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04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自治县。面积4506平方公里,2003年时总人口为3万…”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自治县。面积4506平方公里,2003年时总人口为3万人。县政府驻:茨开镇。
==建制变更==
西汉时为越嵩郡边徼地。
唐南诏时属剑川节度。
宋大理时属谋统府管辖地。
元属 临西县, 属丽江路军民宣抚司。
明为维西康普、叶枝土千总管辖,属丽江军民府。
清属丽江府维西厅; 乾隆年间,北段受西藏察瓦龙土千总管辖,南段为维西康普、叶枝土千总管辖;雍正元年(1723年)“改土归流”后直属维西厅。
1912年为兰坪 营盘街“殖边总局”管辖,置菖蒲桶殖边公署;
1913年置菖蒲桶行政委员会;民国五年(1916年)改菖蒲桶行政委员公署,后置贡山行政区;
1918年,归属 维西县;
1922年置菖蒲桶行政区,1933年设贡山设治局。
1949年8月25日和平解放,1950年3月11日成立贡山临时政务委员会,同年4月8日成立贡山县政府。
1956年10月成立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地理环境==
===地势地形===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地处滇西北 怒江大峡谷北段,位于东经98°08′一98°56′,北纬27°29′—28°23′之间,东与云南省 德钦、 维西两县相连,有 怒山山脉,南与 怒江州 福贡县相邻,北与西藏自治区 察隅县接壤,西与缅甸联邦毗邻,国境线长达172.08公里。贡山县地势呈“三山夹两江”高山峡谷地貌,最高海拔5128米,最低海拔1170米,海拔高差达3958米。
===总径流量===
碧罗雪山、 高黎贡山和 怒江、独龙江纵贯贡山县境内。总径流量达84.5亿立方米。
===气候特点===
贡山县立体气候和小区域气候特征明显,年平均气温16℃ 。
年降雨量在2700—4700毫米之间,空气湿度达90%以上,日照时数1100—1400小时,无霜期280天。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截止2012年,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森林面积达430多万亩 。
森林覆盖率为77.2%,活立木蓄积量为5350万立方米。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4.3万公顷,占整个保护区面积的三分之二,占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总面积的55.6%。已知的保护区种子植物有163科764属2686种,境内有1000多种高等植物,100多种药用植物,80多种花卉植物。稀有珍贵树种有秃杉、黄杉、榧木、树蕨、楠木、紫檀、红豆杉、贡山三尖杉、珙桐等。
===动物资源===
截止2012年,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哺乳动物有8目25科74属192种;鸟类269种:昆虫1690种,隶属20目167科。
其中地方特有的野生植物239种,隶属103科14属,特有野生动物17种,素有“南北动植物的走廊”、“第四纪冰川活动时期原生物的避难所”、“世界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有色金属和动植物王国”之美誉。
===矿物资源===
截止2012年,据初步勘察已发现各类矿藏28种,已查明的矿点有38处。主要金属矿有锡、铅、锌、铜、钨等,其中锡矿5000多万吨,铅锌矿44万吨,硅矿100万吨;非金属矿有 云母、 绿柱石、 水晶石、大理石等,其中丙中洛“ 羊脂玉”大理石是新发现的新型优质大理石,储量达数亿立方米,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水能资源===
贡山县大小河流众多,地势险陡,天然落差大,雨量充沛 。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大小河流42条年径流量577亿立方米,总径流量达84.5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368.6万千瓦。
==人口民族==
2010年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总人口为3.7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为3.43万人,占总人口的90.39%。其中,独龙族人口为0.54万人,占总人口的14.25%;怒族人口为0.70万人,占总人口的18.47%。 其中茨开镇12460人、丙中洛镇6062人、捧打乡5807人、普拉底乡6248人、独龙江乡4169人。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有 独龙族、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等民族分布。
==旅游景点==
