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贾宝玉

增加 97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他很少接触做官的父亲,畏之如虎,敬而远之。家长从小把他交给一群奶娘丫鬟。那些围绕着他,各以一颗纯真的心对待他的丫鬟,才是他的启蒙老师。丫鬟们的深挚纯洁、自由不羁的品格感染着他,她们由于社会地位所遭到的种种不幸也启发着他。在贾宝玉的直感生活里,她们和那些以世俗男性为主的居于中心统治地位的势力,在每一点上都形成鲜明的对照:聪明和愚蠢,纯真和腐朽,洁净和污浊,天真和虚伪,善良和邪恶,美好和丑陋。贾宝玉在这样的环境里,逐渐形成自己思想感情的爱憎倾向。
[[File:贾宝玉6.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8%B4%BE%E5%AE%9D%E7%8E%89/59563/16373422/7e3e6709c93d70cff37468bcf8dcd100bba12bf1?fr=lemma&ct=cover#aid=16373422&pic=7e3e6709c93d70cff37468bcf8dcd100bba12bf1 原图链接]贾宝玉]]
==人物分析==
===基本概述===
一方面,以男子为中心的贵族社会是那样虚伪、丑恶和腐朽无能,使他因自己生为男子而感到终身遗憾;另一方面,少女们的纯洁美好又使他觉得只有和她们在一起才称心惬意。他也曾被送到家塾去读四书、五经,但家塾的内容和风气是那样的腐朽败坏,那些循着这个教育路线培养的老爷少爷们是那样的庸陋可憎,他对于封建教育的一套,在感情上就格格不入。
 
[[File:贾宝玉6.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8%B4%BE%E5%AE%9D%E7%8E%89/59563/16373422/7e3e6709c93d70cff37468bcf8dcd100bba12bf1?fr=lemma&ct=cover#aid=16373422&pic=7e3e6709c93d70cff37468bcf8dcd100bba12bf1 原图链接]贾宝玉]]
他很少接触做官的父亲,畏之如虎,敬而远之。家长从小把他交给一群奶娘丫鬟。那些围绕着他,各以一颗纯真的心对待他的丫鬟,才是他的启蒙老师。丫鬟们的深挚纯洁、自由不羁的品格感染着他,她们由于社会地位所遭到的种种不幸也启发着他。在贾宝玉的直感生活里,她们和那些以世俗男性为主的居于中心统治地位的势力,在每一点上都形成鲜明的对照:聪明和愚蠢,纯真和腐朽,洁净和污浊,天真和虚伪,善良和邪恶,美好和丑陋。贾宝玉在这样的环境里,逐渐形成自己思想感情的爱憎倾向。
警幻仙姑称贾宝玉是“吾所爱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他是怎样成为天下第一淫人的?书中除明写他与袭人发生过性关系外,也描写他喜欢吃女孩子嘴上胭脂。在大观园里他与多少女性发生过性关系,实无法统计。贾宝玉不但喜欢女孩,也喜欢男孩子,是同性恋,男既有秦钟,又有蒋玉函。这里的“淫”我们不妨看做多情的意思。对于宝玉这个人物的一个定位:情僧。他爱这世间的万事万物,他对大观园里的丫鬟有怜爱,同情她们的遭遇,肯定她们的纯真美好;他爱男子,书中的男子多是“泥做的骨肉”,只有北静王、蒋玉菡、秦钟和贾宝玉例外;他爱物,在晴雯撕扇子这一情节可以体现出宝玉的爱物之情;他爱着林妹妹,因她“从不说那些混账话”、因她的“咏絮才”……在那样一个大观园里,只有黛玉才是宝玉的知己,为宝玉提供了一个可以停泊的港湾。
 
[[File:贾宝玉8.jpg|缩略图|左|[https://baike.baidu.com/pic/%E8%B4%BE%E5%AE%9D%E7%8E%89/59563/16373424/e4dde71190ef76c6b437b8f09f16fdfaae516707?fr=lemma&ct=cover#aid=16373424&pic=e4dde71190ef76c6b437b8f09f16fdfaae516707 原图链接]贾宝玉与林黛玉]]
==嘲贾宝玉二首==
===注释===
1.皮囊——外表,长相。佛家称人的躯壳为臭皮囊。
 
2.草莽——杂草,无用之物。这句意思是:肚子里没有儒家那套仕途经济学问。
11.莫效——不要效法。
