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262
次編輯
變更
古遗址
,無編輯摘要
[[File:古遗址.jpg|有框|右|<big>古遗址</big>[https://download-p154-drcn.platform.hicloud.com/dl/huafans/pic/2018/04/26/c8b1f7691e38a7c81e4a45f909a1aff8_IMG_20180419_175559.jpg?mode=download 原图链接][https://club.huawei.com/thread-15786388-1-1.html 来自花粉俱乐部 的图片]]]
不同历史时期的古遗址,大都湮没已久,有的则沦为沙漠中的废墟。通过对各种类型的古遗址的调查发掘,可以揭示许多古代遗迹,进而考察有关的社会状况,因而在 [[ 文物 ]] 保护与考古研究工作中备受重视。中国已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遗址在千处以上,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85处,包括各种有代表性的遗址。
属于考古学概念。例如:古代 [[ 皇宫 ]] 、陵墓、 [[ 万里长城 ]] 、 [[ 金字塔 ]] 、神社、 [[ 寺庙 ]] 、帕德嫩神庙等。
==石器地点==
人类起源于地质年代的第三纪末,考古学上的 [[ 旧石器时代 ]] 相当于更新世时期。中国目前所知人类化石产地和旧石器地点共计 200余处,除 [[ 新疆 ]] 、 [[ 海南 ]] 两个省(区)外,各地都有发现,特别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存分布很广。
这些地点的地层堆积。主要有 3种类型:
①河湖相堆积。
②土状堆积。北方是在黄土层下的红色土层中发现人类化石和石器, [[ 蓝田 ]][[ 猿人 ]] 遗址的公主岭、陈家窝村两地点都是如此。南方则在耕土层下的红土层中找到石器或 [[ 化石 ]] 。
③洞穴堆积。最有代表性的周口店遗址,第 1 地点(即北京猿人产地)为长约 140米、宽约 20米的巨大山洞,角砾岩堆积厚达30余米。 [[ 金牛山 ]] 遗址、和县猿人遗址、穿洞遗址等地点,也是比较典型的洞穴堆积。另外,大窑遗址是广泛分布于山坡冲沟的石器打制场,腊玛古猿化石地点则在第三纪褐煤层中发现古猿化石。
==聚落遗址==
==石器遗址==
===新石器===
首推天水秦安的大地湾遗址为 [[ 大地湾文化 ]] 发现地,其余为河北武安的磁山遗址为 [[ 磁山文化 ]] 发现地, [[ 河南 ]] 渑池的仰韶村遗址为 [[ 仰韶文化 ]] 发现地, [[ 西安 ]] 半坡遗址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发现地, [[ 甘肃 ]] 临洮的马家窑遗址为 [[ 马家窑文化 ]] 及其马家窑类型发现地, [[ 青海 ]] 民和的马厂塬遗址为 [[ 马家窑文化 ]] 马厂类型发现地, [[ 山东 ]] 泰安的大汶口遗址为 [[ 大汶口文化 ]] 发现地,山东章丘的城子崖遗址为 [[ 龙山文化 ]] 发现地, [[ 江苏 ]] 省高邮市的龙虬庄遗址为 [[ 龙虬文化 ]] 发现地、 [[ 山西 ]] 襄汾的陶寺遗址为 [[ 中原龙山文化 ]] 陶寺类型发现地, [[ 湖北 ]] 京山的屈家岭遗址为 [[ 屈家岭文化 ]] 发现地。
===住葬地===
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范围往往很大,面积几万、几十万以至几百万平方米。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发掘的房屋基址多达 240座,前仰韶阶段和仰韶文化早、中期为半地穴式建筑,仰韶文化晚期则为地面建筑。为新石器早期及仰韶文化早、中、晚各期文化遗址,遗址面积约275万平方米(全国最大的新石器遗址),文化层厚1-4米,距今4900—8120年,是中国西北地区考古发现中最早的新石器文化,1988年被公布为 [[ 全国重点文物 ]] 保护单位。半坡遗址和临潼姜寨遗址,都由居住区、制陶作坊区和墓葬区组成,居住区的房屋环绕中心广场排列,周围又有人工挖掘的濠沟。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适应江南水乡的地理条件,发现的主要是木构干栏式建筑。 [[ 辽宁 ]] 凌源牛河梁遗址的中心区域,有女神庙和积石群,分布范围 200多万平方米。河南淮阳平粮台古城遗址及其他 [[ 龙山文化 ]] 晚期城址,则是中国最早的城市遗迹。
