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国天眼 (FAST)

移除 4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995年11月,以[[北京天文台]]为主,联合国内20余家大学和科研机构,组建了“大射电望远镜”中国推进委员会,由南仁东研究员任主任。
“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立项,并得到 [[ 中国科学院 ]] 及科技部的支持。
2001年10月,知识创新工程首批重大项目“FAST预研究”总体验收。
2007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500米口径球面射电 [[ 望远镜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立项建议书,原则同意将FAST项目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FAST工程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
2008年10月,国家发改委批复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FAST工程进入初步设计阶段。
2009年2月,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初步概算获得贵州省发改委批复。
2011年3月,FAST工程开工报告获得批复,工程开工项目初步设计和概算获得中国科学院和 [[ 贵州省人民政府 ]] 的批复。
工程于2011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16年9月竣工,工期5.5年。望远镜台址挖掘完工,基地、主动反射面的建造均于2013年内动工。总投资概算为6.67亿元。 [8]
2015年2月4日上午,位于贵州平塘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安装了最后一根钢索,索网制造和安装工程结束。这意味着FAST的支撑框架建设完成,进入了反射面面板拼装阶段。 [8]
2015年国庆前夕,随着长度3.5千米的10千伏高压线缆通过耐压测试、变电站设备调试完成,中科院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项目综合布线工程完成,具备供电条件,这标志着“天眼”的神经系统已经成型,FAST工程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2015年11月21日,在贵州黔南安装建设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馈源支撑系统进行首次升舱试验,6根钢索拖动馈源舱提升108米,并进行相应的功能性测试。 [9]
2016年3月8日,在贵州省平塘县建设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已完成3492块反射面面板安装,完成比例达78.47%。2016年4月10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已完成4185块反射面面板安装,完成比例达94.04%。
2016年6月29日,FAST已完成4443块反射面面板安装,完成比例达99.8%。 [10]  2016年7月3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成功吊装,这标志着FAST主体工程顺利完工。 [11]  2016年9月25日,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启用,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天眼”方圆5公里将成为“静默区”。 [1] [12]
2017年10月,发现2颗新脉冲星,距离地 2016年7月3日,500米口径 分别约4100光年和1.6万光年,是中国 射电望远镜 首次发现脉冲星 的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成功吊装,这标志着FAST主体工程顺利完工 [13]
2017年12月,FAST新发现3颗脉冲星 2016年9月25日 且这3颗脉冲星已分别得到认证。 在贵州省平塘县的[[14喀斯特洼坑]] 中落成启用,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天眼”方圆5公里将成为“静默区”。
自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以来 2017年10月 中国天眼”共 现51 现2 脉冲星 候选体 距离地球分别约4100光年和1.6万光年,是 有11颗已被确认为新 国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 脉冲星 ]] [15]
2018年4月28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 2017年12月,FAST新发现3颗脉冲星 “天眼”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毫秒 且这3颗 脉冲星 已分别 得到 国际 认证。 新发现的脉冲星J0318+0253自转周期5.19毫秒,根据色散估算距离地球约4000光年,由FAST使用超宽带接收机进行一小时跟踪观测发现,是至今发现的射电流量最弱的高能毫秒脉冲星之一。 [16]
2018年7月12 自2016年9月25 落成启用以来 由贵州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获悉,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 中国天眼”共 现43 现51 脉冲星候选体,其中有11颗已被确认为新 脉冲星。 [17]
截至2018年9月12 2018年4月28 ,500 ,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天眼”FAST(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首次 现59颗优质的 现毫秒 脉冲星 候选体,其中有44颗已被确 并得到国际 证。 新发现的 脉冲星J0318+0253自转周期5.19毫秒,根据色散估算距离地球约4000光年,由FAST使用超宽带接收机进行一小时跟踪观测发现,是至今发现的射电流量最弱的高能毫秒 脉冲星 之一 。 [2]
截至2019年8月28 2018年7月12 ,由[[贵州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获悉 ,500米口径球面 [[ 射电望远镜 投入使用近三年,现已实现跟踪、漂移扫描、运动中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并且 ]] 已发 现132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有93 现43 已被确认为新发现的 脉冲星。 [4]
截至2018年9月12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发现59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有44颗已被确认为新发现的脉冲星。
截至2019年8月28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投入使用近三年,现已实现跟踪、漂移扫描、运动中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并且已发现132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有93颗已被确认为新发现的脉冲星。
==结构性能==
FAST索网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精度最高的索网结构,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变位工作方式的索网体系。其技术难度不言而喻,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贯穿索网的设计、制造及安装全过程。仅以高应力幅钢索研制为例,FAST工程对拉索疲劳性能的要求相当于规范规定值的2倍,国内外均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或资料作为参考。其研制工作经历了反复的“失败—认识—修改—完善”过程,最终历时一年半时间才完成技术攻关。所取得的成果已经在国际专家评审会上得到国外专家组的认可,成功在FAST工程上得到应用。随着索网诸多技术难题的不断攻克,形成了12项自主创新性的专利成果,其中发明专利7项,这些成果对我国索结构工程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提升作用。
 
