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额尔德特.文绣

增加 19,114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清代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淑妃,为满族鄂尔德特氏端恭之女。因为掀起了轰动全国的“皇帝离婚案”而被世人熟知。…”



清代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淑妃,为满族鄂尔德特氏端恭之女。因为掀起了轰动全国的“皇帝离婚案”而被世人熟知。额尔德特·文绣又名蕙心,自号爱莲,幼时、与溥仪离婚后自名“傅玉芳”。 ​​


















中文名
额尔德特.文绣

出生日期
1909年10月20日

逝世日期
1953年9月17日

性别


毕业院校
花市私立敦本小学

葬处
北京安定门外义地


出生地
北平方家胡同锡珍府邸

别名
蕙心、傅玉芳、大秀

国籍
中国

民族
满族

旗籍
镶黄旗

自号
爱莲













1家庭背景
出身
贫寒
容貌
2个人生平
成为皇妃
复兴王业
仗义谏言
刀妃革命
协议离婚
北平改嫁
晚年生涯
3文绣去世
4影视版本
​​​




1家庭背景
编辑



文绣文绣



出身


文绣文绣

额尔德特·文绣中国末代皇妃文绣姓额尔德特,又名傅玉芳。1909年12月20日,生于满洲镶黄旗的贵族官僚人家。祖父额尔德特·锡珍曾官至晚清的吏部尚书,留有不少遗产。而文绣的父亲端恭却是个屡试科考不中的平庸之辈。端恭的原配妻子博尔济吉特氏,留下一女(俗名“黑大姐”)即故去。续娶蒋氏,即是文绣的生母,本是汉族的大家闺秀,为人心地善良,性情又温和,敬丈夫如上宾。蒋氏居家过日,一切都遵从满族习俗,甘愿做个满族官宦人家的贤妻良母。但是上天不从人愿,蒋氏婚后先后生下长女文绣,继之又生二女文珊,没有为额尔德特家族生育一个男孩子,终生遗憾没有得享子贵母荣之福。

更为不幸的是蒋氏生下二女儿文珊不多日,丈夫端恭就病死了。蒋氏只得艰难地带着两个女儿和端恭前妻所生的“黑大姐”,独立撑起门户度日。初时,还较多地依靠文绣的五叔、时为吏部尚书的额尔德特·华堪的关照,倒是不愁吃和穿。可是时过不多日,即发生了辛亥革命,从1912年3月12日起,清末帝溥仪退位,大清王朝灭亡。从此之后,满族统治地位丧失,清朝大官们的顶戴花翎也一律作废了。华堪丢官后,闭门在家,开始礼佛念经,于是额尔德特家族便开始坐吃山空,不断地变卖田地和住宅,很快衰败破落,最后不得不按端恭这一辈六股分家,各自另找出路。



贫寒


蒋氏这一家人只分得几件旧家具,另有一笔数目甚少的现钱。蒋氏最先搬出老宅院,领着“黑大姐”和文绣,抱着文珊,移居北京的花市胡同,租房安了新家。汉族大家闺秀出生的蒋氏,不辞辛苦劳累,以做挑花活计,或为有钱人家打短工,挣钱养活四口之家,还要供养女儿上学读书。



容貌


1916年9月初,深明大义的蒋氏将8岁的文绣送入花市的私立敦本小学读书。上学后的文绣改名叫傅玉芳。

傅玉芳天资聪明,在学校里无论是国文、算术、自然,乃至图画和音乐等功课,都学得极好,深得老师的喜爱。傅玉芳在家里还是个勤劳懂事的孩子,既能替母亲干好家务活,又能帮助母亲做些挑花活计,挣钱当学费用,获得邻里的称赞,都说她是个难得的好姑娘。傅玉芳长到13岁时,就出落得像个大人了,容貌虽不算俊美,却身材高挑、大眼睛、面色白净、肥瘦得体,一副富态的相貌。


2个人生平
编辑






成为皇妃


文绣乳名大秀,生于宣统元年农历十一月初八,即公元1909年12月20日。1917年文绣8岁时,到北京私立敦本小学读书,天资颇为聪颖。她当时学名傅玉芳。文绣的家世,是满州八旗中的鄂尔德特色蒙古族,在八旗中属于上三旗的镶黄旗。祖父名锡珍。父亲名端恭,曾任内务府主事。文绣为端恭的继配汉族蒋氏的长女,其妹名文珊。1924年联同皇帝溥仪及皇后婉容离开紫禁城,前往天津张园暂住。她在1931年申办离婚手续,正文绣文绣式离开溥仪。离婚后,前清的旧臣力劝溥仪褫夺对文绣的封号。

