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南京长江大桥

增加 75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历史背景==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于1968年,是继[[武汉长江大桥]]和重庆[[白沙沱长江大桥]]之后第三座跨越长江干流的大桥,是第一座完全由中国设计建造并基本采用国产材料的特大型桥梁,因而在中国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该桥是南京的标志性建筑、“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曾以“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记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 <ref>[http://www.sohu.com/a/320196901_120027093 南京长江大桥:我国第一座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的桥梁] ,搜狐,2019-06-13 07:15</ref>
20世纪初开通的京沪铁路和津浦铁路在南京被隔断在长江两岸无法贯通,过江客货都要乘船摆渡,严重影响了运输效率。
==大桥设计==
1956年,武汉长江大桥还在建设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又做出在南京建设长江大桥、贯通京沪铁路线的决定。武汉大桥的设计施工是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进行的,而南京大桥的设计工作全部由中国完成。[[毛泽东]]主席曾询问大桥工程局局长[[彭敏]],是否还要请[[苏联]]专家。彭敏回答不需要,让毛泽东主席很满意 <ref>[http://www.sohu.com/a/169434219_739752 《彭敏的路桥情缘》出版] ,搜狐,2017-09-04 11:10</ref>
1956年5月,铁道部设计总局大桥设计事务所接受设计南京长江大桥的任务,12月完成草测。1957年编成《南京长江大桥设计意见书》,提出燕子矶上游下三山、上元门煤炭港和宝塔桥3个桥址方案。
1960年6月,大桥总体建设方案编制完成,1961年4月得到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
为保证桥下能通过万吨海轮,大桥原设计净空高度为26米。有部门提出净空高度24米就可以保证万吨海轮通过,交通部部长王首道主持对24米净空高度方案的讨论,铁道部在修改设计方案时采纳24米的方案。但海军和航运部门对此有不同意见,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的[[邓小平]]召集有关负责人研究后,决定净空维持24米。此后反对意见依然没有平息,最后由周恩来总理拍板决定净空高度为24米 <ref>[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3_05/12/25207833_0.shtml 万吨级海轮碰擦南京长江大桥后沉没 大桥无恙],凤凰网,作者:张卫星 庞志东等</ref>
==施工修建==
1973年南京东站交付使用后,下关火车轮渡于5月5日停航,货车从此全部经大桥过江。
1969年,邮电部发行《南京长江大桥胜利建成》邮票一套4枚作为纪念 <ref>[http://www.sohu.com/a/221901067_99981128 文14《南京长江大桥胜利建成》邮票赏析] ,搜狐,2018-02-09 17:16</ref>
==建筑结构==
方案确定后,美术组的12名成员以及支援绘图工作的[[南京工学院]]土木工程系7、8名师生从1968年5月工作到8月,完成了设计任务。浮雕的木模专门请上海木雕厂、[[苏州]]红木雕刻厂和南京工艺雕刻厂的老师傅负责雕刻,最后由[[南京]]晨光机械厂完成浮雕的铸造。
浮雕的创作受到[[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和北京十大建筑雕塑的影响,综合了[[欧洲]]雕塑的写实手法、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方式和汉代画像石的传统,把乌托邦想像、意识形态、[[艺术]]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桥栏浮雕与大桥的其他装饰物风格和谐一致,体现了鲜明的毛泽东时代的风貌,是当时大众艺术的经典作品 <ref>[http://www.sohu.com/a/282830192_100020334 南京长江大桥浮雕大揭秘,隐藏这么多祖国山河风貌] ,搜狐,2018-12-18 15:53</ref>
==相关文化==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