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4
次編輯
變更
仡佬族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仡佬族''' | 图像 = File:仡佬族.jpg|缩略图|center|[http://pic189.nipic.com/file/20181030/24524836_105530154…”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仡佬族'''
| 图像 =
[[File:仡佬族.jpg|缩略图|center|[http://pic189.nipic.com/file/20181030/24524836_105530154081_2.jpg 原图链接] [http://www.nipic.com/show/21906343.html 来自昵图网]]]
| 图像说明 = '''仡佬族''' |center
}}
'''仡佬族''',族源和古代僚(lǎo)人有关,民族语言为仡佬语,属汉藏语系,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仡佬语崇拜祖先, 奉祀竹王、蛮王老祖、山神。
仡佬族集中聚居在[[贵州]]省北部的务川和道真两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石阡]]县,其余分别散居在[[安顺]]、[[平坝]]、[[普定]]、[[关岭]]、[[清镇]]、[[正安]]、[[凤岗]]、[[松桃]]、[[黔西]]、[[六枝]]、[[织金]]、[[大方]]等二十多个县市。
== 来源和历史 <ref>[http://www.jianglishi.cn/ctwh/zhctwh/27295.html 仡佬族历史发源是什么?仡佬族习俗简介 ]讲历史,2017-01-13</ref>==
仡佬族历史悠久,[[商]][[周]]至[[西汉]]时期的“[[百濮]]”,[[东汉]]至南北朝时代的“濮”、“僚”,都与其先祖有渊源关系。“[[仡僚]]”、“[[葛僚]]”、“[[(亻革)僚]]”、“仡佬”是隋唐以后各个时期对他们的称谓,新中国成立以后,正式定名为仡佬族。仡佬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语族语支的归属,学术界尚未定论。仡佬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以汉字为共同文字,目前也只有少数老年人通仡佬语。
== 宗教信仰<ref>[http://www.gov.cn/guoqing/2015-07/29/content_2904489.htm 仡佬族 ]国家民委网,2015-07-29</ref> ==
仡佬族崇拜祖先, 奉祀竹王、蛮王老祖、山神。有本民族专司祭祀、祈福求寿、退鬼、超度亡灵的巫师。仡佬族人创业、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 衣食住行与山林息息相关, 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有些人家对古树巨石顶礼膜拜, 正月十四和三月初三皆献酒、肉、糍粑祭奠, 祈保子孙安康。每逢旱、涝、病、虫灾, 便挂善募捐, 请道士设坛打醮作法事, 祈祷诸神禳灾保平安。住处附近山林中最大最粗的那棵古树常会被作为神树来祭祀和崇拜。一旦选定后, 则要对该地区实行封山, 禁止任何不当的行为, 包括禁止砍树和放牧, 这在客观上保护了当地的植被资源, 维持了生态环境。
== 服饰特点 ==
