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瓦维洛夫

增加 11,403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瓦维洛夫 | 圖像 = File:维洛夫23.jpg|无框|居中|缩略图|center|[http://5b0988e595225.c…”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瓦维洛夫
| 圖像 = [[File:维洛夫23.jpg|无框|居中|缩略图|center|[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23/0944240448c74ac0a857a0ad27cfd7dc.jpeghttp://www.sohu.com/a/270794624_100193286 原图链接]]]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887年11月25日——1943年1月26日
| 國籍 = 苏联
| 别名 =Никола́й Ива́нович Вави́лов
| 職業 = 植物学家,遗传学家
| 知名原因
| 知名作品 =
}}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瓦维洛夫'''==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瓦维洛夫'''(俄语:Никола́й Ива́нович Вави́лов,1887年11月25日——1943年1月26日),苏联植物学家、遗传学家,他将一生都贡献给了有关[[小麦、玉米和其他支撑世界人口的谷物的研究]]。

==人物生平==

1887年11月26日'''瓦维洛夫'''生于俄国莫斯科。父亲是一家公司经理,母亲是雕刻艺术家的女儿。瓦维洛夫有兄弟姐妹4人,他排行第二,他们后来全都成为科学家,物理学家的弟弟谢尔盖·伊万诺维奇·瓦维洛夫曾任苏联科学院院长。瓦维洛夫的妻子叶琳娜·伊万诺夫娜·巴鲁琳娜是其同事,他们的两个儿子奥列加和尤里后来也成了物理学家。

'''瓦维诺夫'''自幼喜欢读书,小学毕业后进入莫斯科商业学校。1906年毕业后考入莫斯科大学农学院。他的大学毕业论文“[[莫斯科省的园田害虫蛞蝓]]”荣获莫斯科工艺博物馆的[[波格达诺夫奖]]。1911年农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并从事谷类作物品种资源研究等工作。1913年瓦维洛夫被派往英国进修,在剑桥大学,他听遗传学家庞尼特讲课,在著名小麦育种家毕芬实验室工作,同时还到约翰·英尼斯园艺研究所在[[威廉·贝特森]]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然后到法国维尔莫兰学院继续他的学业。在英期间,他还对当时收集的世界小麦品种进行免疫学研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瓦维洛夫'''被召回国。同年,以“流行病的植物免疫学”论文通过硕士学位。1916年组织了赴伊朗和帕米尔的植物和地理考察。1917年,瓦维洛夫被聘任为沃诺尼兹农学院遗传育种学教授和萨拉托夫国立大学农学系教授,同时组建并领导国家农业部农业科学委员会应用植物和育种处萨拉托夫试验站,每年播种上万份材料。1920年,瓦维洛夫到彼得堡代替去世的里戈尔成为应用植物处处长。1924年在列宁支持下该处改建为全苏应用植物和新作物研究所,1930年更名为全苏作物栽培研究所,瓦维洛夫任所长直至1935年。这时,该所已成为全苏列宁农科院最大的研究所,在全国[[有400多个试验站]],编制2万余人。

'''瓦维洛夫'''领导该所进行了大量的作物品种资源考察收集工作。从1916年至1940年24年间瓦维洛夫进行了180次科学考察,其中40次在国外。考察的国家和地区有50多个,曾博得“当代考察旅行最广泛的生物学家”的称号。这些考察的结果,使瓦维洛夫领导的作物栽培研究所获得了25万余份材料,其中[[小麦36000份,玉米10022份,豆类23636份,禾草23200份,蔬菜17955份,果树12650份]]。这些材料种植于各试验站,成为瓦维洛夫进行细胞学、遗传学分析和杂交育种的宝贵材料,获得的资料也成为他和同事们著作的基础。

'''瓦维洛夫'''是苏联农业科学杰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是苏联[[第一任列宁农业科学院院长]]。1923年他就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1929年成为院士。从1923年起他就负责苏联科学院遗传实验室方面的工作,1933年改为遗传研究所,他一直任所长至1940年。

'''瓦维洛夫'''是国内外许多学会的会员,曾获得布尔诺大学和索菲亚大学荣誉博士称号。他于1932年任第六届国际遗传学大会副主席,并被推举为第七届遗传学大会主席。瓦维洛夫多次获奖,如苏联地理学会的[[普尔捷瓦尔斯基奖章、列宁奖章、苏联农业展览大会金奖]]等。

'''瓦维洛夫'''的成就举世瞩目,赢得了国内外科学家的尊重。他不但是一位科学家,而且也是一位爱国主义者、优秀的国务活动家。1926—1935年他是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7—1929年是俄罗斯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委员,1929年他被选为苏联农业人民委员会委员,1930年被选为列宁格勒城苏维埃劳动人民代表,1929年被选为列宁农业科学院院长,1924—1935年任列宁农科院全苏作物栽培所所长,1930—1940年任苏联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所长。