考古学家通过典型遗址的系统发掘,逐步认识各地新石器文化的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开展区、系、类型问题的研究。发掘较多的 [[ 黄河 ]] 流域、 [[ 长江 ]] 中下游和长城地带,业已建立新石器文化的编年体系。事实说明,中国新石器文化的起源并非中原地区一个中心,而是存在若干个中心,彼此密不可分,呈现多元一统的发展格局。
==都邑遗址==
[[File:都邑遗址.jpg|有框|右|<big>都邑遗址</big>[http://www.huaxia.com/zjsx/xwsc/images/2019/03/07/2275509.jpg 原图链接][http://www.huaxia.com/zjsx/xwsc/2019/03/6045230.html 来自华夏经纬网 的图片]]]
商代后期的安阳殷墟,包括宫殿宗庙区、王陵区、手工业作坊区、平民住地及其墓葬区等,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 [[ 湖北 ]] 黄陂盘龙城遗址、 [[ 四川 ]] 广汉三星堆遗址等商代方国遗存,文化面貌既有中原文化的强烈影响,又有明显的地方特色。西周时期的 [[ 周原 ]] 遗址和 [[ 丰镐 ]] 遗址都曾发掘大型建筑基址、较多的墓葬以及青铜器窖藏等。应属周初 [[ 燕国 ]] 都城所在的 [[ 北京 ]][[ 琉璃 ]] 河遗址,包括规模不大的城址和贵族墓地,有的大墓出土了记载燕国早期史实的有铭铜器。
==都城遗址==
东周列国的都城遗址几乎都建在邻近大河的冲积平原上,保存情况一般较好,有的地面上存在着夯土城垣和宫殿基址。
作过勘察和发掘的列国城址有: [[ 临淄齐国故城 ]] 、曲 [[ 阜鲁国故城 ]] 、 [[ 侯马晋国遗址 ]] 、 [[ 禹王城遗址]](魏国早期)、 [[ 郑韩故城遗址 ]] 、 [[ 赵邯郸故城 ]] 、 [[ 燕下都遗址 ]] 、 [[ 秦雍城遗址 ]] 、 [[ 楚纪南故城 ]] 以及 [[ 中山古城遗址 ]] 、 [[ 薛城遗址 ]] 等。一般周长达10余公里,有夯筑城垣二重,平面呈不规则形状。宫殿集中在一定的区域,并筑有宫城。
布局情况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①宫殿区被郭城包围,例如曲阜、薛城、禹王城等;②多数城址宫殿区在郭城的一角或一侧,城内或周围还有各种手工业作坊遗址。
秦汉及其以后时期都城最集中,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
历年作过全面勘察的主要有:秦 [[ 咸阳 ]] 城遗址、汉 [[ 长安 ]] 城遗址、汉魏洛阳故城(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邺城遗址(曹魏、十六国、东魏、北齐)、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 [[ 隋唐 ]] 洛阳城遗址、 [[ 北宋 ]] 东京城遗址、辽上京遗址、辽中京遗址、 [[ 金上京会宁府遗址 ]] 、金中都遗址、元上都遗址、元大都遗址等处。
通过勘察,大部城址的城垣范围城门位置、主干大道以及宫殿区、里坊和其他重要遗址的分布情况已基本清楚。
两汉时期的长安和洛阳,宫城约占全城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基本上属于帝王和贵族的专用城市。
大约从 [[ 曹魏 ]] 邺城开始,都城布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唐代的东西两京,宫城和皇城约占全城十分之一,已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宫城由包括多处并分布在城区南部演变为集中于城区北部和中部,并以南门为正门,门前大街为全城的中轴线。居民区和商业区则由位于城区北部改为位于城区的南部,区划和排列也由不规整趋于规整。