贡山县境内的怒江、 独龙江两岸,有 碧罗雪山、高黎贡山、 担当力卡山等山峰,主要旅游名胜风景有世外桃源——“丙中洛”、“ 怒江第一湾”、天险“那依夺石门关”、砥柱中流的怒江“江中松”、独龙江献九当的“石神门”、独龙江麻必洛“乃龙夺”、马库的“江中小岛”、终年积雪的“嘎娃嘎普雪山”、“滴水岩月亮大瀑布”、“ 石门摩崖石刻”等。主要民族民间节日有独龙族的“开强娃节”、“剽牛祭天”,怒族的“仙女节”等。
===丙中洛===
丙中洛境内有国家级4A景点3个,怒江第一湾、石门关和丙中洛田园风光, 省政府批准的一级景点2个,二级景点6个,三级景点3个。丙中洛呈不规则四边形,地势北高南低,最高峰 嘎娃嘎普雪山5128米,终年积雪。最低海拔为与捧当乡交界处江面1430米。乡政府驻地丙中洛坝子海拔1750米,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四面环山,整个坝子被念瓦 洛河和格马洛河分割成三大块, 平坝周围的石崖多为羊脂玉岩,南为 贡当神山,北为石门关,南北遥相呼应,怒江从北部的秋那桶深谷进入丙中洛,从丙中洛南边一直到大拉,形成弯弯曲曲几道弯,最大的一道弯在坎桶被称为“怒江第一湾”。
===怒江第一湾===
怒江,流经云南贡山县 丙中洛镇日丹村附近,由于王箐大悬岩绝壁的阻隔,江水的流向从由北向南改为由东向西,流出300余米后,又被丹拉大山挡住去路,只好再次调头由西向东急转,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半圆形大湾,称为怒江第一湾。湾中心有一个村子叫 坎桶村,这里江面海拔1710余米,气势磅礴,湾上怒江台地平坦开阔,高出 怒江500米,构成三面环水的半岛状小平原,小平原四周景物宜人。
==民俗风情==
===民俗===
贡山县地处中缅、滇藏结合部,多民族杂居, 天主教、基督教、藏传佛教,原始宗教四教并存,使贡山成为多民族文化与东、西方宗教文化交汇的地方。这里民族节日众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有独龙族“开强瓦”节、怒族“仙女”节、傈僳族“阔时”节等。
====独龙族====
独龙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主要聚居在滇西北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独龙江河谷地带,一部分散居在怒江两岸 福贡、 维西县。史称独龙族为“俅人”或“曲人”。独龙族内部分为50多个父系氏族,每个父系氏族中又划分成若干个兄弟民族。独龙族的传统生活方式是以家族公社为中心的原始共产制,共同生产,共同占有生产生活资料。家族长负责处理协调,族人共耕,儿媳轮流煮饭,吃饭时由主妇按人头平均分配。
族人之间亲善友受, 路不拾遗, 夜不闭户。独龙族的生产和生活主要集中在河谷和山麓平台上,独龙族房屋的四壁仅以竹篾巴围起上覆茅草,整个建筑结构简单,也有的在石基上垒垛整段的圆木,盖成结实的小木屋。走进独龙人的家里,首先跃入眼帘的便是那披在身上、摆在床上或是铺在柜子上面作为装饰品的独龙毯。这种毯子以棉麻为原料,用五彩线手工织成。质地柔软、古朴典雅,是独龙人民引以自豪的民族工艺品。
====怒族====
怒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泸水、福贡、贡山、兰坪县,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县和西藏自治区的察隅县等地。
与 傈僳族、 独龙族、藏族、白族、汉族、 纳西族等民族交错杂居。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怒人居山巅”,“覆竹为屋,编竹为垣”,这是古人对怒族居住生活的描述。
怒族的房屋为干栏式,多依山而建。主要分木板房和竹篾房两种。贡山地区的怒族多住木板房或半土墙半木房。宗教信仰除本族固有宗教崇尚原始崇拜外,也有少数改信藏传佛教、天主教和新教。各氏族名称大多以动物命名,并在氏族起源的传说中,把该动物视为本氏族的祖先,或者视为有特殊关系而加以崇拜,带有图腾崇拜的色彩。
====傈僳族====
早期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傈僳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云南丽江、保山、 迪庆、 德宏、大理、 楚雄等州、县和四川的西昌、 盐源、 木里、 德昌等县。
===民族文化===
===独龙族===
传统服装一般穿黑白直条相交的麻布或棉布衣,男子下穿短裤,习惯用麻布一块从左肩腋下斜拉至胸前,坦露左肩右臂。女子多在腰间系戴染色的油藤圈作装饰,有纹面习俗。男女不戴帽,多披头散发、赤足。服饰已有了较大改观,妇女仿 傈僳族穿长袖衣裙,并佩戴彩色料珠链串,男子喜欢挎腰刀、弩箭。
===怒族===
怒族有语言,无文字,大都使用汉文。怒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由于与傈僳族长期共处,通傈僳语。怒族是怒江和 澜沧江两岸的古老居民。新中国成立前,这里以花木枯荣为时序、靠结绳刻木传递信息、以 刀耕火种为耕作方式等许多人类远古的生活图景在这里仍能时时映现。
===傈僳族===
傈僳族为氐羌族后裔,即藏缅语族的一支,傈僳族有自己的语言,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原有文字但很不完善,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在一些双关语的诗句中,常巧妙地包含着意境清新的隐喻,这是傈僳族诗歌最突出的特点。傈僳族主要从事农业。婚姻是 一夫一妻制。傈僳族以从事农业为主,种植玉米、水稻、荞麦等。傈僳族信奉原始宗教,崇拜自然。有的也信仰基督教、天主教。
