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济公传说

增加 1,55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济公传说.jpg|有框|右|<big>根雕 藝術 艺术 公</big>[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6044088339&di=f2f7e9fd8e89014919cfe9b5a7bfb984&imgtype=0&src=http%3A%2F%2Fturnnewsimg.azureedge.net%2Fwpupload%2F2018%2F05%2Fwd07235-5467-0526-018.jpg 原图链接][https://turnnewsapp.com/global/culture/23888.html 来自旺 - 報導 报导 的图片]]]
''' 济公传说 ''' [[ 浙江省 ]][[ 天台县 ]] 地方民间文学,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之一。
六朝 [[ 隋唐 ]] 时期,天台就流传着许多 [[ 罗汉 ]] [[ 癫僧 ]] 的传说。南宋早期, [[ 道济 ]] 降生于天台,佯狂济世,人称" 济癫" 。在道济的生前身后,天台出现了许多关于他的灵异传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明清以来,济公传说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成为家喻户晓的中国民间故事,寄托着古代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济公传说依附于真实的历史人物,具有地域的原生性,同时突出神秘的超自然力,具有情节的神奇性。
2006年5月20日,济公传说被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国务院列入 [[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非遗编号Ⅰ-11  [[济公]],法号'''道济''',又称'''济癫'''和尚、'''济公活佛'''、'''济公禅师''',俗名'''李修缘'''(一名'''李心远'''),[[南宋]]时[[浙江]][[台州]](今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永宁村)人。富有传说色彩的[[佛教]][[禅门]][[临济宗]]僧人,以不死守[[佛教戒律]]、饮酒食肉、亲民语言、[[神通]]广大的[[颠僧]]形象闻名
济公,法號'''道濟''',又稱'''濟癫'''和尚、'''濟公活佛'''、'''濟公禪師''',俗名'''李修緣'''(一名'''李心遠'''),[[南宋]]时[[浙江]][[台州]](今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永宁村)人。富有傳說色彩的[[佛教]][[禪門]][[臨濟宗]]僧人,以不死守[[佛教戒律]]、飲酒食肉、親民語言、[[神通]]廣大的[[顛僧]]形象聞名。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济公传说
中文名称 济公传说 批准时间 2006年5月20日
非遗级别 国家级
非遗类别 民间文学
非遗编号 Ⅰ-11
申报地区 浙江省天台县
== 家族背景 ==
  公的父 亲[[ 李茂春 ]] ,母 是王氏。先祖是[[李崇矩]],天台 海都尉[[李文和]]的 遠孫 远孙 。<ref>此 [[居简]]:《湖隐方圆叟舍利铭》,但禅宗研究专家[[潘桂明]]认为,“文和系和文”之误,济公是北宋太宗驸马都尉[[李遵勖]]的裔孙。</ref>[[李崇矩]]是名臣, 仕[[ 後漢后汉]]、[[ 周]]、[[北宋]]三朝, 當時 当时 后周[[殿前都检点]][[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政权后,建立北宋王朝,李崇矩也随之成为宋臣。 
==出生==
 
[[File:济公塔院11.jpg|有框|右|[http://www.wszw.com/files_upload/forum/26/KQZ.jpg 原图链接][http://www.wszw.com/forum/threadShow.do?threadId=629677&r=1576038408888 来自先锋小学生网 的图片]]]
