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21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名字 = 第26届奥斯卡金像奖 | 图像 = File:奥斯卡奖杯2.jpg|缩略图|center| [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
{{Infobox person
| 名字 = 第26届奥斯卡金像奖
| 图像 =
[[File:奥斯卡奖杯2.jpg|缩略图|center|
[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5%A5%A5%E6%96%AF%E5%8D%A1%E9%87%91%E5%83%8F 原图链接] [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5%A5%A5%E6%96%AF%E5%8D%A1%E9%87%91%E5%83%8F 来自原图]]]
| 图像说明 = 奥斯卡奖杯 |center
>
}}
'''第26届奥斯卡金像奖'''<ref>[https://baike.so.com/doc/9805277-10152082.html 第26届奥斯卡金像奖简介 ] </ref>1954年3月25日在洛杉矶和纽约同时举行。
==关于奥斯卡金像奖==
自第一届以来,除1930年和1933年以外,[[奥斯卡金像奖]]都是每年举行一次。规定每年3月左右对上一年度的影片和演职员进行评奖。评选和颁发奖由学院组织专门的管理委员会主持。一年一度的[[奥斯卡]]颁奖仪式始终是[[美国]][[好莱坞]]的一个盛大节日。世界好多国家都通过电视台转播大会盛况。
===奖项分布===
颁发的奖项有23个,其中除最佳影片奖、最佳女演员和男演员奖、最佳导演奖之外,还有最佳摄影、美工、服装设计、原剧本、改编剧本、改编配乐、剪辑、视觉效果、作曲、音响奖等等。此外,还有给那些在 电影界做出巨大成绩的老演员 和老电影工作者的"特别奖"和一定数量的补充奖。
直到1931年,有个新来的学院女秘书看到这尊铜像,惊呼使她想起了叔叔奥斯卡,一位记者立即把她的话报道出去。从此,人们便把这个人像称为"[[奥斯卡]]"。[[奥斯卡金像奖]]也因此得名。
===奖杯设计===
[[奥斯卡金像]]由学院早期成员之一[[赛德里克-吉本斯]]设计。他在一次宴会上,在桌布上描绘出了金像的草图,并最终由洛杉矶著名艺术家[[乔治-斯坦利]]雕刻而成。第一尊金像于1929年5月16日颁发。每尊金像均为合金铸成,再镀以24K纯金。金像高13.5英寸(约34.3厘米),重8.5磅(约3.8公斤),造型为一名手拄长剑的武士站在电影胶片盘上,片盘上的五条轮辐象征着学院最初的五个部分:演员、导演、制作人、技师和剧作者。所有的金像均由[[芝加哥]]R.S.欧文斯公司铸造。奥斯卡奖这个别称从何而来已无法考证,最普遍的说法是学院图书馆馆员、后任学院执行主管的[[玛格丽特-哈里克]](Margaret)1931年时曾说这尊金像很像她的[[奥斯卡]]叔叔,于是记者和学院的成员们开始以这个名字称呼它。1934年,[[华特·迪士尼]]在领奖时引用了这个名字,由此奥斯卡奖这一别称日渐被人们所熟悉。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一直到1939年才开始正式使用这个名字。
===颁奖会场===
[[File:永久会场.jpg|缩略图|左|[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5%A5%A5%E6%96%AF%E5%8D%A1%E9%87%91%E5%83%8F 原图链接]
