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21
次編輯
變更
约翰·福特
,無編輯摘要
[[File:约翰·福特2.jpg|缩略图|左|[https://baike.so.com/doc/5424174-5662391.html 原图链接]https://ent.yxlady.com/star/yuehanfute/about.shtml 图片来伊秀娱乐网]]]
[[约翰·福特]]出生于[[缅因州]]的[[伊丽莎白角]](Cape Elizabeth),是一个爱尔兰移民家庭中最小的孩子。1913年高中毕业后,跟随大哥Francis进入好莱坞电影界。跟他大哥一样,他把名也改成福特。在好莱坞的初期,福特担任了许多打杂的工作,甚至在1917年格里菲斯的名片[[《一个国家的诞生》]]中扮演一个3K党徒。然而他主要还是担任导演工作。他的早期影片大多数是西部短片,其中许多影片又由他的终生朋友牛仔英雄Harry Carey主演。作为导演,福特在1935年时来运转。当时,他说服了雷电华公司的制作总监Merian C. Cooper,让他用低成本把Liam O'Flaherty的小说The Informer[[《告密者》]]拍摄成电影。一部伟大的美国电影就这样诞生了该片一举夺得包括最佳导演在内的多项奥斯卡奖。福特也首次获得纽约影评人协会的最佳导演。二战时期,福特继续佳作连篇,例如[[《关山飞渡》]](1939) ,[[《愤怒的葡萄》]](1940,奥斯卡最佳导演),[[《青山翠谷》]](1941,奥斯卡最佳导演),并与其中几个演员结下深厚的友情。这些演员成为了福特旗下的得力干将。如约翰·韦恩,亨利·方达,维克托·麦克拉格伦,巴里·菲茨杰拉德以及沃德·邦德。此外,他还为海军拍摄了记录片,因[[《中途岛战役》]](1942)和[[《十二月七日》]](1943)还拿过奥斯卡奖。战后,尽管"骑兵"三部曲--[[《要塞风云》]](1948)、[[《黄巾骑兵队》]](1949)以及《边疆铁骑军》(1950)后来成为经典作品,但是福特还是因此受到一些尖锐批评而困扰。1952年因爱尔兰式喜剧[[《蓬门今始为君开》]]第四次夺得奥斯卡最佳导演。随后在1956年他导演了被认为是他最好的西部片[[《搜索者》]]。60年代福特继续为米高梅公司拍摄了西部史诗巨片[[《西部开拓史》]](1962)。此后,因为健康原因逐步减少导演影片.1973年获得AFI的第一个终生成就奖。1973年8月31日因癌症在加州去世。
=主要作品=
==导演作品==
=人物评价=
[[File:约翰·福特4.jpg|缩略图|左|[https://baike.so.com/doc/5424174-5662391.html 原图链接]https://ent.yxlady.com/star/yuehanfute/about.shtml 图片来伊秀娱乐网]]]
约翰·福特他总是喜欢在电影中表现美国西部男人们的生活,男人的困境与责任,男人的梦想与光荣,男人的弱点与忧伤。有人说,没有看过他的《搜索者》,或许就不算看过西部片。 提起西部片,有一位大师是无论怎么也绕不过去,他就是爱尔兰裔的美国导演约翰·福特。他是西部片的第一位大师,是他使得人们认识了什么是真正的西部片。但有趣的是,在他长达半个世纪的好莱坞生涯当中,曾经四次获得了美国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但却没有一次是因为西部片。 约翰·福特总是喜欢在他的电影里表现男人们的生活。在他的镜头里,男人们的困境与责任,光荣与梦想,还有他们的弱点和忧伤,一一如实地呈现。 在现实生活中,他也是个那样的男人。 约翰·福特从小就不太喜欢坐下来安安静静地读书,他渴望闯荡江湖。18岁中学毕业以后,他对大学不屑一顾,认为"这是一个男子汉闯荡世界的时候了",正巧,他的哥哥弗朗西斯·福特在好莱坞当导演,于是,他就跑去了好莱坞。但是好莱坞人才遍地,而他又无一技之长,工作实在不好找。约翰·福特在好莱坞最开始的一阵子混得煞是凄惨,给环球影业公司打杂:他每天按照导演的安排,跑前跑后地搬动各种人工搭景。 