文绣自入宫之后,并未获得溥仪的宠幸。她每天早上梳洗完毕,就先到溥仪的寝殿问安,再到婉容皇后和四位太妃的寝宫中依序请安,之后回到她所居住的长春宫并关上宫门,过著简单朴素的日子,她或刺绣或教导长春宫的宫女认字,四位太妃和宫中仆役都对文绣的娴静有礼赞誉有加,但这并未能改善溥仪对她的冷落,相反的,不论是在紫禁城、或于民国十三年随溥仪岀宫之后,她和溥仪九年的婚姻,可以说是一段灰惨黯淡的岁月,在1925年天津,溥仪下榻在张彪的私人花园中的一幢三层楼的白色小洋房里,他跟婉容住在二楼,而把文绣抛在楼下,在一个农历除夕的晚上,溥仪与婉容在寝宫嬉戏,这时,有宦官奏报淑妃用剪刀捅自己的小腹,溥仪生气地说:“她惯用这伎俩吓唬人。谁也不要理她!”而这件事也造成日后“刀妃革命”的导火线。





复兴王业


就在张作霖统治北京之初,前清福建籍的翰林学士,曾官至湖南布政使的政客郑孝胥暗地里向溥仪献策:“欲复辟清帝王业,必定要借助日本为外援。”文绣知之,力劝溥仪说:“日本人残暴无比,日俄战争时,即屠杀中国人无数,绝对不能听信郑氏的鬼话,引狼入室,否则后果将极其悲惨。”可是有着复辟狂的溥仪,根本听不进文绣的诤言劝告,反倒于1924年11月29日,在郑孝胥的一手策划下,偷偷地进入了北京的日本驻华公使馆。溥仪的家人慌张恐惧至极,认为溥仪被坏人劫持“失踪”了。

几天之后,溥仪来信要婉容和文绣一起去到日本公使馆,与他团聚。为了知道溥仪是否一切安好,文绣匆忙来到了使馆。日本公使芳泽谦吉将他所居住的一座二层楼房收拾干净,让溥仪同家人及随行人员居住。文绣和婉容则由公使夫人芳泽幸子亲自殷勤款待。

日本政府向溥仪许诺,承担保护溥仪一行的安全责任,于是溥仪便在日本驻华公使馆里组成了以郑孝胥、罗振玉、商衍瀛等亲日分子的工作班子,积极谋划借助日本的外力,实现复辟,重登帝位的梦想。

1925年2月24日,是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的吉祥日子。溥仪一家人及亲信们,在罗振玉和芳泽谦吉的合谋下,离开北京的日本公使馆,迁移到天津日租界的宫岛街,在张彪从前的别墅——张园住下,后来又搬迁到日租界协昌里的静园居住。不论怎样更换住所,溥仪总是听从郑孝胥的鬼主意,同日本驻天津的领事,或日本驻华军队的司令官们频繁接触,幻想依仗日本势力,复兴清朝王业。



仗义谏言


文绣面对溥仪的危险错误行为,屡屡向溥仪建言日本不可信,郑孝胥之流的鬼话不可听,应该悬崖勒马。溥仪非但不听文绣良言相劝,反倒厌恶起文绣了,以冷眼回之。他天天与婉容在一起,上街时也只带着婉容一个人,就连日常进餐,也不同文绣一桌同吃。接待宾客,溥仪只要婉容陪伴,逢年过节所施的赏赐,也没有文绣的份,可见溥仪是铁了心要将文绣晾在一边了。与此同时,文绣还不时因婉容寻机起事,遭受无理的谩骂和羞辱。太监或某些婢女见到文绣在溥仪面前失宠,也时不时给予岐视或施以虐待之行。文绣经常在以泪洗面中过日子,天津的静园皇室家庭已经是容不下文绣了,她开始设法奋起挺身离开。



刀妃革命


文绣文绣1931年8月23日,溥仪的淑妃文绣正式向溥仪要求离婚,原因是她再也承受不了溥仪对她的冷落,和宫中的不自由。这件事情对逊清皇室及前清王公大臣,还有溥仪本身都造成相当大的震撼,这可以说是对旧式文化的一种挑战,之后的两个月,淑妃文绣坚持自我的想法,不顾家族的反对和指责,也不理睬溥仪聘请的律师所提出的和解方案,坚决的向天津地方法院要求和溥仪离婚。

当时,文绣诉溥仪离婚案中溥仪的代理律师为林棨和林廷琛,文绣的代理律师为张绍曾、张士骏、李洪岳。双方律师寻求庭外和解,于1931年10月22日达成离婚协议。

文绣的族兄文绮为此写了一封信,并将之登在报上指责她:

这封义正辞严的回信,和“皇妃与皇帝离婚”一事传开后,被当时的人们称之为“刀妃革命”。淑妃文绣的妹妹文珊,是她家族中唯一一位支持她与溥仪离婚的人。

在经过两个月的双方律师签字和谈的结果是;淑妃文绣和溥仪皇帝完全断绝关系,溥仪必须支付五万五千银元作为赡养费,而文绣终身不得再嫁,双方互不损害名誉。



协议离婚


  正当文绣在天津静园无法生活下去时,有个叫玉芬的女人来到了文绣的身边。

  玉芬是文绣的远房表姐夫毓璋的女儿,属文绣的晚辈人,可是论年龄却比文绣大几岁。她容貌美丽,但在婚姻上也很不幸。她的丈夫冯曙山是民国前总统冯国璋的长孙,家世显贵。遗憾的是冯曙山纨绔恶习难改,整天吃喝玩乐,寻花问柳,因此与玉芬的感情极坏。玉芬也因此长了知识,逐渐老练了,特别是对离婚和维护女权有独到主见。当玉芬得知文绣婚姻不幸、处境悲惨时,立刻坦诚地对文绣说:“现今是中华民国时代,法律上写着男女平等,而溥仪早已被撵出皇宫,是平民一个,不是什么‘小皇上’了,他也得守法,平等待人。你应该请个律师,写状子,控告他虐待妻子,同他离婚,另外索要抚养费。”就是玉芬这一席话,使文绣决意要同溥仪离婚,争取人身自由权利。

  1931年8月25日,文绣得溥仪特例允准,由胞妹文珊陪伴,在太监赵长庆的监护下,乘坐溥仪的汽车去天津市区游逛一圈,散散心,寻求乐趣,这可算是溥仪赏脸“安慰”了。他哪曾想,从此就是文绣离别“冷宫”、解脱悲惨命运的开始。

  文绣乘车离开静园大门后,即指令司机将汽车开往天津民国饭店,下车后住进了37号房间,随即正告太监赵长庆:“你先自个儿回去吧。”赵太监不解其意,文绣拿出一封早已写好的信件,要赵长庆交给溥仪,并转告说:“文绣要向法院控告皇上,决定同他离婚。”

  赵太监回到静园如实禀报后,溥仪当即慌神了,急忙命下人赶去民国饭店,一定要把文绣追回来。可是文绣与文珊早已有准备,快速离开了民国饭店,转移到非常同情文绣遭遇、家境富有的张姓寡妇所提供的花园洋房里。通过玉芬和文珊出面跑动,文绣聘请了张绍曾、张士骏、李洪岳三位律师,向法院提出诉状:“控告溥仪虐待文绣,使其不堪忍受。溥仪生理有病,同居九年,未得一幸。决意离婚,索要个人日常所用衣物和赡养费50万元。”

  对于文绣的控告,溥仪极端恐惧,认为这太有伤皇室的脸面,也大失“皇上”的身份了。当时又是溥仪与日本人密切勾结,幻想得其助力,完成复辟王业的关键时刻,这时距离1931年“九·一八”事变尚不足一个月的时间。京津两地的各类报纸,纷纷登载文绣要同溥仪打官司、闹离婚的报道,说什么这是“皇妃革命”,而且支持文绣者极多,大家奔走宣扬,终使溥仪处于极端尴尬的境地。

  溥仪无奈之下,也聘请了林棨、林廷琛两位律师,全权代理他同文绣的调解工作。1931年10月22日,在林棨、林廷琛的天津律师事务所里,有文绣出席及其三位律师在场,溥仪与文绣双双同意,并签订了离婚协议书,共三条:

  一、离婚后,溥仪付给文绣生活费5.5万元。

  二、允许文绣带走穿用的衣服和日用品。

  三、文绣回北平母亲家生活后,不得做出有损溥仪声誉的事情。

  协议共四份,溥仪与他的律师各执有一份协议,文绣与她的律师也各执有一份。

  文绣与溥仪离婚,可算是“捅破了天”的奇事,爱新觉罗家族统治中国300多年来,从未有过皇后或皇妃敢于提出离婚挑战,文绣是第一个提出者,又是惟一取得成功者。溥仪为了维护“脸面”,竟在同文绣签订离婚协议的第二天,下了一道“谕旨”:“废淑妃文绣为庶人。”再过些时日,即1931年11月10日,溥仪便在郑孝胥和郑垂父子的陪送下,外加日本特务工藤忠为之武装保镖,从天津乘汽车匆忙偷渡白河,去到大沽口外,再登上日本的“淡路丸”号商船,奔往日本占领下的东北营口港,最终投向日本帝国主义的羽翼下,充当傀儡皇帝去了。所幸的是文绣先前一步脱离苦海,没有与溥仪一同背叛祖国,坠入罪恶的深渊。