[[File:贾宝玉9.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8%B4%BE%E5%AE%9D%E7%8E%89/59563/16809172/e7cd7b899e510fb310f18621da33c895d0430c9f?fr=lemma#aid=16809172&pic=e7cd7b899e510fb310f18621da33c895d0430c9f 原图链接]贾宝玉]]
===鉴赏===
曹雪芹当然不可能有明确的阶级意识,但他显然是感受到了贾府内外的种种矛盾是跟这个家族的衰败分不开的。他在《红楼梦》里描写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矛盾,封建制度的维护者与地主阶级的叛逆者之间的矛盾以及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这些矛盾彼此联系,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如果不是从抽象的教条出发,而是从《红楼梦》的实际内容和具体的艺术描写出发,那就应该承认,在诸种矛盾中处于中J白地位的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与地主阶级的叛逆者之间的矛盾。
贾宝玉生活于其中的那个贾府,表面上还呈现出一种“峥蝶轩峻”、“蓊蔚洇润”的气象,内里却是矛盾重重,危机四伏。在种种危机中,后继无人是最大的危机。这一点,曹雪芹在第二回里借冷子兴之口明明白白地告诉了我们。他认为,象这样的贵族之家,儿孙的“一代不如一代”,是要比因安富尊荣、追求享乐而造成的经济上人不敷出、内囊渐尽更为严重的“一件大事”。儿孙“一代不如一代妙,后继无人,确实是封建制度已经从内部腐朽、不一可救药的重要标志。曹雪芹对于贵族家庭生活的这一独特感受,对他构思这部伟大作品,确定主要情节线索,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五回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姑受宝玉的祖宗宁荣二公的“剖腹深嘱”,警戒宝玉“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以求不“见弃于世道”,而结果宝玉却深负了警幻“一番以情悟道、守理衷情之言”,在迷津前没有“作速回头”,终于堕入了万丈深渊。   这段写得迷离恍惚的文字大可值得注意,它以象征的手法预示给读者小说的构思和后文情节的发展。
就是在这种儿孙“一代不如一代”的条件下,由于贾宝玉在这个家庭中的地位,再加上他的聪明颖悟(虽然在书中他常常被称为呆子,曹雪芹却多处写到他的敏慧),便成了这个家庭的“中兴”希望。他在贾府里受到上上下下那么多人的尊宠钟爱,包括贾政的严厉管教在内(“恨铁不成钢”也是爱的一种特殊表现),多半就出于这种原因。
[[File:贾宝玉01.jpg|缩略图|[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1884050100cto3.html 原图链接]贾宝玉]]
==社会背景==
济结构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这一切,不仅使正殷切期待着他将来振兴家业的统治者感到绝望,而且使他们感到威胁。封建正统派的代表人物贾政,最早感到了这种威胁。他对宝玉大施挞伐,甚至要结果他的性命,就是在这种威胁面前所产生的一种绝望和恐俱情绪的表现。
曹雪芹通过地主阶级的叛逆者与封建制度的维护者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封建末世思想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反映了新旧两种思想的尖锐对立,是很深刻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指出:“在阶级斗争接近决战的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的、整个旧社会内部的瓦解过程,就达到非常强烈、非常尖锐的程度。” 很显然,贾宝玉这样的具有新的思想的新的人物的出现,正是地主阶级和封建社会内部分化瓦解过程的产物。
