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深圳博物馆

增加 28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深圳博物馆 ''' ,位于中国 [[ 广东省 ]] 深圳市 [[ 福田区 ]] 福中路市民中心A区,是深圳市属综合性博物馆。
==建馆宗旨==
==传播教育==
作为 [[ 深圳市 ]] 重点文化设施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圳博物馆从建馆以来,不断丰富和完善基本陈列。
在32个展室中,有反映深圳历史的《古代深圳》、《近代深圳》及《今日深圳》陈列。翔实的资料、生动的实物为观众全面展示了 [[ 深圳 ]] 六千年的历史和发展轨迹。
为了给青少年提供自然科学知识的大课堂,在《海洋生物》和《野生动物》展览中,深圳博物馆以形态各异的动物标本,通过生动、多元的展示效果,使观众了解周围的自然资源。
为了活跃深圳市的文化生活,营造高尚的文化氛围,深圳博物馆每年除轮换出本馆重要藏品外,还不定期从国内外引进许多十分珍惜的古代文物展览和当代艺术展览。
深圳博物馆作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机构,自建馆以来已经出版了《古代深圳》、《近代深圳》、《深圳创业史》、《深圳特区史》、《让历史告诉未来》、《深圳考古发现与研究》、《深圳市博物馆建馆十周年论文集》等专著和《深圳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华》、《南粤客家围》等大型图录,这些研究成果已经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使深圳博物馆成为了深圳历史和 [[ 客家文化 ]] 的重要研究机构。
深圳博物馆致力于办成启迪和传播知识的殿堂。
====《古代深圳》====
是深圳博物馆基本陈列之一,展厅面积近200平方米,位于展览大楼4层第1号厅。该陈列自1988年11月深圳博物馆开馆时起正式向公众开放,1999年11月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制作。展厅陈列的二百多件文物为深圳市出土文物之精选,展览分“原始足迹”、“文明曙光”、“郡县设置”、“粤海门户”、“海防重镇”等5个部分内容,以实物资料复原了深圳古代历史的基本面貌。陈列手法新颖、别具一格,极具观赏性。如“原始足迹”部分,陈列的出土文物与复原的 [[ 新石器时代 ]] 海边居民的生活场景融为一体,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近代深圳》====
是深圳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之一,展面积330平方米,位于展览大楼4层第3号厅。1988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1997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改补充,重新设计和布陈,获得专家和公众的广泛好评。该陈列分为“ [[ 英国 ]] 的殖民侵略和新安人民的抗争”、“辛亥前后的新安社会”、“中共 [[ 宝安县 ]] 党组织的建立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抗日烽火”、“宝安解放”五个部分,展出图片160多张、实物100多件,通过雕塑、油画、壁画等艺术语言与环境烘托,翔实生动地展示了宝安人民对英国殖民割占 [[ 香港 ]] 地区的抗争和抗击日本侵略,以及 [[ 抗日东江纵队 ]] 在日军的封锁下营救大批文化人等重大历史事件。整个展览资料翔实,色调沉静,给人以震撼的历史感,是观众了解近代深圳人民那种为中华民族的独立、民主、自由而前赴后继英勇献身精神的生动教材。
====《深圳民俗》====
民俗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而产生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和文化现象。其中包括物质文化和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是历史和社会生活的生动反映。它扎根于群众之中,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既是世代传承,又是发展变化的,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此主题展览共有“区域民俗”、“广府民俗”、“客家民俗”、“海洋文化习俗”四大部分,以广府和客家民系为主的传统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又因濒临大海,扼守 [[ 珠江 ]] 入海口,自古以来由于海洋经济、海上丝路贸易的发展,又演绎出气象万千、绚丽多姿的海洋文化习俗。