[[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初二日(1130年12月22日) 公出生 [[南宋]][[台州]]。 公逃婚在[[杭州]][[灵隐寺]]出家<ref>[[ 傳燈传灯]]《 濟顛傳 济颠传 》:“ 濟癲禪師 济癫禅师 ,天台人,父李茂春,高宗李 駙馬 驸马 ,拜春坊 善, 隱於 隐于 天台。母王氏, 吞日光生。 年甫十八,二 親繼喪 亲继丧 ,投杭州 靈隱 灵隐 寺出家, 慈。逆行 行,言行叵 。其 物利生,神通感 ,事迹甚多。”</ref>,法号'''道济''',拜[[瞎堂慧 ]]为师。喜好[[ 经]][[打坐]],不戒酒肉,更喜食[[狗肉]]蘸[[大蒜]],语言诙谐,穿着破衣破帽手持破扇。因其行为不检点,被众僧告到其师 [[ 慧远 ]] 面前,慧远为庇护他说:“佛门之大,岂不容一癫僧!”<ref>《灵隐寺志》载:“济癫祖师,名道济,台州李氏子。初参瞎堂,知非凡器,然饮酒食肉,有若风狂。监寺至不能容,呈之瞎堂。批云:「法门广大,岂不容一癫僧耶?」人遂不敢言。及远公既寂,出居净慈寺,累显神通,奇异多端……”大壑《道 濟傳 济传 略》:“道 ,字湖 。……年十八,就 靈隱 灵隐 瞎堂和尚 狂嗜酒肉,浮沈市井,或 呼洞猿、翻筋斗, 遊戲 游戏 而已。寺 衆訐 众讦 之,瞎堂云:‘佛 門廣 门广 大, 不容一 僧?’遂不敢 。自是人 稱濟顛 称济颠 。”</ref>故又被称做'''济癫'''。其师慧远圆寂后,被迫转到[[净慈寺]]。他医术精湛,常常救助百姓,被百姓称为'''济公活佛'''。传说是[[降龙罗汉]]<ref>清[[王 吉]]《 公全 “知 覺羅漢 觉罗汉 ”</ref>转世。道济于宋 [[ 嘉定 ]] 二年(1209年)五月十六日 [[净慈寺]]圆寂,享 寿 七十九 。临终前曾作一偈:“六十年来狼籍,东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葬于[[虎跑]](今[[杭州动物园]]南边),后人建有济公塔院。《净慈寺志》卷十九中收载其《入龛文》、《起龛文》、《挂真文》、《秉火文》、《起骨文》和《入塔文》<ref>《净慈寺志》“法嗣”传中,说“有《镌峰语录》十二行世”,今不传</ref>。
== 漢傳 汉传 佛教的 僧==
僅僅 仅仅 在[[藏 佛教]]有 多示 神通教化 生的活佛,在[[ 漢傳 汉传 佛教]]中同 有甚多的高僧 傳記 传记
公的 傳說 传说 起源 [[南宋]]末期。在[[明]][[清]]之 ,民 的[[ 說書说书]]人 始以 ,逐 漸發 渐发 展出故事,至清朝 ,集成《 公全 》一 。他的[[神通]] 奇故事,除了 照井 木是[[道 ]]自身的故事之外,其他的 顯聖 显圣 故事,多 自[[高僧 ]] 多高僧的事 ,例如唐代的[[金 喬覺乔觉]](地藏化身)以一 袈裟示 神通覆 山,又例如南北朝的[[ 寶誌禪師宝志禅师]]食 鴿 吐出活 鴿 等等事 ,小 家就把 些高僧故事,全都搬到 公身上,而成 為後來 为后来 的[[ ]]故事。
漢傳 汉传 佛教受到儒家 教的影 ,在弘法的 格上 較為嚴肅 较为严肃 ,而 法令中下 階層 阶层 庶民 受。[[道 ]]和尚故事的出 以及其故事的流 ,其庶民式的 ,使得 字不多,文化不深的庶民 對於 对于 原本生硬的佛法教 ,更容易有所 了解。
[[印光]]大 論過论过[[道 ]]和尚的不守清 大神通。假如[[ 濟顛济颠]] 守清 神通,按照佛教 不能住世。只能 藉著瘋瘋顛顛 借着疯疯颠颠 ,令人疑信相 ,以 這種 这种 密行教化,令一般人了解佛法的不可思 ,而生正信心。<ref>【印光大 鈔續編 钞续编 卷下. 禪師 禅师 】: 啟眾 启众 生真正信,故 顯種種 显种种 大神通。不藉 瘋顛 疯颠 目,何能常住振瞶 。【印光大 鈔續編 钞续编 卷上. 復楊 复杨 慧昌居士 三】: 濟顛 济颠 不守清 大神通。若 守清 神通. 不能在世 住矣。唯藉此 瘋瘋顛顛 疯疯颠颠 .以令人疑信相 .以密行教化.令人知佛法不可思 .以生正信心耳。世之 無恥 无耻 之人. 之.何不 學喫 学吃 死者以吐活的乎。何不 喝酒醉 臥數 卧数 日.而百千根大木. 井中 出.及喝酒大醉.吐金以 全殿佛像之金乎。此 不思 事.唯此 人行之. 則無礙 则无碍 。若 矩之人行之.必定 下去世。否 .人皆求彼.不能做一切事矣。</ref>
== 關於 关于 高僧 酒食肉==
然[[ 迦摩尼佛]] 期,因托 制度 制僧 茹素,而有了[[三 肉]]。佛教 對於 对于 一般信徒的戒律,有不 生戒,但 食肉戒 。但《楞 嚴經 严经 》:「食肉之人,死 墮惡 堕恶 道,受 量苦。」《梵 網經 网经 戒本》:「若佛子,故食肉,一切肉不得食。食肉者, 大慈悲性 子...」因此[[ 漢傳 汉传 佛教]] 大部分宗派受菩 戒的僧 以及佛教徒,若是 境上的限制, 是必 茹素, 慈悲心之法。
[[藏 佛教]]由 地域 候,藏 區無 区无 植大量的蔬果,因此在藏 僧俗都 法茹素。但近年大量的[[藏 佛教]]僧 遍行全球宏法, 漸漸擺脫 渐渐摆脱 地域限制。目前也有 多[[藏 佛教]]代表人物 始提倡茹素。
[[高僧 ]]中有 多打破常 的故事, 是由 得道高僧已 生死自在。例如在[[ 漢傳 汉传 佛教]]中的[[高僧 ]]有位 禪師 禅师 ,他教徒弟很 持戒律;但他自己 不持戒,每天跟信徒 們廝 们厮 混,酒肉 忌。但是要求徒弟 一定要吃素,徒弟不服 禪師 禅师 知道了笑 ,好吧!既然你 要想 我,明天我 去吃。翌日,令徒弟 畚箕、 鋤頭 锄头 墓掘挖死 ;挖出 叫他徒弟吃,徒弟 個個 个个 都不敢, 禪師 禅师 在那 吃得有滋有味。告 ,你 真有我 這個 这个 修持境界,就可以 我;假如 有我 這個 这个 本事,那就乖乖持戒。徒弟 話說 话说 了, 父真的 得不分 、不 執著 执着 的境界了。<ref>[https://jeise.pixnet.net/blog/post/24375534--%E6%B7%A8%E7%A9%BA%E6%B3%95%E5%B8%AB%EF%BC%9A%E6%88%92%E5%BE%8B%E6%9C%89%E9%96%8B%E3%80%81%E9%81%AE%E3%80%81%E6%8C%81%E3%80%81%E7%8A%AF%EF%BC%8C%E4%B8%8D%E5%8F%AF%E5%9F%B7 空法 :戒律有 、遮、持、犯,不可 執著执着]</ref>
