短直线距离仅18.6公里,构成了世界唯一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景观。
金沙江由北东去,汇集雅垄江、大渡河、嘉陵江,于是中国便有了长江,最终流入太平洋。澜沧江由北南下缓缓而流,穿越国界便成了国际河流湄公河的上游。怒江从北南下奔腾急湍进入缅甸便成了萨尔温江的上游。这两条河最终流入印度洋。
“三江并流”区域包括云南省西北部的迪庆藏族自治州、丽江地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总面积约为3.5万平方公里。这一区域海拔变化呈垂直分布,从760米的怒江干热河谷到6740米的卡瓦格博峰,可谓是“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里既有高山峡谷、雪峰冰川等地质遗迹,又有激流险滩、森林草甸、高原湖泊等自然风光,同时还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共汇聚了5000种以上的高等植物和800余种动物,珍贵的滇金丝猴、亚洲象、野牛等都在这里寻找最后的避难所。
“三江并流”景区内有包括虎跳峡、怒江大峡谷、梅里雪山、泸沽湖、碧塔海、玉龙雪山等海内外闻名的11处自然奇观。同时这里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共有汉、藏、纳西、傈僳、独龙、普米、怒族等16个民族的80多万人,是世界上罕见的多民族、多文字、多语言、多种宗教信仰、多种生产生活方式、多种风俗习惯并存的汇聚区,受到国内外人文学界的高度重视。长期以来,“三江并流”区域一直是科学家、探险家和旅游者的向往之地,他们对此区域显著的科学价值、美学意义和少数民族独特文化给予了高度评价。三江并流地区1988年经中国国务院批准设立为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1月,“三江并流”风景区由国家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三江并流”国家公园(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云南省西北部。区内,怒江(萨尔温江上游)、澜沧江(湄公河上游)和金沙江(长江上游)自北向南并肩而行,穿越于横断山脉的担当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崇山峻岭间,故名“三江并流”。
三条江在横断山区平行流动约170公里,流经云南省西部的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丽江地区。“三江并流”区域面积三万四千多平方千米,海拔从760米的怒江河谷到6740米的卡瓦格博峰,高差近6000米。区域内有众多雪山、冰川、高山湖泊、开阔的高原面以及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
“三江并流”地区具有显著的世界价值标准Ⅰ:“提名地是反映地球演化主要阶段的杰出代表”“三江并流”区域是反映地球演化重大事件的关键地区,如特提斯演化历史,印度板块与欧洲板块碰撞,横断山脉形成,青藏高原隆升等的关键地区,也是各种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性地区。
“三江并流”区域是世界上挤压最紧、压缩最窄的巨型复合造山带,在约150千米宽的范围内,高山与大江交替展布,形成世界上独有的三江并流奇观。
标准Ⅱ:“提名地是陆地、淡水生态系统及动植物群落演化发展中,反映其重要的、不断进化的生态和生物过程的杰出代表”。
“三江并流”区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由于海拔高差达6000米,这里云集了相当于北半球、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和寒带等多种气候类型和生物群落,是欧来大陆生态环境的缩影。同时,由于未受到第四纪冰期时大陆冰川的覆盖,“三江并流”区域成为欧亚大陆生物物种南来北往的主要通道和避难所。“三江并流”区域占中国国土面积不到0.4%,但拥有中国20%以上的高等植物,包括200余科、1200余属,6000种以上。“三江并流”区域现录有哺乳动物173种,鸟类417种,爬行类59种,两栖类36种,淡水鱼76种,凤蝶类昆虫31种,这些动物种数均达中国总数的25%以上。“三江并流”区域是欧亚大陆生物群落最丰富的地区,有10个植被型,23个植被亚型,90余个群系,拥有北半球绝大多数的生物群落类型,几乎是北半球生物生态环境的缩影。
标准Ⅲ:“提名地具有超乎寻常的自然现象或非同一般的自然美和美学价值”。
