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泉州南音

增加 10 位元組, 4 年前
文化底蕴
==文化底蕴==
泉州南音有着深厚、丰富的 汉族文化积淀。它是从中原传到 [[ 福建 ]] 闽南来的,这些中原音乐同 [[ 闽南 ]] 地方音乐互相渗透融合,孕育出泉州南音来。泉州在宋代就是著名的 东方第一大港,吸引了大量的中外客商和文人学士,经济相当发达,各种文化交流频繁,呈现出“千家罗绮管弦鸣”的繁荣景象。南唐 [[ 顾闳中 ]] 的传世之作《 韩熙载夜宴图》即可印证。
泉州南音由谱、指、曲三大部分组成。 谱是 唐大曲遗存,词的内容多与戏文相关,曲的结构形式与 [[ 元曲 ]] 有直接联系。
泉州南音还吸收佛曲、道情的东西,吸收楚歌、 吴歌、潮调及 闽南地方音乐,并吸收 弋阳腔、 青阳腔、昆腔。
泉州南音演唱时的位置固定为:演唱者执拍板居中;其左边,上方为 [[ 洞箫 ]] ,下方为 二弦;右边,上方为 琶,下方为 三弦。
演唱程序固定是“指头谱尾”,就是说开头一定要合奏一套或一折“指”,最后一定要奏谱“煞尾”;中间演唱也要按“支头”顺序来进行。要“起曲头”,就是每个支头要有带头唱的人,他唱的曲属于哪个支头,其他人就要跟着唱这个支头的曲。若转换支头,则须唱“过支曲”作为转折的过渡、连接。上一个唱完,下一个接过拍板接着唱,伴奏乐器基本没有间断。
乐器演奏也有其规矩,琵琶是先生,起指挥乐队的作用;三弦和之,犹如“ 琴瑟和鸣”;而洞箫与二弦的关系,洞箫为主, 二弦为辅,“箫咬弦,弦入箫”,即所谓“ 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
南音不管是表演形式还是音乐内容,始终都保持着古代中原的古风古味,研究价值高,欣赏价值也高。代表曲《 [[ 八骏马 ]] 》、《 梅花操》等。泉州已将泉州南音申报“世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并成功入选,“泉州南音研究”已被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多元化文化部列入“中亚———东西方文化间对话”项目计划。
==现状发展==
78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