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彭德清

移除 9 位元組, 4 年前
生平述要
== 生平述要 ==
折叠 === 早年生活===
幼年丧父,家境贫苦,12岁入学,16岁辍学。大革命时期积极投身农民运动。
折叠 === 革命生活===1937年春,驻 [[ 漳州 ]] 的国民党157师合击闽粤边红3团,特委代理书记、红3团政委何鸣带的驳壳枪队 彭德清彭德清157 被157 师包围,部队被缴械,人员被带回漳州。不久何鸣从漳州回来,说已经同157师进行了停战抗日谈判,正逢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派来的姚铎也指示应与国民党军谈判,因此特委决定集中部队,何鸣未经特委研究,擅自答应157师,将部队集中在漳浦城。经谈判,红3团编入国民革命军,全团编为7个连。彭德清曾向特委报告:"157师正集中部队由漳州、平和向漳浦移动,城里的地主豪绅正在开会,要求157师缴我们部队的枪。"何鸣对此毫无警惕。部队进城的第3天,彭德清向特委报告157师的一个旅长,命令红3团到飞机场听训话。部队到了飞机场,157师少将政治部主任说要部队进行徒手训练,这是埋伏在机场的国民党部队将红3团部队包围,缴了红3团的枪,以后,红3团跑出来100多人。彭德清则到一个叫□仔的地方,发动群众拉队伍。
折叠 === 战争生活===
1947年初,彭德清是华东野战军1师3旅旅长,与敌第26师及第一快速纵队作战,该旅7团奉命攻击吴家庄,遭到敌军顽强抗击和反冲,敌军还出动了坦克。打坦克是一个新课题,彭德清闻讯将指挥所交给政委,立即来到7团阵地,指挥7团趁敌人反冲锋时,先把坦克放过来,一面集中火力消灭坦克后面的步兵,一面组织反坦克小组用炸药包、集束手榴弹炸坦克,效果很好,不久就攻克吴家庄。彭德清旅随即和1纵又伏击了第一快速纵队由坦克、炮车、汽车组成的队伍,大获全胜。
彭德清令第80师张□秀师长调整建制,整理战斗组织继续战斗,同时调孙瑞夫师长的81师主力会同第80师围歼新兴里地区之敌。军预备队第94师准备随时投入战斗。为准备第二步攻歼柳潭里之敌,第20军第59师暂归27军指挥。
1950年11月30日,陶勇亲临新兴里,指挥80师和81师主力和军属炮兵,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同时向新兴里之敌猛烈攻击,战士们蜂拥冲进美军的坦克防御圈内,与 [[ 美国 ]] 兵血肉相搏,并于次日拂晓,将敌压缩至狭小地区,敌第31团长 [[ 麦克劳恩 ]] 上校见伤亡惨重,待援无望,便在40余架飞机掩护下,以10余辆坦克为先导,沿公路向南突围。80师和81师在伤亡惨重、有些团队在只剩几十个人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战斗,冒着敌机轰炸奋勇投入追击,沿途围追堵截,又将该敌截歼大半,团长麦克劳恩上校被击毙。塞满了美国兵的一辆辆汽车在越过的长津湖时,湖面坍塌。接任团长指挥的弗恩中校等一部分美国兵被淹死。剩下的不到几百人,刚跑到后浦里、泗水里地区,又撞在81师的设伏网上,全部就歼。至此,美步兵第7师第31团、第32团第1营和师属第57炮兵营共1个加强团的兵力,全部被27军部队歼灭,俘虏该团官兵300余人。第31团团旗亦被缴获。这是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歼灭的唯一一个美国陆军团级单位的建制部队。
彭德怀闻讯大喜并驰电:"嘉奖第九兵团,嘉奖第27军。"
彭德清是交通部建立蛇口工业区的决策人之一,对特区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过特殊的贡献。
折叠 === 家乡建设===早在1979年春天,交通部就先走一步,对开发建设蛇口工业区进行试验,使蛇口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彭德清老部长是交通部建立蛇口工业区的决策人之一,对特区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过特殊的贡献。彭老部长以一个 [[ 厦门 ]] 同安人的特殊身份,关心和支持家乡的建设,让厦门特区能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979年中美建交后,台湾海峡的形势日趋缓和,恢复 [[ 台湾 ]] 海峡南北通航已提上日程。彭老部长对此十分重视,多次专门主持会议,分析研究海峡形势,具体制订航行计划及安全保等有关措施。1979年5月27日"眉山"轮首航台湾海峡,彭老部长日夜坐镇指挥封锁了30多年之久的台湾海峡航线通航获得成功,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折叠 == 退居二线==
彭老部长于1983年退居二线,此后,他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关心和支持家乡的建设。他十分熟悉厦门市情和同安县情,同安是厦门特区唯一辖县,面积、人口均居全市之半,要把厦门特区办得更快更好些,就必须增强对同安的支持力度。
1990年彭老部长回厦门,他诙谐地向邹尔均市长反映同安通讯落后,说想打个电话回老家都很难。邹市长很重视老部长提出的批评意见,提前把同安程控电话工程纳入计划。到1990年12月,总投资795万元人民币,建成面积4356平方米的程控综合大楼,从日本引进、开通同安至厦门480路数字微波设备,实现市话直拨和国内外长话全自动拨号。
彭德清彭德清1988年5月,彭老部长以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的名义在京接待 [[ 唐沙白 ]] 先生偕夫人白海棠女士,唐老先生采纳老部长的建议,当即决定投资20万元参与厦门航运电子仪器有限公司股份,并起草了一份会议纪要:为了赞助家乡振兴教育,培养人才,将每年所得的股息红利除留一部分作为扩大投资外,其余的拨给"唐沙白夫妇教育基金会"管理,基金用于奖励同安3所中小学的优秀教师和学生,随着基金的积累可逐步扩大奖励范围。唐沙白先生一家从1991年至1994年,共计捐资818万元人民币,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彭老部长每次回家乡,总带他主编的《中国航海史》、《中国船谱》和《中华海魂》等书籍分赠各大专院校、中学、单位及海内外乡亲。
历史上"金厦同一体联心,史缘悠久胞谊深",每届世界同安联谊会,都由有关国家、地区同安、厦门、 [[ 金门 ]] 乡亲组团参加。彭老部长不顾年近九秩,乃到家乡和 [[ 新加坡 ]] 参加过两届世联会,号召海内外乡亲发扬同安精神,爱同安,建同安。彭老部长和省里老同志伍洪祥、张连一起,向中央建议由同安向金门供水,"两门"(厦门、金门)直航。在他有生之年,他看不到这一天的到来,但他的骨灰撒入厦门、同安、金门交界的水域,他的英魂仍关注着家乡的建设,关注着祖国的统一大业。 
== 工作贡献==
彭德清同志政治坚定,品德高尚,具有云水襟怀,松柏气节。他经历过战争年代的出生入死,经历过经济建设中的艰难曲折,也经历过"文化大革命"中的长期迫害,但他意志坚强,无私无畏,处顺境而不骄矜,处逆境而不消沉,处困境而思奋进。他为人正直,刚正不阿,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彭德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