[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A5%A5%E6%96%AF%E5%8D%A1%E9%87%91%E5%83%8F&step_word=&hs=0&pn=22&spn=0&di=1342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2116812543%2C1977895907&os=283844158%2C2970929048&simid=111084511%2C807920414&adpicid=0&lpn=0&ln=1531&fr=&fmq=1574319074392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dingyue.nosdn.127.net%2FUvCr7jimNktyeV0kkDIZU2Nn07CL7leGf5acffAejQeO51537993937685compressflag.jpe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1y_z%26e3B8mn_z%26e3Bv54AzdH3FedAzdH3Fw6ptvsjAzdH3F1jpwtsAzdH3FDSMDMIOOacd9ULBd_z%26e3Bip4s&gsm=&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图片来自天极网]]][[柯达剧院]](Kodak Theatre)位于[[好莱坞]]大道 (Hollywood Blvd.)上,2001年11月9日启用,是[[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的举行地点,在2002年开始成为奥斯卡的永久颁奖地。
[[柯达剧院]],可容纳3,400名观众,设有全美国一个最大的舞台,有120呎宽,75呎深。舞台后的记者室可容纳多达1,500名记者。剧院由柯达公司赞助7500万美元建成,并获此冠名权。
剧院现由洛杉矶市拥有,并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向市政府租用,以举行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柯达剧院的入口摆放有柱装饰,展示自1928年至今所有奥斯卡金像奖得奖人的名字,亦预留位置予未来的得奖人。
在其他时间,柯达剧院则供举办演唱会等表演,及其他种类的颁奖礼。
=基本信息=
{|class="wikitable"
!style=background:#FFFACD width=15%|中文名称
!style=background:#FFFACD width=35%|第26届奥斯卡金像奖
|-
|外文名称
Academy Award
|-
|别称
学院奖
|-
|地点
洛杉矶和纽约
|-
|颁奖时间
1954年3月25日
|-
|设立时间
1928年
|-
|最佳影片
乱世忠魂
|-
|主持人
唐纳德·奥康纳,弗雷德里克·马奇
|-
|地点:
美国洛杉矶,雷电华潘太及斯剧院(RKO Pantages Theatre)
美国纽约,NBC世纪剧院(NBC Century Theatre)
*本届颁奖典礼在洛杉矶和纽约两个地点同时进行。
|}
=获奖名单=
{|class="wikitable"
!style=background:#FFFACD width=15%|奖项
!style=background:#FFFACD width=15%|获奖人及作品
|-
|最佳影片
|[[《乱世忠魂》]]
|-
|最佳男主角
|[[威廉·霍尔登]]《17号囚房》
|-
|最佳女主角
|[[奥黛丽·赫本]]《罗马假日》
|-
|最佳男配角
弗兰克·西纳特拉《乱世忠魂》
|-
|最佳女配角
|唐娜·里德《乱世忠魂》
|-
|最佳导演
|弗雷德·齐纳曼《乱世忠魂》
|-
|最佳剧本
|《乱世忠魂》
|-
|最佳原创剧本
|《铁达尼邮轮沉浸记》
|-
|最佳原创故事
|《罗马假日》
|-
|最佳摄影(彩色)
|《原野奇侠》
|-
|最佳摄影(黑白)
|《乱世忠魂》
|-
|最佳艺术指导 / 道具布景(彩色)
|《圣袍千秋》
|-
|最佳艺术指导 / 道具布景(黑白)
