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石太铁路

增加 14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石太铁路.jpg|有框|右|<big>石太铁路</big>[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5895422466&di=9829ecbe509a8f011481a3a322fe99bd&imgtype=jpg&src=http%3A%2F%2Fimg0.imgtn.bdimg.com%2Fit%2Fu%3D3542933805%2C217951384%26fm%3D214%26gp%3D0.jpg 原图链接][http://www.lovfp.com/wendangku/z8s/f86g/jd04c1a2279v/k16888486d708l.html 来自爱学网 的图片]]]
''' 石太铁路 ''' 是中国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 山西省 ]][[ 太原市 ]] 的一条铁路干线,途经井陉县、阳泉市、寿阳县、榆次县等县市,原称正太线,是 [[ 山西省 ]] 的第一条铁路。它是新中国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铁路。
石太铁路穿越太行山脉,在 [[ 石家庄市 ]] [[ 京广铁路 ]] 、石德铁路相连,在太原市与南 [[ 北同蒲铁路 ]] 、太焦铁路相接,在阳泉市与阳涉铁路相通,沿线还连接有新井支线、凤山支线和白荫支线等支线,是山西省通往京、津、沪和江南各地的主要通道。
==发展历史==
[[ 甲午战 争]]失 败后,清政府大力推行洋务新政。
[[ 光绪 ]] 二十二年(1896年)清政府决定修建 [[ 芦汉铁路 ]] ,并且以该路为干线,邻省可修建支线与之衔接。
===借债兴造===
山西巡抚胡聘之推崇张之洞“利用晋铁”的主张,于1896年6月上疏请修建太原府至正定府的铁路支路,由山西商务局借外债兴造。
1896年7月8日,光绪皇帝批准。山西巡抚于1897年5月提出向华俄道胜银行(由 [[ 法国 ]] 金融资本实际控制)借款的请求,朝廷下旨照准。
1898年5月21日,山西商务局的 [[ 曹中裕 ]] 与华俄道胜银行代理人 [[ 璞科第 ]] [[ 北京 ]] 签订 《柳太铁路合同》,约定:为了避免建设滹沱河大桥的成本,正太铁路东端起点,从正定城南移到柳林堡(今石家庄市桥东区胜利北街道柳林铺村),所以历史上,又称为太柳铁路。
全长约500华里,工期三年,借款2500万法郎,年息六厘,25年本利还清。
1902年9月7日,清政府决定正太铁路由原来的商借商款改为官借商款。
1902年10月15日,由督办铁路总公司大臣 [[ 盛宣怀 ]] 同华俄道胜银行驻中国总办佛威郎于上海签署《正太铁路借款合同》(即《1902年中国国家铁路五厘借款》)和 《正太铁路行车合同》十款。借款总数4000万法郎,合银1300万两,年利五厘,折扣九折,借款年限三十年。
[[File:山西窄轨铁路.jpg|有框|右|<big>山西窄轨铁路</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527/f09c22c693524c9abc4201af61ca4ecd.jpeg 原图链接][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527/f09c22c693524c9abc4201af61ca4ecd.jpeg 来自搜狐 的图片]]]
东起正定府,西到太原府,全长242.95公里。隧道23座,大小桥梁1200多处,最长的隧道640米。
由石家庄站起西行经 [[ 大郭村 ]] 、获鹿县、头泉、白王庄、 [[ 五里铺 ]] 、微水、南河头、南横口、南张村、井陉、北峪、南峪、 [[ 娘子关 ]] 、程家垄底、下盘石、岩会、 [[ 乱柳 ]] 、白羊墅、 [[ 阳泉 ]] 、赛鱼、坡头、测石驿、芹泉、寿阳、郭村、上湖、芦家庄、段廷、东赵村、北合流、榆次、鸣李、北营共33车站,最后进入太原站。为单线米轨。
组织机构分为两个系统:一是正太铁路监督局,中国方面委派局长主持,掌“监督”之权。二是总管理处,由 [[ 法国 ]] 的总工程师主持,掌握运营全权,路局设在石家庄。
由于铁路交通汇聚导致的工商业发展,民国14年(1925年),石家庄村街区面积已经达到1.8平方公里,经当时 [[ 北洋政府 ]] 批准,和铁路以东的休门村合并,成立石门市(即石家庄与休门等村合并,取石家庄和休门首尾各一字)。
1928年, [[ 南京 ]][[ 国民政府 ]] 颁布《普通市组织大纲》,规定了设立普通市的条件,石门市因不符合建市要求被取消。但是 [[ 石门市 ]] 的城市化进程没有因此受到阻碍,到20世纪30年代初,人口增加到6.3万,产业工人总数已达1.6万,面积扩大到18平方公里,逐渐取代正定成为这一地区经济、交通的中心。
铁路自1912年3月1日起还本,1932年3月还清借款本息。经时任正太铁路局正、副局长的 [[ 王懋功 ]] [[ 朱华 ]] [[ 铁道部 ]] 正太铁路接收委员会和正太铁路3000名职工的坚决斗争,法方于1933年被迫交还路权。10月25日上午9时举行了隆重的接收典礼。此后,中方开始点收,点收完毕即由中方全权负责。以1933年2月1日为标志,接收手续全部完成。
1938年11月至1939年10月, [[ 日本 ]] 占领军当局对该铁路进行了技术改造,将正太铁路使用的窄道改为准轨,并改名为石太铁路沿用至今。改造后,石太铁路接入平汉线 [[ 石家庄 ]] 站,原正太线石家庄站撤销;在太原站连接了南北同蒲线。
一百多年来,石太铁路经历了从窄轨到标准轨,从单线到复线,主力牵引动力从蒸汽到电力的不断发展。
从1951年9月开始,石太铁路先后5次进行技术改造,1981年12月18日双线全线贯通。
1974年4月,国家批准对石太线进行 [[ 电气化 ]] 改造,石阳段于1975年5月开始施工,1980年9月9日开通试运,1980年12月交付运营;阳太段于1978年5月开始施工,1982年9月28日送电投产,9月29日举行通车典礼,10月1日交付运营,石太铁路全线完成电气化改造,成为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铁路,提高晋煤外运量近2倍,上行牵引数由原来的2400吨提高到3300吨,年输送能力由2000多万吨提高到4000多万吨。2005年新的 [[ 太原铁路局 ]] 成立,对石太铁路进行了安全标准线建设。
==参考文献==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723,41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