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花儿

增加 11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花儿 ''' ,又名少年,流行于中国西北 [[ 甘肃 ]] [[ 青海 ]] [[ 宁夏 ]] 的汉、回、土、撒拉、东乡、保安等族的一种民歌<ref>[https://www.sohu.com/a/238270466_527107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篇] ,搜狐网,2018-06-28</ref>。花儿以抒情居多,通常为独唱或对唱形式。在青海又称为“少年”,演唱称“漫少年”。
花儿发源于河州(今甘肃临夏)一带,现主要分为河湟花儿和洮泯花儿两大流派。旧时属于情歌之类的“花儿”,只在山野歌唱,例须回避长辈。后来,颂歌,劳动歌则广泛采用“花儿”形式。2006年5月20日,花儿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f>[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6/content_334718.htm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06-05-20</ref>。
==花儿起源==
被誉为大西北之魂,是国家级人类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花儿起源于甘肃南部的 [[ 临夏 ]] [[ 岷县 ]] 等山区,居住在这里的汉、回、藏、东乡、保安、土、撒拉等各族群众只要有闲暇的时间,都要漫上几句悠扬的花儿。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和岷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花儿之乡”称号, [[ 康乐县 ]] [[ 和政县 ]] 被命名为中国花儿保护基地和中国花儿传承基地,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和 [[ 永靖县 ]]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民歌考察采录地。其中甘肃临夏更是花儿的故乡,在2009年9月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花儿,连同我国申报的其他2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道获准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f>[http://www.sohu.com/a/307499337_100027529 走近非遗:花儿——“活着的诗经”] ,搜狐网,2019-04-12</ref>。
==艺术特色==
===花儿发源===
  花儿发源 于甘肃 [[ 临夏 ]] ,由于流行的地区不同,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西北各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形成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六盘山花儿就是其中的一种。
===类别形式===
河州花儿多为五声微调,在文学上自成体系。一般每首词由四句组成,前两句常用比兴,后两句切题。字数上单双交错,奇偶相间,不像一般民歌那么规整,故更加自由畅快。但是,固原回族多唱山花儿。
山花儿在旋律上起伏较小,较多地应用五声羽调和角调,衬词衬句使用较少,段尾或句末用上滑音。在文学上除具有河州花儿的一些特征外,还派生出一些变体,有时也采用 [[ 信天游 ]] 或一般民谣体。演唱形式有自唱式和问答式,曲目无令之称,属抒情短歌。
===音乐曲调===
===花儿会===
[[ 青海 ]] 素有“花儿家乡”的美称<ref>[http://www.sohu.com/a/318650393_735732 丝路记忆·西北五省区非遗展演|赏青海花儿演唱和舞蹈表演] ,搜狐网,2019-06-05</ref>。盛况空前的花儿会,自农历四月后相继开始。届时,河湟地区山花烂漫,峰青水秀,身着各民族盛装的人们熙熙攘攘,欲献绝技的歌于摩肩接踵,嘹亮的歌声此起彼伏,漫山遍野成了花儿的海洋,的确令人神往。
[[ 西宁 ]] 凤凰山花儿会多于农历四月八举行,届时艳阳高照,满目青山,歌手们携情侣,带酒食,三五成群,边饮美酒边赛歌,歌声传遍四野,气氛热烈至极。
[[ 民和县 ]] 峡门花儿会历史悠久,每年五月端阳节在满山遍布眼眼清泉的乱泉滩举行。人们头戴杨柳帽,手提节日饭,痛饮清泉水,放声唱花儿,别是一番情趣。
[[ 乐都县 ]] 瞿昙寺花儿会每年农历六月十四至十六日举办,十五日是高峰。歌手们一边领略瞿昙寺胜景,一边引吭高歌,心情格外激动,歌声格外动听。
五峰山花儿会于农历六月六日在素有“风景胜地”之称的五峰山澄花泉边举行。
[[ 大通县 ]] 六月六的老爷山花儿会则又以演唱源于藏族的“长寿令儿”的花儿见长,这里峰回路转,林木葱笼,悠悠白云上飘荡着声声花儿,一片诗情画意。
[[ 屈吴山 ]] 花儿会就是西北地区非常著名的花儿会之一。每年四月初八,靖远、会宁、海源……等地的男女老少都要倾巢出动,到屈吴山去踏青,赶庙会,青年男女还要对花儿。不过和大多数地方的花儿有所不同的是,屈吴山花儿会不用自己背干粮,那儿的寺庙免费供应大家吃喝,所以附近村庄的妇女每年都要到屈吴山去帮忙做饭。
此外,丹麻花儿会在农历六月十五至十七日举行<ref>[http://www.qhnews.com/newscenter/system/2018/07/20/012659602.shtml 花儿唱起来安昭跳起来丹麻花儿的花缘花韵花情],青海新闻网,2018-07-20</ref>。
===张亚雄和他的《花儿集》===
甘肃榆中人 [[ 张亚雄 ]] 素有“西北花儿研究第一人”之称,是最早从事“花儿”研究的学者之一。张亚雄于1942年在 [[ 重庆 ]] 出版的《花儿集》,是国内第一部作为“花儿”研究专著出版的。张亚雄利用在 [[ 兰州 ]] 担任《甘肃民国日报》编辑之便,公开征集流传于甘青宁的“花儿”,并在该报发表歌词和研究文章,在近10年的岁月中,张亚雄对征集到的3000多首“花儿”,精选了600余首加以整理,其中的《抗日少年》12首,用民歌形式激励人民抗战到底,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 中国艺术研究院 ]] 音乐研究所原所长 [[ 乔建中 ]] 在2004年第三期《音乐研究》上撰文赞誉其“对于日后成为民俗学、音乐学界‘显学’的‘花儿’研究来说,是第一部内容丰富也有深度的专书,是现代花儿研究的第一块碑石”。 
==传承意义==
1944年至1947年张亚雄住在西宁。他利用空闲时间,奔走于田间地头、河畔山野,将一些优美的“花儿”记录下来。1948年秋,当《花儿集》在兰州再版时,又加入了不少新内容。1950年,张亚雄准备第三次出版《花儿集》,但因受到不公正的历史待遇未能如愿。文革中虽以拣破烂为生但他仍然坚持“花儿”研究,正是:“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由不得自家,刀刀拿来头割下,不死就是这个唱法。”1981年,在甘肃省第二届文代会上,平凉农民作家、“花儿迷” [[ 戴笠人 ]] 将一本1948年版的《花儿集》送给了张亚雄。1986年,年已76岁的张亚雄见到了 [[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 再版的《花儿集》。
==视频==
78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