仡佬族的服装文化因时损益,独具特色。[[清代]]及其以前,服装多为家织麻布染青蓝二色制成,男着无领长衫,抄襟,长至膝下,袖大而短,常束腰带,劳动时撩衣前后一角扎于腰间。女衣短装,抄襟,缀花边。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十九世纪中叶,仡佬族妇女上衣短仅及腰,袖背上绣鳞状花纹,下穿无褶长桶裙,整个裙子分为三段,中段用羊毛织成,染成红色,上下两段多用麻织,一般有青白色条纹,外罩青色无袖长袍,长袍前短后长,均绣有花纹,穿时从头上套下,脚穿钩尖鞋。民国以后,各民族文化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审美观随社会发展而逐渐改变,无论男女老少,服饰逐渐与当地的汉族一致。今天,人们的日常服饰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各种式样纷繁。质地从单纯的棉布、涤卡发展为毛料、麻纱、涤丝等,农村的仡佬族群众也是一季多衣,只有在各种节日庆典中才会特意穿戴本民族服饰。
== 建筑特点<ref>[https://www.360kuai.com/pc/96dc1da82f9b1f74f?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 仡佬族建筑特点 ]快资讯,2019-11-22</ref> ==
[[File:仡佬族.jpg|缩略图|right|[http://n1.itc.cn/img8/wb/recom/2016/08/09/147072421573089124.JPEG 原图链接] [http://www.sohu.com/a/109725546_362125 来自搜狐网]]]
在房屋建筑形式上,仡佬族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早期仡佬族的房屋居住形式是“干栏”式建筑,即房屋为两层,人居楼上,楼下养牲畜,一般为木质结构,顶盖树皮或瓦。贵州省正安、道真、石阡等地的仡佬族至今尚有这类式样的建筑。明清以来,仡佬族居住的房屋有了较大的变化,建筑形式多种多样,房屋结构已不限于木质了。贵州安顺、平坝一带的仡佬族,就地取材,不论平房和楼房,多用石块砌成,屋顶盖以石板。贵州镇宁仡佬族住房多属草房泥墙,有的也用石块砌墙,石板作房屋顶盖。滇东南和桂西北仡佬族的住房,一般是多筑土墙,以木板搭制为楼。仡佬族的民间房屋一般有独间、二间、三间、长五间、两座堂、三座堂和三合院、四合院(贵州务川仡佬族民间俗称三合头、四合头)。1至3间的住房比较普遍,通常为四立五柱,有吞口式和非吞口式之分。吞口式于正中一间二合与三合各退进一柱,装壁,开大门,致大门前呈长方形檐廓。正中一间为堂屋,一般是正方形,两侧为火间,为长方形。堂屋平时放置磨、桶、犁、簸、盆、方桌等用具,正堂壁为神龛。左右两间为卧室,并分别隔出半间设灶房与火塘。贵州务川、道真、正安一带的仡佬族住房,中间堂屋比左右两间要凹进去些,形成一个厅口,中开大门,大门外往往装有两扇腰门。
== 传统节日<ref>[http://www.gov.cn/guoqing/2015-07/29/content_2904489.htm 仡佬族 ]国家民委网,2015-07-29</ref> ==
仡佬族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祭山节]]"、"[[端午节]]"、"[[吃新节]]"、"[[中秋节]]"、"[[重阳节]]"、"[[牛王节]]"、"[[敬雀节]]"、"[[捉虫节]]"等,其中最隆重的莫过于过春节。春节期间,仡佬族同汉族一样,也要祭祖,全家守岁,同时又有自身的特色。各地的仡佬族除夕须打糯米粑祭祖,各地所供粑的大小数量不一,有的用一个大的,有的在大的上再加三个或四个小的,有的是三叠,各有3、5、7个粑粑。以粑供祖的时间不同,有的供到初一,有的供到初二,有的供到十四。"敬雀节"也称"爱鸟节",石阡县每年五、六月间都要举办。
除关岭、晴隆等少数地区外,仡佬族普遍过三月三祭山神,祭山神都是男子参加,大都为全寨活动,只是形式、礼仪上有差异。安顺、普定、镇宁一带的仡佬族,还过"六月初六",杀鸡备酒敬奉"秧苗土地"。