封建家族没落颓败的客观形势,把贾宝玉推到了这个家庭内外种种矛盾的中心地位,他的活动既受到这些矛盾的影响和制约,又直接间接地牵动着这些矛盾的发展。而林黛玉跟他基于思想一致的结合,就更加强了他的这种地位和跟周围环境的冲突。这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能成为《红楼梦》的主人公,而宝黛爱情悲剧能够构成这部反封建的古典名著中心情节的重要原因。
除了这种比较集中的描写以外,作者更多地是通过丰富而真实的细节描写来展示。第二十八回,写贾宝玉要看薛宝钗左腕上笼着的一串红麝串子。宝钗因肌肤丰泽,一时褪不下来。宝玉在一旁看着那雪白的胳膊,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这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它不仅真实地表现了贾宝玉在爱情生活中那种合乎贵族公子身分的心理和习性,更重要的还在于它说明了贾宝玉爱林黛玉绝不是一见钟情,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比较和选择;而选择的标准也不再是郎才女貌,而是内在的精神和思想。尽管薛宝钗“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但是贾宝玉最终还是虽然不无惋惜却很坚决地舍弃了她,而选取了林黛玉那与他发生共鸣的风神灵窍。这个表面上是那么平凡乃至近于琐碎的生活细韦,却是那样自然又那样真实地揭示了贾宝玉在选择爱情的过程中那种包含着深刻的社会内容的心理活动。它既表现了作家杰出的艺术才能,又表现了作家对生活的深刻认识。这样的细节,是只有象曹雪芹这样的艺术巨匠才写得出的。
在曹雪芹的笔下,宝黛的爱情关系和他们的叛逆思想,就是这样水乳交溶般地不能分开;而叛逆思想,如前所述,是地主阶级衰亡没落的产物,是封建社会内部瓦解过程中阶级斗争的一种表现。我们肯定宝黛爱情,主要的就是肯定它所包含的反封建的叛逆思想。正是由于这种与封建统治阶级对立的叛逆思想,使他们不能跟封建家长所安排的命运妥协。他们身上那种贵族公子小姐的软弱性,曾使他们在爱情婚姻问题上期待着“父母之命”,但家长的选择是根本违背他们的思想和意趣的,他们也决不能从命。   [[ 西厢记 ]] 》中的 [[ 张生 ]] [[ 崔莺莺 ]] ,《 [[ 牡丹亭 ]] 》中的 [[ 柳梦梅 ]] [[ 杜丽娘 ]] ,他们在追求自己的爱情时是那样的大胆,那样的无视封建礼教的束缚,但他们都最终以应举高中来换取美满的结局。夫贵妻荣正是他们的生活理想,也是他们爱情追求的实际内容。因此,从本质上看,他们的爱情不是背离而是适应了统治者的利益,因而最后得到统治阶级的认可。恰恰相反,宝黛爱情却是以反对应举高中、夫贵妻荣为前提,因此就具有了新的、更加深刻和进步的时代内容。
诚然,从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宝黛爱情有着它明显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们都是过着寄生生活、连自己的生活也不能自理的贵族公子小姐,身上留着明显的地主阶级的印记。他们反封建是不彻底的、软弱的。他们不满、反抗,却又找不到出路,内心充满着痛苦,表现了种种消极的思想,爱情上蒙着一层感伤主义的阴影。爱情在他们空虚的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几乎成了生活的主要内容和精神上的寄托。表达爱情的方式是那样的别扭而不爽朗。指出这些都是必要的。但是必须承认,在那个时代,在那样一个黑暗和恶浊的环境里,他们的爱情是崇高的,美的,因而是值得同情和歌颂的。
==感情基础==
 
[[File:贾宝玉02.jpg|缩略图|[http://www.fuwo.com/article/3964904.html 原图链接]贾宝玉与林黛玉画像]]
建立在叛逆思想基础上的宝黛爱情,必然与封建制度发生尖锐的对立,形成对封建家世利益——统治者“中兴”希望的严重威胁,因而为封建统治者所不容。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是必然的,无法改变的,它在封建势力的高压下曲曲折折地发展,最后遭到毁灭。曹雪芹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在前八十回已经清清楚楚地预示了这个悲剧结局必将到来,高鹗的续书大体不误地完成了这个悲剧。
==表现思想==