 
==工程概况==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利用贵州喀斯特地区的洼坑作为望远镜台址,建造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其拥有30个标准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FAST作为世界最大的单口径望远镜,将在未来20至30年保持世界一流地位。全新的设计思路,加之得天独厚的台址优势,使其突破了望远镜的百米工程极限,开创了建造巨型射电望远镜的新模式。 [8]    
===创新===
3、轻型索拖动馈源支撑将万吨平台降至几十吨
 
 
===科学目标===
1、FAST有能力将中性氢观测延伸至 [[ 宇宙 ]] 边缘,重现宇宙早期图像。
2、能用一年时间发现数千颗脉冲星,建立脉冲星计时阵,参与未来脉冲星自主导航和引力波探测。
5、参与地外文明搜寻。
6、参与子午链工程,提高非相干 [[ 散射雷达 ]] 双机系统性能。 7、将深空通讯能力延伸至太阳系外缘行星,将卫星数据接收能力提高100倍。 
7、将深空通讯能力延伸至太阳系外缘行星,将[[卫星]]数据接收能力提高100倍。
===应用目标===
2、脉冲星计时阵和自主导航
3、非相干 [[ 散射雷达 ]] 接收系统
4、高分辨率微波巡视
 
 
===技术指标===
6、灵敏度(L波段):2000
 
 
===系统构成===
台址勘察与开挖系统:拟对选定区域的地形、 [[ 工程地质 ]] [[ 水文地质 ]] 环境等进行工程详细勘察、对FAST望远镜主动反射面整体工程区域土石方进行开挖、以及对洼地排水通道进行设计等。
主动反射面系统:包括一个口径500米由近万根钢索组成的反射面索网主体、反射面单元、促动器装置、地锚、圈梁等。反射面索网安装在格构式环形圈梁上,它有2400个连接节点,在索网上安装4600个反射面单元,2400个节点下方连接下拉索和促动器装置,促动器再与地锚连接,形成了完整的主动反射面系统,能够实现实时控制下形成瞬时300米口径抛物面的功能。
观测基地建设:主要负责观测基地及辅助设施的建设(包括道路施工等),以确保高质量的支持望远镜的运行、观测和维护,并满足 FAST工作人员的工作与生活需要。根据功能需要,观测基地的建筑计划包括综合楼、维修厂房和分散在基地及反射面周围的零星建筑等。
 
