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厭食症

增加 41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診斷標準==
*攝取的熱量低於需求,導致顯著的體重下降
1. 暴食行為一再發作,也就是在各自獨立時段內,攝取大量食物。<br>
4. 至少在3個月內,平均每週有兩次的暴食行為。<br>
5. 持續過份關心自己的體重 ,對體重的增加或變胖有嚴重的恐懼感。 <ref name="doctoryin"> [http://www.doctoryin.com.tw/mind_bookstore_file/dr_yin_bookstore/another/eating.htm]</ref>
==特徵==
體溫升高<br>
血膽固醇下降<br>
 
==提早警覺厭食症的發生==
*開始不和家人一起吃飯<br>
*突然開始細分食物、挑食<br>
*明明沒吃多少東西,卻突然開始劇烈運動<br>
*體重變化極端<br>
*注意力不足、經常疲勞<br>
==疾病原因==
早期厭食症被認為是心理因素引起,經過研究後才發現其複雜性。如以生理學的角度來看,人體是否進食取決腦部下視丘中,飽食中樞與餵食中樞所發出的訊號而定,是以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對於飲食行為影響很大,臨床研究就發現,厭食症患者的腦脊髓液中,血清張素明顯比一般人要低。而造成此一功能失調的原因可能出在心理因素。 日本[[東京大學]]醫學教授吉內一浩提出 升學考試壓力、環境變化、遭遇霸凌、事業失敗、失戀、挫折等,都可能成為厭食的契機,「一直很努力的資優生」和「不善表達意見、喜歡隱藏不安與不滿的人」,是特別容易厭食的類型。<ref name="早安健康">{{cite web |url=https://www.edh.tw/article/19929| title= 厭食症如何康復?專家揭厭食症原因與症狀 | language=zh | date=2019-05-10 | publisher=早安健康 | author=早安健康編輯部 | accessdate=2019-12-04}}</ref><ref name="元氣網"/>
以社會學而言,西方社會強調瘦才是美,造成婦女普遍對自己的體重不滿意。
==爭議==
===非全然由心理因素而起,與新陳代謝也有關===
刊登在科學期刊《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的研究團隊將約1萬7千名厭食症患者的基因,與超過5萬5千名健康對照者的基因對比,發現當中有8種將厭食症與常見心理疾病,如 [[ 焦慮症 ]] (anxiety), [[ 憂鬱症 ]] (depression)和 [[ 強迫症 ]]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聯繫起來的基因,同時也與人體脂肪燃燒、身體活動及帶有對 [[ 第二型糖尿病 ]] 的抵抗力有關。
領導這項研究的[[英國]][[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遺傳學家布林(Gerome Breen)表示:「這項研究的意義在於,我們不能將厭食症或是其他飲食障礙,單純視為精神或心理疾病治療。研究中,參與者的代謝功能看似正常,但其與代謝有關的基因,卻和精神病基因相互結合,進而提高罹患厭食症的風險。約有一半比例的厭食症源自遺傳基因,另一半則與患者生活經歷等其他因素有關。厭食症與焦慮、憂鬱、強迫等症狀有預期的關聯性,但它同時明顯與人體代謝健康有關,這是未曾於其他精神疾病看過的情形。
6,6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