==其他宗教共尊的佛教人物==
融入中 信仰及其他宗教的佛教人物,除了[[ 音菩 ]],[[地藏王菩 ]]之外,那就是 公了。由 於濟 于济 公深入人心,不 僅為 仅为 佛教的高僧,其他的宗教亦奉若神明。
公在融入民 信仰之 ,逐 漸變 渐变 成一位 有佛道 家特色的人物。[[一 道]]以 崇敬 拜的仙佛之一,其[[ 天然]]祖 師為濟 师为济 公[[下凡]]。另外,[[ ]]亦供奉 公。
==台 灣濟 湾济 公信仰起源==
[[ 湾]] 公信仰,可追溯源自1881年([[清]] [[ 緒7 绪]]7 年),在[[中法 戰爭战争]]( 西 元1883-1885 年—1885 年) ,[[淮 ]]士卒 帶著濟 带着济 公的金身 台奉祀。 實際 实际 流行 是在 西 元[[1950年代]]至[[1960年代|60年代]],而流行的主要模式 以[[降乩]]、[[扶 ]]的方式作 ,更成 [[ 臺灣台湾]][[一 道]]重 的神
[[1980年代]]在台 [[大家 ]] [[六合彩]] 多彩迷 誤認為 误认为 济公的形象 較為 较为 應該願 应该愿 意接 濟賭 济赌 徒,一 時許 时许 多济公 宇出
==历史渊源==
济公传说是以南宋禅宗高僧道济的故事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民间口头文学,以天台为中心分布于[[浙江省]]境内,并由此辐射全国,影响世界。
济公传说是以南宋禅宗高僧道济的故事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民间口头文学,以天台为中心分布于浙江省境内,并由此辐射全国,影响世界。 六朝 [[ 隋唐 ]] 时期,天台就流传着许多罗汉、癫僧的传说。南宋早期,道济降生于天台,佯狂济世,人称“济癫”。在道济的生前身后,天台出现了许多关于他的灵异传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明清以来,济公传说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
济公其实是一个有史可查的人物,最早记录见于南宋高僧释居简《湖隐方圆叟舍利铭》和释如《赞济颠》。
济公原名 [[ 李修元 ]] (1130 —1209 ),天台永宁村人。他少年时在村北赤城山瑞霞洞读书,受到释教和道教的熏染。他先是进 [[ 国清寺 ]] 拜法空一本为师,接着又参访祗园寺道清、观音寺道净,最后投奔 [[ 杭州 ]][[ 灵隐寺 ]] ,在高僧瞎堂慧远的门下,受具足戒,取名“道济”。
《净慈寺志》记载:“道济,字湖隐,天台李茂春子,母王氏,梦 日光而生,绍兴十八年十二月初八日也。年十八,就灵隐瞎堂远落发。风狂嗜酒肉,浮沈市井,或与群儿呼洞猿,翻筋斗,游戏而已,寺众讦之,瞎云:'佛门广大,岂不容一颠僧?'遂不敢摈,自是人称济颠。”
济公传说,是适应两宋之交内忧外患黎民呼唤救星的时代要求,在佛国仙山浙东名邑——天台和李氏世代仕宦且为佛教善信的家庭的背景上,以修元和道济的真人真事为基础,经过民间长期艺术加工和口传心授而逐渐形成的。济公生活的年代,恰当宋室南迁,内忧与外患交迫之时。在金兵的得寸进尺面前,宋军节节败退,有的还乘机劫掠,而南宋小朝廷却偏安一隅,过着骄奢淫逸醉生梦死的生活。高宗勾结丞相 [[ 秦桧 ]] ,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抗金民族英雄 [[ 岳飞 ]]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忠奸颠倒,生灵涂炭,因辽金元侵凌造成的南迁流民更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亟待拯救。在方腊、钟相、杨么这样的草莽英雄被镇压之后,在 [[ 李纲 ]] [[ 宗泽 ]] 、岳飞这样的贤相名将被排挤杀害之后,民众心中的希冀并没有熄灭。他们把一位与自己休戚与共的僧人推到历史的台前,这就是济公。于是美丽神奇、幽默诙谐的济公传说应运而生,承担起击浊扬清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社会责任。 [3]
==文化特征==
==文化特征==
===主要内容===
这些传说以济公生平经历为主线,以惩恶扬善为中心,以风趣诙谐为基调,内容广泛涉及济公身世、童年生活、扶危济困、戏佞降魔、民俗风物等方面。
  1、济公身世传说。有《永宁村的传说》、《陇西花园的传说》、《降龙罗汉投胎》等。讲述济公父辈的李氏家族从北方南迁,居住在天台城北永宁村,所建花园名为“陇西园”,寄寓怀乡之情。济公祖辈礼佛,父母念佛尤笃,乐善好施,因年老无子,去天台国清寺罗汉前求子,得降龙罗汉感应,投胎而生。这一类传说往往称道济公的不凡身世,寓意日后必大有作为。
  2、童年生活传说。有《周岁乞巧》、《济公读书赤城山》、《拜师羞学台》、《修元出家》等。述说济公幼年聪颖,才思敏捷,攻读诗书,废寝忘食。少年济公在赭溪边捕鱼捉蟹斗蟋蟀;在山野间放歌牛背,捉迷藏,翻筋斗;去国清寺听经、礼佛;进赤城山瑞霞洞读经,手不释卷。这一类传说充满亦顽亦庄的童真稚气。
