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樟树市

增加 1,72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unreferenced|date=2019年12月}}
''' 樟树市 ''' [[ 江西省 ]][[ 宜春市 ]] 下辖县级市,江西省计划单列城市,江西省第一个全国百强县级市。樟树市位于江西省赣中地区,地处赣江中游,鄱阳湖平原南缘,东经115°06′33″至115°42′23″,北纬27°49′07″至28°09′15″。市区位于横穿江西的浙赣铁路和纵贯江西的赣江交叉点上,市域东邻丰城、南接新干、西毗新余、北连高安。全境东西长50公里,南北宽31公里,总面积1291平方公里。2012年人口63万。
==名称来历==
樟树名称的来历缘于远古“聂友射鹿“的传奇故事,故此又有“鹿江“之说。樟树市 [[ 历史 ]] 上为清江县,1988年撤县设立县级樟树市。樟树镇江西四大古镇之一。以其特有的药材生产、加工、炮制和经营闻名于世,是中国著名的中国药都。
==地理位置==
 樟树市地处江西中部, [[ 鄱阳湖平原 ]] 南缘,跨赣江中游两岸。地理坐标:东经115°06′33″至115°42′23″,北纬27°49′07″至28°09′15″。市区位于横穿江西的浙赣铁路和纵贯江西的赣江交叉点上,市域东邻丰城、南接新干、西毗新余、北连高安。全境东西长50公里,南北宽31公里,总面积1291平方公里。  
==气候特征==
 
樟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具有气候温润、四季分明、霜期较短、日照充足的特点。年均气温17.7℃,七月份平均气温29.3℃,一月份平均5.3℃;极端最高气温40.9℃,极端最低气温-11.7℃;≥5℃积温6145.6℃,≥10℃积温5585.0℃。年降水量1710.7毫米,多集中在三至六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年日照为1718.2小时。无霜期273天左右,约在十一月下旬初霜,二月底终霜。“春寒”易引起烂种、烂秧,“五月寒”使水稻分蘖受阻和幼株受害,“秋害”危害二晚抽穗扬花,五、六月的暴雨易酿成洪涝,秋旱、冬季冰冻霜雪,常损害作物。
==自然资源==
 樟树主要自然资源有有岩盐、 [[ ]] [[ 铁土 ]] 、瓷土、 [[ 耐火泥 ]] [[ 石灰石 ]] [[ 青石 ]] [[ 花岗石 ]] [[ 砂砾石 ]] 等。 地表资源包括可耕地62万亩(其中水田51万亩、旱地11万亩),可养水面6.6万亩、林地34万亩 2004 。2004 年底,岩盐保有储量103.676亿吨,其中基础储量95.5亿吨,占资源储量92%以上。  
==交通==
 
===铁路===
 樟树主要铁路有 [[ 浙赣铁路 ]] [[ 京九铁路 ]]
===航空===
 
樟树距昌北民用机场仅1小时车程,属南昌1小时经济圈范围。
===公路===
 
2013年有公路683条,总里程1362.455公里,其中赣粤高速公路和沪瑞高速公路,计54.9公里;国道27.04公里,省道65.23公里,农村公路1215.285公里,形成了一个以国省道为主干、县乡道为补充的现代公路网络。新建汽车客运站三个,占地面积20900平方米,建筑面积5387平方米,日发车500个班次。
==名胜古迹==
 