在格里菲斯的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里跑过几次龙套,给他的哥哥又做了一阵助理导演之后,约翰·福特的机会终于来了:在弗朗西斯·福特执导的某个西部片里,有一个"牧童落马"的镜头是约翰掌的镜,而这又被制片厂的老板一眼看中了。 一开始,约翰·福特并不十分引人注目,直到他在29岁那年,拍出了[[《铁骑》]]。 仅仅几年,福特就积累了大量的西部片经验,终于在1939年以"移花接木"的手法拍出了西部片的划时代的经典之作[[《关山飞渡》]]。影片改编自恩斯特·黑科斯的小说[[《前往罗斯堡的驿车》]],而小说的故事则是取材于法国作家莫泊 桑的短篇小说[[《羊脂球》]]。 桑的短篇小说[[《羊脂球》]]。[[File:约翰·福特3.jpg|缩略图|右|[https://baike.so.com/doc/5424174-5662391.html 原图链接]https://ent.yxlady.com/star/yuehanfute/about.shtml 图片来伊秀娱乐网]]] 美国西部,一辆载着妓女、银行家和逃犯的驿车在西部荒原穿越,他们一路上受到了印第安人的袭击和紧张的追逐。扣人心弦的情节和美国西部壮丽的山河,加上强大的演员阵容……这一切使得约翰·福特在电影史上登堂入室。 这以后,他又拍了几部片子,并且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因[[《怒火之花》]]、[[《万里回乡》]]和[[《青山翠谷》]]而三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他的电影生涯达到了荣誉的顶峰。[[《怒火之花》]]是根据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作家约翰·斯坦倍克的作品[[《愤怒的葡萄》]]改编,这是一部描绘美国大萧条时代下层民众背井离乡,到西部艰难生存的故事片。影片中完全现实主义的画面令人动容,尤其是塑造了一个母亲的形象,更是令人难忘。[[《青山翠谷》]]则是一部以矿工生活为题材的影片,为了拍摄真实的场景,约翰·福特甚至带着摄制组,远渡重洋,前往英国威尔士的矿区取景。 尽管他的文艺片让他连连获奖,但普通影迷们还是更喜欢看他的西部片--当然,制片厂的老板更乐于他的片子能卖大价钱。于是,战争结束之后,以少将军衔退役的约翰·福特重新涉足西部片,并拍摄了[[《我亲爱的克莱门丁》]]这样的西部片的新经典。这部影片里的一个"马棚决斗"场景更是被很多后来的西部片导演模仿。此后,他又以影片《沉静的人》第四次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小镇、驿车、酒馆、枪手还有决斗……西部片的经典样式,已经在约翰·福特的手里成形。 但大师就是大师,他从不满足,总是企图突破既有的模式。约翰·福特又以边疆骑兵队为题材,拍摄了有着浓郁的浪漫色彩的西部片"骑兵三部曲",大大拓展了西部片的广阔疆域。在他61岁的时候,又执导了一部极具思想深度的西部片--[[《搜索者》]]。在影片中,他塑造了一个与他过去的西部片中的英雄不一样的男人,一个内心充满了矛盾的人物。影片中,主人公找回了自己被印第安人抢走的侄女,但是他必须接受她已经变成了一个印第安妇女的现实。这仍旧是关于美国西部荒原的礼赞,所不同的只是人物的感情和内心世界更加复杂了。该片被誉为西部片历史上最好的影片,在新一代好莱坞电影人心目中具有无可取代的影响力,包括[[乔治·卢卡斯]]的[[《星际大战》]]、[[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第三类接触》]]、[[马丁·斯科塞斯]][[《出租车司机》]]等片中都直接提及或引用了[[《搜索者》]]的内容。 长江水总是后浪推前浪,1973年,[[约翰·福特]]因癌症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