==参考文献==
==建制变更==
西汉时为越嵩郡边徼地。
唐南诏时属剑川节度。
宋大理时属谋统府管辖地。
元属 临西县, 属丽江路军民宣抚司。
明为维西康普、叶枝土千总管辖,属丽江军民府。
清属丽江府维西厅; 乾隆年间,北段受西藏察瓦龙土千总管辖,南段为维西康普、叶枝土千总管辖;雍正元年(1723年)“改土归流”后直属维西厅。
1912年为兰坪 营盘街“殖边总局”管辖,置菖蒲桶殖边公署;
1913年置菖蒲桶行政委员会;民国五年(1916年)改菖蒲桶行政委员公署,后置贡山行政区;
1918年,归属 维西县;
1922年置菖蒲桶行政区,1933年设贡山设治局。
1949年8月25日和平解放,1950年3月11日成立贡山临时政务委员会,同年4月8日成立贡山县政府。
1956年10月成立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地理环境==
===地势地形===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地处滇西北 怒江大峡谷北段,位于东经98°08′一98°56′,北纬27°29′—28°23′之间,东与云南省 德钦、 维西两县相连,有 怒山山脉,南与 怒江州 福贡县相邻,北与西藏自治区 察隅县接壤,西与缅甸联邦毗邻,国境线长达172.08公里。贡山县地势呈“三山夹两江”高山峡谷地貌,最高海拔5128米,最低海拔1170米,海拔高差达3958米。
===总径流量===
碧罗雪山、 高黎贡山和 怒江、独龙江纵贯贡山县境内。总径流量达84.5亿立方米。
===气候特点===
贡山县立体气候和小区域气候特征明显,年平均气温16℃ 。
年降雨量在2700—4700毫米之间,空气湿度达90%以上,日照时数1100—1400小时,无霜期280天。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截止2012年,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森林面积达430多万亩 。
森林覆盖率为77.2%,活立木蓄积量为5350万立方米。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4.3万公顷,占整个保护区面积的三分之二,占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总面积的55.6%。已知的保护区种子植物有163科764属2686种,境内有1000多种高等植物,100多种药用植物,80多种花卉植物。稀有珍贵树种有秃杉、黄杉、榧木、树蕨、楠木、紫檀、红豆杉、贡山三尖杉、珙桐等。
===动物资源===
截止2012年,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哺乳动物有8目25科74属192种;鸟类269种:昆虫1690种,隶属20目167科。
其中地方特有的野生植物239种,隶属103科14属,特有野生动物17种,素有“南北动植物的走廊”、“第四纪冰川活动时期原生物的避难所”、“世界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有色金属和动植物王国”之美誉。
===矿物资源===
截止2012年,据初步勘察已发现各类矿藏28种,已查明的矿点有38处。主要金属矿有锡、铅、锌、铜、钨等,其中锡矿5000多万吨,铅锌矿44万吨,硅矿100万吨;非金属矿有 云母、 绿柱石、 水晶石、大理石等,其中丙中洛“ 羊脂玉”大理石是新发现的新型优质大理石,储量达数亿立方米,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水能资源===
贡山县大小河流众多,地势险陡,天然落差大,雨量充沛 。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大小河流42条年径流量577亿立方米,总径流量达84.5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368.6万千瓦。
==人口民族==
2010年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总人口为3.7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为3.43万人,占总人口的90.39%。其中,独龙族人口为0.54万人,占总人口的14.25%;怒族人口为0.70万人,占总人口的18.47%。 其中茨开镇12460人、丙中洛镇6062人、捧打乡5807人、普拉底乡6248人、独龙江乡4169人。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有 独龙族、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等民族分布。
==旅游景点==
贡山县境内的怒江、 独龙江两岸,有 碧罗雪山、高黎贡山、 担当力卡山等山峰,主要旅游名胜风景有世外桃源——“丙中洛”、“ 怒江第一湾”、天险“那依夺石门关”、砥柱中流的怒江“江中松”、独龙江献九当的“石神门”、独龙江麻必洛“乃龙夺”、马库的“江中小岛”、终年积雪的“嘎娃嘎普雪山”、“滴水岩月亮大瀑布”、“ 石门摩崖石刻”等。主要民族民间节日有独龙族的“开强娃节”、“剽牛祭天”,怒族的“仙女节”等。