深圳民俗文化发源于小农经济时代,在农耕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海洋文化的精华,既内涵丰富,又兼收并蓄,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它继承了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并在改革开放后得到复兴和创新,与时俱进,注入了新时代精神。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犹如强力的磁场,为本地群众所喜闻乐见,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随着深圳向国际化城市迈进,民俗文化将作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世界人民观察和了解深圳社会与文化的一扇窗口。
====《深圳改革开放史展厅》====
深圳市的前身是具有1600多年建制历史的宝安县。新中国成立后,在 [[ 中国共产党 ]] 领导下,宝安人民发展农业、兴修水利,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三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间,深圳却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史上的奇迹。她不仅迅速改变了自身面貌,充分发挥了带动和示范作用,而且深圳作为体制改革的“创业实验田”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作为勇敢的探路者,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探索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道路做出了重要贡献。 [[ 邓小平 ]] 说:“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敢闯的本质就是勇于创新,创新是深圳的灵魂。深圳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历史。
====《儿童馆展厅》====
深圳博物馆专门为青少年及低龄儿童设立一个儿童馆,不仅让小朋友有一个玩耍的空间,更重要的是,通过游戏这种寓教于乐形式,小朋友可以感受到 [[ 中华文明 ]] 的悠久和丰富。在国外,博物馆开设儿童馆已是常态,但国内不多见。
开设儿童馆的创意源于 [[ 杨耀林 ]] 馆长的一次考察。杨馆长认为中国家庭,孩子的活动往往主导家庭休闲活动。在博物馆开辟一个让小孩子玩耍的地方,不仅可以吸引全家人来馆参观,还是普及文博知识,开展青少年文博教育有效手段。
馆内游艺项目的设计和明确着实费了一番功夫。负责该场馆工作的民俗组实地考察 [[ 香港文化博物馆 ]] 儿童馆、 [[ 上海儿童博物馆 ]] [[ 上海科技馆 ]] 、深圳少年宫等,对各馆游艺项目认真仔细比对揣摩,从小朋友心理出发,经过馆内几次讨论,最终将儿童馆定位为让儿童在游戏玩乐中领略中华古代文明和传统文化。
游艺项目设计要讲求趣味性、参与性、知识性,让儿童通过观察、选择、操作、角色扮演和群体合作等方式锻炼身心,让儿童在互动中体验和学习。
根据这一定位,民俗组多方寻找设计灵感。“虚拟图书”项目就是受到一次高交会虚拟图书科技项目的启发。“灌溉禾苗”项目源于深圳市 [[ 何香凝美术馆 ]] 一次临时展览中《惊动》、《花开花落》作品。为顾及低龄儿童,民俗组寻找动手性强、器具轻便的项目, “过家家”、“小鲁班”等项目应运而生。经过论证,最终从十几个备选游艺项目中选取“改头换面”、“禾苗灌溉”、“汉字演化”、“小舞台”、“过家家”等项目。
===旧馆介绍===
====《海洋生物》====
是深圳博物馆常设展览之一。展览面积200平方米,共展出海洋生物标本及 [[ 古生物化石 ]] 标本1000余件和大量 [[ 宇航出版社 ]] 《海洋地图集》的图绘资料。这是一个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展览,它不但向广大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自然、了解海洋、了解祖国的课堂,也在观众,尤其是青少年面前展现了人类至今还不掌握的自然之谜。因此,它又是一把打开自然迷宫之门的钥匙,让青少年在科学的天地里探索,为开发祖国的海洋事业和 [[ 生物科学 ]] 而努力。
