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艾絲特·杜芙若

增加 58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杜芙若與其丈夫大談禁忌的師生戀 --- 倆人背著「第三者」與「拋妻棄子」之名,被斥責道德有問題 '''
=='''生平簡介'''==
1972年,杜芙若在法国巴黎出生,母亲是儿科医生、父亲是数学教授。她的母亲经常参加医疗[[人道主义]]项目,这给她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小时候,她的梦想是学习[[历史]],成为公务员或进入政界。
* ------------------------------ 艾絲特.杜芙若(Esther Duflo)转折发生在1993年。她前往[[苏联]],在[[莫斯科]]待了10个月。她在那里教授法语,同时担任一名法国经济学家的研究助理,以及协助[[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的工作。在这些研究岗位上的经历使她得出这样的结论:「经济学有潜力成为世界的行动杠杆」,她可以在做“重要事情”的同时满足学术抱负。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 Abdul Latif Jameel 減緩貧窮與發展經濟學講座教授(Abdul Latif Jameel Professor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畢業於 在完成历史和经济学学位,获得了 巴黎 高等師範學 经济学 (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以及 的硕士学位后,杜芙若来到美国 麻省理工 。也就是在那里 她遇到了现在的丈夫巴纳吉。 杜芙若 於麻省理工學院取得博士學位之後,隨即獲聘為該校經濟系助理教授,並且任教至今,同時是美國 [[ 文理科學院 ]] [[ 世界計量經濟學會 ]] 院士,也曾經獲得許多獎項   二○一○年取得著名的克拉克獎章(John Bates Clark Medal),這個獎項是表彰美國四十歲以下最傑出的經濟學家;二○○九年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學金(MacArthur “genius” Fellowship),並且在二○一○年取得首屆卡沃—阿蒙哥國際獎(Calvó-Armengol International Prize)。《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將她評為當今世上最好的八位經濟學家之一;《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在二○○八至二○一○年將她列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一百個思想家之一;二○一○年《財富》(Fortune)雜誌將她列為當今四十歲以下最有影響力的四十個商業領袖之一。
<ref name="Duflo-11">[http://cms.iweek.ly/index.php?/article/index/200076596 封面人物|首对诺贝尔经济学奖夫妻 ]</ref>
7,4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