  3、扶危济困传说。述说济公扶持弱小,帮助穷人,如《芥菜叶泼水救净寺》、《蟋蟀还魂救小僧》、《竹篮打水》、《变牛谢老农》、《济公救少女》、《猪掉粪池》等。济公帮小长工设下计策,淹死恶棍殷司的母猪;为许得宝追讨工钱,打赢官司;替杨小牛献策,使恶棍出尽洋相;给不堪忍受后娘打骂欺凌的小女孩出谋,使后娘改变态度。尤为神奇的是《芥菜叶泼水救净寺》的传说,讲述童年济公在天台赭溪洗菜,用一片芥菜叶泼水,浇灭杭州净慈寺大火。这类传说突出济公乐于助人、无我利他的精神。
  4、戏佞降魔传说。颂扬济公嫉恶如仇,惩恶扬善,如《济公惩恶棍》、《掷刀戏秦桧》、《该当何罪》、《计斗恶嫂》、《牛角喷火》、《棒打寿联飞》、《掉木鱼柄》、《难题规劝不肖徒》、《三难吹牛大王》、《智擒盗宝贼》、《赭溪打鬼救童》等。《掉木鱼柄》讲述天台杜知县贪婪成性,抢走国清寺宝物,被济公用芭蕉扇扇进赭溪,丢官还宝。还有一些传说讲述济公设计让康王赤脚逃千里,秦桧死无葬身之地;棒打飞寿联,惩罚恶知县;智救朱寡妇,教训地痞恶棍;识破盗狗贼,砸碎挂羊头买狗肉的招牌。通过一个个救民苦难,声张正义的故事,表达老百姓的心理愿望。
  5、民俗风物传说。有《利济桥的传说》、《书记岩的传说》、《济公帽的来历》、《破芭蕉扇破蒲鞋》、《破铜钿》、《“游走”的来历》、《五味粥》、《“卷饼筒”的来历》等,探究与济公有关的地名和物名来历,解释与济公有关的民俗事象的起源。《济公帽的来历》讲述济公喜欢穿破衣褴衫,戴破帽,手摇破芭蕉扇的缘由;描述小济公喜欢斗蟋蟀,衍生了《“游走”的来历》;济公首创的“卷饼筒”,已成为天台最具特色的风味小吃;济公发明的五味粥,成为天台人春节早餐必用的“美味佳肴”,寄寓五谷丰登之意。发生在杭州等地的,还有《飞来峰》、《运木古井》等传说。
  济公传说从不同角度,歌颂了济公的聪明睿智、不畏强暴、惩恶扬善、无我利他的精神,表达了百姓对这种精神的崇敬和向往。 [4]
 
==艺术特色==1、济公身世传说。有《永宁村的传说》、《陇西花园的传说》、《降龙罗汉投胎》等。讲述济公父辈的李氏家族从北方南迁,居住在天台城北永宁村,所建花园名为“陇西园”,寄寓怀乡之情。济公祖辈礼佛,父母念佛尤笃,乐善好施,因年老无子,去天台[[国清寺]][[罗汉]]前求子,得降龙罗汉感应,投胎而生。这一类传说往往称道济公的不凡身世,寓意日后必大有作为。
2、童年生活传说。有《周岁乞巧》、《 济公 读书赤城山》、《拜师羞学台》、《修元出家》等。述 ”具备优秀民 济公幼年聪颖,才思敏捷,攻读诗书,废寝忘食。少年济公在赭溪边捕鱼捉蟹斗[[蟋蟀]];在山野 文学应有的一切特征 放歌牛背,捉迷藏 同时 翻筋斗;去国清寺听经、礼佛;进赤城山瑞霞洞读经 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鲜明 手不释卷。这一类传说充满亦顽亦庄 个性特征:童真稚气。
1.地域原生性。 3、扶危 传说 依存于南宋道 。述说 这个真实的历史 公扶持弱小,帮助穷 ,如《芥菜叶泼水救净寺》、《蟋蟀还魂救小僧》、《竹篮打水》、《变牛谢老农》、《济公救少女》、《猪掉粪池》等 南宋初年 济公帮小长工设下计策,淹死恶棍殷司的母猪;为许得宝追讨工钱,打赢官司;替杨小牛献策 道济 使恶棍 生于天台城北赭溪边 尽洋相;给不堪忍受后娘打骂欺凌 永宁村 小女孩出谋,使后娘改变态度 尤为神奇的是《芥菜叶泼水救净寺》的传说,讲述 童年济公在 天台 赭溪 边戏 洗菜,用一片芥菜叶泼 水, 在赤城山读书 浇灭杭州净慈寺大火 这类传说突出济公乐于助人、无我利 那亦庄亦谐、似疯似癫、好打抱不平 言行,被民众 化,随之流传,因而具有地域原生性
2.情节神奇性 4、戏佞降魔传说 颂扬济公嫉恶如仇,惩恶扬善,如《 济公 传说非常突出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 惩恶棍》、《掷刀戏秦桧》、《该当何罪》、《计斗恶嫂》、《牛角喷火》、《棒打寿联飞》、《掉木鱼柄》、《难题规劝不肖徒》、《三难吹牛大王》、《智擒盗宝贼》、《赭溪打鬼救童》等。《掉木鱼柄》讲述天台杜知县贪婪成性,抢走国清寺宝物 塑造 济公 用芭蕉扇扇进赭溪,丢官还宝。还 神秘的超自然力。称 一些传说讲述 济公 设计让[[康王]]赤脚逃千里,秦桧死无葬 世不凡 之地;棒打飞寿联,惩罚恶知县;智救朱寡妇 乃降龙罗汉投胎 教训地痞恶棍 识破盗狗贼,砸碎挂羊头买狗肉的招牌。 广大,能在天台用 片芥菜叶泼水浇灭杭州净慈寺大火 个个救民苦难 能用竹篮打水 声张正义的故事 极具神话色彩 表达老百姓的心理愿望
3.文化继承性 5、民俗风物传说 有《利济桥的传说》、《书记岩的 传说 中称 》、《 济公 行为不羁,源于唐代 帽的来历》、《破芭蕉扇破蒲鞋》、《破铜钿》、《 三贤 游走 寒山 的来历》 拾得 《五味粥》 丰干 《“卷饼筒”的来历》等,探究与济公有关的地名和物名来历,解释与济公有关的民俗事象的起源。《济公帽的来历》讲述济公喜欢穿破衣褴衫,戴破帽,手摇破[[芭蕉扇]]的缘由 罗汉托胎故事 描述小济公喜欢斗蟋蟀 衍生了《“游走”的 历》;济公首创的“卷饼筒”,已成为天台最具特色的风味小吃;济公发明的 百罗汉及道荣罗汉 味粥,成为天台人春节早餐必用 传说 “美味佳肴” 这是禅宗思想和罗汉信仰 寄寓五谷丰登之意。发生 一定历史时期 [[杭州]]等地 体现 因而具 文化继承性 《飞来峰》、《运木古井》等传说
