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曲贡遗址

增加 18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曲贡遗址 ''' ,一般是指“曲贡文化遗址”,曲贡,在藏语里是“水塘”之意,“曲”就是水,“贡”则是堰塘。 [[ 曲贡村 ]] 因早先有个大水塘而得名,现在水塘早已消失,但村名依旧。1984年10月, [[ 西藏 ]] 考古学家在 [[ 拉萨 ]] 北郊 [[ 娘热山沟 ]][[ 曲贡村 ]] 的考古发掘,发现了4000年以前的 [[ 拉萨先民村居遗址 ]] ,分布在曲贡村和 [[ 军区总医院 ]] 北面的山坡下端,坡上是裸露的山崖,坡下是 [[ 拉萨河谷 ]] 地。村庄总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是西藏发现的海拔最高、年代最早、面积较大的多种文化并存的遗址之一。被誉为拉萨的“半坡”,连续三年的对遗址保存较好部分全都进行了发掘,取得了重大收获。
名 称 曲贡文化遗址
==发掘历程==
曲贡文化遗址和 [[ 石室墓墓地 ]] 最早发现于1984年11月, [[ 西藏自治区 ]] 文物管理委员会文物普查队在 [[ 拉萨北郊 ]][[ 娘热山沟 ]][[ 曲贡村 ]] 的一次文物调查中发现了散布在地表的一些文化遗物,发现了曲贡文化遗址。
1990年8月~9月,由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考古研究所 ]] 西藏工作队与 [[ 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 ]] 会组成联合发掘队,对曲贡文化遗址和墓地进行较大规模的发掘,有了重大发现。在第一阶段发掘的500平方米,就出土近万件文物。
这次发掘总面积达到2337.5平方米,清理了一批石室墓,出土大量文化遗物,基本弄清了遗址的面积、文化堆积的时代和性质。发掘结束后进行了初步整理,并于次年刊出了《 [[ 西藏拉萨市曲贡村新石器时代遗址 ]] 第一次发掘简报》等两篇发掘简报,发表于《考古》1991年第10期。
1991年8月,对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面积为75平方米。这次发掘了解到遗址早期自然破坏情况,摸清了洪水形成的冲沟对遗址的破坏性切割状况。
1992年6月~7月,对遗址又进行了第三次发掘,发掘面积为775平方米,主要目的是补充采集土样进行分析,同时对 [[ 石室墓 ]] 墓地的分布范围及破坏情况作进一步的了解。
==年代==
曲贡文化遗址年代下限为公元前1500年上下,上限为不晚于公元前1750年,年代跨度在距今3500至3750年之间。这是 [[ 西藏 ]] 首次发现的 [[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 —— [[ 卡若遗址 ]] 之后西藏境内的第二个经过科学调查和试掘的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
==发掘结果==
曲贡文化遗址连续三年的三次发掘,先后进藏参与这项工作的有10多人,发掘地区只是曲贡文化遗址的其中一部分,分两个区域进行,对遗址保存较好部分全都进行了发掘。发掘总面积为3187.5平方米,遗址区编为I区,发掘面积为587.5平方米; [[ 石室墓墓地 ]] 编为Ⅱ区,发掘面积为2600平方米。I区清理早期墓葬3座,灰坑22座,晚期石室墓12座。Ⅱ区清理晚期石室墓17座,祭祀遗迹2处,祭祀石台6座。遗址和墓地出土文化遗物1万余件,数量最多的是石器,其次是陶器、骨器,还有铜器以及大量动物骨骼。1999年由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出版了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 [[ 西藏自治区文物局 ]] 编著的《拉萨曲贡》考古报告,对曲贡文化遗址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总结与研究。
1991年,曲贡文化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遗址信息==
(1) === 居住方式=== 
1991年,考古学家在一处因取土而破坏的地面发现了一处居住遗迹。这是一个方形建筑基址,有石块砌成的壁面,居住面上散落着大量的木炭与草木灰。从中发现的木炭标本经测定,年代测定为距今3115年。
(2) === 丧葬制度=== 在曲贡文化遗址的晚期文化遗存的西北方向约300米处,发现一处 [[ 石室墓 ]] 墓地,总面积为6500平方米,发掘出土坑石室墓29座,墓葬形制为竖穴土坑式,平面形状有长方形和方形两种,墓坑内一般用砾石块堆垒成壁,墓葬中有石椁,葬式主要是二次葬和屈肢葬。还发现了人祭和牲祭遗迹。 ===居民特征===
