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甘谷县

增加 164 位元組, 4 年前
甘谷脊兽
===甘谷脊兽===
甘谷 [[ 脊兽 ]] 为传统民间工艺,始于清末,传承至今,已有130余年历史,尤以 [[ 新兴镇 ]] 永安村最为驰名,现有从业人员1000余人。脊兽是古老的民间工艺,是中国古建筑外部屋顶的造型艺术,是古建筑最有代表性和艺术特色的组成部分。它象征着建筑等级。甘谷脊兽历史悠久,盛名远播,享誉西北。
明清以来,甘谷脊兽艺术有了极大的发展。 [[ 渭河 ]] 北岸的永安村(俗称土桥子)是主要的生产基地,生产宗教脊兽的历史悠久。县内有"土桥子的瓦碴,双碾子的泥, [[ 史家坪 ]] 的秀才多如鱼"的民谣。 [[ 永安村 ]] 主要生产宗教建筑脊兽和民用砖瓦,多半农户有生产作坊,而被称为"张大兽"的张海家族最为知名。
[[ 张海 ]] (1874-1956年),字子寿,自幼学习脊兽艺术,一生捏制脊兽,闻名陇上,人尊其为"张大兽"。早年 [[ 渭源 ]] [[ 陇西 ]] [[ 宝鸡 ]] 等地拜师学艺,与 [[ 陕西 ]][[ 张德高 ]] [[ 北京 ]][[ 王勤 ]] 等名师切磋技艺,取多家之长,生产的脊兽庄重典雅,捏制的 [[ ]] [[ ]] [[ ]] [[ ]] [[ 狻猊 ]] [[ ]] [[ 瞅儿 ]] [[ ]] [[ ]] [[ ]] [[ ]] 等脊兽,莲、梅等植物花卉,千姿百态,妙肖有生意。其制作的脊兽广饰于 [[ 甘肃 ]] 境内以及邻境的 [[ 名山寺 ]] 观及乡绅名宦大户人家屋宇,艺名远扬陇上。1932年,次子 [[ 张全盛 ]] 捏烧的脊兽用于 [[ 陇西 ]][[ 首阳山 ]] 伯夷叔齐殿顶,品奇艺高,颇得民众称道,有名士书匾“巧成天然”。
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宗教自由和对传统古建筑文化的重视,脊兽行业,勃然兴盛, [[ 张大兽 ]] 的子孙仍操祖业,用画幅、卡片上的图形作蓝本,捏制的 [[ 脊兽 ]] 形式更为多样,形象更为生动。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工艺技术上有所创新。l984年,张大兽的三世 [[ 孙仁义 ]] [[ 高义 ]] [[ 西来 ]] 及四世 [[ 孙云中 ]] [[ 启云 ]] [[ 河南 ]] 引进琉璃挂釉技术,使甘谷脊兽在工艺创新上更上一层楼。张大兽的族孙 [[ 新灵 ]] 捏制的狮盖熏炉竹节笔筒、花瓶、非常雅致;花卉、鱼蟾活灵活现; [[ 弥勒佛 ]] 坐像大腹便便、笑口哈哈, [[ 净水观音 ]] 站像玉体飘洒,形神兼备。
“甘谷脊兽”工艺美观大方、庄重典雅、光泽晶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及浓郁的乡土气息,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古建艺术中的奇葩。制作的蛟龙踏云、二龙戏珠、孔雀戏牡丹、鸳鸯闹莲等工艺品深受用房喜爱,畅销陕、甘、宁、青、新及 [[ 东南亚 ]] 等地。2004年“甘谷脊兽”被甘肃省列入“民族民俗文化保护工程项目”之一。
===甘谷高台===
78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