4、内容多样性。 济公传说 的内容涵盖 从不同角度,歌颂了 济公的 一生,涉及现实生活的各个层面,触及三教九流 聪明睿智、不畏强暴、惩恶扬善、无我利他 灵魂深处 精神 题材丰富,意蕴深刻,随时随地广泛流传,遍及社会 表达了百姓对这种精神 角角落落,妇孺皆宜,老幼欢喜 崇敬和向往
5、鲜明人民性。济公传说源于人民,传于民众,反映民众愿望,融入民众的喜怒哀乐,满足民众的心理需求。济公是中国及至世界民众内心深处的“活佛”。正如周恩来总理说的:“人民很喜欢济公,他关心人,为不公平的事打抱不平,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济公的美丽传说”。 [5] ==艺术特色==
“济公传说”具备优秀民间文学应有的一切特征,同时,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1.地域原生性。济公传说依存于南宋道济这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南宋]]初年,道济出生于天台城北赭溪边的永宁村。童年济公在赭溪边戏水,在赤城山读书。他那亦庄亦谐、似疯似癫、好打抱不平的言行,被民众神化,随之流传,因而具有地域原生性。
== 2.情节神奇性。济公 承方式==说非常突出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塑造济公具有神秘的超自然力。称济公身世不凡,乃降龙罗汉投胎;神通广大,能在天台用一片[[芥菜]]叶泼水浇灭杭州净慈寺大火,能用竹篮打水,极具神话色彩。
济公 3.文化继承性。 传说 在天台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代代延续。农闲休息、纳凉聚会、节庆聚会是 中称 济公 传说主要的传承场合。因此 行为不羁 其传承方式是扩散的 源于唐代“三贤”[[寒山]] 网状的 [[拾得]] 交叉的 [[丰干]];罗汉托胎故事 甚至是双向的,并没有明晰的传承谱系。个人传承 来自五百罗汉及道荣罗汉 的传说 内容往往 ,这 综合了多人讲述的内容,并作 禅宗思想和罗汉信仰在 一定 历史时期 取舍 体现,因而具有文化继承性 [6]
4、内容多样性。济公传说的内容涵盖济公的一生,涉及现实生活的各个层面,触及三教九流的灵魂深处,题材丰富,意蕴深刻,随时随地广泛流传,遍及社会的角角落落,妇孺皆宜,老幼欢喜。
5、鲜明人民性。济公传说源于人民,传于民众,反映民众愿望,融入民众的喜怒哀乐,满足民众的心理需求。济公是中国及至世界民众内心深处的“活佛”。正如[[周恩来]]总理说的:“人民很喜欢济公,他关心人,为不公平的事打抱不平,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济公的美丽传说”。
表现形 ==传承方 式=== 
济公传说 采用传统的民间 在天台通过 口耳相传的方式 进行表现 从民间 代代延续。农闲休息、纳凉聚会、节庆聚会是济公 传说 主要的传承场合。因此,其传承方式是扩散 基础上又诞生了话本 戏剧 网状的 影视 交叉的,甚至是双向的,并没有明晰的传承谱系。个人传承的传说内容往往是综合了多人讲述的内容,并 一定的取舍 [7]
===表现形式===
济公传说采用传统的民间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表现,从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又诞生了话本、戏剧、影视作品。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1、历史研究价值。济公传说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印刻着特定历史的印迹。抢救、发掘、保护济公传说,可以窥见济公传说所蕴含的时代特征,了解当时的历史风貌,探究某一历史阶段的风土人情,以史为鉴,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2、文化审美价值。济公传说,已经成为文学 [[ 艺术 ]] 的生动素材。抢救、发掘、保护济公传说, 对丰富和完善民族民间文学,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济公戴破帽,穿破衣,手持破芭蕉扇,却具有无我利他的美好心灵。在中国审美文化史上,这是以丑为美、似邪而正的典型,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3、道德教育价值。八百多年来,济公传说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深深印刻在天台当地、乃至全国人民的心里,对天台人性格的形成、乃至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形成,都有重大影响。济公传说充分表现了扶危济困、蔑视权贵、无我利他的精神。弘扬这种精神对于形成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良好社会风尚,推进道德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4、文化交流价值。济公传说随着华人的迁徙而流传于全世界,有华人处即有济公传说。济公传说是全世界华人的重要心理符号,是维系华人精神的重要纽带。近年来, [[ 台湾 ]] 地区每年都要组织朝圣团来天台,济公传说已经成为推动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桥梁。澳门地区每年在济公诞辰日都举办济公文化飘色巡游(民间艺术大游行)。 [8]    