“三江并流”区域多种多样的景观展现了无以伦比的自然美,除“三江并流”奇观外,还有壮观的雪山冰川,险峻的峡谷急流,开阔的高山草甸,明澈清净的高山湖泊,秀美的高山丹霞峰丛和喀斯特台地。除了沙漠和海洋景观,“三江并流”区域几乎汇聚了北半球各类自然景观。
景观类型之多,内容丰富,景观质量之高举世罕见。从海拔760米至6740米的立体植被和从亚热带到寒带的立体气候,加之极丰富的地貌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使“三江并流”区域成为世界少有、珍贵而理想的,适应不同层次和背景人们专业旅游、科考、研究、探险的圣地。标准Ⅳ:“提名地包含最重要而有意义、保持生物多样性的自然栖息地,包括那些从科学和保护角度看,拥有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三江并流”区域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是第四纪冰期欧亚大陆生物的主要避难所,本地区不仅保留了生物多样性,而且一直是珍稀和濒危动植物的避难所。目前拥有37种云南省级保护植物,34种中国国家级保护植物,77种中国国家级保护动物,79种动物列入CIES名录。提名地还是包办上著名的动、植物标本模式产地之一。采集到的植物模式标本约1500种,动物模式标本80余种,“三江并流”区域是欧亚大陆主要的动、植物分化中心和起源中心,区域内动物物种原始与特化并存,孑遗种类与进化种类混生,原始类群多,特有类群多,单型属或寡型属的种多。
“三江并流”区域是南北交错,东西汇合,地理成分复杂,特有成分突出的横断山区生物区系的典型代表和核心地带,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名列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17个“关键地区”的第一位。
行政管理方面,由省政府责成“云南省三江并流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管理办公室”从行业行政管理角度进行总体调控。由三个地、州各自对本辖区范围内的自然保区护及景区、景点进行管理。目前,在省管理办公室以下,各地、州政府都设立了专门的行政管理部门—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管理办公室,负责根据政府的授权具体执行本片区的行政管理职能。另外,还设立了3个管理站、所对重要区域进行重点保护和管理 。真实性和整体性的保证。
“三江并流”区域由于地处偏远,地域广阔,是世界上最少受人类活动影 响的地区之一。“三江并流”区域中许多地区至今仍为人类尚未涉足的原始状态,其优越的自然品质充分满足整体性条件的要求。
“三江并流”区域是迄今中国所申报的面积最大的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好这一地区,不仅可以使人类共有的遗产得以保留,而且对生活在其下游的几亿人也具有重 要意义。因而对这一地区的保护和管理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为了保证有效的保护和有序的管理,目前,从中国中央政府到云南省地方政府都统一采取条块结合,上下一致的管理模式。分级管理与分区管理相结合,行政管理与技术支持相辅助。着重从健全法律规章,完善规划设计入手,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行业主管部门都严格遵照法律,法规和规划的要求进行管理。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高黎贡山保护区具有比较完整的山地生态系统垂直带谱,并保存着许多古老珍稀物种群,孕育出相当多的生气特产种类。保护区的垂直谱多而齐全,是横断山区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垂直带谱。
怒江流域∙月亮山风景名胜区
位于高黎贡山片区中部,与自然保护区的福贡、泸水区域相毗邻,是世界遗产申报地怒江流域峡谷地貌和高山喀斯特溶洞地貌景观的典型展示区,总面积44550公顷。
怒江流域∙片马风景名胜区
位于泸水县境内,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六库区域北侧,西与缅甸接壤,东抵怒江西岸,总面积23910公顷。做为世界遗产申报地怒江流域的对外开放展示景区,集中了包括“滴水岩瀑布、跃进桥温泉群、老窝山峡谷、片马原始森林植被、小江山水风光”等多种景观类型,是怒江流域景观多样性的集中展示区。
怒江流域∙老窝山景区
位于维西县西部,澜沧江西岸中挑、维登乡辖区内,以老窝村为中心,面积92000公顷。该景区以高山野生花卉种质基地及大面积草甸、湖泊为主要资源优势,典型保护区包括:新化湖、洼底山、岩洞、栗地坪等。