==藏品介绍==
深圳博物馆内现有文物藏品二万余件,有亿万年前的古生物化石标本,有展示五千年 [[ 华夏文明 ]] 的古代历史和艺术珍品,也有近现代深圳发展历史上意义重大的历史资料。这些珍贵文物是博物馆的重要物质基础。2012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1、元龙泉窑青釉褐彩连座梅瓶===
连座式样,通高16.7、口径3.5厘米。瓶身精巧,小口、短颈、丰肩、腹至底渐收,浅圈足。瓶座圆唇平折,束颈上有三个小孔,座身有三个花窗式缕空,座底置四小足。瓶身与瓶座可以活动装卸。连座梅瓶始见于宋,是宋代始烧的瓶式之一。元代梅瓶瓶肩较宽,造型较为丰满,不及宋代修长,常作盛酒器。该连座梅瓶胎厚细密,通体施青釉,釉色青中泛黄,釉面有 [[ 冰裂纹 ]] 。在洁净的釉面上,口沿与瓶身有若干等距的褐色彩斑作装饰。 [[ 龙泉窑青瓷褐彩连座梅瓶 ]] 造型古朴,镂雕精细,釉色与褐彩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为元代龙泉瓷器中的精品。元龙泉窑青瓷品种数量繁多,但象这件既精美又能反映一个时期装饰工艺特点的褐彩连座梅瓶,实不多见。
===2.三段区段式神人纹镜===
北朝(公元386-581年)直径17.5厘米、缘厚0.4厘米
照容用具。圆形,扁圆钮。内区纹饰被夹钮的两条平行线分为上、中、下三段。 上段中部为 [[ 玄武 ]] 龟座背上竖起华盖,其右为正面端坐神像,神像旁有侧身站立的侍者三人,华盖左边有面向主神躬身站立手持物的侍者六人;中段亮主神头朝钮端,夹钮对置;下段二神身躯后仰作凤舞状,二神中间有“8”形蔓带间隔。外区为12个方枚与12个半圆相间环绕,方枚内各有1字:“圄口明镜口山口口湅三冈”。其外为一周斜线纹和缠枝纹带,素缘。此镜铸造精良,纹饰细腻流畅,是北朝铜镜中的精品。
===3.鸟纹鼎===
西周(约公元前1100~前771)通高41.5厘米、 口径42厘米 [[ 河南 ]][[ 三门峡 ]] 上村岭 [[ 虢国 ]] 墓地出土
饪食器。平沿,立耳,半球形腹,圜底,粗壮兽蹄足,里侧内凹。口沿下饰窃曲纹一周,腹部饰鸟纹一圈。此器是一套七件列鼎之一,本馆现藏五件。其造型敦厚、稳重,花纹粗犷流畅,是西周晚期标准器。
===开创阶段===
1981年国庆节刚过,博物馆在既是文物库又是宿舍的铁皮房昏暗的灯光下,热烈地讨论关于申请建立博物馆的问题。考古队领队 [[ 莫稚 ]] 先生(1982~1986年任深圳博物馆顾问)草拟了《关于建立博物馆的报告》,用复写纸誊写后呈交给市政府,只过了一个多月,就在11月17日那天, [[ 深圳市 ]] 人民政府正式下文批准成立深圳博物馆。
1983年开始征地,设计馆舍建筑,1984年2月4日动土施工。与此同时,筹备开馆展览,编写陈列大纲,开展文物大征集。
1984年8月, [[ 国家文物局 ]] 在深圳主持召开“全国博物馆支援深圳博物馆座谈会”,许多大馆、老馆伸出援助之手,组织展览或调拨文物。 [[ 广东省博物馆 ]] [[ 广东革命博物馆 ]] 以及 [[ 韶关 ]] [[ 肇庆 ]] [[ 惠州 ]] 等博物馆派出业务骨干参加深圳博物馆 “大会战”。
===发展阶段===
一座传统与现代、本土与西洋兼容的现代化博物馆,于1988年11月1日落成并开馆。
1990年11月, [[ 江泽民 ]] 总书记参观深圳博物馆《今日深圳——深圳经济特区十年成就展》,给予高度评价,随后,各军兵种组成的“将军团”纷至沓来。
1992年, [[ 邓小平 ]] 第二次视察深圳并发表“南方谈话”后,深圳博物馆又迎来各省市党政代表团和潮水般的观众。凡来深圳访问的外国元首和各类代表团均前来博物馆参观,如联合国秘书长 [[ 加利 ]] [[ 美国 ]] 前总统 [[ 尼克松 ]] 、前国务卿 [[ 基辛格 ]] 等。观众量由10万、15万、20万、25万……节节攀升。
1994年后深圳博物馆从财政全额拨款转为“补差”单位,实际上将博物馆推上了市场,每年需创收300万元以上才能维持正常运作。
===地理位置===
深圳博物馆新馆位于深圳市福田中心区市民中心东翼,是深圳标志性大型建筑市民中心的组成部分,总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建筑高度26米,分地下一层,地上五层,展楼三层,四层为天台。建筑设计方案采用国际招标,由美国著名设计师 [[ 李铭仪 ]] 中标设计。市民中心整体造型如大鹏展翅,气势磅礴而博物馆自身则庄重内敛,耐人寻味。
===功能规划===