===传承现状===
由于生存的历史环境业已改变,原生态的济公传说已处于濒危状态,急需采取切实措施加以保护。 [1]    
===传承人物===
{| class="wikitable" |- ! 姓名 !! 性别 !! 生年 !! 文化程度 !! 传承方式 !! 居住地址|- | 徐小妹 || 女 || 1907 || 文盲 || 口头 || 天台赤城街道桥上村|- | 张广路 || 男 || 1913 || 小学 || 口头 || 天台平桥镇|- | 赵陈理 || 男 || 1915 || 小学 || 口头 || 天台赤城街道|- | 曹熙 || 男 || 1915 || 初中 || 口头 || 天台龙门坦路24号|- | 姜其妹 || 女 || 1915 || 小学 || 口头 || 天台龙门坦路24号|- | 曹雅川 || 女 || 1916 || 文盲 || 口头 || 天台赤城街道|- | 陈爱金 || 女 || 1921 || 文盲 || 口头 || 天台赤城街道|- | 赵汝金 || 男 || 1921 || 小学 || 口头 || 天台三合镇农民|- | 陆斌 || 男 || 1930 || 小学 || 口头 || 天台平镇下街|- | 赵光美 || 男 || 1933 || 初中 || 口头 || 天台文化馆|- | 曹志天 || 男 || 1942 || 大专 || 文字 || 天台石寨路|- | 陈维 || 男 || 1943 || 大专 || 文字 || 天台水厂宿舍|- | 赵达枢 || 男 || 1952 || 初中 || 文字 || 天台平定巷|- | 曹肖冰 || 女 || 1969 || 大专 || 文字 || 天台石寨路|- | 张正义 || 男 || 1976 || 高中 || 文字 || 天台平桥镇|}
姓名 性别 生年 文化程度 传承方式 居住地址
徐小妹 女 1907 文盲 口头 天台赤城街道桥上村
赵达枢 男 1952 初中 文字 天台平定巷
曹肖冰 女 1969 大专 文字 天台石寨路
张正义 男 1976 高中 文字 天台平桥镇 [6]
先看绘画。最早的《济公像》当数信徒们在他生前供奉的“喜神”。其后各种济公画,形象不完全相同。《增订佛祖道影》中的《五十世济颠道济禅师像》,慈眉善目,方耳大口,八字胡子,手执芭蕉扇。灵隐寺的济公像,脸庞丰满,俯首微笑,神情飘洒脱俗,一副慈悲、睿智、关怀众生疾苦的佛相。为清末四川释竹禅98岁时所作。《中国大百科全书 · 宗教卷》以此作为“道济”条目的插图,从而成为济公的“标准像”。现代王震的济公画,寥寥数笔,奇僧形象跃然纸上。当代济公像可谓百花齐放,范曾的大写意,王金泰的水墨,刘庸的漫画,马哲的长卷,各擅胜场。戴云辉以水墨淡彩和速写来描绘济公,颇为传神。表现济公传说的连环画最受儿童欢迎。艾晓临编绘的8册《济公传》,风格轻松活泼,1995年由首都师大出版。罗伟国、胡平、罗壹撰文、潘之绘图的“画说传说故事”的《济公前传》和《济公后传》,于2004年由黄山书社出版。
济公最早的雕塑,已无从稽考。宋嘉定二年,居简在赤城山发现一块颇肖济公的岩,称之为“书记岩”。这是因为济公当时任净慈寺书记僧,后人则径称“济公岩”。这可以说是最早的济公天然雕像,也是最接近真人的图像。其后出现了各种材质各种形貌的济公像,但大体不出民间传说中不修边幅、洒脱颠狂的形貌。苏州西园寺罗汉堂清代创作的济公雕像,站在过道中,脸部一半作笑状,一半作哭状,以滑稽的形貌面对人生。五台山显通寺济公陶瓷像,面带微笑,颈挂黑色佛珠,两手分执僧鞋、破扇,襟袖不整,一副无拘无束而又幽默放荡的情貌。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公博的《济公百态》,被拍成新闻纪录片。储立之的《醉济公》陶塑,虞金顺的《醉济公》雕塑,亦各有千秋。游本昌收藏的竹雕《济公》通高36.5厘米,竹根是圆雕的济公像,开怀大笑,下部则是整竹雕成的大酒瓮,可谓匠心独具。台湾省有高雄县旗山凤山寺前1967年开光的济公像,罗汉造型,右手持扇,左手握酒壶,高61.5尺,为全岛最高的济公像。嘉义市南恩寺的济公像,高5.2公尺余,亚洲最大。济公戴一墨镜,以挡西晒,成为该县对外宣传一大亮点。台南市南化乡有一双面济公像,则与赤城山三相济公造像有异曲同工之妙。