怒江流域∙贡山景区
位于怒江上游,与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的周边协调保护地带,是怒江流域河流抬升作用和河流阶地景观,以及高山河谷区典型人居环境景观的集中展示区域,总面积98690公顷。
==参考文献==
==地名由来==
泸水县西汉时属益州郡的 比苏县;宋代属金齿郡;明末清初置老窝、登埂、卯照、鲁掌、六库五土司,分属 大理府的 云龙县及永昌府的 保山县;1951年2月,泸水县人民政府成立,现隶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1951年2月,成立泸水县人民政府。1954年, 怒江傈僳族自治区成立,泸水由保山专区划归怒江区管辖。
==地理位置==
泸水县地处享有“东方 大峡谷”美誉的 横断山脉南端纵谷区,东部的碧罗雪山与西部的 高黎贡山夹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地势北高南低,呈“V”字地形,最高海拔4161.6米,最低海拔738米。全境气候因海拔差异,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分为亚热带、温带、寒带等7个 气候带。
泸水地处横断山脉南端的滇西纵谷区:东部 碧罗雪山与西部 高黎贡山夹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呈“v”字地形,地势北高南低;县境东西最大 横距58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5公里;东西两大山脉纵横交错,高峰林立,最高 海拔达4161.6米,最低海拔为738米。全境气候按海拔差异呈垂直型分布,有着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其中分为南亚热带、 中亚热带、 北亚热带、暖 温带、温带、 寒温带、 亚寒带、 寒带等7个气候带。县城 鲁掌镇年平均气温为15.1 ℃,极高气温32.5℃.极低气温-O.5℃;日照年平均值为1971小时;年平均无霜期达281天; 年平均降雨量为1199.1毫米。
特殊的地理环境,多样的 气候类型,构成境内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被 生物学家誉为“ 植物王国”、“哺乳动物祖先分化的发源地”、“世界雉鹛类的乐园”。
==旅游资源==
===听命湖===
在距片马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神话般的湖泊,人们叫它听命湖。听命湖位于泸水县片马东北部,距离高黎贡山风雪丫口600米的地方。海拔约3540米,从泸水县出发到听命湖,要攀越陡峭的山谷,穿过茫茫林海和高山灌木林,道路崎岖。听命湖清碧透明,水深莫测,凛冽如冰,四周森林密布,野生动物在四周栖息游荡,国家保护珍稀动物灰腹角子雉、山驴、金丝猴、小熊猫、羚羊等就常年生活在这里。湖区的景色随着四季的变化而不同,春天,雪山融化的涓涓雪水汇入湖中,漫山的杜鹃点缀四野,这里是一片苏醒的野生动物的乐园;夏天,葱绿的林间百花盛开,云海茫茫;秋天,碧蓝的湖水倒映着岸边金黄的树叶,秋高气爽;冬天,寒凝大地,这里一片宁静。
听命湖笼罩着神秘的色彩。人们到这里只能轻声细语地说话,如果大声叫喊,顷刻间便会风雨交加,冰雹突然而至,因此人们又把它称作迷人湖。其实,这都是湖区上空弥漫着饱和水分的浓雾,遇到声波震动,就凝聚成雨和冰雹的缘故。过去,凡遇到大旱之年,山下的百姓就准备好祭祀品和雨具,到听命湖畔祈求天神降雨。
===三江并流===
“三江并流”的三江,是中外闻名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位于东经98°——100°30',北纬25°30'——29°区域滇西北横断山脉纵谷之中。这三条同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西北部地区并肩而流约170多公里,穿越于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崇山峻岭间,其间澜沧江与金沙江最短直线距离为66.3公里,而澜沧江与怒江的最短直线距离仅18.6公里,构成了世界唯一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景观。
金沙江由北东去,汇集雅垄江、大渡河、嘉陵江,于是中国便有了长江,最终流入太平洋。澜沧江由北南下缓缓而流,穿越国界便成了国际河流湄公河的上游。怒江从北南下奔腾急湍进入缅甸便成了萨尔温江的上游。这两条河最终流入印度洋。