宝黛爱情悲剧只是《红楼梦》情节发展的主线,远不是小说的全部内容。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在我们面前展开的,是极其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曹雪芹并不是单纯地孤立地写一个爱情故事,他是以此为线索,广泛地多方面地展示了封建社会生活的面貌,揭示出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红楼梦》是完整地表现生活、在生活的全部丰富性和复杂性的基础上描写宝黛的思想性格和爱情悲剧的,这是《红楼梦》爱情描写的另一个特点,也是前此的小说戏曲中不曾有过的。 曹雪芹的高明之处表现在,他能从生活的内在联系出发去认识和表现生活,这就使《红楼梦》的现实主义在表现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达到了新的高度。用形而上学观点,只看到生活的表象而看不到内在联系的人,不可能真正读懂《红楼梦》。   “四人帮”的御用写作班子就曾以贾宝玉不是因为跟林黛玉谈恋爱而挨打,便否定这一情节跟爱情悲剧有紧密的联系,并以此证明爱情悲剧不能成为小说情节的主线。其实,宝玉挨打正好是曹雪芹善于从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出发,通过矛盾冲突表现宝黛爱情关系的一个生动例子。宝玉挨打是一次因多种矛盾纠结在一起而引发的大冲突、大事件,其中心是封建叛逆者与封建卫道者之间的冲突。在这场尖锐的冲突中,真正站在宝玉一边深切而真挚地同情和疼爱他的,并不是在关键时刻喝令贾政住手因而使整个局面化险为夷的贾母,不是大呼心肝宝贝哭得死去活来的王夫人,不是表现出很有分寸的亲切而骨子里却冷若冰霜的薛宝钗,也不是那个半是爱怜半是责怪的贴身丫头花袭人,而是那个情深意切深沉柔弱的林姑娘。   试看宝玉被打之后,黛玉去探伤,半天,只有无声之泣,以及由万句言词化出的那句充满了痛苦与矛盾的简短的话:“你从此可都改了吧!”她,就是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将她的心剖视给了宝玉,给了他巨大的体贴、慰藉与支持。贾宝玉那句“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表示誓不回头的话,只在林姑娘一个人面前说出来,曹雪芹这样写是有深刻含义的。在那样一场使宝玉几致丧生的大风波之后,这样的话是只能在心心相印的知己面前才能说得的。这场冲突,就是这样既推动了建封叛逆者与封建卫道者之间矛盾的发展,又促进了宝黛以叛逆思想为基础的爱情的深化。这是何等的真实自然,又是何等的丰富深刻。 87版《红楼梦》贾宝玉(39张) [[File:贾宝玉03.jpg|缩略图|[http://m.sohu.com/a/271260790_488227 原图链接]贾宝玉画像]] 当然,作者写宝玉挨打,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表现宝黛的爱情,正如全书丰富复杂的内容并不是单纯作为宝黛爱情产生和发展的背景而存在一样。曹雪芹的伟大,不仅表现在他写出了一个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的爱情悲剧,而且表现在他写出了一个时代,一个发出腐朽气息而又处于新旧交替过程的时代,只有在这个时代环境里才能产生象贾宝玉、林黛玉那样对封建制度不满的叛逆人物,也才能产生那样的爱情悲剧。《红楼梦》所描写的生活,是那样色彩斑斓、纷繁复杂,却又并非杂乱无章,而是经过作家概括、集中,高度典型化了的。 作品所反映的全部生活现象,彼此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浑然天成地构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以致割掉了这一部分,那一部分就不能存在,至少也会变得不合理,不可理解。试想,要是没有凤姐、[[薛蟠]]、[[贾赦]]、[[贾琏]]、[[贾珍]]、[[贾蓉]]、[[贾雨村]]等人物以及他们身上所表现的地主阶级的横暴、贪婪、淫乱、堕落,没有金钏、晴雯、鸳鸯、司棋、香菱、尤氏姐妹等被侮辱、被迫害的人物以及他们的死亡、痛苦、不幸、悲哀和反抗,没有贾政和薛宝钗那样的封建卫道者以及他们那种道貌岸然和端庄持重……一句话,要是没有贾府内外数以百计的各色各样的人物及其活动,没有栩栩如生的封建末世广阔的社会生活图画,那么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产生的依据而变得不可理解,他们的悲剧即使被写出来,也将是不能感动人和发人深思的。总之,没有全书丰富复杂的内容,就没有宝黛的爱情悲剧。