 
===相关单位===
项目主管部门: [[ 中国科学院 项目共建部门:贵州省人民政府 项目建设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项目 参与单位 共建部门 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贵州省人民政府]]
项目建设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项目参与单位:[[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台址===
FAST台址选定在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平塘县克度镇金科村的大窝凼洼地,此洼地位于北纬25.647222度,东经106.85583度,直径大约800米,东北距平塘县城约85km,西南距罗甸县城约45km。总体位于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总体上北高南低,区域内碳酸盐岩广泛分布,岩溶峰丘、洼地、落水洞极为发育,地形起伏不平,低山地形。大窝凼洼地的山梁最高为东南侧山头,标高1201m,洼地的最低点标高841m,最大相对高差达360m。洼地地表岩溶洼地发育,地形起伏大,坡度较陡,地貌类型简单,局部山体陡峭,形成陡崖和悬壁。中科院已在贵州省贵阳市注册成立贵州射电天文台管理该项目。 之所以选址“大窝凼”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地貌最接近FAST的造型,工程开挖量最小;二是这里的喀斯特地质可以保障雨水向地下渗透,不会在表面淤积而损坏和腐蚀望远镜;三是射电望远镜需要一处“静土”,“大窝凼”附近5千米半径之内没有一个乡镇,无线电环境理想。 
之所以选址“大窝凼”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地貌最接近FAST的造型,工程开挖量最小;二是这里的喀斯特地质可以保障雨水向地下渗透,不会在表面淤积而损坏和腐蚀望远镜;三是射电望远镜需要一处“静土”,“大窝凼”附近5千米半径之内没有一个乡镇,无线电环境理想。
==意义价值==
FAST的天线口径为500米,将是国际上最大的单口径望远镜,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其灵敏度提高约10倍。如果天体在宇宙空间均匀分布,FAST可观测目标的数目将增加约30倍。与美国Arecibo 300米望远镜相比,FAST灵敏度高2.25倍,而且Arecibo 20°天顶角的工作极限,限制了观测天区,特别是限制联网观测能力。可以预测FAST将在未来20-3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并将吸引国内外一流人才和前沿科研课题,成为国际天文学术交流中心。
==首要目标==
 
==首要目标==
FAST总工艺师王启明表示,在FAST的科学目标中,确实“包括寻找地外文明”,“但是这并不是我们排在最前列的目标”。“排在我们最前列的目标是寻找脉冲星。”
脉冲星是快速自转的中子星,它能够发射严格周期性脉冲信号。脉冲星的观测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物理意义,而且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在时间尺度、深空自主导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20]
为什么要找脉冲星? [[ 王启明 ]] 说,脉冲星会不断地发出脉冲信号,而这种信号非常稳定。“找到以后就可以应用于深空探测、星际旅行,可以起到导航作用。”
他举例称,“如果你要走到火星,或者走出太阳系,甚至走出银河系,根本无法用地球上的GPS去导航,但如果能知道宇宙中很多脉冲星的位置,就可以通过它来定位、导航。”
他还指出, [[ 航天航空 ]] 的精确定位也离不开射电望远镜。“如果我们发射飞船去火星,飞船在走的过程中隔一段时间就发一个脉冲信号回来,我们的中国‘天眼’就可以接收到这个信号,判断它的位置,是否在正确轨道上。”
人类在地面建实验室,高温高压强磁场都是很难实现的,而脉冲星的实验条件非常极端,它“对人类认识极端条件下的一些物理现象也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除了观测脉冲星,中国“天眼”的另一大科学目标是“巡视宇宙中的中性氢”。他指出,这可以“研究宇宙大尺度物理学,以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 [20]     
==政策文件==
 新的《贵州省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 电磁波 ]] 宁静区保护办法》施行,“中国天眼”宁静区的管理保护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半径5公里的核心区内严禁擅自携带 [[ 手机 ]] [[ 数码相机 ]] 、智能穿戴设备等无线电发射设备或产生电磁辐射的电子产品,对违法行为的处罚额度从1000元至3万元不等。 [22]    
==所获荣誉==
2019年9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2月10日,获建筑业科技创新暨2018年—2019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2019年9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3] 12月10日,获建筑业科技创新暨2018-2019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24] 。==参考文献==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