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袁秉義

增加 1,82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袁秉義''',[[表 |字]]''' 介夫''' [[ 直隸]][[ 宣化]] [[清朝]]官員。
== 生平 ==
[[ 乾隆]] 三十一年(1766 丙戍科 進士。 乾隆 五十三年(1788)實授淡水同知。在淡三年,訊斷勤能,以摘奸除暴為己任,禁賭尤嚴。 五十六年 (1791 回任,時人畏其神明。當時番亂未靖,乃實施淡水屯番之制,撥近山未墾之地以資贍養,計淡北武灣設屯管大小十九社,設屯丁三百名,竹塹設屯管大小十一社,設屯丁四百名;合四十七社,共募屯丁一千四百名,豐其餉糈,時其訓練,一時地方以靖。五十六、五十八 )任[[ 兩署 臺灣府知府]] 。既去,民眾欽其循良 兼署[[淡水同知]]。之後卸任 祀德政祠 乾隆 五十八年(1793年)再署。<ref>[https://hccg.culture.tw/home/zh-tw/people/177133 國家文化記憶庫分類-人物團體>袁秉義]</ref>
 ==慈祐宮-媽祖田==[[File:袁秉義.jpg|thumb|right|[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2/c0219330170/images/temple/t3_8.jpg原圖鏈結][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2/c0219330170/temple_3_5.htm] ]] 媽祖田在該宮祀業方面,有位於土城與三峽交界處有三百多甲的「媽祖田」,是乾隆四十三年(一七七八年)李武侯與李維芝二人,將其開發的九芎林山埔地三百餘甲,獻給慈祐宮的祀業。 該宮珍藏兩方祀田的木匾,對媽祖田的由來與清代二次爭訟的經過有詳細記載。 ===第一方木匾:===記載乾隆四十三年(一七七八年)李武侯、李維芝兄弟,將得自山胞頭目茅飽琬同意開墾的九芎林山埔奉獻給天后宮,也就是慈祐宮,經新莊巡檢曾應蔚轉呈淡水廳同知成履泰,核許招請佃農開墾,後因增租及佃農混耕圖佔糾紛,於乾隆五十五年(一七九0年)由新莊巡檢周書鳳判慈祐宮勝訴,為免日後再生紛擾,經淡水廳同知[[袁秉義]]核示立匾標示出佃田範圍及佃農姓名。<ref>[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2/c0219330170/temple_3_5.htm 台北縣人文地理資料及電子地圖查詢中心>媽祖田]</ref>    ==參考文獻==
*劉寧顏編,《重修臺灣省通志》,臺北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72,74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