吃新节,各地仡佬族均过,时间不一,内容大同小异,是仡佬族比较重视的节日。采摘新粮 ,以新粮祭献祖先,举行将动物放归大自然的"放生"活动是这一节日的中心内容 ,而且必须要在过节之后 ,人们才能开始食用新粮。吃新节到来时,家家户户都要到田间地头摘取新庄稼,摘取新谷穗煮新米饭,备酒敬祖,以感谢祖先拓荒种地、泽惠后人的恩德,然后大家吃新,欢庆一年的丰收。
各地仡佬族还在十月初一过"牛王节",又称"敬牛王菩萨"、"祭牛王"。每到这一天,仡佬族除了杀鸡备酒敬供牛王外,同时要让牛休息,用最好的饲料喂牛,还要用上等糯米打两个糍粑挂在牛的角上,再把牛牵到水边,如果附近没有水塘、水井,水田,那也要打盆水放在家门口,让牛"照镜子",之后取下糍粑喂牛,给牛"做寿"。有的地方还要给牛披红挂彩,燃放鞭炮,表示祝贺。
== 饮食文化 ==
在饮食上,主食以玉米(山区)、稻米(平坝地区)为主,其次是各种豆类、麦子、荞子及薯类,喜吃酸辣食物和糯米粑粑等。仡佬族副食中,以糯米糍粑为珍贵食品,年节打粑“祭祖”,喜庆待客,端阳送亲家,重阳献新送亲友,这一习俗一直保存至今。
咂酒也是仡佬族的特色饮食。制作时以玉米、小麦、小米、高粱为原料,经过煮熟以后,发酵装缸。装缸时,先用两根手指大、约一米长的水竹竿(其中一根用火燎抈弯),除顶端留一竹节外,其余竹节打空,插入缸中后再密封。密封的时间越长,酒味越醇浓。饮用时,将顶端的竹节打空,直竿进空气,弯竿作吸具。无论筵席或平时待客,都按照老幼尊卑依次吸吮。民国《正安县志》稿有“万颗明珠一瓮收,王侯到此也低头。五龙抱住擎天柱,吸尽黄河水倒流”的诗句记载。
油茶的制作也很特别,先用猪油于锅内爆炒青茶, 然后掺水熬煮, 待水微干, 用木瓢搡茶成糊状, 曰“茶羹”。饮时,视饮量及浓淡, 将茶羹用猪油煎炒少许, 掺水煮沸, 再放猪油、油渣、食盐、花椒、熟芝麻、黄豆、花生粉, 即可饮用。其味浓烈喷香, 别具风味。今天道真的油茶已形成系列, 主要有油茶鸡蛋、油茶汤圆、油茶稀饭、油茶面条等。
==相关视频 ==
'''仡佬族舞蹈《丹·砂》'''
<center>{{#iDisplay:page/i0568454wov|700|500|qq}}</center>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分類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 姓名 = '''仡佬族'''
| 图像 =
[[File:仡佬族.jpg|缩略图|center|[http://pic189.nipic.com/file/20181030/24524836_105530154081_2.jpg 原图链接] [http://www.nipic.com/show/21906343.html 来自昵图网]]]
| 图像说明 = '''仡佬族''' |center
}}
'''仡佬族''',族源和古代僚(lǎo)人有关,民族语言为仡佬语,属汉藏语系,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仡佬语崇拜祖先, 奉祀竹王、蛮王老祖、山神。
仡佬族集中聚居在[[贵州]]省北部的务川和道真两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石阡]]县,其余分别散居在[[安顺]]、[[平坝]]、[[普定]]、[[关岭]]、[[清镇]]、[[正安]]、[[凤岗]]、[[松桃]]、[[黔西]]、[[六枝]]、[[织金]]、[[大方]]等二十多个县市。
== 来源和历史 <ref>[http://www.jianglishi.cn/ctwh/zhctwh/27295.html 仡佬族历史发源是什么?仡佬族习俗简介 ]讲历史,2017-01-13</ref>==
