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107
次編輯
變更
隔岸观火
,無編輯摘要
此计的特点是:以静观变,随变而动,使敌人内部互相残杀,自相削弱。当两股敌对势力相争时,既不援助,也不鲁莽干涉,静观其变化,直到事情发展到有利于自己的地步,才相机行动,及时出击,坐收渔利。<ref>[http://www.quanxue.cn/CT_BingFa/Ji/Ji09.html 《三十六计》隔岸观火,兵法_劝学网] 《三十六计》09计 【敌战】隔岸观火【原文】阳乖序乱①,阴以待逆②。暴戾恣睢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④。 【注释】①阳乖序乱:阳,指公开的。...</ref>
[[File:隔岸观火3.jpg|缩略图|[http://www.chuanlian56.com/read/YjUyN2IxMzbpmpTlsrjop4Lngavooajmg4UBMQE0MDIBMjg5AXd3dy4xMjM2NWF1dG8uY29tL1VwbG9hZEZpbGVzLzIwMTNfMDhfMjBfMTNfMDFfNTBfMjYzMy5qcGcB5aSW5p2l5ZKM5bCa5b+15LiN5aW95Lit5Zu957u 原图链接]隔岸观火]]
【解读】
==成语典故==
隔岸观火,就是“[[坐山观虎斗]]”,“黄鹤楼上看翻船”。敌方内部分裂,矛盾激化,相互倾轧,[[势不两立]],这时切切不可操之过急,免得反而促成他们暂时联手对付你。正确的方法是静止不动,让他们互相残杀,力量削弱,甚至自行瓦解。
古人按语说:乖气浮张,逼则受击,退则远之,则乱自起。昔袁尚、袁熙奔辽东,众尚有数千骑。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及曹操破乌丸,或说曹遂征之,尚兄弟可擒也。操曰:“吾方使斩送尚、熙首来,不烦兵矣。”九月,操引兵自柳城还,康即斩尚、熙,传其首。诸将问其故,澡日:“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相图,其势然也。”或曰:此兵书火攻之道也。
战国后期,秦将武安君[[白起]]在[[长平]]一战,全歼赵军四十万,赵国国内一片恐慌。白起乘胜连下韩国十七城,直逼赵国国都[[邯郸]],赵国指日可破。赵国情势危急,平原君的门客[[苏代]]向赵王献计,愿意冒险赴秦,以救燃眉。赵王与群臣商议,决定依计而行。
当白起围邯郸时,秦国国内本无“火”,可是苏代点燃范雎的妒忌之火,制造秦国内乱,文武失和。赵国隔岸观火,使自己免遭灭亡。
[[File:隔岸观火4.jpg|缩略图|[http://blog.sina.com.cn/s/blog_ad1819340106bk3h.html 原图链接]隔岸观火书册]]=== 典故三===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英国]],[[法国]]为首的[[协约国]],和以[[德国]]和[[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在欧洲大陆展开了,旷古未有的大厮杀,很长时间,胜负未分。
美国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与两次大战远隔重洋,避免了战争带来的最大损失,这就是“隔岸”。而在一旁,静静的观看战争的变化,寻找最恰当的出手时机,这就是观火,美国运用了隔岸观火一计,一步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File:隔岸观火5.jpg|缩略图|[https://www.lizhi.fm/907301/27541652592203142 原图链接]隔岸观火]] === 典故四===
曹操灭掉[[蜀国]]后,[[三国鼎立]]的局势就此瓦解,形成了魏,[[吴国]]对抗的形势,不久魏大将[[司马炎]]去魏称帝,改国号晋,司马炎继续统一的方略,一方面在蜀地练兵,准备同吴作战,一方怕与吴交战两败俱伤,所以等待吴国军力削弱后,再进攻。
2、控制分歧,内部矛盾保密
==视频==
<center>
第九计
{{#iDisplay:qq.com/x/page/l0846iedfma |640|380|qq}}
隔岸观火
</center>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即使很激烈很尖锐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可怕的是这些矛盾被对手所知道,这个无疑就相当于为进攻我们提供了炮弹,让敌人有空子可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