|《恺撒大帝》
|-
|最佳服装(黑白)
|《罗马假日》
|-
|最佳服装(彩色)
|《圣袍千秋》
|-
|最佳录音
|《乱世忠魂》
|-
|最佳电影剪辑
|《乱世忠魂》
|-
|最佳特技效果
|《外星人大战地球 / 地球争霸战》
|-
|最佳原创歌曲
|"Secret Love"《珍妮的遭遇》
|-
|最佳配乐(音乐片类)
|《风流贵妇》
|-
|最佳配乐(剧情和喜剧片类)
|《孤凤奇缘》
|-
|最佳短片(二本)
|《熊之国》
|-
|最佳短片(一本)
|《序曲:温莎地方的快乐妻子》
|-
|最佳动画短片
|《嘟嘟,嘘嘘,砰砰和咚咚》
|-
|最佳纪录短片
|《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
|-
|最佳纪录长片
|《沙漠奇观》
|}
=提名名单=
{|class="wikitable"
!style=background:#FFFACD width=15%|奖项
!style=background:#FFFACD width=15%|提名名单
|-
|最佳影片
|《恺撒大帝》、《圣袍千秋》、《罗马假日》、《原野奇侠》
|-
|最佳男主角
|马龙·白兰度《恺撒大帝》、理查德·伯顿《圣袍千秋》、蒙哥马利·克里夫特《乱世忠魂》、伯特·兰卡斯特《乱世忠魂》
|-
|最佳女主角
|李思莉·卡侬《孤凤奇缘》、艾娃·嘉纳 《红尘》、黛博拉·寇尔《乱世忠魂》、玛吉·麦克纳马拉 《蓝色的月亮》
|-
|最佳男配角
|埃迪·艾伯特 《罗马假日》、布兰登·王尔德 《原野奇侠》、杰克·帕兰斯《原野奇侠》、罗伯特·斯特劳斯《17号囚房》
|-
|最佳女配角
|格蕾丝·凯利《红尘》、吉拉汀·佩姬《蛮国战笳声》、马乔里·兰比奥 《情焰心声》、塞尔马·里特 《南街奇遇》
|-
|最佳导演
|查尔斯·沃尔特斯《孤凤奇缘》、威廉·惠勒《罗马假日》、乔治·史蒂文斯 《原野奇侠》、比利·怀德《17号囚房》
|-
|最佳剧本
|《沧海无情》、《孤凤奇缘》、《罗马假日》、《原野奇侠》
|-
|最佳原创故事
|《原子弹轰炸广岛记》、《上尉天堂》、《蛮国战笳声》、《小逃亡者/出走的孩子》
|-
|最佳原创剧本
|《龙国香车/歌舞群芳》、《沙漠之鼠》、《血泊飞车》、《阵地争夺战》
|-
|最佳摄影(彩色)
|《四海英雄传》、《十二英里礁石下》、《孤凤奇缘》、《圣袍千秋》
|-
|最佳摄影(黑白)
|《人生曲》、《恺撒大帝》、《马丁·路德》、《罗马假日》
|-
|最佳艺术指导 / 道具布景(黑白)
|《马丁·路德》、《总统夫人》、《罗马假日》、《铁达尼邮轮沉浸记》
|-
|最佳艺术指导/ 道具布景(彩色)
|《圆桌武士》、《孤凤奇缘》、《爱情三部曲》、《深宫怨/少女贝斯》
|-
|最佳服装设计(黑白)
|《红伶泪》、《梦中之妻》、《乱世忠魂》、《总统夫人》
|-
|最佳服装设计(彩色)
|《龙国香车/歌舞群芳》、《风流贵妇》、《愿嫁金龟婿/如何嫁给百万富翁》、《深宫怨/少女贝斯》
|-
|最佳录音
|《珍妮的遭遇》、《圆桌武士》、《密西西比赌徒》、《外星人大战地球/地球争霸战》
|-
|最佳电影剪辑
|《轮滑》、《蓝色的月亮》、《罗马假日》、《外星人大战地球 / 地球争霸战》
|-
|最佳原创歌曲
|"The Moon Is Blue"《蓝色的月亮》、"My Flaming Heart"《小镇姑娘》、"Sadie Thompsons Song (Blue Pacific Blues)"《军中红粉》、"Thats Amore"《球童》
|-
|最佳配乐(音乐类)
|《龙国香车/歌舞群芳》、《珍妮的遭遇》、《T博士的5000个手指》、《刁蛮公主》
|-
|最佳配乐(剧情类)
|《原子弹轰炸广岛记》、《乱世忠魂》、《恺撒大帝》、《这是环幕电影》
|-
|最佳真人短片(二本)
|《本和我》、《重返Glennascaul》、《维苏威火山特快列车》、《冬天里的天堂》
|-
|最佳真人短片(一本)
|《基督与原始人》、《鲱鱼亨特》、《快乐生活》、《水的奇观》
|-
|最佳动画短片
|《克里斯托弗·克拉姆皮特》、《从A到Z-Z-Z-Z》、《森林大熊》、《泄密的心》