2008年7月,新馆四个基本陈列场馆施工和场景搭建基本完成,163个艺术类二次创作项目大样稿完成后转入成品制作,9月底公共区域装修完工,10月底基本完成布展。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和专有设备采购已完成招投标工作进入实施阶段。
深圳博物馆新馆的建成是为纪念中国 [[ 改革开 放30 放]]30 周年献上的一份特殊的厚礼。深圳博物馆也将从一个以地志性类博物馆,发展成为一个集文物征集、考古、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推广于一身的“以地志性为主的综合性、多功能、开放型”博物馆。向海内外观众集中展示 [[ 南粤 ]] 地区历史文物,民族民俗文物、自然博物、科学技术和工艺美术作品,并提供文物鉴赏,收藏咨询等多种公共社会文化服务。不断丰富深圳市民和海内外观众对深圳历史文化的认识,并成为深圳市民进行高品位的文化享受的重要场所。
====40余件为一级文物====
此次展览,首次大规模集中展出 [[ 河南博物院 ]] 藏汉唐出土的 [[ 青铜 ]] [[ 陶瓷 ]] 、佛教造像、碑刻等文物共191件。值得一提的是,展品中还有多件来自 [[ 十三朝古都 ]][[ 洛阳 ]] 的珍贵文物,包括古代汉族传说中象征祥瑞辟邪的神兽石辟邪、为后世釉下彩瓷发展开创先河的白釉瓷 [[ 文官俑 ]] 等。
“这批文物在河南博物院点胶后,经过两天时间才运到深圳博物馆,再进行了约一个礼拜的布展才得以展出。”据深圳博物馆展览部主任 [[ 李维学 ]] 介绍,将近200件的文物全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分别从文化、风俗、科技等多个角度反映汉唐时期的基本面貌,观众通过此次展览可以更深层次认识中原、认识华夏。
河南博物院院长 [[ 田凯 ]] 说,“河南是中华之根,是河南博物院库存的基础,此次展览首次大规模集中展出河南博物院藏汉唐出土的青铜、陶瓷、佛教造像、碑刻等文物,其中有40余件一级文物,希望让更多的市民重温汉唐的苍伟盛世、感受华夏文明的底蕴深厚。”
====文物体量、细节吸引观众眼球====
展览分“巍巍汉风”“多元一体”“天下都会”“盛世梵影”“翰逸神飞”5个部分,分别反映了两汉时期的兴盛、魏晋南北朝各民族冲突与融合、 [[ 隋唐 ]] 东都洛阳城的繁盛、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 [[ 白马寺 ]] 的建立过程,以及汉字书法的演变历程。
深圳博物馆副馆长郭学雷介绍,展品中有很多件体量大、视觉冲击力强的作品。如,反映佛教发展的石画像、反映汉代“复道行空”“跨城池作飞阁”建筑技术的 [[ 七层连阁彩绘陶 ]] 、为后世釉下彩瓷发展开创了先河的白釉瓷文官俑,另外,还有从未被展出的石雕盘龙座也会呈现在人们面前。
==四项基本陈列==
深圳改革开放史展厅:位于三楼,展览面积3235平方米,共设四个展厅。主要展示 [[ 深圳 ]] 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2008年30年间深圳取得的巨大建设成就及发展。
古代深圳展厅:位于二楼,展览面积713平方米。主要展示深圳的考古发现及深圳地区自人类活动开始到 [[ 清朝 ]][[ 鸦片战争 ]] 前夕6000年历史。
近代深圳展厅:位于二楼,展览面积1237平方米。主要展示1839年深圳自鸦片战争前夕至1949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成立的百余年历史。包括割让香港、 [[ 三洲田起义 ]] [[ 省港大罢工 ]] [[ 抗日战争 ]] 等重要历史事件,另有专门部分展示100多年来反映深圳地区民生情况的图片、实物及再现实景。
深圳民俗展厅:位于二楼,展览面积1860平方米。主要展示深圳地区传统的民俗文化,包括地区民俗、 [[ 广府民俗 ]] [[ 客家民俗 ]] 及海洋文化民俗。
此外,一楼还设有儿童专题厅,面积为482平方米。博物馆临时展览也设在一楼。
==出版书籍==
深圳博物馆作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机构,自建馆以来已经出版了《古代深圳》、《近代深圳》、《深圳创业史》、《深圳特区史》、《让历史告诉未来》、《深圳考古发现与研究》、《深圳市博物馆建馆十周年论文集》等专著和《深圳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华》、《南粤客家围》等大型图录,这些研究成果已经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使博物馆成为了深圳历史和 [[ 客家文化 ]] 的重要研究机构。
==参考文献==
[[Category:990 遊藝及休閒活動總論]]
78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