先看戏剧曲艺。济公圆寂不久,他的传奇经历连同那些传说,即被剧作家作为素材采入戏曲。13世纪下叶,陈德武在《马头调 · 醉打山门》中就有“那济颠僧,五荤都用,他全不戒”的曲词。明季张大复以《济颠语录》为本,采撷民间传说,编成《醉菩提传》,由老生扮演济公,至今仍是昆剧保留节目。清末,随着京剧戏班进入上海戏园表演,由评书《济公传》改编的《赵家楼》、《火烧大悲楼》、《马家湖》、《古天山》、《双头案》、《白水湖》、《慈云观》、《八卦炉》、《八魔炼济颠》等折子戏(陶君起《京剧剧目初探》,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发展为连台本《济公佳话》,于光绪四年(1878)献演。一些京剧折子戏还进京供帝后欣赏。民国初上海新舞台编演的18本《济公活佛》,由丑角夏月珊饰演,以诙谐幽默吸引人,配上机关布景和幻灯魔术,造成强烈的舞台效果。40年代老闸戏院上演72本《济公传》连台戏,由“三公老生”筱芳锦主演,唱腔挺拔清越,表演亦庄亦谐,更是极一时之盛。汉剧也在继承名丑汪中天、小麻子技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1921年在北京为湖北水赈灾义演,得到行家“身段念作无所不妙”的赞叹。包括扬剧、甬剧、潮剧等在内的地方剧种都有济公戏,潮剧还有连台本戏。台湾省的济公连台本歌仔大戏更是载歌载舞,深受海峡两岸同胞欢迎。历史上收入各种《高僧传》的名僧近三千,登上舞台的只有十几位,像释迦、弥勒等也只是偶露峥嵘而已。只有济公一人,有幸成为惟一的主,是何等的不易。
宋代的“陶真”是一种市民通俗说唱文艺,采取诗赞体。到了明代,衍化扩展为散文体的评书、评话。近代以来,评书名家辈出,还流传“学评词,有架式;学悟空,装猴子;济颠僧。趿拉只”的俗谚,可见其影响之大,深入人心。苏州范玉山从京剧连台本戏中取材变化,将戏曲动作融入自编的长篇《济公》之中,演得惟妙惟肖,人称“活济公”。虞文伯则有“滑稽济公”之称。当代评书艺人辽阳施夔星特来浙江采集济公轶闻传说,说起书来出神入化,有“活济公”之誉。他的《济公对诗》收入《中国评书精华 · 志怪卷》。杭州王超堂主持播讲濒临失传的《济公传》评话,深受欢迎。
济公还进入影视艺术。妙趣横生的动画片《济公斗蟋蟀》,最早赢得儿童的喝彩。周星驰、张曼玉主演的《济公》则是香港拍摄的武打喜剧电视片,采用浪漫荒诞的手法,旨在表达“只要有爱人之心,天堂就在人间”的主题。台湾的济公电影则由“谐星”许不了扮演。1985年,杭州电视台录制的6集电视连续剧《济公》,在天台拍摄部分外景,由游本昌主演,演得诙谐自如、妙趣横生,又很有深度。在国内外播出后引发了“济公热”,各地的街头巷尾都响彻起“鞋儿破,帽儿破……哪里不平哪有我”的主题歌。游本昌也因而获得第四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1995年,双方再度携手拍摄20集《济公游记》,对济公形象的内涵作了更深层次的开掘。2003年2月,上海东方电视台来天台拍摄《济公救山姑》短片。这一年三维动画《济公》的十分钟样片《飞来峰》制作成功,获全国cg动画大奖,继获国际大奖。2005年秋,张国立又在天台国清寺开拍30集的《济公新传》,正在播映。正在拍摄制作的则有曾炜的52集电视动画系列长片《古灵精怪小济公》。此外,还有《盛世吟丑角济公》动画片。据统计,在播的有关济公的电影至少在13部以上。
济公的言行穿戴极富个性,后人用作俗语。仅《中华俗语词典》就收有多条:“济公的装束——衣冠不整”、“济公吃狗肉——不管清规戒律”、“济公当和尚——不吃素”、“济公过日子——只讲吃不讲穿”、 “济公走路——疯疯癫癫”、“济公治病——主动上门”。言简意明,十分形象,让人难忘。还有一条“早上包公,中午关公,晚上济公”,则是讽喻当今一些干部的不正之风。“三公”均为正面形象,这里只取其中一个方面为喻。
传说中的济公还是一位高明的医生,常为老弱贫病者诊给药,治法古怪而疗效立竿见影。后世托名济公的医术验方颇多。如《济佛静坐篇(上下)》、《济佛静坐法门》,熔佛道两家于一门互证互参,颇有特色。台湾圣德宝宫所出《圣德治病秘方》,收有传为济公留下的单方、验方数百种。香港康济会印行的《康济选集》也托名济公,吸取中西医药知识和技术,将劝善和治病结合起来。日本吉元昭治博士的专 《道教与不老长寿医学》,也将济公列名于“道教与历代名医”之中
== 文艺作品 ==
=== 电视剧 ===
*[[降 龍羅漢龙罗汉]],[[中 國電視 国电视 公司]](主演:[[ 不了]],1984年)*[[济公 (1986年电视剧)|济公]],[[上海 广 電視臺电视台]]、[[杭州 電視臺电视台]](主演:[[游本昌]],1985年11月)*[[ 糊塗 胡涂 神仙]],[[台 灣電視 湾电视 公司]](主演:[[ 冠武]]、[[小彬彬]],1986年)*[[ 公 (1986年香港 電視劇电视剧)| 公]],[[香港]][[ 電視电视]](主演:[[林 雄 (演 )|林 雄]],1986年)*[[大小 公]],[[中 華電視 华电视 公司]](主演:[[石英 (台 )|石英]]、[[ ]]、[[澎恰恰]],1987年)*[[快 神仙]],[[台 灣電視 湾电视 公司]](主演:[[ 平君]]、[[林君翰]],1987年)*[[ 公 (1986年 電視劇电视剧)| 公]],[[上海 广 電視臺电视台]]、[[杭州 電視臺电视台]](主演:[[游本昌]],1988年1月)*[[ 公 (1986年 電視劇电视剧)| 公]],[[上海 广 電視臺电视台]]、[[杭州 電視臺电视台]](主演:[[ 呂涼吕凉]],1988年6月)*[[ 公活佛 (1989年 電視劇电视剧)| 公活佛]],[[中 國電視劇製 国电视剧制 作中心]]、[[ 波影 公司]](主演:[[游本昌]],1989年)*[[ 公新 ]],[[中 華電視 华电视 公司]](主演:[[ 顧寶 顾宝 明]]、[[游安 ]],1991年)*[[ 公 (1995年 電視劇电视剧)| 公]],[[台 灣電視 湾电视 公司]](主演:[[周明增]]([[ 不了]]之子),1995年)*[[济公活佛 (1996年 電視劇电视剧)|济公活佛]],[[新加坡电视机构]](今[[新传媒私人有限公司|新 