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雷山县

增加 16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雷山县.jpg|缩略图|右|福州[http://s16.sinaimg.cn/mw690/002H7avozy7cHUZRpVB3f&690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932f64fa0102x34z.html 来自新浪网图片]]]
''' 雷山县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下属的一个县。面积1218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14万,苗族人口占83%。邮政编码557100,县政府驻丹江镇。
东经107°55'-108°22',北纬26°02'-26°34'。周边接壤的县市:东边有 [[ 台江县 ]] [[ 剑河县 ]] [[ 榕江县 ]] ,南边三都水族自治县,西边 [[ 丹寨县 ]] ,北边 [[ 凯里市 ]]
属国家认定的贫困县之一。境内有 [[ 雷公山 ]] 自然保护区。特产有茶叶。
雷山县以苗族为主的民族风情浓郁、古朴典雅,富有极其深远的文化内涵。2004年,雷山被 [[ 中央电视台 ]] 等媒体评为“全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2008年,雷山被评为“贵州十大影响力风景名胜区”和“中国苗族银饰之乡”称号<ref>[http://www.sohu.com/a/226577172_398039 国家大力支持!贵州这25个县市要"搞到事"!名单在这里] ,搜狐网,2018-03-28</ref>。
2019年4月2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雷山县退出贫困县序列<ref>[http://www.sohu.com/a/310396960_120024674 省政府正式批准贵定惠水退出贫困县序列!] ,搜狐网,2019-04-26</ref>。
明洪武年,设镇远、清浪、铜鼓、五开、偏桥、古州、清平、兴隆8卫。
[[ 永乐 ]] 十一年(1413年),废思州等宣慰司,置思州、镇远、黎平、新化4府,隶属贵州布政使司。
宣德九年(1434年),撤新化府并入黎平府。
正统九年(1444年),置施秉、永从2县。
[[ 弘治 ]] 七年(1494年),置麻哈州及清平县,十一年(1498年),置镇远县。
[[ 万历 ]] 二十五年(1597年),置天柱县,二十八年(1600年),置黄平州。
[[ 康熙 ]] 年间,镇远、偏桥、清平3卫分别并入镇远、施秉、清平县,兴隆卫并入黄平州。清雍正七年(1729年),置丹江厅驻丹江(今老丹江),属都匀府。
同治十一年(1872年),迁丹江厅驻肇庆堡(今县城)。
===位置===
雷山县,位于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西南部,东经107°55′~108°22′和北纬26°02′~26°34′之间,东临台江、剑河、榕江县,南抵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西连丹寨县,北与凯里市接壤。雷山县总面积1218.5平方千米。
===地貌===
雷山县地处云贵高原湘、桂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 雷公山 ]] 最高,海拔2178.8米,最低处海拔480米。
===气候===
雷县境内属中 [[ 亚热带 ]] 季风湿润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均气温14℃-15℃之间,最高气温35.6℃,最低气温零下8.9℃。年降雨量131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0%。无霜期240-250天,年均降水量1375毫米,年均日照1225小时。
==行政区划==
===水资源===
雷山县地处 [[ 贵州 ]] 的暴雨中心,雷山县有大小溪流216条,总长647公里,年均径流量5.3亿立方米,可开发水能资源1.56万千瓦。雷山县境内水资源十分丰富,流域面积1218平方公里,水力理论蕴藏量为6.8万千瓦。
===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
雷山县有2000余种生物物种,含国家珍稀保护动植物资源50余种。雷山县内有 [[ 黑熊 ]] 、麝羊等23种二类保护动物和 [[ 天麻 ]] 、杜仲等200多种名贵野生中药材,有“天然绿色聚宝盆”之称。
===资源环境===
===锦鸡舞===
是苗族 [[ 芦笙舞 ]] 中别具一格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发源于贵州省黔东南的 [[ 丹寨县 ]] 和雷山县境内,主要流传于苗族" 旮弄" 支系中穿锦鸡服饰的锦鸡苗族,比如丹寨县片区的排调、也改、加配、党早、麻鸟、羊先、羊告、也都、雅灰、送陇、乌湾、孔庆等苗寨,和雷山县片区的独南、乌的、桥港、新桥、掌批、排里、掌雷、南八、略显、略果、岩寨、桃江、干脑、南脑、等 [[ 苗寨 ]]