|-
|最佳纪录短片
|《生活的城市》、《松鸦鸟的生存》、《他们布置好一块石头》、《语言文字》
|-
|最佳纪录长片
|《征服珠穆朗玛峰》、《女皇加冕记》
|}
=参考资料=
| 名字 = 第26届奥斯卡金像奖
| 图像 =
[[File:奥斯卡奖杯2.jpg|缩略图|center|
[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5%A5%A5%E6%96%AF%E5%8D%A1%E9%87%91%E5%83%8F 原图链接] [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5%A5%A5%E6%96%AF%E5%8D%A1%E9%87%91%E5%83%8F 来自原图]]]
| 图像说明 = 奥斯卡奖杯 |center
>
}}
'''第26届奥斯卡金像奖'''<ref>[https://baike.so.com/doc/9805277-10152082.html 第26届奥斯卡金像奖简介 ] </ref>1954年3月25日在洛杉矶和纽约同时举行。
==关于奥斯卡金像奖==
自第一届以来,除1930年和1933年以外,[[奥斯卡金像奖]]都是每年举行一次。规定每年3月左右对上一年度的影片和演职员进行评奖。评选和颁发奖由学院组织专门的管理委员会主持。一年一度的[[奥斯卡]]颁奖仪式始终是[[美国]][[好莱坞]]的一个盛大节日。世界好多国家都通过电视台转播大会盛况。
===奖项分布===
颁发的奖项有23个,其中除最佳影片奖、最佳女演员和男演员奖、最佳导演奖之外,还有最佳摄影、美工、服装设计、原剧本、改编剧本、改编配乐、剪辑、视觉效果、作曲、音响奖等等。此外,还有给那些在 电影界做出巨大成绩的老演员 和老电影工作者的"特别奖"和一定数量的补充奖。
直到1931年,有个新来的学院女秘书看到这尊铜像,惊呼使她想起了叔叔奥斯卡,一位记者立即把她的话报道出去。从此,人们便把这个人像称为"[[奥斯卡]]"。[[奥斯卡金像奖]]也因此得名。
===奖杯设计===
[[奥斯卡金像]]由学院早期成员之一[[赛德里克-吉本斯]]设计。他在一次宴会上,在桌布上描绘出了金像的草图,并最终由洛杉矶著名艺术家[[乔治-斯坦利]]雕刻而成。第一尊金像于1929年5月16日颁发。每尊金像均为合金铸成,再镀以24K纯金。金像高13.5英寸(约34.3厘米),重8.5磅(约3.8公斤),造型为一名手拄长剑的武士站在电影胶片盘上,片盘上的五条轮辐象征着学院最初的五个部分:演员、导演、制作人、技师和剧作者。所有的金像均由[[芝加哥]]R.S.欧文斯公司铸造。奥斯卡奖这个别称从何而来已无法考证,最普遍的说法是学院图书馆馆员、后任学院执行主管的[[玛格丽特-哈里克]](Margaret)1931年时曾说这尊金像很像她的[[奥斯卡]]叔叔,于是记者和学院的成员们开始以这个名字称呼它。1934年,[[华特·迪士尼]]在领奖时引用了这个名字,由此奥斯卡奖这一别称日渐被人们所熟悉。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一直到1939年才开始正式使用这个名字。
===颁奖会场===
[[File:永久会场.jpg|缩略图|左|[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5%A5%A5%E6%96%AF%E5%8D%A1%E9%87%91%E5%83%8F 原图链接]