“三江并流”区域包括云南省西北部的迪庆藏族自治州、丽江地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总面积约为3.5万平方公里。这一区域海拔变化呈垂直分布,从760米的怒江干热河谷到6740米的卡瓦格博峰,可谓是“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里既有高山峡谷、雪峰冰川等地质遗迹,又有激流险滩、森林草甸、高原湖泊等自然风光,同时还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共汇聚了5000种以上的高等植物和800余种动物,珍贵的滇金丝猴、亚洲象、野牛等都在这里寻找最后的避难所。
“三江并流”景区内有包括虎跳峡、怒江大峡谷、梅里雪山、泸沽湖、碧塔海、玉龙雪山等海内外闻名的11处自然奇观。同时这里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共有汉、藏、纳西、傈僳、独龙、普米、怒族等16个民族的80多万人,是世界上罕见的多民族、多文字、多语言、多种宗教信仰、多种生产生活方式、多种风俗习惯并存的汇聚区,受到国内外人文学界的高度重视。长期以来,“三江并流”区域一直是科学家、探险家和旅游者的向往之地,他们对此区域显著的科学价值、美学意义和少数民族独特文化给予了高度评价。三江并流地区1988年经中国国务院批准设立为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1月,“三江并流”风景区由国家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三江并流”国家公园(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云南省西北部。区内,怒江(萨尔温江上游)、澜沧江(湄公河上游)和金沙江(长江上游)自北向南并肩而行,穿越于横断山脉的担当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崇山峻岭间,故名“三江并流”。
三条江在横断山区平行流动约170公里,流经云南省西部的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丽江地区。“三江并流”区域面积三万四千多平方千米,海拔从760米的怒江河谷到6740米的卡瓦格博峰,高差近6000米。区域内有众多雪山、冰川、高山湖泊、开阔的高原面以及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
“三江并流”地区具有显著的世界价值标准Ⅰ:“提名地是反映地球演化主要阶段的杰出代表”“三江并流”区域是反映地球演化重大事件的关键地区,如特提斯演化历史,印度板块与欧洲板块碰撞,横断山脉形成,青藏高原隆升等的关键地区,也是各种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性地区。
“三江并流”区域是世界上挤压最紧、压缩最窄的巨型复合造山带,在约150千米宽的范围内,高山与大江交替展布,形成世界上独有的三江并流奇观。
标准Ⅱ:“提名地是陆地、淡水生态系统及动植物群落演化发展中,反映其重要的、不断进化的生态和生物过程的杰出代表”。
“三江并流”区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由于海拔高差达6000米,这里云集了相当于北半球、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和寒带等多种气候类型和生物群落,是欧来大陆生态环境的缩影。同时,由于未受到第四纪冰期时大陆冰川的覆盖,“三江并流”区域成为欧亚大陆生物物种南来北往的主要通道和避难所。“三江并流”区域占中国国土面积不到0.4%,但拥有中国20%以上的高等植物,包括200余科、1200余属,6000种以上。“三江并流”区域现录有哺乳动物173种,鸟类417种,爬行类59种,两栖类36种,淡水鱼76种,凤蝶类昆虫31种,这些动物种数均达中国总数的25%以上。“三江并流”区域是欧亚大陆生物群落最丰富的地区,有10个植被型,23个植被亚型,90余个群系,拥有北半球绝大多数的生物群落类型,几乎是北半球生物生态环境的缩影。
标准Ⅲ:“提名地具有超乎寻常的自然现象或非同一般的自然美和美学价值”。
“三江并流”区域多种多样的景观展现了无以伦比的自然美,除“三江并流”奇观外,还有壮观的雪山冰川,险峻的峡谷急流,开阔的高山草甸,明澈清净的高山湖泊,秀美的高山丹霞峰丛和喀斯特台地。除了沙漠和海洋景观,“三江并流”区域几乎汇聚了北半球各类自然景观。
