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445
次編輯
變更
同蒲铁路
,無編輯摘要
[[File:同蒲铁路.jpg|有框|右|<big>同蒲铁路</big>[http://s6.sinaimg.cn/mw690/0036eTkvzy790Iboxmte5&690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a95034630102wyah.html 来自新浪博客 的图片]]]
同蒲铁路在大同与[[京包铁路]]相接,由北向南,经太原至[[风陵渡]]口,过[[黄河]]至[[华山]]站与陇海铁路交汇,全长865公里,以太原为界,分为北同蒲和南同蒲。南同蒲段513公里,于1933年5月开工,1935年12月竣工。北同蒲段351公里,于1933年11月开工,修至朔县到大同段,因[[抗日战争]]爆发而停工。1951年8月,同蒲铁路全线恢复通车。 初建为窄轨,1940年日军占领期间北同蒲被改为准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后南同蒲也被改为准轨。
==总体简介==
同蒲铁路是贯穿山西省中部的南北铁路干线。自山西大同经 [[ 朔州 ]] 、原平、 [[ 忻州 ]] 、 [[ 太原 ]] 、晋中、 [[ 平遥 ]] 、介休、临汾、侯马、 [[ 运城 ]] 至蒲州镇以南的风陵渡。全长865公里,以太原站为界,分为北同蒲铁路和南同蒲铁路。
南同蒲段513公里,于1933年5月开工,1935年12月竣工。北同蒲段351公里,于1933年11月开工,1939年竣工。1951年8月,同蒲铁路全线恢复通车。
同蒲铁路原先是山西军阀 [[ 阎锡山 ]] 依靠自己的力量,组织晋绥兵工修建的米轨铁路。1938年日军将北同蒲改为准轨。解放后将南同蒲也改为准轨。北同蒲铁路沿线开发较早,山川壮美,物产富饶,民风淳朴,古迹颇多。
==线路走向==
由京包线上的大同车站向南引出,跨越 [[ 桑干河 ]] 、 [[ 滹沱河 ]] 及汾河三个流域,穿过云中山和系舟山等分水岭,向南经朔州、阳方口、宁武、原平、忻州而达太原。继而从太原站向南延伸,经太原、临汾、侯马三个盆地,进入中条山区北部,沿涑水上游过闻喜,经运城、解县、 [[ 永济 ]] ,达黄河北岸的风陵渡口,在华山站与 [[ 陇海铁路 ]] 相连。
==线路连接==
大同站: [[ 大秦铁路 ]] , [[ 京包铁路 ]] ,云冈铁路,口泉铁路
韩家岭站:韩原铁路(北同蒲线二线,大西高铁)
原平站:京原铁路
忻州站: [[ 忻河铁路]]
太原站:石太客运专线,太岚铁路,太中银铁路,上兰村线
榆次站: [[ 石太铁路 ]] (老石太线), [[ 太焦铁路]]
介休站:介西铁路
侯马北站: [[ 侯西铁路 ]] ,侯月铁路
礼元站:礼垣线
华山站: [[ 陇海铁路]]
==沿途车站==
===朔州===
怀仁县:里八庄站, [[ 怀仁 ]] 站,宋家庄站, [[ 金沙滩 ]] 站
山阴县:北周庄站, [[ 岱岳 ]] 站(县城),东榆林站
朔城区:袁树林站, [[ 神头 ]] 站,大新站, [[ 朔州 ]] 站,前寨站,梨元头站
===忻州===
宁武县:阳方口站, [[ 宁武 ]] 站,凤凰村站
原平市:长畛站,轩岗站,芦庄站, [[ 上阳武 ]] 站,大牛店站,梅家庄站, [[ 原平 ]] 站,唐林岗站
忻府区: [[ 忻口 ]] 站,部落站,播明站, [[ 忻州 ]] 站,田村站,豆罗站,平社站
===太原===
阳曲县:高村站,阳曲站,南塔底站、 [[ 阳曲 ]] 西站
尖草坪区:皇后园站,太原北站
迎泽区:太原站
===晋中===
榆次区:[[榆次]]站,修文站,东阳站 太谷县:北阳站, [[ 太谷 ]] 站
祁县:东观站, [[ 祁县 ]] 站
平遥县:洪善站,平遥站
介休市:张兰站,义安站,介休站,义棠站
灵石县:两渡站, [[ 灵石 ]] 站,冷泉站, [[ 富家滩 ]] 站,南关站
===临汾===
霍州市:什林站, [[ 霍州 ]] 站, [[ 圣佛 ]] 站,辛置站
洪洞县: [[ 石滩 ]] 站,赵城站, [[ 洪洞 ]] 站,甘亭站
襄汾县:张礼站, [[ 襄汾 ]] 站,柴庄站
曲沃县:高显站
夏县:水头站
盐湖区: [[ 半坡 ]] 站,安邑站,运城站,店坡站, [[ 解州 ]] 站
芮城县:风陵渡站(过黄河)
====渭南====
潼关县:公庄站, [[ 华山 ]] 站
==修建历史==
===修建期===
清朝 [[ 光绪 ]] 三十三年(1907)清政府路矿局就有修建之议。 [[ 袁世凯 ]] 时亦拟修大潼铁路(大同至潼关),但均未动工。