===古瓢舞===
是以 [[ 瓢琴 ]] 为伴奏的一种舞蹈,在雷山达地乡也蒙、背略、达勒等地苗寨逢年过节都跳这种舞蹈。
[[ 古瓢舞 ]] 多为男性在前边拉古瓢琴,姑娘们踩着琴声,双手呈抱圆形摆动并扭腰、摇胯、步伐轻盈、身上佩戴的银饰随着身姿的摆动而叮当作响,悦耳动听,别有情趣.古瓢舞与芦笙舞有些相似,有二步、四步、五步,向右转一圈循环有序,所以,可同时拉古瓢琴、吹 [[ 芦笙 ]] 在同一芦笙场上翩翩起舞,缓缓趋步向前,舞姿优美,发人生情。
简单而纯朴的 [[ 古瓢琴 ]] 和古瓢舞源于苗民久远的历史生活,其文化底蕴透露出苗族古老文化深厚信息。2002年9月 [[ 贵州电视台 ]] 《发现贵州》栏目组一行前往雷山也蒙村采拍了专题片,专题片播出后,使藏在苗岭深山的苗族古瓢舞像一朵绚丽的花朵绽放出诱人的幽香,很快引起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
===铜鼓舞===
是敲击铜鼓时踩着鼓点节奏跳的舞.击鼓的方法是:把铜鼓置于宽敞的鼓柱中央,用绳将鼓侧的两支耳朵系好悬挂于鼓柱挑手杭吊起来,然后鼓手右手持鼓糙击鼓面,左手持小木棒击鼓胭部,可发出两种音响,有的还需另一人手提木桶大小的助音桶(俗称回音桶),桶口对鼓胭同时,一人击,一人来回地“接调”、“送调”,使鼓音雄浑远远传扬。 [[ 铜鼓舞 ]] 由于苗族支系不一,鼓点不同,其舞姿也各异。
“铜鼓舞传承地” [[ 掌坳村 ]] 仍保留有11种鼓点舞步,新桥村和郎德上寨各有异彩,舞姿经长久积累和创新改进,形成集鼓、跳、声音、歌于一体,独具热烈奔放,古朴、庄重、豁达的特点。 跳铜鼓舞和跳芦笙舞有的同时进行,舞者男、女、老、少围成一圈又一圈,苗族姑娘们穿着节日盛装,脸眉施以淡妆,佩戴的银首饰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在低沉浑厚的铜鼓敲击声和清脆悦耳的芦笙吹奏声中,步履轻盈,缓急有序,婀娜多姿<ref>[http://gz.people.com.cn/n/2014/1209/c358160-23165278.html 雷山民族中学开展苗族铜鼓舞体操比赛],人民网 ,2014-12-09</ref>。
===芦笙舞===
是苗族独有的民族民间舞蹈。比较常见的是《祝嘎勒》。由三、五、七、九支大中小型 [[ 芦笙 ]] ,用同一曲调吹奏,并由芦笙头或芦笙手吹笙领舞,然后是穿盛装的姑娘、中年妇女、年迈老妪围圈牵手跟着跳,随着芦笙的曲调,操着统一的步伐,徐徐向前移动。
较其它的苗族地区来说,雷山芦笙舞则有两个特点:
第一是突破了女子不吹芦笙的传统习俗,女芦笙好手比比皆是;
第二是突破非重大节日不吹芦笙的禁忌,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听到优美的芦笙曲,看到欢快的 [[ 芦笙舞 ]] 。早在50年代,便有南猛青年杨炳芳把雷山芦笙曲吹响在 [[ 莫斯科 ]] 世界青年联欢节晚会上。
==风景名胜==
===郎德景区===
[[ 郎德景区 ]] 包含郎德上寨、下寨,是一个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7公里,是 [[ 贵州省 ]] 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
这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郎德上寨系苗语“能兑昂纠”的意译,“能兑”即欧兑河下游之意,村以河名,“昂纠”即上寨,郎德上寨因属郎德地片上方,故名。
寨内苗民的服饰以长裙为特征,所以又称为“长裙苗”。
[[ 郎德镇 ]] 内有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民间歌舞艺术之乡”、“全国百座露天博物馆”和“芦笙之乡”。郎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f>[http://www.sohu.com/a/305633160_446827 对于向往清静的朋友来说,郎德上寨是比西江更好的选择,并且适合多住几日] ,搜狐网,2019-04-03</ref>。
===雷公山景区===
雷公山,苗岭之巅,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地质公园,为贵州 [[ 苗岭山脉 ]] 东段总称,主峰海拔2178.8米,雷公山位于雷山县城东北面,距县城30公里。
雷公山,史称“牛皮大箐”,苗语称“方别勒”,意为雷公居住的地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群峰起伏,由冷塘山、乌东山、野草坡、木姜坳、雷公坪、冷竹山、猫鼻岭、九洞山等11座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峰组成,地跨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总面积71万亩。
雷公山是母亲山,地处 [[ 长江 ]] 水系和 [[ 珠江 ]] 水系的分水岭地带,是清水江、都柳江主要支流的发源地,雷公山顶年均气温只有9摄氏度。
===西江千户苗寨===
53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