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丹寨县

增加 55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丹寨县3.jpg|缩略图|右|[https://bbs-fd.zol-img.com.cn/t_s1200x5000/g1/M00/05/0F/Cg-4jlMXiDqIejuvAAWereI0wXQAAKXtgFi15QABZ7F598.jpg 原图链接][http://bbs.zol.com.cn/dcbbs/d32_15566.html 来自中关村在线摄影论坛网图片]]]
'''丹寨县'''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贵州省 ]][[ 黔东南 ]][[ 苗族 ]][[ 侗族 ]] 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位于 [[ 贵州 ]] 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部。
与之接壤的县市有:东边 [[ 雷山县 ]] ,南边三都 [[ 水族 ]] 自治县,西边都匀市、 [[ 麻江县 ]] ,北边 [[ 凯里市 ]]
全县面积938平方公里,下辖4个镇、2个村、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省级农业园区,县政府驻龙泉镇。2015年人口17.8万,其中苗族人口比例超过四分之三。全县通用丹寨话,属于汉语西南官话。
==历史渊源==
境地 [[ 隋朝 ]] 属牂牁郡。
[[ 唐朝 ]] 属黔中道应州地。
[[ 宋朝 ]] 为夔州路 [[ 绍庆 ]] 府所领56羁 [[ 縻州 ]] 南部东段地带。
[[ 元代 ]] 始有建置。至元年间,今县境为都云安抚司和定云府间地。至正十三年(1353年),境内始有建置,朝廷在坝干置夭坝长官司,管理今县境及巴榔、阳基等地苗疆土务。
[[ 洪武 ]] 七年(1374年),夭坝长官司归顺明廷。十三年(1380年),改为苗夷长官司。十八年(1385年),升为蒙囊直隶夭坝安抚司,仍管理原境土务。
[[ 康熙 ]] 十一年(1672年),改隶都匀府,将巴榔等地划入都匀。 [[ 雍正 ]] 七年十二月(1730年1月),朝廷准建八寨厅,厅治在今老八寨。 [[ 乾隆 ]] 六年(1741年)纂成的《 [[ 贵州通志 ]] 》载其时厅辖境为:“东至黎平府 [[ 古州 ]] 杨条寨界一百一十里,西至都匀县太平汛界三十里,南至独山州三角(脚)屯界六十里,北至丹江通判黄土寨界一百二十里,东南至都江通判底览寨界八十里,西南至都匀县普安司界五十五里,东北至丹江党浪寨界一百一十里,西北至麻哈州隆里界一百里。”
厅辖4个土司:夭坝司,驻夭坝,领今岩英、兴仁、咸宁(今属 [[ 麻江县 ]] )、烧茶、龙泉、鸡贾(今属 [[ 都匀市 ]] )、金钟、交梨(今属三都 [[ 水族自治县 ]] )一带,计60寨;扬武司,驻朱砂厂,领今扬武、长青、龙塘、党早、复兴一带,计43寨;排调司,驻排调,领今排调、方胜、加配、羊巫、永乐(今属雷山县)、柳乌(今属 [[ 雷山县 ]] )一带,计39寨;永安司,驻卓佐,领今新华、大兴、南皋一带,计51寨。
此后厅辖地域有所变动,据乾隆十四年(1749年) [[ 贵州 ]] 巡抚爱必达编纂的《 [[ 黔南识略 ]] 》载,厅治亦西迁约5公里设在龙井塘今县驻地。
八寨厅建制一直沿至 [[ 民国 ]] 初年。
1941年4月, [[ 国民政府 ]] 撤丹江县(雷山),其西南部并入八寨,取丹江与八寨各一字,称“丹寨”至今。
1949年12月4日,丹寨县城解放。12月6日,建立丹寨县人民政府,隶于独山专区(1952年11月改称都匀专区)。同时建立城关办事处和扬武、兴仁区人民政府及龙泉镇人民政府。
1956年4月18日,国务院以(56)国设司第30号文件批复,撤消镇远专区,建立黔东南 [[ 苗族侗族自治州 ]] ,原镇远专区的余庆县划归遵义专区,都匀专区的麻江、丹寨、黎平、从江、榕江5县划入 [[ 黔东南自治州 ]]
1957年1月,改称丹寨县。
1959年1月,撤销丹寨县建制,与炉山、雷山、麻江合并建为 [[ 凯里县 ]]
1961年8月,恢复 [[ 麻江县 ]] [[ 雷山县 ]] 建制,原丹寨县建制分别划归 [[ 麻江县 ]] 和雷山县。
1962年10月,恢复丹寨县建制。
1990年,全县有3个区、一个区级镇、20个乡(镇)、157个村(街)。
1992年1月,经 [[ 贵州省 ]] 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龙泉、排调、兴仁3个区;将龙泉、金钟、合心3乡(镇)并建龙泉镇,排调、岔河、孔庆、加配、羊巫、方胜、党早7乡(镇)并建排调镇,兴仁、烧茶、岩英、新华4乡(镇)并建兴仁镇,扬武、复兴2乡并建扬武乡,长青、龙塘2乡并建长青乡,雅灰、麻鸟、排路2乡并建雅灰乡,南皋、大兴2乡并建南皋乡。
