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麒麟

增加 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麒麟文化===
麒麟文化是中国旧时生育民俗。传说麒麟为仁宠,是吉祥的象征,能为人带来子嗣。孔子将生之夕,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上写“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意谓他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此虽伪说,实为“麒麟送子”之本,载于王充《论衡•定贤》及晋王嘉《拾遗记》。   民间有“麒麟儿”、“麟儿”之美称。南北朝时,对聪颖可爱的男孩,人们常呼为“吾家麒麟”。此后“麒麟送子图”之作。作为木板画,上刻对联“天上麒麟儿,地上状元郎”,以此为佳兆。民间普遍认为,求拜麒麟可以生育得子。唐杜甫《徐卿二子歌》:“君不见徐卿二子多绝奇。感应吉梦相追随。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湖南》引《长治新年纪俗诗》:“妇女围龙可受胎,痴心求子亦奇哉。真龙不及纸龙好,能作麟麟送子来。”原注:“妇人多年不生育者,每于龙灯到家时,加送封仪,以龙身围绕妇人一次,又将龙身缩短,上骑一小孩,在堂前行绕一周,谓之麟麒送子。”按麟麒属于龙族,此乃以龙灯代麒麒者。
====风俗====
====佩饰与纹样====
从古至今,人们都喜欢以麒麟的工艺造像作为护身符佩戴在身上,其质地有[[金]]、[[银]]、[[铜]]、[[玉]]等,尤其讲究为婴幼儿佩戴“麒麟锁”,以此为孩子祈祷长命百岁。此外,以麒麟的[[艺术]]造型为图案的传统纹样也被广泛使用。在《诗经》中,就曾以“麟之趾”来赞美[[周文王]]和他的家族。所有后来都以“麟趾”来比喻子孙才德兼备。麒麟作为一种吉祥物,常常被用在朝政上。汉代[[汉武帝]]时期,他就在未央宫建造了一座麒麟阁,把功臣的画像挂在阁上,以此来表示最高功荣,这显然就是把麒麟比作才俊之士。   唐代[[武则天]]时,以麒麟作纹饰绣于袍服,名曰“麒麟袍”,专门赏赐给三品以上的武将穿用。清代时,将麒麟绣于武官一品的“补子”上,成为等级制度的标志。由此可见麒麟的地位很高,仅次于龙。在一些贵妇人的裙卦上,也常常会绣有百兽拜麒麟的吉祥图案,以此来表达一种美好的祝愿。在民间[[剪纸]]、年画、[[刺绣]]、[[蜡染]]等工艺美术品中,都留下了麒麟那鲜活的影子。
====麒麟文化之乡====
===麒麟套===
香港历史文化学者叶德平博士指出:「关于麒麟套,有些人认为是麒麟舞音乐的调;但按考证,应该是指麒麟舞的套路。它的伴奏音乐一般是由鼓、锣、钹三种乐器合奏而成。客家麒麟舞随客家人移民坑口后,慢慢结合了本地传统音乐和武术,发展出极具坑口特色的麒麟舞套路。坑口麒麟舞套路,动作颇为精细,分别有出洞、绕头、耍尾、寻青、探青、踢青、食青、醉青、吐青、打沙、吐玉书、游花园、回洞等动作。而其中的「吐玉书」更蕴含「麒麟吐玉书」的寓意 ─ 传说在孔子降生的那晚,麒麟悄悄降临孔府,并吐出玉书。自此,「麒麟吐玉书」就代表了早生贵子的祝福。话说回来,麒麟舞套路的设计就是为了演活传说中麒麟的喜、怒、哀、乐、惊、疑、醉、睡等动静神态。当然,辗转流传至今,各条村落的麒麟套路都略有不同了。」<ref>叶德平[[https://www.hkptu.org/ptunews/35118 叶德平:〈 | 物阜民丰瑞兽来——漫谈客家麒麟舞 ]]</ref>
===人物绰号===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