景观类型之多,内容丰富,景观质量之高举世罕见。从海拔760米至6740米的立体植被和从亚热带到寒带的立体气候,加之极丰富的地貌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使“三江并流”区域成为世界少有、珍贵而理想的,适应不同层次和背景人们专业旅游、科考、研究、探险的圣地。标准Ⅳ:“提名地包含最重要而有意义、保持生物多样性的自然栖息地,包括那些从科学和保护角度看,拥有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三江并流”区域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是第四纪冰期欧亚大陆生物的主要避难所,本地区不仅保留了生物多样性,而且一直是珍稀和濒危动植物的避难所。目前拥有37种云南省级保护植物,34种中国国家级保护植物,77种中国国家级保护动物,79种动物列入CIES名录。提名地还是包办上著名的动、植物标本模式产地之一。采集到的植物模式标本约1500种,动物模式标本80余种,“三江并流”区域是欧亚大陆主要的动、植物分化中心和起源中心,区域内动物物种原始与特化并存,孑遗种类与进化种类混生,原始类群多,特有类群多,单型属或寡型属的种多。
“三江并流”区域是南北交错,东西汇合,地理成分复杂,特有成分突出的横断山区生物区系的典型代表和核心地带,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名列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17个“关键地区”的第一位。
行政管理方面,由省政府责成“云南省三江并流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管理办公室”从行业行政管理角度进行总体调控。由三个地、州各自对本辖区范围内的自然保区护及景区、景点进行管理。目前,在省管理办公室以下,各地、州政府都设立了专门的行政管理部门—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管理办公室,负责根据政府的授权具体执行本片区的行政管理职能。另外,还设立了3个管理站、所对重要区域进行重点保护和管理 。真实性和整体性的保证。
“三江并流”区域由于地处偏远,地域广阔,是世界上最少受人类活动影 响的地区之一。“三江并流”区域中许多地区至今仍为人类尚未涉足的原始状态,其优越的自然品质充分满足整体性条件的要求。
“三江并流”区域是迄今中国所申报的面积最大的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好这一地区,不仅可以使人类共有的遗产得以保留,而且对生活在其下游的几亿人也具有重 要意义。因而对这一地区的保护和管理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为了保证有效的保护和有序的管理,目前,从中国中央政府到云南省地方政府都统一采取条块结合,上下一致的管理模式。分级管理与分区管理相结合,行政管理与技术支持相辅助。着重从健全法律规章,完善规划设计入手,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行业主管部门都严格遵照法律,法规和规划的要求进行管理。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高黎贡山保护区具有比较完整的山地生态系统垂直带谱,并保存着许多古老珍稀物种群,孕育出相当多的生气特产种类。保护区的垂直谱多而齐全,是横断山区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垂直带谱。
怒江流域∙月亮山风景名胜区
位于高黎贡山片区中部,与自然保护区的福贡、泸水区域相毗邻,是世界遗产申报地怒江流域峡谷地貌和高山喀斯特溶洞地貌景观的典型展示区,总面积44550公顷。
怒江流域∙片马风景名胜区
位于泸水县境内,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六库区域北侧,西与缅甸接壤,东抵怒江西岸,总面积23910公顷。做为世界遗产申报地怒江流域的对外开放展示景区,集中了包括“滴水岩瀑布、跃进桥温泉群、老窝山峡谷、片马原始森林植被、小江山水风光”等多种景观类型,是怒江流域景观多样性的集中展示区。
怒江流域∙老窝山景区
位于维西县西部,澜沧江西岸中挑、维登乡辖区内,以老窝村为中心,面积92000公顷。该景区以高山野生花卉种质基地及大面积草甸、湖泊为主要资源优势,典型保护区包括:新化湖、洼底山、岩洞、栗地坪等。
怒江流域∙贡山景区
位于怒江上游,与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的周边协调保护地带,是怒江流域河流抬升作用和河流阶地景观,以及高山河谷区典型人居环境景观的集中展示区域,总面积98690公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