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武当山

增加 200 位元組, 4 年前
武当道教
武当道教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流派,是“以武当山为本山,以信仰真武——玄武,重视内丹修炼,擅长雷法及符箓禳,强调忠孝伦理、三教融合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道教派别。
真武,即元武,“元”通“玄”,故又名玄武。宋真宗 [[ 赵恒 ]] 因避所尊圣祖 [[ 赵玄朗 ]] 名讳,改玄武为真武,尊为“佑圣帝君”。据《真武本传神咒妙经》记,玄武是 [[ 太上老君 ]] 八十二化身,在武当山修炼42年,功成道满,升天成神,被 [[ 玉皇大帝 ]] 封为“玄天上帝”等,镇守北方,因此,武当山被道教尊为玄天真武上帝的修炼圣地。
武当山在春秋至汉代末期,已是古代宗教重要活动场所,许多达官贵人到此修炼。诸如:周大夫 [[ 尹喜 ]] [[ 汉武帝 ]] 的将军 [[ 戴孟 ]] ,著名方士、炼丹家 [[ 马明生 ]] 、阴长生曾隐此山修炼。东汉末期道教诞生后,武当山逐步成为中原道教活动中心。
汉末至南北朝时,由于社会动荡,数以百计的士大夫或辞官不仕、或弃家出走,云集武当辟谷修道。同时,出现了有关真武的经书。晋朝的谢允、徐子平,南北朝的刘虬等均弃官入山修炼。《誓愿文》记,被佛教尊为“天台宗三祖”之一慧思,六朝时入武当山访道。《神仙鉴》记,蜀汉军师诸葛亮曾到武当山学道。
[[ 隋唐 ]] 时期,武当道场得到封建帝王的推崇,促进了武当道教的发展。李唐自称为老子的后裔,认为老子是李唐的祖宗,扶持和崇奉道教,使之成为三教之首。而使武当道教受到皇室重视的还是 [[ 姚简 ]] 。唐贞观年间,天下大旱,飞蝗遍地,皇帝下诏于天下名山大川,俱未感应。武当节度使姚简奉旨在武当山祷雨而应,敕建五龙祠,这是皇帝在武当山敕建的第一座祠庙。此时,许多著名高道隐居武当山修道,如:姚简、 [[ 孙思邈 ]] [[ 陶幼安 ]] [[ 吕洞宾 ]] 等。唐末,武当山已被列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九福地<ref>[http://wuxizazhi.cnki.net/Search/SHWZ201201002.html 道教洞天福地——武当山],吾喜杂志</ref>。
宋元时,由于封建统治者极力推崇和宣扬武当真武神,使真武神的神格地位不断提高,促使武当道教的形成和在社会上的影响日益扩大。 [[ 宋真宗 ]] 于天禧二年(1018年),加封真武号为“真武灵应真君”,令建祠塑像崇祀,将五龙祠升为观。 [[ 宋仁宗 ]] 推崇真武为“社稷家神”,并建真武庙塑像崇祀。 [[ 徽宗 ]] [[ 宁宗 ]] [[ 理宗 ]] 等都为真武封号,虔诚祭祀。著名道士 [[ 邓若拙 ]] [[ 房长须 ]] [[ 谢天地 ]] [[ 孙寂然 ]] 等入山修道,宣传道径,使武当道教得到进一步发展。
元朝时,道教深受元朝统治者的恩宠,武当山成为元朝皇帝“告天祝寿”的重要道场,武当道教得到充分发展。在民间,朝山进香信士很多,香火很旺。“三月三真武圣诞节士女会者数万,金帛之施,云委川赴”。著名道士 [[ 汪真常 ]] [[ 叶云莱 ]] [[ 张守清 ]] 等迅速发展教团组织,武当道教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武当山成为与天师道本山龙虎山齐名的道教圣地。
明代,武当山一直被历代皇帝作为“皇室家庙”来扶持,并把武当真武神作为“护国家神”来崇祀,武当山的地位升华到“天下第一仙山”,位尊五岳之上,成为全国道教活动中心,呈现出二百多年的鼎盛局面。
明太祖 [[ 朱元璋 ]] 崇奉真武神,为后裔诸帝崇奉真武神奠定了基础。把武当道教推向全盛的皇帝则是明成祖朱棣。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初封 [[ 燕王 ]] ,就藩北京,镇守北方。朱元璋去世后,其长孙 [[ 朱允炆 ]] 继位。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兴“靖难之师”,一举夺取他侄儿朱允炆的政权。为巩固政权,朱棣自称真武保佑他和他父亲取得天下,他为报神恩,于永乐十年(1412年)遣隆平侯 [[ 张信 ]] 、驸马都尉 [[ 沐昕 ]] 、礼部尚书 [[ 金纯 ]] 、工部右侍郎 [[ 郭琎 ]] 在元代旧址上建成9宫9观等33处庙宇。继成祖后,明朝历代皇帝、皇亲贵族、地方官吏、四方信士又在这里兴建和扩建庙宇。
[[ 明世宗 ]][[ 朱厚熜 ]] 又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遣臣率湖广军民在武当山进行大规模重建和扩建,使武当道教宫观空前宏大。明朝皇帝为直接统治武当道场,自成祖始,历代都遣内臣(太监)和藩臣提督武当山的一切事务,直接对皇室负责。成祖从全国钦选400名道行高著的道士到武当山办道,又从中钦选23名德高望重的道士授为正六品提点,具体管理各大宫观。同时,把武当山数百里山场赏赐道教,调555名(户)犯人到此耕种,供赡道士。
[[ 永乐 ]] [[ 隆庆 ]] 年间(1403年—1572年)曾遣22名内臣、48名藩臣住山提督,钦授予提191名,分管各宫观。到嘉靖(1522年—1566年)时,全山各大宫观有道士少则三四百人,多则五六百人,全山有道官、道众、军队、工匠等一万余人。朝武当者人流不绝。明代 [[ 张开东 ]] 在《大岳赋》中描述其盛:“踵磨石穿,声号山裂。”可见当时的繁荣景象。
清代统治者偏重佛教,不重视道教,因此,武当道教日趋衰落。但在民间,各地信士到武当山的进香活动仍旧十分兴盛。民国时,国民党地方政府曾准备开发武当山,但由于国家动乱,资金不足,武当山更加衰败。到解放前,到处是破庙残基,狼藉一片。教团组织日衰,宗教活动几乎停止。
新中国成立后,常和政府奉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武当道教发生了很大变化。道众们恢复了政党的宗教活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武当道教协会组织,制定了《武当山道教协会章程》和各宫观管理制度,国务院把紫霄宫、太和宫收归武当山道协管理,并作为重点宗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1997年,湖北省政府将 [[ 五龙宫 ]] [[ 清微宫 ]] [[ 琼台 ]] 中观移交武当山道协管理。道教活动井然有序。武当道人在政治上也有了一定的地位。 武当山道协负责人先后被选为丹江口市、十堰市政协副主席, [[ 湖北省政协常委 ]] [[ 全国政协委员 ]] 。 武当山道协成立以来,投资上千万元,对太和宫、紫霄大殿、 [[ 御碑亭 ]] 、禹迹池、琼台中观等古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使之焕然一新。加强道教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
1992年9月,成功举办了“中国武当道教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不断与 [[ 意大利 ]] [[ 新加坡 ]] [[ 泰国 ]] [[ 马来西亚 ]] 等国家,以及 [[ 台湾 ]] [[ 香港 ]] [[ 澳门 ]] 等地区的道教组织进行道教文化交流和武当武术交流,扩大武当道教在海内外的影响,使武当道教文化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武当古建===
250,28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