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何镜堂

移除 16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何镜堂,1938年4月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市。被誉为"校园建筑设计掌门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兼设计院院长、教  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家、总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  成员、中国建筑学会教育建筑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省科协副主席、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会长。曾主持设计深圳市科学馆、西汉南越王  墓博物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2008北京奥运会摔跤馆等。20多年来,何镜堂先后主持和负责设计的重大工程有200多  项:世博会中国馆、珠江新城西塔、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大都会广场及市长大厦、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佛山世纪莲体育中心等。他  是新中国成立后获奖最多的建筑师,但他为更多人所知是因为世博会,因为中国馆,他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被称作"中国馆之  父"。多年来,何镜堂院士获国家、部委及省级以上优秀设计奖100多项,2001年,获中国建筑师的最高荣誉---首届"梁思成建筑奖"。作为 唯一 的建筑师获得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国庆60周年"十佳具有行业影响力人物"大奖。
基本信息
国籍
中国
民族
1938年
职业
建筑师
代表作品
世博会中国馆、华南师范大学的南海校区
 
祖籍
东莞石龙
人物履历
2002年-2004年任学部常委。
折叠编辑本段 社会兼职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专家评议组成员
国家大剧院专家组成员
折叠编辑本段 建筑之路
何镜堂院士长期奋斗在建筑设计领域,是岭南建筑学派的旗帜性人物,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实践及其理论工作,对建筑设计的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三结合做出了开创性的探索,设计出大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作品,引领当前中国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何镜堂院士中标并担纲总设计师主持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工作,该方案在全球344个应征方案中脱颖而出,集中体现了全球华人的智慧,成功诠释了中国文化的时代精神,展示了盛世中华的形象,成为凝炼中华文明的丰碑,引领了中国建筑文化发展的方向,在全社会取得重大而广泛的影响。此外,何镜堂院士还主持设计了包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天津博物馆、钱学森纪念馆、北京奥运会摔跤馆及羽毛球馆等在内的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国家级标志建筑,主持了澳门大学、广州大学城(校区组
 
何镜堂作品
何镜堂作品 团二)、 浙江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郑州大学、上海大学等近200个大学校园(区)的规划设计工作。
何镜堂院士坚持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功实践"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团队合作推进创造力的落实,既创作出大量优秀设计成果,又培养了一大批富有创新精神、高素质的建筑英才。何镜堂院士及其工作团队成为国内最团结、最成熟、最活跃的设计集体之一,形成了一个具有特色、充满活力的创作平台和一个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设计品牌。他们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用实践作品打破国外大师的垄断,坚持走中华建筑科技繁荣之路。
2007年4月,建设部和上海市举行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竞赛,这是中国建筑界一件大事,也是其建筑师生涯最为重要的一次创作实践,何镜堂组织了以博士生为主的十多人设计团队,明确提出"中国特色、时代精神"八个字作为创作的设计定位。围绕如何表达中国特色进行攻关。中国馆以何镜堂院"东方之冠"作为国家馆的主体与清华大学和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合作组成联合团队深化设计。
折叠编辑本段 主要成就
东莞西城文化中心
武汉东湖学院(武汉大学东湖分校)
展开折叠编辑本段 个人荣誉
2000年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
2015年获广府人十大杰出人物
折叠编辑本段 设计理念
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和时代特征
94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