[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A5%A5%E6%96%AF%E5%8D%A1%E9%87%91%E5%83%8F&step_word=&hs=0&pn=22&spn=0&di=1342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2116812543%2C1977895907&os=283844158%2C2970929048&simid=111084511%2C807920414&adpicid=0&lpn=0&ln=1531&fr=&fmq=1574319074392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dingyue.nosdn.127.net%2FUvCr7jimNktyeV0kkDIZU2Nn07CL7leGf5acffAejQeO51537993937685compressflag.jpe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1y_z%26e3B8mn_z%26e3Bv54AzdH3FedAzdH3Fw6ptvsjAzdH3F1jpwtsAzdH3FDSMDMIOOacd9ULBd_z%26e3Bip4s&gsm=&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图片来自天极网]]][[柯达剧院]](Kodak Theatre)位于[[好莱坞]]大道 (Hollywood Blvd.)上,2001年11月9日启用,是[[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的举行地点,在2002年开始成为奥斯卡的永久颁奖地。
[[柯达剧院]],可容纳3,400名观众,设有全美国一个最大的舞台,有120呎宽,75呎深。舞台后的记者室可容纳多达1,500名记者。剧院由柯达公司赞助7500万美元建成,并获此冠名权。
剧院现由洛杉矶市拥有,并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向市政府租用,以举行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柯达剧院的入口摆放有柱装饰,展示自1928年至今所有奥斯卡金像奖得奖人的名字,亦预留位置予未来的得奖人。
在其他时间,柯达剧院则供举办演唱会等表演,及其他种类的颁奖礼。
=基本信息=
{|class="wikitable"
!style=background:#FFFACD width=15%|中文名称
!style=background:#FFFACD width=35%|第26届奥斯卡金像奖
|-
|外文名称
Academy Award
|-
|别称
学院奖
|-
|地点
洛杉矶和纽约
|-
|颁奖时间
1954年3月25日
|-
|设立时间
1928年
|-
|最佳影片
乱世忠魂
|-
|主持人
唐纳德·奥康纳,弗雷德里克·马奇
|-
|地点:
美国洛杉矶,雷电华潘太及斯剧院(RKO Pantages Theatre)
美国纽约,NBC世纪剧院(NBC Century Theatre)
*本届颁奖典礼在洛杉矶和纽约两个地点同时进行。
|}
=获奖名单=
{|class="wikitable"
!style=background:#FFFACD width=15%|奖项
!style=background:#FFFACD width=15%|获奖人及作品
|-
|最佳影片
|[[《乱世忠魂》]]
|-
|最佳男主角
|[[威廉·霍尔登]]《17号囚房》
|-
|最佳女主角
|[[奥黛丽·赫本]]《罗马假日》
|-
|最佳男配角
弗兰克·西纳特拉《乱世忠魂》
|-
|最佳女配角
|唐娜·里德《乱世忠魂》
|-
|最佳导演
|弗雷德·齐纳曼《乱世忠魂》
|-
|最佳剧本
|《乱世忠魂》
|-
|最佳原创剧本
|《铁达尼邮轮沉浸记》
|-
|最佳原创故事
|《罗马假日》
|-
|最佳摄影(彩色)
|《原野奇侠》
|-
|最佳摄影(黑白)
|《乱世忠魂》
|-
|最佳艺术指导 / 道具布景(彩色)
|《圣袍千秋》
|-
|最佳艺术指导 / 道具布景(黑白)
|《恺撒大帝》
|-
|最佳服装(黑白)
|《罗马假日》
|-
|最佳服装(彩色)
|《圣袍千秋》
|-
|最佳录音
|《乱世忠魂》
|-
|最佳电影剪辑
|《乱世忠魂》
|-
|最佳特技效果
|《外星人大战地球 / 地球争霸战》
|-
|最佳原创歌曲
