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济公传说

移除 1,10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申报地区 浙江省天台县
 
== 家族背景 ==
[[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初二日(1130年12月22日)济公出生于[[南宋]][[台州]]。济公逃婚在[[杭州]][[灵隐寺]]出家,法号道济,拜[[瞎堂慧远]]为师。喜好[[诵经]][[打坐]],不戒酒肉,更喜食[[狗肉]]蘸[[大蒜]],语言诙谐,穿着破衣破帽手持破扇。因其行为不检点,被众僧告到其师慧远面前,慧远为庇护他说:“佛门之大,岂不容一癫僧!”故又被称做济癫。其师慧远圆寂后,被迫转到[[净慈寺]]。他医术精湛,常常救助百姓,被百姓称为济公活佛。传说是[[降龙罗汉]]转世。道济于宋[[嘉定]]二年(1209年)五月十六日于[[净慈寺]]圆寂,享寿七十九岁。临终前曾作一偈:“六十年来狼籍,东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葬于[[虎跑]](今[[杭州动物园]]南边),后人建有济公塔院。《净慈寺志》卷十九中收载其《入龛文》、《起龛文》、《挂真文》、《秉火文》、《起骨文》和《入塔文》。
 
==其他宗教共尊的佛教人物==
 
能够融入中国民间信仰及其他宗教的佛教人物,除了[[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之外,那就是济公了。由于济公深入人心,不仅为佛教的高僧,其他的宗教亦奉若神明。
 
济公在融入民间信仰之后,逐渐变成一位带有佛道两家特色的人物。[[一贯道]]以济公为他们崇敬礼拜的仙佛之一,其[[张天然]]祖师为济公[[下凡]]。另外,[[东井圆佛会]]亦供奉济公。
 
==台湾济公信仰起源==
 
[[台湾]]的济公信仰,可追溯源自1881年([[清]][[光绪]]7年),在[[中法战争]](公元1883年—1885年)时,[[淮军]]士卒带着济公的金身来台奉祀。实际流行则是在公元[[1950年代]]至[[1960年代|60年代]],而流行的主要模式则以[[降乩]]、[[扶鸾]]的方式作为主体,更成为[[台湾]][[一贯道]]重视的神灵。
 
[[1980年代]]在台湾[[大家乐]]与[[六合彩]]兴起时,许多彩迷误认为济公的形象较为活泼,应该愿意接济赌徒,一时许多济公庙宇出现。
==历史渊源==
济公原名[[李修元]](1130年—1209年),天台永宁村人。他少年时在村北赤城山瑞霞洞读书,受到释教和道教的熏染。他先是进[[国清寺]]拜法空一本为师,接着又参访祗园寺道清、观音寺道净,最后投奔[[杭州]][[灵隐寺]],在高僧瞎堂慧远的门下,受具足戒,取名“道济”。
《净慈寺志》记载:“道济,字湖隐,天台李茂春子,母王氏,梦 日光而生,绍兴十八年十二月初八日也。年十八,就灵隐瞎堂远落发。风狂嗜酒肉,浮沈市井,或与群儿呼洞猿,翻筋斗,游戏而已,寺众讦之,瞎云:'佛门广大,岂不容一颠僧?'遂不敢摈,自是人称济颠。”
济公传说,是适应两宋之交内忧外患黎民呼唤救星的时代要求,在佛国仙山浙东名邑——天台和李氏世代仕宦且为佛教善信的家庭的背景上,以修元和道济的真人真事为基础,经过民间长期艺术加工和口传心授而逐渐形成的。济公生活的年代,恰当宋室南迁,内忧与外患交迫之时。在金兵的得寸进尺面前,宋军节节败退,有的还乘机劫掠,而南宋小朝廷却偏安一隅,过着骄奢淫逸醉生梦死的生活。高宗勾结丞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抗金民族英雄[[岳飞]]。“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忠奸颠倒,生灵涂炭,因辽金元侵凌造成的南迁流民更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亟待拯救。在方腊、钟相、杨么这样的草莽英雄被镇压之后,在[[李纲]]、[[宗泽]]、岳飞这样的贤相名将被排挤杀害之后,民众心中的希冀并没有熄灭。他们把一位与自己休戚与共的僧人推到历史的台前,这就是济公。于是美丽神奇、幽默诙谐的济公传说应运而生,承担起击浊扬清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社会责任。
110,80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