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光英

移除 1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2018年10月29日,王光英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ref>[http://news.sina.com.cn/c/2018-10-30/doc-ifxeuwws9639410.shtml   王光英同志逝世 享年100岁],新浪, 2018-10-30</ref>
==人物生平==
[[File:王光英3.jpg|缩略图|350px|right|王光英[http://pic.baike.soso.com/p/20140219/20140219155431-1121850002.jpg 原图链接] [httpshttp://baikewww.sogougov.comcn/v618375gjjg/2008-12/03/content_1166688.htm?ch=ch.bk.innerlink 来自 搜狗 中央政府门户网 图片]]]
王光英同志,原籍[[天津]],1919年8月出生于[[ 北京]] 。少时在[[北平]]志成中学读书,1938年考入[[北平]]辅仁大学化学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43年后,历任[[ 天津]] 近代化学厂厂长、[[ 天津]] 利生针织厂厂长,[[ 天津]] 市工商联秘书长。1956年后,历任[[ 天津]] 针织品织造公司经理,[[ 天津]] 市工商联副主委兼秘书长,全国青联副主席,[[ 天津]] 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委、[[河北]]省委会主委、[[天津]]市委会副主委,全国工商联常委、[[河北]]省副主委、[[天津]]市主委。1979年至1982年,历任民建中央副主委、[[天津]]市委会主委,[[天津]]市工商联副主委,[[天津]]市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天津]]市副市长。1982年,任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委。1983年至1993年,历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光大(集团)有限公司、光大实业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名誉董事长。1993年后任全国工商联名誉主席,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名誉董事长。曾兼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华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中国国际科学和平促进会会长,中国红十字会名誉副会长等职务。
王光英同志是第一届、二届、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八届、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六届、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王光英同志是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优秀代表。早在青年时代,他秉承“实业救国”理念,以技术入股形式与友人创办天津近代化学厂,开始步入商界,后出资创办天津利生针织厂。1954年7月1日,他带头对近代化学厂进行公私合营,为天津市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起到了表率和促进作用。1955年10月,[[毛泽东]]同志邀请全国工商联全体执行委员到中南海怀仁堂座谈,他积极表态,带头投身社会主义改造热潮。改革开放后,他衷心拥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担任[[天津]]市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天津]]市副市长期间,充分发挥懂经济和外贸的特长,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在发展[[ 天津]] 对外经贸联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他是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的创始人<ref>[http://www.sohu.com/a/272890079_161795   他被[[周恩来]]誉为“红色资本家”,也是光大集团创始人和社会活动家 ],搜狐, 2018-11-02 </ref>, 1983年,他受国家委托在香港创办光大实业公司〔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前身〕。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个总部设在[[香港]]的中资企业掌舵者,他制定了“扎根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实事求是,讲求实效”的经营方针,联系引进了大量资金和关键技术,用中外合资方式完成了广东磨刀门工程、围海造田工程、江门桥工程等大型建设项目,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香港]]的繁荣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光英同志是中国民主建国会和全国工商联的杰出领导人。他1950年3月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多年担任民建中央和地方领导职务。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身心投入多党合作事业,认真履行职责,为民建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广大民建会员的支持和信赖。他从事工商联工作50余年,对工商联事业充满感情。1950年,作为天津市工商联的首任秘书长,他具体策划、组织了[[天津]]工商界抗美援朝反美爱国示威大游行,号召[[天津]]工商界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坚决拥护支持抗美援朝,[[毛泽东]]同志对此亲拟电文予以嘉勉。在担任全国工商联领导期间,他带领全国工商联广大会员认真履行职责,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极建言献策,为全国工商联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负责工商联吸收新会员试点工作中,他按照自觉自愿、因地制宜和各有侧重的原则,积极探索壮大会员队伍的新途径,推动工商联建立地方组织,形成全国性组织网络。为推动开展以扶贫开发为重点的“光彩事业”,他组织全国工商联积极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以项目投资为中心,多种方式并举,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加强东西部地区协作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在他的积极协调下,全国工商联多次组织会员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到欧洲、美国和港澳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商务考察、业务访问。1992年,在他的积极促成下,中华工商时报社成功访问台湾,在海峡两岸产生了良好反响。他还经常勉励年轻的民营企业家,一定要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努力开拓自己的事业,多为国家和人民作贡献。他一生为工商联的发展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深受广大工商界人士的尊敬和爱戴。
1,8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