'''瓦维洛夫'''的学生李森科起初只是阿塞拜疆的一名农艺师,他的一些发现登上报纸之后,引起了瓦维洛夫的兴趣。经过考察,瓦维洛夫十分欣赏李森科,便开始提拔他。瓦维洛夫很注重培养后起之秀,但是他并没有注意到李森科的大多数所谓“发现”其实都是他个人的异想天开。更重要的是,李森科这个人心胸狭窄。因此,尽管瓦维洛夫很欣赏李森科的所谓“春化作用”,还推举李森科为国家奖金候选人和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候选人,将李森科捧上了天,但是后来由于学术上瓦维洛夫对李森科的批评毫无保留,因此李森科便心存积怨。通过瓦维洛夫的提拔,又经过斯大林的帮助,李森科便由一个小小的农艺师成为了苏联农业科学的实际领导人。李森科得势后,便利用卑劣的政治手段开除、逮捕、流放、枪毙了一大批遗传学家,将苏联生物科学界完全摧毁。坚持真理的瓦维洛夫,对李森科的歪门邪道坚决抵制,最终也被自己曾经的得意门生残害。从1935年到1939年,瓦维洛夫担任的许多重要职务被解除,报纸上公开点名批判他,说他是“人民敌人的帮凶”。原本定于莫斯科召开的第七届国际遗传学大会被迫延期至1939年并改在伦敦召开,作为大会主席的瓦维洛夫也未获准参加。1940年8月6日,[[瓦维洛夫]]在赴西乌克兰科学考察途中在切尔诺沃镇被秘密逮捕,10月15日被押送至萨拉托夫的一号集中营。[[1941年7月9日瓦维洛夫未经正式审讯就被宣判死刑,后减为十年徒刑]]。由于营养不良,1943年1月26日,[[瓦维洛夫死于萨拉托夫监狱,享年仅55岁。]]

李森科伪科学在苏联长期横行肆虐和'''瓦维洛夫'''之死无疑是苏联科学的不幸,其教训十分深刻。直到1955年瓦维洛夫才得到彻底平反,完全恢复名誉。1957—1965年,[[《瓦维洛夫选集》]]等遗著相继出版。苏联科学院、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也建立了瓦维洛夫奖金。[[全苏作物栽培研究所、全苏遗传育种协会、遗传研究所、萨拉托夫农学院等单位均以瓦维洛夫的名字命名]]。1970年,在萨拉托夫沃斯克列先斯科耶瓦维洛夫的墓地建起了他的塑像和纪念碑,永远纪念这位在黑暗中陨落的科学巨星 。

==主要成就==

'''瓦维洛夫'''在科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早期主要从事[[植物免疫性研究]]。从1913~1919年发表过一系列关于植物免疫性的文章,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在植物免疫与分类的研究中,他发现提莫菲维小麦(Triticumtimopheevii)能抗大部分小麦病害,以后,这一小麦新种作为抗源被世界各国广泛用于小麦抗病育种。瓦维洛夫对植物免疫学的研究使他很自然地走向遗传学和植物地理学领域。在植物遗传学和植物地理学研究中,瓦维洛夫在学术上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遗传变异的同源系列定律”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理论]]”。
遗传变异的同源系列定律

遗传变异的同源系列定律是瓦维洛夫在1920年最先提出的,后经不断补充修改,至1935年臻于完善。为此,他获得了首批列宁奖金。瓦维洛夫在研究大量谷类作物品种资源后发现,存在于一个种中的很多性状常常也存在于它的近缘种属甚至科中。例如普通小麦的麦穗和种子出现有芒无芒、有色无色、蜡质非蜡质等性状变异,在小麦属的其他种中以及其他禾本科作物如大麦、燕麦、水稻、玉米中都存在。瓦维洛夫把这种现象称为遗传变异的同源系列定律。他指出:遗传上相近的种和属具有一系列相应的遗传变异,如果知道一个种的一系列类型,就可预料在其他种和属中也存在着与之平行的类型;种和属在分类系统中遗传距离越近,其变异系列就越相近。瓦维洛夫的这一定律受到全世界生物学家的重视。庞尼特当时就指出这一定律也存在于啮齿动物和蝴蝶中。事实上这一定律应该说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瓦维洛夫当时也是这样认为的,他甚至把这一定律看作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全部规律。他指出,尽管变异和突变看起来是无规则和无法预言的,然而种的变异则表现了进化过程是有条理的、完全有规律的。遗传变异的同源系列定律成为瓦维洛夫对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认识的基础。

--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理论==

'''瓦维洛夫'''指出,栽培植物一共有8个起源中心。一种作物往往起源于几个中心,而每个中心有自己独特的种,这些种常有不同的生理特性和染色体数目,这对育种家收集原始材料是很有价值的。瓦维洛夫还提出了初生起源中心和次生起源中心的概念。初生起源中心的作物往往具有大量的遗传上的显性性状,而次生起源中心由于杂交和突变常常出现隐性性状。次生起源中心的变异多样性有时也是大量的,在育种上很有价值的。

'''瓦维洛夫'''的遗传变异同源系列定律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理论成为植物种质资源收集、引种驯化、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它们与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定律一起,使育种学成为一门有正确理论指导的真正的科学。瓦维洛夫为建立科学的育种学、创造适于各种不同环境的品种以改造苏联农业,可谓不遗余力。他的科学理论、育种思想通过在全苏作物栽培研究所付诸实施。该所利用瓦维洛夫科学考察收集的大量原始材料在选育农作物品种工作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出版著作==

'''瓦维洛夫'''一生发表过350多篇科学著作和文章,其中有许多是他利用晚间休息或旅途中写下或口述的。他善于思考、十分勤奋、精力过人,对工作总是满怀信心。他一生从未休过假,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办公室和旅途中度过。他十分博学,精通农学和生物学,他能读、能写、能说英语、法语和德语。他是多种杂志的主编,其中最著名的有[[《应用植物、遗传、育种文集》]]。他还负责科尔罗伊德、达尔文、孟德尔、摩尔根、缪勒等人著作的翻译、审阅和出版工作。

==参考资料==

1. 资料来源地
1,93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