当然,作者写宝玉挨打,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表现宝黛的爱情,正如全书丰富复杂的内容并不是单纯作为宝黛爱情产生和发展的背景而存在一样。曹雪芹的伟大,不仅表现在他写出了一个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的爱情悲剧,而且表现在他写出了一个时代,一个发出腐朽气息而又处于新旧交替过程的时代,只有在这个时代环境里才能产生象贾宝玉、林黛玉那样对封建制度不满的叛逆人物,也才能产生那样的爱情悲剧。《红楼梦》所描写的生活,是那样色彩斑斓、纷繁复杂,却又并非杂乱无章,而是经过作家概括、集中,高度典型化了的。作品所反映的全部生活现象,彼此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浑然天成地构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以致割掉了这一部分,那一部分就不能存在,至少也会变得不合理,不可理解。试想,要是没有凤姐、薛蟠、贾赦、贾琏、贾珍、贾蓉、贾雨村等人物以及他们身上所表现的地主阶级的横暴、贪婪、淫乱、堕落,没有金钏、晴雯、鸳鸯、司棋、香菱、尤氏姐妹等被侮辱、被迫害的人物以及他们的死亡、痛苦、不幸、悲哀和反抗,没有贾政和薛宝钗那样的封建卫道者以及他们那种道貌岸然和端庄持重……一句话,要是没有贾府内外数以百计的各色各样的人物及其活动,没有栩栩如生的封建末世广阔的社会生活图画,那么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产生的依据而变得不可理解,他们的悲剧即使被写出来,也将是不能感动人和发人深思的。总之,没有全书丰富复杂的内容,就没有宝黛的爱情悲剧。 另一方面,没有宝黛爱情悲剧也不成其为《红楼梦》,至少反封建主题将大大削弱,而不能使它跟同是暴露封建社会黑 暗和罪恶的如《金瓶梅》那样的作品区别开来。正是在这里,表现了《红楼梦》深广的现实内容和鲜明的时代特色,表现了曹雪芹所达到的现实主义的惊人成就,亦即是为恩格斯所肯定和提倡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这一切,是那些把生活现象看得互不相关,把人们的思想和受思想制约的爱情看作可以脱离周围的现实而产生的人们如“四人帮”及其御用写作班子,所不愿意也不可能理解的。
==扮演者==
2010年李少红导演心血之作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贾宝玉(少年)—于小彤;贾宝玉(成年)—杨洋
折叠编辑本段 == 人物结局== 目前已经公布了《 [[ 癸酉本石头记 ]] 》(旧时真本红楼梦)后28回的文字内容,文中关于贾宝玉的人物结局不同于通行本《红楼梦》后40回,也不同于某些探佚结果,但和它们有些类似  根据《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中的关于贾宝玉的个人结局描述,主要内容是:贾宝玉和林黛玉有着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贾家人人皆知他们是一对。当贾家阖府欢天喜地为宝黛二人准备婚事时,谁知飞来横祸,贾府惨遭锦衣卫抄家,使他们的婚事化为泡影。 抄家之后贾府轮番遭遇贼寇烧杀洗劫,在此之中宝玉被贼人掳掠到岳神庙,之后贾芸和小红为了救出宝玉,来水月庵中打听他的下落,得知宝玉在岳神庙被看押着。后来,贾芸、小红、倪二、茜雪和柳湘莲等人一起把宝玉救出,救出之前茜雪在庙里慰问了宝玉一番。  宝玉被救出后,就投奔了薛宝钗,他们由此成婚结为夫妻。婚后不久,贾宝玉无法忘怀他的知音林黛玉(林黛玉在贾府被贼寇霸占时上吊自杀了),就来至大观园祭奠林黛玉,写了一篇诔文。宝玉刚写完诔文,林黛玉还魂和他见了一面。 由于薛宝钗每每都要劝宝玉读书考取功名,但宝玉厌恶读书执意不肯,故他们情不投意不合。不久宝玉抛弃了宝钗离家出走,做了两回和尚,随后又一路乞讨。 宝玉在沿路流浪乞讨中又巧遇了史湘云,他们俩一起共度暮年。史湘云后来因染病无钱医治而死去,宝玉就把她葬在湘江边。宝玉随后想投海自杀,但被天神救起,将他带回了太虚幻境,重新做回了神瑛侍者
