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樊繼祖

增加 1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生平 ==
[[樊敬]]曾孫。山東鄉試第二十九名。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進士<ref>{{Cite book|title=《皇明贡举考》卷五|last=(明)[[张朝瑞]]|first=|publisher=《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828册|year=|isbn=|location=|pages=}}</ref><ref>{{Cite book|title=贡举志五种 上|last=鲁小俊,江俊伟著|first=|publisher=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year=2009|isbn=978-7-307-07043-1|location=|pages=}}</ref>。初任臨穎(今河南省)知縣,因禦寇有功,提升為御史。奉命勘查莊田,清出被侵占民田2萬餘頃,權貴為之斂跡。又做河南副使、江西參政。在大同兵變時,任兵部左僉都御史,前往平叛。 [[ 樊繼祖 ]] 擒其首惡,叛亂遂平,嘉靖16年(1537年)升兵部左侍郎,嘉靖19年(1540年)升兵部尚書。嘉靖22年(1543年),改工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督御史,封太子少保。在朝居官40餘年,後辭官返鄉,卒於嘉靖37年(1558年)9月5日,享年78歲。<ref>[http://m.zlck.com/%E6%A8%8A%E7%BB%A7%E7%A5%96.html 樊繼祖]</ref>
==著作==
一、這兩篇序文的發現,使我們弄清了《擬績圖》(即平叛圖)的創作緣由。此前,我們發現鄆城縣檔案館收藏有歌頌明代兵部尚書樊繼祖大同平叛的圖冊,感覺很有價值,可惜對其來龍去脈知之甚少,不知是樊繼祖在世時所為還是後人所創。根據這兩篇序文,我們明確地知道,這個圖冊原本是在平叛結束後不久,由大同士子 [[ 王春雷 ]] 等人所編,這充分體現了大同人對樊繼祖的愛戴和景仰之情。後世之人,尤其是樊氏後人,即便對這個圖冊有復制和模寫,也只是依此圖冊而製,圖片的創作,那就是王春雷等人,自來這個圖冊已有近五百年的歷史了。<ref>[http://mini.eastday.com/a/191102102230587-4.html 兵部尚書樊繼祖大同平叛圖冊的兩篇序文]</ref>
二、通過這些文字,我們看到了一個不同尋常的樊繼祖。他有能力。別人幹不了的,他能幹得了。像大同平叛這樣的難事,他能信手做成,真是不簡單。他有智慧。分析問題準確,有謀略,遇大事知道怎麼做才好。平叛之事,他制定內應外合之策,嚴懲首惡,寬宥協從者,從而平息了叛亂,爭取了群眾。他有膽略。在危難面前,好多人不是看不透,而是不敢做。樊繼祖就敢,他單騎入虎穴,一點也不比唐朝中興大將郭子儀差。他的魄力。臨大事難事,眾說紛紜,如果主帥缺少主見,很容易導致失敗。樊繼祖卻不是這樣,他臨陣不亂,早有嘉謀,不被他人左右,而能左右全軍,這就是偉人不同於常人之處。
三、這兩篇序文,為我們提供了最早的版本。嘉靖版《鄆城縣志》,刻印於嘉靖十九年(1540),離大同平叛的嘉靖十二年,僅有六、七年的時間。離 [[ 劉汝松 ]] 為圖冊作序的嘉靖乙未年,也就是嘉靖十四年(1535),只有四、五年的時間。可見鄆城古誌所載文字,仍然帶有樊繼祖、王春雷等人的體溫,這很難得。而 [[ 樊迎振 ]] 先生提供的古代抄本,其抄寫時間應當不晚於清代,且又是樊氏家族組織抄錄保存的,亦是非常珍貴的資料。古代抄寫或刻書,由於抄、編、刻等方面的原因,個別地方出點訛誤,常常難免。但,我們有這兩個方面的文稿對照著看,便很容易看出文章原本應有的樣子。古志本與抄本比較,應當說,古誌所載,儘管離圖冊創作年代很近,但錄入到縣志的工作有些粗糙,所以錯別字較多。抄本則錯字較少,當然,也有個別文字值得推敲。<ref>[http://mini.eastday.com/a/191102102230587-5.html 兵部尚書樊繼祖大同平叛圖冊的兩篇序文]</ref>
72,74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