1928年,阎锡山向南京国民政府提出修建同蒲铁路的要求被拒绝后,便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修建。同年10月,同蒲铁路开始正式勘测。1929年4月,阎锡山聘请德国工程师任测量队队长,1931年3月全部测量完毕。德国工程师认为工程艰巨,费用浩大,建议修建窄轨铁路。1930年,由于中原军阀混战,阎锡山下台,同蒲铁路也随之停建。
1932年2月,阎锡山再度执政山西。10月20日,晋绥兵工筑路局成立;1933年1月21日,晋绥兵工筑路指挥部成立,阎锡山任总指挥,晋绥公署机关各处处长兼任各组组长,阎锡山调3万兵工修建同蒲铁路。
北同蒲铁路原定线路由皇后园经棘针沟、大泉沟、樊家庄、石岭关、刘家沟、韩家沟、水峪、双堡村、紫岩村至忻县。由于这条线路地形复杂,特别是石岭关,需要开凿隧道,而且坡陡弯急,工程量很大。工程处处长 [[ 李其昌 ]] 提出改线,后经工程师 [[ 田普霖 ]] 、 [[ 宋彤 ]] 、 [[ 赵福增 ]] 分别率领测量组经过三次测量后,测定新线由皇后园,经过马坡头村、高村,北白村,田庄,平社,豆罗至忻县。由于新线比原线地势平坦,工程量小,是一条经济线路,故决定按新线走向修建。
1933年5月,北同蒲铁路与南同蒲铁路同时开始施工。1935年8月1日太原至原平通车;1937年3月通车至阳方口;同年8月铺轨至大同十里河桥南岸,修至朔县到大同段,因 [[ 抗日战争 ]] 爆发而停工,后因大同沦陷而终止,距大同仅差8公里未能全线铺轨。1939年3月,日军强迫民工修通了大同至宁武间和宁武至太原间的路段。
===破坏期===
从1943年起,面对抗日军民的不断抗击与破袭,日军控制的北同蒲线仅能勉强通车。当时由太原至原平需要7小时,时速仅为25公里至35公里,列车牵引重量为300吨左右。
1945年日本投降后,阎锡山又掌握了山西大权,接管北同蒲铁路。1946年7月, [[ 中国人民解放军 ]] 和民兵对北同蒲铁路进行了有计划的破袭,大同至忻县间桥梁、车站站房、钢轨、枕木、电线杆、电线全被拆除;忻县至高村间的枕木全部烧毁,钢轨运走,路基分段挖断、炸毁。电线杆、电线、桥梁、车站站房拆毁,北同蒲铁路陷于瘫痪,至新中国成立都没有修复通车。
===修复期===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5月1日大同解放,6月7日成立了太原铁路管理局,并于11月6日成立了山西省铁路修复指挥部。太原铁路管理局成立北同蒲工程大队负责铁路抢修工作。11月开始,铁道兵一支部队开始抢修皇后园至忻县(80公里)和忻县至史家岗支线(38公里,现为忻河支线)全长118公里的线路。
1950年3月至6月,铁道兵一支部队负责修通了平旺至朔县的线路和桥梁。忻县至朔县段,由于坡度大,弯道多,桥梁破坏严重,抢修难度也大,由 [[ 太原铁路管理局 ]] 工程大队、 [[ 衡阳铁路管理局 ]] 桥工队和 [[ 天津 ]] 铁路管理局朔县工程处于1950年8月至1951年7月修复通车。至此,平旺至忻县段全部抢修通车。北同蒲铁路于1951年8月2日举行了全线通车典礼,当时的铁道部部长滕代远亲临剪彩。
===改造期===
1957年1月25日,北同蒲铁路技术改造工程开始。太原铁路管理局放弃了宁武至轩岗段家岭间90%的旧线路,另筑新线。新筑段家岭隧道长3345米,当时仅次于川黔铁路的凉风垭大隧道,为全国第二长大隧道,于1959年10月30日竣工。
20世纪80年代后期,北同蒲铁路进行了大规模的电气化改造,部分线路进一步取直,曲线半径加大,增加站线,更换重型钢轨,线路通过能力进一步提高,行车设备更加现代化。1983年6月开工,1989年7月31日开通。1992年4月1日,北同蒲铁路全部废除蒸汽机车牵引,改由 [[ 内燃机车 ]] 、 [[ 电力机车 ]] 牵引,成为晋煤外运的主要干线之一。
==现行装备==
宁武——原平:单线电气化,三显自动闭塞,60KG/M无缝钢轨,最小半径250M,最大坡道28‰。牵引机型SS4,牵引定数单机2200T,双机4000T,货车于宁武站加挂补机DF8B-5644。
太原北——榆次西:复线电气化,三显自动闭塞,60KG/M无缝钢轨,最小半径407M,最大坡道8.5‰。牵引机型SS4,牵引定数单机4000T。
榆次西——介休:复线电气化,四显自动闭塞,60KG/M无缝钢轨,最小半径800M,最大坡道6.4‰。牵引机型SS4;牵引定数双机5000T。
风陵渡——华山:单线非电气化,继电半自动闭塞,60KG/M无缝钢轨,最小半径800M,最大坡道13‰。牵引机型DF8B,牵引定数双机3700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