仡佬族历史悠久,[[商]][[周]]至[[西汉]]时期的“[[百濮]]”,[[东汉]]至南北朝时代的“濮”、“僚”,都与其先祖有渊源关系。“[[仡僚]]”、“[[葛僚]]”、“[[(亻革)僚]]”、“仡佬”是隋唐以后各个时期对他们的称谓,新中国成立以后,正式定名为仡佬族。仡佬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语族语支的归属,学术界尚未定论。仡佬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以汉字为共同文字,目前也只有少数老年人通仡佬语。
== 宗教信仰<ref>[http://www.gov.cn/guoqing/2015-07/29/content_2904489.htm 仡佬族 ]国家民委网,2015-07-29</ref> ==
仡佬族崇拜祖先, 奉祀竹王、蛮王老祖、山神。有本民族专司祭祀、祈福求寿、退鬼、超度亡灵的巫师。仡佬族人创业、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 衣食住行与山林息息相关, 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有些人家对古树巨石顶礼膜拜, 正月十四和三月初三皆献酒、肉、糍粑祭奠, 祈保子孙安康。每逢旱、涝、病、虫灾, 便挂善募捐, 请道士设坛打醮作法事, 祈祷诸神禳灾保平安。住处附近山林中最大最粗的那棵古树常会被作为神树来祭祀和崇拜。一旦选定后, 则要对该地区实行封山, 禁止任何不当的行为, 包括禁止砍树和放牧, 这在客观上保护了当地的植被资源, 维持了生态环境。
== 服饰特点 ==
仡佬族的服装文化因时损益,独具特色。[[清代]]及其以前,服装多为家织麻布染青蓝二色制成,男着无领长衫,抄襟,长至膝下,袖大而短,常束腰带,劳动时撩衣前后一角扎于腰间。女衣短装,抄襟,缀花边。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十九世纪中叶,仡佬族妇女上衣短仅及腰,袖背上绣鳞状花纹,下穿无褶长桶裙,整个裙子分为三段,中段用羊毛织成,染成红色,上下两段多用麻织,一般有青白色条纹,外罩青色无袖长袍,长袍前短后长,均绣有花纹,穿时从头上套下,脚穿钩尖鞋。民国以后,各民族文化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审美观随社会发展而逐渐改变,无论男女老少,服饰逐渐与当地的汉族一致。今天,人们的日常服饰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各种式样纷繁。质地从单纯的棉布、涤卡发展为毛料、麻纱、涤丝等,农村的仡佬族群众也是一季多衣,只有在各种节日庆典中才会特意穿戴本民族服饰。
== 建筑特点<ref>[https://www.360kuai.com/pc/96dc1da82f9b1f74f?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 仡佬族建筑特点 ]快资讯,2019-11-22</ref> ==
[[File:仡佬族.jpg|缩略图|right|[http://n1.itc.cn/img8/wb/recom/2016/08/09/147072421573089124.JPEG 原图链接] [http://www.sohu.com/a/109725546_362125 来自搜狐网]]]
在房屋建筑形式上,仡佬族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早期仡佬族的房屋居住形式是“干栏”式建筑,即房屋为两层,人居楼上,楼下养牲畜,一般为木质结构,顶盖树皮或瓦。贵州省正安、道真、石阡等地的仡佬族至今尚有这类式样的建筑。明清以来,仡佬族居住的房屋有了较大的变化,建筑形式多种多样,房屋结构已不限于木质了。贵州安顺、平坝一带的仡佬族,就地取材,不论平房和楼房,多用石块砌成,屋顶盖以石板。贵州镇宁仡佬族住房多属草房泥墙,有的也用石块砌墙,石板作房屋顶盖。滇东南和桂西北仡佬族的住房,一般是多筑土墙,以木板搭制为楼。仡佬族的民间房屋一般有独间、二间、三间、长五间、两座堂、三座堂和三合院、四合院(贵州务川仡佬族民间俗称三合头、四合头)。1至3间的住房比较普遍,通常为四立五柱,有吞口式和非吞口式之分。吞口式于正中一间二合与三合各退进一柱,装壁,开大门,致大门前呈长方形檐廓。正中一间为堂屋,一般是正方形,两侧为火间,为长方形。堂屋平时放置磨、桶、犁、簸、盆、方桌等用具,正堂壁为神龛。左右两间为卧室,并分别隔出半间设灶房与火塘。贵州务川、道真、正安一带的仡佬族住房,中间堂屋比左右两间要凹进去些,形成一个厅口,中开大门,大门外往往装有两扇腰门。
