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豫剧

增加 141 位元組, 4 年前
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后,河南梆子更多地进入城市演出,开封较有名的茶社,如致祥茶社、普庆茶社、澄怀茶社、庆茶社、东火神庙茶社和同乐茶社等,均争相邀聘河南子班社,义成班、天兴班、公议班、公兴班参加演出。豫剧进入茶社演唱之后,与早已进入茶社的二簧(京剧)形成了相互竞争的局面,因豫剧强大的艺术魅力,使京剧败下阵来,退出了茶社,1916年12月29日出版的《嵩岳日报》载:“汴省簧戏屡演屡辍,惟梆戏颇持久”。除省城开封之外,郑州、[[洛阳]]、[[信阳]]、[[商丘]]等地也先后出现演出河南梆子的茶社、戏园,并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叫好之声,连连不绝。
19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开封相国寺先后建立了永安、同乐、永乐和国民四个戏院,各地豫剧演员荟萃开封,广受欢迎。民国十六年(1927年),[[冯玉祥]]主政河南,由河南省教育厅在开封成立河南游艺训练班,审编剧目,对数百名演员进行“高台教化”、“服务社会”的教育,被名家称为“河南梆剧改革的第一声”。民国十七年(1928年)省教育厅又成立了戏曲审查会,颁发各种《章程》。以樊粹庭、王镇南、邹少和、蒋文质、张介陶等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的介入,使河南梆子舞台面貌一新。1935年河南省教育厅推广部主任[[樊粹庭]]在开封组建豫声戏剧学社,与陈素真对戏剧的科白、词句、腔调、做工、化装、行头进行改革,对豫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次改革因行政力量的介入,戏剧改革形成了一定的声势;镶入时代思想,提高了剧目、唱词的文学品位,发挥了唱唸做舞的综合优势,改革了旧曲,合流了唱调,创立了新腔新韵。樊粹庭还将同乐戏院改为豫声剧院,邀请[[陈素真]]、[[赵义庭]]等人组成强大的演出班子在豫声剧院售票演出,改编后的豫剧颇受欢迎,1935年5月4日出版的《河南民报》载:「每晚座无隙地」。 1936年,[[常香玉]]随周海水的豫西调戏班到开封演出,1937年主演王镇南《六部西厢》一举成名 <ref>[http://www.sohu.com/a/307346394_120065190 豫剧大师常香玉经典剧目珍贵资料] ,搜狐,书香琳,2019-04-11 00:00</ref> 。常香玉在梆子[[王镇南]]的帮助和指导下,同年成立中州戏曲研究社,致力于豫剧改革,演新戏。并与豫声剧院的[[陈素真]],永安舞台的[[司凤英]],三足鼎立,各展风采。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樊粹庭将原豫声剧院的部分人员组织起来成立狮吼剧团,宣传抗日、募捐演出,支援抗日战士,被称为热心救国之模范。1938年,开封沦陷,国民党军队炸开黄河花园口大提,黄河泛滥,民众流离失所。有不少豫剧团体进入西安,如[[樊粹庭]]领导的狮吼剧团,[[常香玉]]的香玉剧社,[[崔兰田]]的兰光剧社,还有[[孙老七]]创办的河南灾童戏剧学社等,西安成为豫剧的演出的重要阵地。还有一些演员进入安徽[[界首]]演出,如[[毛兰花]]、[[马金凤]]、[[阎立品]]等。在抗战中,各流派的演员为了谋生而到处流动,他们打破门户之见,相互搭班演出,使豫剧各流派有了更多的交流。
264,7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