===文化古迹===
 樟树市有古文化遗址120多处,有 [[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4 位]]4 处, [[ 新石器时代 ]] 遗址13处,其中以筑卫城、樊城堆为代表,筑卫城距今已有4500多年,被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专家认定是迄今为止保留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古城,樊城堆遗址被考古学家命名为 [[ 樊城堆文化 ]] 。吴城商代遗址是江南首次发现的商代大规模人类居住遗址,被考古学家命名为吴城文化。距市区20公里的国家级森林公园——阁皂山,为中国道教三座名山之一,是 [[ 道教 ]] 灵宝派创始人葛玄炼丹的地方,被唐高宗御封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
===道教圣地--阁皂山===
阁皂山位于樟树市东南20公里处的赣江东岸,绵直200余里,因其“形如阁,色如皂”而得名。相传道学家 [[ 葛玄 ]] 曾在此修真悟道、后云游四海,最终仍回到阁皂山、并在骆驼峰之侧修建卧云庵,筑坛立灶,炼丹8载,终成“九转金丹”。
===吴城商代遗址===
位于樟树市西南44公里的山前吴城村、肖江上游的丘陵坡地上。它是在江南首次发现的较大规模的 [[ 商代文化 ]] 遗址。考古界称之为“吴城文化”。遗址中心在吴城村土城内。1973年修水库时,被民工发现。后经6次发掘,面积达61.3万平方米,清理出房基2座,灰坑和窑地55个,墓葬16座。陶窑2座,出土较完整的 [[ 石器 ]] [[ 铜器 ]] [[ 玉器 ]] [[ 牙雕 ]] 等900余件。这些遗迹、遗物的发现,为探讨江西地区商周青铜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名优特产==
樟树自古就有“酒乡”之誉,因“清、香、醇、补”四大特色而得名的“四特”酒就是樟树特产之一,源于宋代有名的土酒。于1988年7月获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
樟树自古就有“酒乡”之誉,因“清、香、醇、补”四大特色而得名的“四特”酒就是樟树特产之一,源于宋代有名的土酒。于1988年7月获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 樟树有悠久的种植柑桔的历史,樟树被定为江西省 [[ 柑桔 ]] 生产重点市,全国85个柑桔生产基地之一。樟树红桔以色艳、味甜、皮薄、核少而闻名全省。
==著名人物==
 {| class="wikitable" |- ! 人物 !! 生卒年份 !! 事迹|- | 葛玄 || 164~244 ~244 || 家本琅琊,丹术家|- | 聂友 || 221~253 || 三国东吴名将|- | 徐梦莘 || 1126~1207 || 史学家兼精医学|- | 张洽 || 1161~1237 || 宋末元初制药名家|- | 范梈 || 1272~1330 || 与虞集、揭傒斯、杨载齐名,号称“元诗四大家”|- | 聂尚恒 || 1572~? || 拜王守仁弟子王龙溪、王荆石为师|- | 熊化 || 1576~1649 || 受一品服出使朝鲜|- | 杨廷麟 || 1598~1646 || 历官吏部右侍郎、加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 刘子壮 || 1609~1653 || 清顺治六年(1649)状元|- | 刘敞 || 1019~1068 || 编排官王尧臣以其内兄亲避嫌而自列第二为榜眼|- | 刘攽 || 1023~1089 || 宋代著名史学家|- | 黄石屏 || 1856~1917 || 著名的金针医师,誉为“神针”|- | 柯万芝 || 1883~1950 || 清江采茶剧创始人|- | 人物 !! 生卒年份 !! 事迹|- | 葛玄 || 164~244 || 家本琅琊,丹术家|- | 聂友 || 221~253 ~253 || 三国东吴名将|- | 徐梦莘 || 1126~1207 ~1207 || 史学家兼精医学|- | 张洽 || 1161~1237 ~1237 || 宋末元初制药名家|- | 范梈 || 1272~1330 ~1330 || 与虞集、揭傒斯、杨载齐名,号称“元诗四大家”|- | 聂尚恒 || 1572~ || 拜王守仁弟子王龙溪、王荆石为师|- | 熊化 || 1576~1649 ~1649 || 受一品服出使朝鲜|- | 杨廷麟 || 1598~1646 ~1646 || 历官吏部右侍郎、加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 刘子壮 || 1609~1653 ~1653 || 清顺治六年(1649)状元|- | 刘敞 || 1019~1068 ~1068 || 编排官王尧臣以其内兄亲避嫌而自列第二为榜眼|- | 刘攽 || 1023~1089 ~1089 || 宋代著名史学家|- | 黄石屏 || 1856~1917 ~1917 || 著名的金针医师,誉为“神针”|- | 柯万芝 || 1883~1950 ~1950 || 清江采茶剧创始人|- | 陈劭先 || 1886~1967 ~1967 || 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常委、民革中央常委等职|- | 杨杏佛 || 1893~1933 ~1933 || 历任孙中山秘书、中央研究院总干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 | 胡素 || 1899~1978 ~1978 || 杰出抗日将领|- | 陈文珍 || 1907~1932 ~1932 || 任清江县苏维埃政府主席|- | 黄达 || 1908~1978 ~1978 || 辽宁省副省长、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 | 周誉侃 || 1908~1976 ~1976 || 物理学家、物理教育家|- | 张海棠 || 1912~2003 ~2003 ||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刘远生 || 1914~1983 ~1983 || 广东军区副司令员|- | 杨树根 || 1916~1998 ~1998 ||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聂轰 || 1918~1980 ~1980 ||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常委|- | 顾阿发 || 1931~2005 ~2005 || 全国劳模|- | 皮桂娣 || 1956~2005 ~2005 || 全国劳模|} 
==城市荣誉==
{| class="wikitable" |- | 中国药都 |- |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 |- | 江西省园林城市 |- | 中国产业发展能力百强县市|- |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 |- | 中国金属家具产业基地 |- | 中国剪纸艺术之乡 |- | 全国县域商标发展百强|- | 综合实力百强县2018中国幸福百县榜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
==参考文献==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724,25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