媒]])(主演:[[谢韶光]],1996年)*[[ 公活佛 (1997年 電視劇电视剧)| 公活佛]],[[中 國電視 国电视 公司]](主演:[[周明增]]、[[林佑星]],1997年)*[[ 公 (1997年 電視劇电视剧)| 公]],[[香港 無綫電視无线电视]](主演:[[梁 忠]],1997年)*[[济公游记]],[[浙江 電視臺电视台|浙江有 線電視臺线电视台]]、[[格力 器]]、[[本昌文化]](主演:[[游本昌]],1998年)*[[ 奇]],[[ 電視电视]](主演:[[ 嘉]],2001年)*[[ 公 (2007年 電視劇电视剧)| 公]],[[民 全民 電視 电视 公司]](主演:[[ ]],2007年)*[[ 公新 ]],[[北京 立常升影 ]]、[[浙江 新影 ]](主演:[[ 默]]([[ 張國 张国 立]]之子))*[[活佛济公 (2010年电视剧)|活佛济公]],[[上海崇 文化]]、[[杭州百乘影 ]](主演:[[陈浩民]],2009年)*[[活佛济公2]],[[上海崇 文化]]、[[杭州百乘影 ]](主演:[[陈浩民]],2010年)*[[ 戲說 戏说 - 公十八嫁]],[[三立 電視电视]](主演:[[霍正奇]],2011年)*[[活佛济公3]],[[上海崇 文化]]、[[杭州百乘影 ]](主演:[[陈浩民]],2011年)*[[新济公活佛]],[[拉 風娛樂风娱乐]](主演:[[陈浩民]],2013年)*[[ ]],[[上海怡然自得文化 展有限公司]] (主演:[[郭德 ]],2014年)
=== 电影 ===
*1939年《 公活佛》,香港 魯魯 鲁鲁 影片公司,(主演:[[伊秋水]])*1949年《 公活佛》,香港星光影片公司,(主演:[[伊秋水]])*1950年《 公三 氣華雲龍 气华云龙 》,香港泰 影片公司,(主演:[[伊秋水]])*1950年《 》,香港天星影 公司,(主演:[[洪波]])*1954年《 公新 》,(主演:[[梁醒波]])*1958年《 公火 琵琶精》,香港 華僑 华侨 公司,(主演:[[梁醒波]])*1964年《 公活佛》,香港 利影 公司,(主演:[[新 馬師 马师 曾]])*1965年《 公大 公堂》,香港玉 公司,(主演:[[新 馬師 马师 曾]])*1965年《 公怒 白骨精》,香港玉 公司,(主演:[[新 馬師 马师 曾]])*1966年《 八仙》,香港大志影片公司,(主演:[[新 馬師 马师 曾]])*1969年《 公活佛》,香港 合影 公司,(主演:[[ 光超]])*1975年《 公活佛》,香港新 公司,(主演:[[岳 ]])*1977年《[[佛跳 ( 影)|佛跳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主演:[[野峰]])*1978年《[[ 烏龍濟 乌龙济 公]]》,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主演:[[野峰]])*1982年《[[新 公活佛]]》(主演:[[ 不了]])*1993年《[[ 公 (电影)| 公]]》,大都 會電 会电 作有限公司,(主演:[[周星驰]])*2010年《 · 古剎 風雲 风云 》(主演:[[游本昌]])*2010年《 · 茶亦有道》(主演:[[游本昌]])*2017年《降魔 》(主演: 鄭愷 郑恺
=== 动画 ===
*济公传(演员:[[郭德纲]])
==相 ==[[中 ]]:*[[台州市]][[天台 ]][[ 公故居]]: 公祖居, 近年仿建的景 *[[ 公家 ]]*[[天台山 清寺]]*[[ 靈隱 灵隐 寺]]*[[净慈寺]]: 公修行 與圓 与圆 *[[虎跑]]: 公入葬 此地的 公塔[[台 ]]:*[[桃 市]][[ ]][[ 德慈惠堂]]*[[ ]][[林 內鄉内乡]][[林 內濟 内济 公堂]]*[[嘉 義縣义县]][[ ]][[修 緣禪 缘禅 寺]]*[[嘉 義縣义县]][[番路 ]][[ 口]][[ 龍隱 龙隐 寺]]*[[嘉 義縣义县]][[水上 ]][[奉天 ]]*[[嘉 市]][[仁 潭]][[南恩 寺]]*[[高雄市]][[旗山 ]][[五 山寺]]*[[高雄市]][[甲仙 ]][[ 龍鳳 龙凤 寺]]*[[高雄市]][[甲仙 ]][[天台山]][[ 靈隱 灵隐 寺]]*[[高雄市]][[甲仙 ]][[五湖山]][[清 寺]]*[[三芝 貝殼廟贝壳庙]]*[https://www.facebook.com/54074.WuFang.JiGong.ChanShi/ 中和五 聖靈濟 圣灵济 寺]:主祀黑面 首之'''五方 禪師禅师''', [[外 山| 山公 ]]建有一尊'''北台 最高黑面 禪師 禅师 大佛 像'''*[[ 凰山指玄堂 路分院]]*[[台中市]][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226211826/http://120.108.10.131/SR/US/ 西屯悟修道德 ]*[https://www.facebook.com/jifamily0808/ 板 橋鎮龍宮 桥镇龙宫 團隊团队]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280 神 話總論话总论]]
112,4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