== 传统节日<ref>[http://www.gov.cn/guoqing/2015-07/29/content_2904489.htm 仡佬族 ]国家民委网,2015-07-29</ref> ==
仡佬族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祭山节]]"、"[[端午节]]"、"[[吃新节]]"、"[[中秋节]]"、"[[重阳节]]"、"[[牛王节]]"、"[[敬雀节]]"、"[[捉虫节]]"等,其中最隆重的莫过于过春节。春节期间,仡佬族同汉族一样,也要祭祖,全家守岁,同时又有自身的特色。各地的仡佬族除夕须打糯米粑祭祖,各地所供粑的大小数量不一,有的用一个大的,有的在大的上再加三个或四个小的,有的是三叠,各有3、5、7个粑粑。以粑供祖的时间不同,有的供到初一,有的供到初二,有的供到十四。"敬雀节"也称"爱鸟节",石阡县每年五、六月间都要举办。
除关岭、晴隆等少数地区外,仡佬族普遍过三月三祭山神,祭山神都是男子参加,大都为全寨活动,只是形式、礼仪上有差异。安顺、普定、镇宁一带的仡佬族,还过"六月初六",杀鸡备酒敬奉"秧苗土地"。
吃新节,各地仡佬族均过,时间不一,内容大同小异,是仡佬族比较重视的节日。采摘新粮 ,以新粮祭献祖先,举行将动物放归大自然的"放生"活动是这一节日的中心内容 ,而且必须要在过节之后 ,人们才能开始食用新粮。吃新节到来时,家家户户都要到田间地头摘取新庄稼,摘取新谷穗煮新米饭,备酒敬祖,以感谢祖先拓荒种地、泽惠后人的恩德,然后大家吃新,欢庆一年的丰收。
各地仡佬族还在十月初一过"牛王节",又称"敬牛王菩萨"、"祭牛王"。每到这一天,仡佬族除了杀鸡备酒敬供牛王外,同时要让牛休息,用最好的饲料喂牛,还要用上等糯米打两个糍粑挂在牛的角上,再把牛牵到水边,如果附近没有水塘、水井,水田,那也要打盆水放在家门口,让牛"照镜子",之后取下糍粑喂牛,给牛"做寿"。有的地方还要给牛披红挂彩,燃放鞭炮,表示祝贺。
== 饮食文化 ==
在饮食上,主食以玉米(山区)、稻米(平坝地区)为主,其次是各种豆类、麦子、荞子及薯类,喜吃酸辣食物和糯米粑粑等。仡佬族副食中,以糯米糍粑为珍贵食品,年节打粑“祭祖”,喜庆待客,端阳送亲家,重阳献新送亲友,这一习俗一直保存至今。
咂酒也是仡佬族的特色饮食。制作时以玉米、小麦、小米、高粱为原料,经过煮熟以后,发酵装缸。装缸时,先用两根手指大、约一米长的水竹竿(其中一根用火燎抈弯),除顶端留一竹节外,其余竹节打空,插入缸中后再密封。密封的时间越长,酒味越醇浓。饮用时,将顶端的竹节打空,直竿进空气,弯竿作吸具。无论筵席或平时待客,都按照老幼尊卑依次吸吮。民国《正安县志》稿有“万颗明珠一瓮收,王侯到此也低头。五龙抱住擎天柱,吸尽黄河水倒流”的诗句记载。
油茶的制作也很特别,先用猪油于锅内爆炒青茶, 然后掺水熬煮, 待水微干, 用木瓢搡茶成糊状, 曰“茶羹”。饮时,视饮量及浓淡, 将茶羹用猪油煎炒少许, 掺水煮沸, 再放猪油、油渣、食盐、花椒、熟芝麻、黄豆、花生粉, 即可饮用。其味浓烈喷香, 别具风味。今天道真的油茶已形成系列, 主要有油茶鸡蛋、油茶汤圆、油茶稀饭、油茶面条等。
==相关视频 ==
'''仡佬族舞蹈《丹·砂》'''
<center>{{#iDisplay:page/i0568454wov|700|500|qq}}</center>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分類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