|"Secret Love"《珍妮的遭遇》
|-
|最佳配乐(音乐片类)
|《风流贵妇》
|-
|最佳配乐(剧情和喜剧片类)
|《孤凤奇缘》
|-
|最佳短片(二本)
|《熊之国》
|-
|最佳短片(一本)
|《序曲:温莎地方的快乐妻子》
|-
|最佳动画短片
|《嘟嘟,嘘嘘,砰砰和咚咚》
|-
|最佳纪录短片
|《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
|-
|最佳纪录长片
|《沙漠奇观》
|}
=提名名单=
{|class="wikitable"
!style=background:#FFFACD width=15%|奖项
!style=background:#FFFACD width=15%|提名名单
|-
|最佳影片
|《恺撒大帝》、《圣袍千秋》、《罗马假日》、《原野奇侠》
|-
|最佳男主角
|马龙·白兰度《恺撒大帝》、理查德·伯顿《圣袍千秋》、蒙哥马利·克里夫特《乱世忠魂》、伯特·兰卡斯特《乱世忠魂》
|-
|最佳女主角
|李思莉·卡侬《孤凤奇缘》、艾娃·嘉纳 《红尘》、黛博拉·寇尔《乱世忠魂》、玛吉·麦克纳马拉 《蓝色的月亮》
|-
|最佳男配角
|埃迪·艾伯特 《罗马假日》、布兰登·王尔德 《原野奇侠》、杰克·帕兰斯《原野奇侠》、罗伯特·斯特劳斯《17号囚房》
|-
|最佳女配角
|格蕾丝·凯利《红尘》、吉拉汀·佩姬《蛮国战笳声》、马乔里·兰比奥 《情焰心声》、塞尔马·里特 《南街奇遇》
|-
|最佳导演
|查尔斯·沃尔特斯《孤凤奇缘》、威廉·惠勒《罗马假日》、乔治·史蒂文斯 《原野奇侠》、比利·怀德《17号囚房》
|-
|最佳剧本
|《沧海无情》、《孤凤奇缘》、《罗马假日》、《原野奇侠》
|-
|最佳原创故事
|《原子弹轰炸广岛记》、《上尉天堂》、《蛮国战笳声》、《小逃亡者/出走的孩子》
|-
|最佳原创剧本
|《龙国香车/歌舞群芳》、《沙漠之鼠》、《血泊飞车》、《阵地争夺战》
|-
|最佳摄影(彩色)
|《四海英雄传》、《十二英里礁石下》、《孤凤奇缘》、《圣袍千秋》
|-
|最佳摄影(黑白)
|《人生曲》、《恺撒大帝》、《马丁·路德》、《罗马假日》
|-
|最佳艺术指导 / 道具布景(黑白)
|《马丁·路德》、《总统夫人》、《罗马假日》、《铁达尼邮轮沉浸记》
|-
|最佳艺术指导/ 道具布景(彩色)
|《圆桌武士》、《孤凤奇缘》、《爱情三部曲》、《深宫怨/少女贝斯》
|-
|最佳服装设计(黑白)
|《红伶泪》、《梦中之妻》、《乱世忠魂》、《总统夫人》
|-
|最佳服装设计(彩色)
|《龙国香车/歌舞群芳》、《风流贵妇》、《愿嫁金龟婿/如何嫁给百万富翁》、《深宫怨/少女贝斯》
|-
|最佳录音
|《珍妮的遭遇》、《圆桌武士》、《密西西比赌徒》、《外星人大战地球/地球争霸战》
|-
|最佳电影剪辑
|《轮滑》、《蓝色的月亮》、《罗马假日》、《外星人大战地球 / 地球争霸战》
|-
|最佳原创歌曲
|"The Moon Is Blue"《蓝色的月亮》、"My Flaming Heart"《小镇姑娘》、"Sadie Thompsons Song (Blue Pacific Blues)"《军中红粉》、"Thats Amore"《球童》
|-
|最佳配乐(音乐类)
|《龙国香车/歌舞群芳》、《珍妮的遭遇》、《T博士的5000个手指》、《刁蛮公主》
|-
|最佳配乐(剧情类)
|《原子弹轰炸广岛记》、《乱世忠魂》、《恺撒大帝》、《这是环幕电影》
|-
|最佳真人短片(二本)
|《本和我》、《重返Glennascaul》、《维苏威火山特快列车》、《冬天里的天堂》
|-
|最佳真人短片(一本)
|《基督与原始人》、《鲱鱼亨特》、《快乐生活》、《水的奇观》
|-
|最佳动画短片
|《克里斯托弗·克拉姆皮特》、《从A到Z-Z-Z-Z》、《森林大熊》、《泄密的心》
|-
|最佳纪录短片
|《生活的城市》、《松鸦鸟的生存》、《他们布置好一块石头》、《语言文字》
|-
|最佳纪录长片
|《征服珠穆朗玛峰》、《女皇加冕记》
|}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