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神殿

增加 172 位元組, 4 年前
導演的創作理念
站在神木下,人何其渺小,沒有神木守護,歲月哪來如此靜好,這是柯金源把作品取名《神殿》的動念,然而禮神敬神還要知神,往昔,仰之彌高,只能頂禮膜拜,如今若能知其所以然,或許就能心悅誠服地尊樹為神。影片介紹了來自澳洲的樹木量測技術,在無人機難以穿越的密林裡,透過繩索垂吊,樹有多高,人就能有多高,既能遍覽樹梢風景,亦能細勘樹幹枝身,人與樹的對話才正要開始。
陳玉峰與柯金源專精生態解讀,卻也無礙他們的藝術家氣質。《神殿》中有太多比山水畫更像山水畫的真實美景,那不是世俗登山客巧遇即能得之的奇景,要以山為家,以林為窩,一起徜徉一起呼吸才知如何取景用鏡,他們的汗水氣力,讓我們得能安坐在電視機前目遇神遊,頌歎天地悠悠。<ref>[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337381 你聽見神山在召喚嗎?—柯金源在聖山寫神殿情書 ◎藍祖蔚],文化週報2019-12-08 05:30。</ref>
希臘神殿就在雅典近郊小山,信步就能前往朝聖;台灣神殿則靜靜躺在山間,輕輕呼喚著有緣人。山不在高,有樹則靈,《神殿》有如一本絕美的導覽手冊,讓你敬之尊之,接近它,但不要輕慢它;《神殿》亦如一封山林情書,細細讀它、疼它、愛它,人間才能有清歡。柯金源表示,期待觀眾自內心感應得到「史詩般的巨木群靈性」。
2,20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