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邵美成

增加 2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邵美成]]'''(1931年- ) ,男,[[ 上海 ]] 人。中国近现代物理化学家与化学教育家。   长期讲授结构化学、物理化学、X射线晶体学与生命化学等课程。研究工作以X射线单晶衍射法研究过渡元素化合物的结构化学为主,成果涉及EDAT螯合物,钒钼多核簇,钌、铁等金属有机物,磁性多核锰的结构化学与晶体化学键价法,极小函数法的应用等。   对若干蛋白物与药物的研究亦有所关注。
==个人简历==
*1931年4月11日 出生于上海市。
*1950年-1952年 [[ 清华大学 ]] 化学系一、二年级学习。
*1953年-1955年 [[ 北京大学 ]] 化学系三、四年级学习。
*1955年-1959年 北京大学四年制研究生,主攻晶体化学研究。
邵美成1931年4月11日出生于上海,父[[邵志刚]]、祖父[[邵力子]],祖籍浙江绍兴陶堰,母[[杨之英]]浙江萧山坎山镇人。
他青少年的经历极其坎坷。父是1926年中共派遣到莫斯科中山大学的首批成员,曾任少共国际书记,婚后不久流亡欧洲,于1931年冬在罗马遇刺身亡。
 
他幼年随母在沪生活,其间去西安半年,岁末遇变,成为西安事变小当事人,次年又遇淞沪事件短期返浙避难。
 
二战爆发后,母子在沪生活困难,绕道香港、海防、昆明到重庆找祖父,当时邵力子出使苏联在即,他鼓励儿媳改嫁,由于[[右任]]证婚与[[吴元坎]]结婚。
 
1941年冬他随母及继父去香港,未及一个月,又逢日本攻打香港,香港18天的攻防战中他亲临其境,其后又深夜偷渡水域途经新会、梧州、柳州、桂林返回重庆,经受了长程逃难的煎熬。
 
1942年邵美成入重庆广益中学附小后不久,母与继父去印度德里谋生。这样,从未见过生父而母亲又改嫁远离,实处于半孤儿状态的他从11岁起就在教会学校广益中学开始了连续六年半相当清苦的住校生活。
 
少年即遭遇的种种逆境磨练对他一生影响深远,使他对国情与社会有较深刻的认识,激励了他不畏艰苦奋发自立自强性格的形成,他思想开明,崇尚以诚待人的准则。
 
他在广益中学和1948年转学的南京中大附中和上海中华理科中学学习上一直名列前茅并任学生会副主席、主席等,他因品学兼优屡获全免或半免学杂费的奖学金奖励。
 
1949年春邵美成在中理中学加入地下进步青年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联合会,积极参与了上海解放前后进步学生的多项活动。
 
1950年他在统考中以清华大学化学系首名成绩被录取,越二年因院系调整转入北大,在北大团委会任秘书长等职。一年后在化学系三、四年级学习至毕业。在大学高年级他酷爱物理化学专业,对晶体化学、胶体化学等分支领域兴趣甚浓。
 1955年起他师从唐有祺教授攻读四年制研究生,进行单质硫、硒变体、P4S3的晶体结构(北京大学学报 1956,1956(2):233)、Sommelet反应中间物等体系的探索,后又主攻EDTA螯合物的结构研究,选题前沿性甚好,但当时条件艰辛亦屡受干扰,<ref>他坚毅地将此项研究持续至60年代</ref>。
==执教生涯==
邵美成研究生毕业后在北大执教整40年。1962年、1979年、1985年、1986年起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讲授晶体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生命化学、X射线晶体学与无机结构化学等课程,编撰《结构化学》等书三部。
 
70年代有过建设江西德安化肥厂和对北京、兰州几十个化工厂进行社会调查、现场教学和参与生产实践的经验。
 
80年代、90年代多次参与或主持教委系统在承德、郑州、北京等地举办的结构化学学习班、单晶衍射技术培训班及部办暑期化学学校的教学,应深圳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防化学院、科学院研究所之邀进行结构化学、X射线晶体学课程的讲授。
 
在基础教学中邵强调要掌握学科的核心概念及其应用,提倡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其风格在《[[熵的概念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化学通报,1974(2):56)等文中有所反映。
 
40年中邵累计参与培养的各类学员[[张德纯]]、[[宋时英]]等2400余人,指导[[张永健]]、[[来鲁华]]等硕士12名,[[黄桂清]]等博士7名。1992年起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学术贡献==
在社会学术工作方面,邵美成长年积极参与中国化学会、中国晶体学会、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及国际晶体学联合会(IUCr)等系统的学术组织活动。   他连任多届化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兼司库及任化学学报、化学通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有机化学、物理学报、结构化学、分子科学等期刊编委、常务编委多年,年均审稿百篇以上,风格严谨、细致。他曾7次参与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培训工作,两度获教委和科协颁发的表彰奖 。1993  1993 年因多年参与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调研获国家科委表彰,另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物理化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他是科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调查报告《物理化学》一书的主要组织者与撰写人 之一。 他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当代化学前沿(任编委)、化工百科全书、化学化工大辞典四种综合工具书撰写X射线技术、晶体化学方面共195 项条目,逾11.4万字。 1986年他全面筹备和主持了IUCr小分子委员会首届"分子结构会议"在北京的组织工作,是会后1988年牛津出版社出版《Molecular Structure》一书的三编委 之一。
他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当代化学前沿(任编委)、化工百科全书、化学化工大辞典四种综合工具书撰写X射线技术、晶体化学方面共195 项条目,逾11.4万字。1986年他全面筹备和主持了IUCr小分子委员会首届"分子结构会议"在北京的组织工作,是会后1988年牛津出版社出版《Molecular Structure》一书的三编委之一。1987 1987 年在唐有祺团长领导下在第十四届IUCr大会(澳,Perth)上他出面代表中国代表团参与与美国竞争第十六届IUCr大会主办权的答辩,其后作为第十六届IUCr大会组委会主席参与了1989年夏IUCr在英国总部的工作会议、1990年第十五届IUCr大会(法,波尔多)并主持了1993年8月在北京举行第十六届IUCr大会的开幕式。<ref>1987年起邵美成连任两届IUCr教育委员会委员。</ref>
==主要论著==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 中国近现代 物理化学家]][[Category: 中国 化学教育家]]
[[Category:科學技術人物]]
[[Category:化學家]]
[[Category:中國人]]
129,54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