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上海巴金故居

增加 659 位元組, 4 年前
故居简介
==故居简介==
  [[上海]][[巴金]]故居位于[[武康路]]113号,是一幢二层带阁楼的欧洲独立式建筑风格的花园住宅。始建于1923年,于1948年改建。 最初的房主是[[英国]]人毛特宝·林海 该建筑用地面积1400平方米 后回国,不久病死。这处房产则一直委托丹麦人史宾伯照看,1950年至1955年曾作为前苏联驻沪领事馆商务代表处。1955年史宾伯经手租于上海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同年9月巴金从淮海坊迁入此处,作为寓所 建筑总面积640平方米 。它由一栋主楼、南北两侧辅楼和一个花园组成。 其中 主楼 掩映在郁郁葱葱的花木之间,正面朝南,面前是一块360 约500 平方米 的草坪。总占地面积1400 ,东北附楼约72 平方米 左右。主楼是一座花园住宅 假三层混合结构,细卵石墙面,装饰简洁; 西 立面底层为敞廊,上为跌檐式山墙;北立面入口设券心石的半圆形拱券。<ref>[http://sh.bendibao.com/tour/20111211/66320.shtm 上海巴金故居地址与交通]</ref>自1923年春至上海,巴金在沪数次迁居,这里是大半生漂泊生涯的巴金居住时间最长的寓所,也是他最幸福、安稳的家 附楼约65平方米
   在这幢 主楼是一座 花园 洋房里 住宅,假三层混合结构。细卵石墙面 交织着巴金后半生的悲欢 装饰简洁 半个多世纪以来 门窗、门廊简洁宽大 这座小院见证了一 带有早期现 文学巨匠后半生的生命历程和中国文学的风风雨雨 派特点 在这里 三层开圆弧券窗,双坡屋顶出檐较深,坡面有折脊 巴金写 了《团圆》(后被改编成电影《英雄儿女》)等反映抗美援朝的小说 有木梁外露;外墙以褐色细卵石饰面 《倾吐不尽的感情》、《赞歌集》等多本散文集 墙面开暗绿色长方形木窗 还翻译了《往事与随想》等文学名著,尤其是《随想录》也完成于此 外设木百叶窗 众多中外作家及各界名人曾出入武康路巴金寓所 底层南侧原为宽阔的敞廊 关于这座 上部为贯通二层 子及其发生 故事也留下了很多回忆文字 内阳台 这里成 阳台围栏外墙面中央设置菱形组合纹饰。三层 一个留下中国文学不同时期记忆 圆弧形立面 见证场所 内阳台。北立面主入口门廊外侧为水刷石大圆拱造型 也是几代读者寄托对 拱顶砌筑券心石<ref>[http://www.qjtrip.com/m/I.aspx?Id=455 巴金 和那一代人情感 故居]</ref>。主楼掩映在郁郁葱葱 精神空 花木之 。1950年代 巴金在这里接待了学者萨特、波伏瓦,还有朋友沈从文、曹禺、柯灵、唐弢等。“文革”时,妻子[[萧珊]]去世,巴老也被剥夺了写作的权利 正面朝南 他把自己锁在武康路寓所北辅楼 积不到三 前是一块360 平方米的 保姆间里,重译屠格涅夫的《处女地》 草坪 <br>
  1999年9月2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三类保护) 。2014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ref>[http://project.lyqiao.cn/xhwh/wap/page.php?id=48 巴金旧居]</ref> ==故居历史==   该建筑始建于1923年,于1948年改建。最初的房主是[[英国]]人毛特宝·林海,后回国,不久病死。这处房产则一直委托丹麦人史宾伯照看,1950年至1955年曾作为前苏联驻沪领事馆商务代表处。1955年史宾伯经手租于上海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同年9月巴金从霞飞坊(今淮海坊)59号迁入此处,作为寓所。现为“巴金故居”,向公众开放参观。   在这幢花园洋房里,交织着巴金后半生的悲欢。半个多世纪以来,这座小院见证了一代文学巨匠后半生的生命历程和中国文学的风风雨雨。在这里,巴金写下了《团圆》(后被改编成电影《英雄儿女》)等反映抗美援朝的小说,《倾吐不尽的感情》、《赞歌集》等多本散文集,还翻译了《往事与随想》等文学名著,尤其是《随想录》也完成于此。众多中外作家及各界名人曾出入武康路巴金寓所,关于这座房子及其发生的故事也留下了很多回忆文字,这里成为一个留下中国文学不同时期记忆的见证场所,也是几代读者寄托对巴金和那一代人情感的精神空间。1950年代,巴金在这里接待了学者萨特、波伏瓦,还有朋友沈从文、曹禺、柯灵、唐弢等。“文革”时,妻子[[萧珊]]去世,巴老也被剥夺了写作的权利,他把自己锁在武康路寓所北辅楼面积不到三平方米的保姆间里,重译屠格涅夫的《处女地》<br>。自1923年春至上海,巴金在沪数次迁居,这里是大半生漂泊生涯的巴金居住时间最长的寓所,也是他最幸福、安稳的家。
==组成部分==
4,54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