(3)居民特征:曲贡文化遗址的墓葬内出土的一具人的完整头颅骨,与现代 [[ 西藏 ]] 东部的居民体质特征相近。 [[ 曲贡 ]] 人是 [[ 拉萨河谷 ]] 地带的土著居民,他们创造的文化为高原腹地的古代 [[ 土著文化 ]]
==农业发展==
[[ 曲贡 ]] 居民,已经有了以农耕为主、畜牧为辅的经济生活传统。遗址出土的绵羊、牦牛和狗的遗骸,表明农牧结合的模式在 [[ 西藏 ]] 地区很早就出现了,当时有家蓄饲养的存在,这也表明西藏农牧民对世界畜牧业的发展曾经做出过很大的贡献。
文化遗址还出土了梳形器10多件,它既不像梳,也不是锯,梳形器表明曲贡人有了在畜牧经济基础上的毛织工艺,他们已能生产毛毯之类的御寒产品。类似的梳形器在 [[ 新疆 ]] [[ 甘肃 ]] [[ 青海 ]] 地区的古文化遗址中也有一些发现,它表明古代西部民族拥有相似的毛织工艺。
在早期文化遗存中,出土了多种器形的粉碎谷物的工具,石磨盘50件,磨石(磨棒)44件和石杵7件和一些双肩石铲。表明了4000年前 [[ 拉萨 ]] 一带农业经济已经产生,出土了三千年前的陶制酒杯,这些酒杯大多以夹细沙的黑陶为主,且表面打磨得非常光滑,器壁上刻画了一些几何纹。
除了农耕和畜牧,遗址出土的两件网缀和鱼骨也说明了曲贡人的另外的经济途径是捕鱼及狩猎。他们的狩猎工具有矛头和箭簇,箭簇包括骨簇和铜簇。遗址也发现了许多野生动物骨骸,种类有马鹿、麝、野猪、藏野驴等。
曲贡文化遗址的石器以打制石器占85%,以石片石器为主。许多石器上涂抹有红色矿物颜料,主要有敲砸器、砍砸器、砍斫器、斧形器、凿形器、切割器、刮削器、尖状器、尖琢器、石钻和石镞等,可用于砍、砸、削、锥、刺、磨等各种用途。
见到少量细石器标本,多见细石叶,但也填补了 [[ 西藏腹地 ]] 细石器的空白。出土的磨制石器和玉器,采用了穿孔和抛光技术,主要有梳形器、锛、镞、刀、齿镰、重石、研色盘、磨盘与磨棒等。
===骨器===
===陶器===
曲贡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是曲贡居民的主要生活用具,有夹砂陶和泥质陶两种。出土陶片多达五万余片。陶色以灰色为主,其次为表面磨光的黑色或红褐色陶。纹饰非常丰富,以刻划纹为主,也有锥刺纹、锯齿纹、弦纹等。上限年代约为距今4000年,下限年代可能晚至吐蕃时期。制陶多为手制,不但多数陶器的修整采用慢轮技术,而且采用非常精致的“磨花工艺”,这不仅是单纯的坯体表面处理,而且是一种器表装饰的特殊技术。这是 [[ 曲贡 ]] 人独到的艺术创造。
==金属冶炼==
曲贡文化遗址也出土了一些小件青铜器,青铜镞。铜镞为消耗品,以铜铸镞表明当地当时的青铜冶铸业已有了相当的发展。铜镞合金成份配置合理,表明当时已有较为发达的冶金科学理论。铜镞形态较为原始,遗址上还见到形状相同的玉镞,表明它应属当地产品。可以初步推定,大约在距今4000年前后, [[ 青藏高原 ]] 的先民已经开始跨入青铜时代。
===装饰器物===
主要有骨质、石质、陶质等三种
曲贡文化遗址出土的刻槽骨片上涂有红色颜料,这种装饰品上涂朱的作法在西藏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装饰品形式。经测试,曲贡先民所使用的红色颜料均为赤铁矿(赭石),成份以铁的氧化物为主。此外,带有对称四齿的磨光骨片亦较有特色,在形式上可能具有一定象征意义,而陶质制品的出现,则说明新石器时代高原的装饰品在材料上也有了新的发展。
曲贡文化遗址出土的刻槽骨片上涂有红色颜料,这种装饰品上涂朱的作法在[[西藏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装饰品形式。经测试,曲贡先民所使用的红色颜料均为赤铁矿(赭石),成份以铁的氧化物为主。此外,带有对称四齿的磨光骨片亦较有特色,在形式上可能具有一定象征意义,而陶质制品的出现,则说明新石器时代高原的装饰品在材料上也有了新的发展。
==先民生活==
在那个久远的年代里,曲贡人已有熟食的传统,食物来源丰富,进食用的陶器有薄胎的碗、杯、豆等,小巧精致。盛贮器有双耳罐,取水器有高领罐。
===历史价值===
证明 [[ 拉萨 ]] 周围至少早在四千多年之前,已经有人类居住。4000年前的 [[ 曲贡村 ]] 民,已经具有了以农耕方式为主,畜牧为辅的经济生活传统,由于曲贡文化遗址的年代位于原始社会和奴隶制社会的过渡时期,所以该遗址的发掘,对研究西藏早期历史和丰富完善西藏原始文化序列具有重要意义,证明 [[ 西藏高原 ]] 的远古先民已创造了 [[ 西藏古文化 ]]
===曲贡文化===
曲贡文化遗址完整地展示了雪域高原4000年前 [[ 新石器晚期 ]] 一支高度发达的农耕部落文化,以该遗址为代表而命名的考古文化被发掘者命名为“ [[ 曲贡文化 ]] ”。它是一种独特文化类型且受外界影响较小的土著文化。
==视频==
78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