根据《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中的关于贾宝玉的个人结局描述,主要内容是: [[File: 贾宝 玉和林黛玉有着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贾家人人皆知他们是一对。当贾家阖府欢天喜地为宝黛二人准备婚事时,谁知飞来横祸,贾府惨遭锦衣卫抄家,使他们的婚事化为泡影。 玉04.webp|缩略图|[http://m.sohu.com/a/271260790_488227 抄家之后贾府轮番遭遇贼寇烧杀洗劫,在此之中宝玉被贼人掳掠到岳神庙,之后贾芸和小红为了救出宝玉,来水月庵中打听他的下落,得知宝玉在岳神庙被看押着。后来,贾芸、小红、倪二、茜雪和柳湘莲等人一起把宝玉救出,救出之前茜雪在庙里慰问了宝玉一番。 宝玉被救出后,就投奔了薛宝钗,他们由此成婚结为夫妻。婚后不久, 原图链接] 贾宝玉 无法忘怀他的知音林黛玉(林黛玉在贾府被贼寇霸占时上吊自杀了),就来至大观园祭奠林黛玉,写了一篇诔文。宝玉刚写完诔文,林黛玉还魂和他见了一面。 由于薛宝钗每每都要劝宝玉读书考取功名,但宝玉厌恶读书执意不肯,故他们情不投意不合。不久宝玉抛弃了宝钗离家出走,做了两回和尚,随后又一路乞讨。 宝玉在沿路流浪乞讨中又巧遇了史湘云,他们俩一起共度暮年。史湘云后来因染病无钱医治而死去,宝玉就把她葬在湘江边。宝玉随后想投海自杀,但被天神救起,将他带回了 太虚幻境 ,重新做回了神瑛侍者。]]==评论==
折叠编辑本段评论
一部作品的艺术构思和作家选取什么样的人物作为作品的主人公,跟作家基于他的生活经验和世界观对生活的认识与评价分不开。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了一对贵族青年男女的爱情,并将他们爱情的产生、发展和悲剧的结局置于全书故事情节的中心,并不是偶然的。它跟小说描写的生活内容即题材有关,但是从根本上说来,却是决定于作家曹雪芹对封建末世的社会生活的感受和认识。
曹雪芹当然不可能有明确的阶级意识,但他显然是感受到了贾府内外的种种矛盾是跟这个家族的衰败分不开的。他在《红楼梦》里描写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矛盾,封建制度的维护者与地主阶级的叛逆者之间的矛盾以及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这些矛盾彼此联系,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如果不是从抽象的教条出发,而是从《红楼梦》的实际内容和具体的艺术描写出发,那就应该承认,在诸种矛盾中处于中J白地位的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与地主阶级的叛逆者之间的矛盾。
贾宝玉生活于其中的那个贾府,表面上还呈现出一种“峥蝶轩峻”、“蓊蔚洇润”的气象,内里却是矛盾重重,危机四伏。在种种危机中,后继无人是最大的危机。这一点,曹雪芹在第二回里借冷子兴之口明明白白地告诉了我们。他认为,象这样的贵族之家,儿孙的“一代不如一代”,是要比因安富尊荣、追求享乐而造成的经济上人不敷出、内囊渐尽更为严重的“一件大事”。儿孙“一代不如一代妙,后继无人,确实是封建制度已经从内部腐朽、不一可救药的重要标志。曹雪芹对于贵族家庭生活的这一独特感受,对他构思这部伟大作品,确定主要情节线索,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五回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姑受宝玉的祖宗宁荣二公的“剖腹深嘱”,警戒宝玉“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以求不“见弃于世道”,而结果宝玉却深负了警幻“一番以情悟道、守理衷情之言”,在迷津前没有“作速回头”,终于堕入了万丈深渊。 这段写得迷离恍惚的文字大可值得注意,它以象征的手法预示给读者小说的构思和后文情节的发展。
就是在这种儿孙“一代不如一代”的条件下,由于贾宝玉在这个家庭中的地位,再加上他的聪明颖悟(虽然在书中他常常被称为呆子,曹雪芹却多处写到他的敏慧),便成了这个家庭的“中兴”希望。他在贾府里受到上上下下那么多人的尊宠钟爱,包括贾政的严厉管教在内(“恨铁不成钢”也是爱的一种特殊表现),多半就出于这种原因。
128,87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