历代都城城内及其附近的重要遗址,作过大规模发掘的颇为不少,例如:秦咸阳的宫殿遗址、汉长安的 [[ 未央宫 ]] 遗址、武库遗址和 [[ 王莽 ]] 九庙遗址、 洛阳的 [[ 东汉 ]] 灵台遗址、 [[ 北魏 ]] 永宁寺遗址、唐长安的 [[ 大明宫 ]] 遗址、兴庆宫遗址、 [[ 青龙寺 ]] 遗址和西市遗址等。
远离都城的皇帝行宫遗址有些也因考古发掘引起人们的注意,例如秦至西汉前期的 [[ 姜女石 ]] 遗址和 [[ 北戴河 ]][[ 衡山 ]] 遗址以及唐代的 [[ 九成宫 ]] 遗址等。这些都是研究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实物资料。
===秦汉及以后时期的地方城邑遗址===
秦汉及以后时期的地方城邑遗址遍及全国各地,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城邑、长城及其沿线的烽燧,在历史研究和考古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汉代的如崇安汉城遗址、西海郡故城遗址、 [[ 楼兰 ]] 故城遗址以及居延遗址、 [[ 玉门关 ]] 及 [[ 长城 ]] 烽燧遗址;
唐代的如西北的北庭故城遗址、高昌故城和 [[ 雅尔湖 ]] 故城,西南的 [[ 太和城 ]] 遗址(南诏),东北的 [[ 渤海 ]] 上京龙泉府遗址;
还有东北地区汉代以后的 [[ 高句丽 ]] 前期王都 [[ 丸都山城 ]] 、金代 [[ 蒲与路故城 ]] 遗址等。
它们或为边陲重镇,或为方国都城,在建立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在历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 西藏 ]][[ 阿里地区 ]] 的 [[ 古格王国 ]] 遗址,现有建筑群残迹数量之多,各类遗迹、遗物保存情况之好,都是已知古遗址中甚为罕见的。
==工业遗址==
年代较早的古代城址,几乎都曾发现制陶、制铜、制铁和铸钱等手工业遗址,但远离城市的大型手工业遗址则以烧制瓷器的窑址为多。
窑址往往分布在较大的范围内,出土有大量的窑具和残次瓷器,有的还发现加工原料、制坯成型及施釉的作坊遗迹。 [[ 瓷器 ]] 是中国的重要发明之一。
制瓷工业出现于 [[ 东汉 ]] 的晚期。初期主要集中在今 [[ 浙江 ]] 东北部。
魏晋南北朝进一步发展,南方许多省区 ( [[ 江苏 ]] 、浙江、 [[ 江西 ]] 、 [[ 福建 ]] 、 [[ 湖南 ]] 、 [[ 四川 ]] 等地 )都发现有瓷窑遗址。
宋代制瓷业达到繁荣时期,已发现的瓷窑址分布在十几个省、区,数量达几百处,不但形成有特色的窑系, , 而且出现了一批名窑。明代以后, , 民营窑场激增,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各窑系的多数名窑则日趋衰落,只有 [[ 景德镇 ]] 成为著名的瓷都。
作过调查发掘的代表性窑址主要有: [[ 东汉 ]] 时期即已烧制青瓷的浙江慈溪上林 [[ 湖越窑 ]] 遗址、宋代几大名窑中的浙江龙泉大窑龙泉窑遗址、河南禹县钧台钧窑遗址、宝丰 [[ 清凉寺 ]] 汝窑遗址、河北曲阳涧磁村定窑遗址、 [[ 杭州 ]] 乌龟山南宋官窑遗址,还有以创烧影青瓷闻名的景德镇湖田窑址;
重要的民间窑址有:陕西耀县黄堡镇 [[ 耀州窑 ]] 遗址、 [[ 长沙 ]] 铜官窑遗址、 [[ 四川 ]][[ 邛崃 ]] 什邡堂邛窑遗址、 [[ 福建 ]] 德化屈斗宫德化窑遗址、建阳水吉乡建窑遗址、 [[ 江西 ]] 吉安永和镇吉州窑遗址、 [[ 河北 ]][[ 邯郸 ]] 观台镇磁州窑遗址等民间窑址。
==矿冶遗址==
===开采与冶炼铜矿的遗址===
发现有采铜的矿井巷道和炼铜竖炉等遗迹,如 [[ 湖北 ]] 大冶的 [[ 铜绿山 ]] 古铜矿遗址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处。各地发现并作过发掘的古铜矿遗址还有: [[ 江西 ]] 瑞昌铜岭、湖北阳新港下、湖南麻阳 [[ 九曲湾 ]] 、 [[ 内蒙古 ]] 林西大井以及安徽南部的 [[ 铜陵 ]] 、南陵等县市的若干地点。它们的年代,大多属于西周至 [[ 春秋时期 ]] ,有的可早至商代。
===开采与冶炼铁矿的遗址===
一般发现有炼炉、锻炉、炒钢炉等遗迹和铸范、铁器等遗物,有的在与遗址相距不远的地方找到矿井遗迹。有代表性的汉代冶铁遗址有河南巩县铁生沟、 [[ 郑州 ]] 古荥镇、 [[ 南阳 ]] 瓦房庄、温县招贤村等处。汉代以后的冶铁遗址也有一些发现。河南 [[ 鹤壁 ]] 还曾发现 [[ 北宋 ]] 晚期的煤矿遗迹。