==行政区划==
===位置境域===
丹寨县,地处东经107°44′-108°08′、北纬26°05′-26°26′之间,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 [[ 苗族 ]][[ 侗族 ]] 自治州西部,总面积940平方公里,与雷山、三都、都匀、麻江、凯里5县(市)相邻。
===地形地貌===
===气候特点===
丹寨县境内属 [[ 亚热带 ]] 季风湿润气候区,山地气候特征明显,分为温暖、暖和、温凉、冷凉4个气候亚区。四季分明,夏无酷热,冬无严寒,夏季均温21.0~36℃,冬季均温2.0~7.0℃,年平均气温12.6~17.2℃,无霜期228~283天。平均降水量1259.7~1508.4毫米,为贵州省多雨县份之一,但降水时空分配不均。
===水文特征===
丹寨县境内有大小河流20条,年均径流量7.94亿立方米,其中往南注入 [[ 柳江 ]] 的河流有排调河、猴子河、鸡家河等11条,向北注入清水江的河流有南皋河、摆泥河等9条。
===土壤类别===
===水资源===
 
根据凯里水文中心站编绘的等值线,丹寨县境内每年平均陆面蒸发500-630毫米(丹寨气象局为605毫米),水面蒸发920-960毫米(丹寨气象局为953毫米),计算出县境多年平均径流深885毫米,相应的处径流量为7.937亿立方米(含地下水年总量1.8亿立方米)。由于境内径流主要是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所以各地径流差异较大。县境东部边界多年平均径流深达950毫米,而西部边界仅为650毫米。境内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或河长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0条,水能理论蕴藏量51689.12千瓦,可能开发量14610千瓦。
===稀植物种===
丹寨县森林木本植物有栲、松、杉、油桐、 [[ 山苍子 ]] 、楠等97科519种,森林覆盖率30.70%。常见天然牧草品种有35科222种。县境古老濒危珍稀植物种类较多,已知的有24种,其中列为贵州省第一批国家保护树种14种,占全省42种的33%。主要有 [[ 银杏 ]] [[ 秃杉 ]] [[ 黄枝油杉 ]] [[ 柔毛油杉 ]] [[ 穗花杉 ]] [[ 翠柏 ]] [[ 福建柏 ]] [[ 银鹊树 ]] [[ 杜仲 ]] [[ 白栎树 ]] [[ 香果树 ]] [[ 白辛树 ]] [[ 闽树 ]] [[ 楠木 ]] [[ 十齿花 ]] [[ 马尾树 ]] [[ 檫木 ]] [[ 小叶红豆杉 ]] [[ 金钱械 ]] [[ 青钱柳 ]] [[ 野黑豆 ]] [[ 野菜豆 ]] [[ 野饭豆 ]] [[ 野红皮豆 ]] 等。药材资源有 [[ 川桂 ]] [[ 杜仲 ]] [[ 黄柏 ]] [[ 金银花 ]] [[ 香麝 ]] [[ 朱砂 ]] 等166科518种。
===野生动物===
丹寨县野生动物: [[ 豹猫 ]] [[ 野兔 ]] [[ 白面獐 ]] [[ ]] [[ 松鼠 ]] [[ 飞鼠 ]] [[ 竹鼠 ]] [[ 狐狸 ]] [[ 水獭 ]] [[ 蝙蝠 ]] [[ 旱獭 ]] 等。鸟类主要有 [[ ]] [[ 野鸭 ]] [[ 布谷鸟 ]] [[ ]] [[ 猫头鹰 ]] [[ 猴面鹰 ]] [[ 乌鸦 ]] [[ 野鸡 ]] [[ 锦鸡 ]] [[ 竹鸡 ]] [[ 韩鸡 ]] [[ 鹌鹑 ]] [[ 画眉 ]] [[ 麻雀 ]] [[ 喜鹊 ]] [[ 啄木鸟 ]] [[ 白鹤 ]] 等。县境鱼类,主要有 [[ 鲤鱼 ]] [[ 草鱼 ]] [[ 鳙鱼 ]] [[ 马口鱼 ]] [[ 红袍 ]] [[ 白甲鱼 ]] [[ 泉水鱼 ]] [[ 铜鱼 ]] [[ 麦穗鱼 ]] [[ 乌鳢 ]] [[ 角鱼 ]] [[ 花鱼 ]] [[ 蛇螈 ]] 等7科26种。节肢动物有 [[ ]] [[ ]] ,两栖动物有 [[ 蟾蜍 ]] 、岩蛙( [[ 石蚌 ]] )、 [[ 大鲵 ]] 等。
===矿产资源===
丹寨县由于地层发育和地质构造的有利因素,地下矿产资源丰富,有汞、铅、锌、铜、锑、金、煤、铁、磷、 [[ 重晶石 ]] [[ 石灰石 ]] [[ 白云石 ]] 、高岭土和铀、硒、钒等矿种。
==人口民族==
龙泉镇、兴仁镇、排调镇、扬武镇、雅灰乡和南皋乡
县境内多民族聚居,有 [[ 苗族 ]] [[ 回族 ]] [[ 傈僳族 ]] [[ 拉祜族 ]] [[ 佤族 ]] [[ 纳西族 ]] [[ 瑶族 ]] [[ 景颇族 ]] [[ 布朗族 ]] [[ 布依族 ]] [[ 阿昌族 ]] [[ 哈尼族 ]] [[ 锡伯族 ]] [[ 普米族 ]] [[ 怒族 ]] [[ 基诺族 ]] [[ 德昂族 ]] [[ 水族 ]] 等21个少数民族。
==经济发展==
720,41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