===丙中洛===
丙中洛境内有国家级4A景点3个,怒江第一湾、石门关和丙中洛田园风光, 省政府批准的一级景点2个,二级景点6个,三级景点3个。丙中洛呈不规则四边形,地势北高南低,最高峰 嘎娃嘎普雪山5128米,终年积雪。最低海拔为与捧当乡交界处江面1430米。乡政府驻地丙中洛坝子海拔1750米,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四面环山,整个坝子被念瓦 洛河和格马洛河分割成三大块, 平坝周围的石崖多为羊脂玉岩,南为 贡当神山,北为石门关,南北遥相呼应,怒江从北部的秋那桶深谷进入丙中洛,从丙中洛南边一直到大拉,形成弯弯曲曲几道弯,最大的一道弯在坎桶被称为“怒江第一湾”。
===怒江第一湾===
怒江,流经云南贡山县 丙中洛镇日丹村附近,由于王箐大悬岩绝壁的阻隔,江水的流向从由北向南改为由东向西,流出300余米后,又被丹拉大山挡住去路,只好再次调头由西向东急转,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半圆形大湾,称为怒江第一湾。湾中心有一个村子叫 坎桶村,这里江面海拔1710余米,气势磅礴,湾上怒江台地平坦开阔,高出 怒江500米,构成三面环水的半岛状小平原,小平原四周景物宜人。
==民俗风情==
===民俗===
贡山县地处中缅、滇藏结合部,多民族杂居, 天主教、基督教、藏传佛教,原始宗教四教并存,使贡山成为多民族文化与东、西方宗教文化交汇的地方。这里民族节日众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有独龙族“开强瓦”节、怒族“仙女”节、傈僳族“阔时”节等。
====独龙族====
独龙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主要聚居在滇西北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独龙江河谷地带,一部分散居在怒江两岸 福贡、 维西县。史称独龙族为“俅人”或“曲人”。独龙族内部分为50多个父系氏族,每个父系氏族中又划分成若干个兄弟民族。独龙族的传统生活方式是以家族公社为中心的原始共产制,共同生产,共同占有生产生活资料。家族长负责处理协调,族人共耕,儿媳轮流煮饭,吃饭时由主妇按人头平均分配。
族人之间亲善友受, 路不拾遗, 夜不闭户。独龙族的生产和生活主要集中在河谷和山麓平台上,独龙族房屋的四壁仅以竹篾巴围起上覆茅草,整个建筑结构简单,也有的在石基上垒垛整段的圆木,盖成结实的小木屋。走进独龙人的家里,首先跃入眼帘的便是那披在身上、摆在床上或是铺在柜子上面作为装饰品的独龙毯。这种毯子以棉麻为原料,用五彩线手工织成。质地柔软、古朴典雅,是独龙人民引以自豪的民族工艺品。
====怒族====
怒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泸水、福贡、贡山、兰坪县,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县和西藏自治区的察隅县等地。
与 傈僳族、 独龙族、藏族、白族、汉族、 纳西族等民族交错杂居。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怒人居山巅”,“覆竹为屋,编竹为垣”,这是古人对怒族居住生活的描述。
怒族的房屋为干栏式,多依山而建。主要分木板房和竹篾房两种。贡山地区的怒族多住木板房或半土墙半木房。宗教信仰除本族固有宗教崇尚原始崇拜外,也有少数改信藏传佛教、天主教和新教。各氏族名称大多以动物命名,并在氏族起源的传说中,把该动物视为本氏族的祖先,或者视为有特殊关系而加以崇拜,带有图腾崇拜的色彩。
====傈僳族====
早期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傈僳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云南丽江、保山、 迪庆、 德宏、大理、 楚雄等州、县和四川的西昌、 盐源、 木里、 德昌等县。
===民族文化===
===独龙族===
传统服装一般穿黑白直条相交的麻布或棉布衣,男子下穿短裤,习惯用麻布一块从左肩腋下斜拉至胸前,坦露左肩右臂。女子多在腰间系戴染色的油藤圈作装饰,有纹面习俗。男女不戴帽,多披头散发、赤足。服饰已有了较大改观,妇女仿 傈僳族穿长袖衣裙,并佩戴彩色料珠链串,男子喜欢挎腰刀、弩箭。
===怒族===
怒族有语言,无文字,大都使用汉文。怒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由于与傈僳族长期共处,通傈僳语。怒族是怒江和 澜沧江两岸的古老居民。新中国成立前,这里以花木枯荣为时序、靠结绳刻木传递信息、以 刀耕火种为耕作方式等许多人类远古的生活图景在这里仍能时时映现。
===傈僳族===
傈僳族为氐羌族后裔,即藏缅语族的一支,傈僳族有自己的语言,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原有文字但很不完善,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在一些双关语的诗句中,常巧妙地包含着意境清新的隐喻,这是傈僳族诗歌最突出的特点。傈僳族主要从事农业。婚姻是 一夫一妻制。傈僳族以从事农业为主,种植玉米、水稻、荞麦等。傈僳族信奉原始宗教,崇拜自然。有的也信仰基督教、天主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