==著名遗址==
===龙虬庄遗址===
高邮龙虬庄遗址距今7000年至5000年前。位于 [[ 江苏省 ]] 高邮市龙虬镇,是 [[ 江淮 ]] 地区东部最大的一处 [[ 新石器时代 ]] 早期遗址、是发现文化遗迹和出土文化遗物最多的一次。1993年,龙虬庄遗址的发现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评为“ [[ 江苏省大遗址 ]] ”。高邮龙虬庄陶文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曙光”
龙虬庄遗址于20世纪70年代被发现,经由 [[ 南京 ]] 博物院、 [[ 扬州 ]] 博物馆、高邮文管会派员组成的考古队于1993年至1995年4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各类文化遗物2000余件、清理出男女合葬墓7座、墓葬402座、房屋遗址1处、居住遗址4处、灰坑34个,可确认为新石器时代遗址,属于一分布于大运河以东江淮地区的古文化类型。尤其令人瞩目的是发现了4000多粒7000-5000年之间的 [[ 碳化稻米 ]] 。将我国人工栽培水稻的历史提早到5500年前。同时,出土的陶片和鹿角上具有文字符号特征的刻划符号也是十分少见的(从江苏省高邮龙虬庄遗址出土的陶文比甲骨文年代久远上千年,该陶文很有可能是甲骨文的起源),刻文陶片陶文,在中国还是首次发现,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两行刻于内壁的文字符号,笔画纤细,技法娴熟
===蓝田猿人遗址===
蓝田猿人遗址纪念馆,建在蓝田县公王岭的山腰上,这是一座飞檐高翘,精致玲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六角碑亭,亭内竖立着蓝田猿人化石出土纪念碑,碑上雕刻蓝田猿人的复原胸像,碑身下刻“蓝田猿人头盖骨化石出土处”,背面有 [[ 郭沫若 ]] 题词。以纪念碑为中心,周围环绕 [[ 文物 ]] 陈列室,主要是旧石器,包括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和石片、石球等,约200多件。经测定,蓝田猿人距今约115万~110万年,按照国际学术命名规范,被命名为直立人蓝田亚种。
===大地湾遗址===
在天水市秦安县城东北45公里处的五营乡邵店村东。大地湾是一处距今8000年—4800年的史前遗址。它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遗址,比广为人们所知的河南渑池仰韶村和陕西西安的半坡村遗址都要早。
2006年发掘工作的最新发掘研究成果显示,大地湾遗址的人类活动历史由距今8000年推前至距今6万年。这次发掘工作由 [[ 兰州大学 ]] 、 [[ 甘肃省 ]] 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甘肃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共同主持,其间有来自美国的考古学者参与工作。据考古工作者介绍,通过细致研究,第1—3文化层形成于距今60000至20000年,地层中仅发现石英砸击技术产品,如石英石片、碎片等;第4文化层距今20000至13000年,细石器技术产品和大地湾一期陶片开始出现,但在遗物总体数量上处于从属地位;第5文化层距今13000——7000年以细石器和大地湾一期陶片为主;第6文化层距今7000——约5000年,主要文化遗物为半坡和仰韶晚期陶片。对这些遗物的研究显示,古人依次经历了原始狩猎采集、发达狩猎采集、大地湾一期原始农业和仰韶早晚期成熟的农业四个经济发展阶段。专家们认为,人类自距今6万年就进入到大地湾地区,成功度过了寒冷的末次盛冰期并延续下来,使用先进细石器技术的狩猎采集人群可能随末次盛冰期的来临向南迁徙到这一地区,在大地湾地区开始了原始的粟作农业,并大约于仰韶晚期发展成成熟的粟作农业。
===北首岭遗址===
北首岭先民的生产活动主要是渔猎、饲养家禽,也从事农业生产。遗址中出土有陶、石质的纺轮、纺锤以及精制的骨针,说明先民们已掌握了纺织和缝纫技术。生产、生活工具除磨制石器外,还有陶器、骨器等。北首岭遗址中出土的鱼纹彩陶壶,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