北平改嫁


文绣文绣  离婚后的文绣回到了北平,原本想再回到母亲身边,以自由人身份同家人团聚在一起,得享天伦之乐。遗憾的是母亲蒋老太太早已去世,“黑大姐”也已经出嫁远走,从前的老房子竟被一个本家人擅自卖掉了。文绣只好同已经离婚的妹妹文珊另在北平租房安家了。文绣从溥仪那里所得的生活费,先是支出一大笔钱还清了聘请律师的薪金,给清了打官司所用的开销,最后又被玉芬骗走了一笔,手里所剩的也就不多了。

  1932年的暑假刚过去,文绣恢复了傅玉芳的名字,在北平的府佑街私立四存中小学当上了一名教授国文和图画的教师,这是文绣离开溥仪,回到北平后第一个风光的职业,心情特别愉快 。因文绣粉笔字写得好,嗓音清亮,讲解国文课透彻明白,学生都非常喜欢这位老师。没想到不多日后,有人查知新来的女教师傅玉芳本名叫额尔德特·文绣,出身满洲贵族世家,原本是清末皇帝溥仪的皇妃,在宫中称做淑妃。宣扬出去之后,顿时成为学校里和北平市面上的一大新闻轶事。北平各类报社记者纷纷前来采访,尔后即以绯闻艳事登载于报端,几乎使北平家喻户晓了。于是有众多好事之人,前来四存中小学门前等候,观瞻昔日皇妃的风采。来人越聚越多,使文绣处于活人遭展览的难堪处境中,不得不于1933年底辞掉她心爱的教师职业。因皇妃身份暴露,她租下的房子也不能再居住下去了,便拿出最后的一笔钱,在北平刘海胡同买下一处平房,与妹妹文珊一起隐居下来。

  后来文珊改嫁,另安新家,独自居住的文绣开始向皇室后人——画家傅儒专心学习国画技艺,生活有了寄托也有了乐趣,绘画技艺也很有长进。不久,又有一些军官、小吏与富商、或个别官僚,以为皇妃乃是奇货难得,暗想家中必定有众多天价的文物古宝,便相继以求婚为名,登门讨便宜。文绣都以巧妙的言语或强硬态度拒之门外。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北平沦于日寇铁蹄之下,文绣更加不得安宁了。倚仗日本人势力的警察、保长或狗腿子们,接二连三地登门向文绣敲诈勒索,甚至逼迫文绣为“大东亚圣战”贡纳重金。如此几年下来,文绣真正成为穷困的平民百姓了,不得不卖掉她在刘海胡同的宅院,另找地方租房住下来,以出卖体力劳动讨生活。先是在家里以糊纸盒挣钱度日,一度还去到瓦工队里当苦力工,因经不起重体力的劳累,最后在街头巷尾里,以叫卖香烟为生,饱尝了人世间的饥寒困苦。

  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国民党统治北平。文绣经过友人的介绍,在华北日报社当上了报纸校对员。因工作认真尽职,外加才学出众,深得社长张明炜的器重。张社长非常同情文绣苦难的一生,出于关怀之情,亲自出面将文绣介绍给刘振东做妻子。

  刘振东是河南人,生于穷苦人家,读过几年书,17岁时入国民党军队,因作战勇敢,由小兵一直升到了少校。他为人爽直,不惹事生非,40多岁仍未成家,当时在国民党军北平行营里负责管理中南海库房。文绣与刘振东经过半年的了解与相恋,于1947年夏季在北平结婚,并在北平西城白米斜街租房安了新家庭。婚后夫妻感情融洽,使文绣享受了完满的家庭生活。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接管了北平市。出于革命的需要,时过不久即发布通令原国民党遗留下来的军警宪特人员,都要进行登记。刘振东在文绣的劝导下,如实地登记并坦白交代了历史问题,人民政府决定不对刘振东追究刑事责任,不逮捕、不关押,只戴上历史反革命的帽子,交给群众监督管制。



晚年生涯


文绣在离婚后所拿到的赡养费,支付了律师费用和期间种种支出之后,用所剩不多的钱办了一所小学(四存中小学)并任教于该校,她把整个身心的爱都献给了孩子们,抗战胜利后,与一个名唤刘振东的军官结婚,一直到她在1953年9月17日夜晚,因心肌梗塞逝世,年44岁,葬于北京安定门外义地。同时她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担任过教职的皇妃。




3文绣去世
编辑



文绣文绣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因刘振东表现较好,解除其监督管制,分配到北京西城区清洁队当工人。有了工作挣到工资,一家子生活有了保障,文绣和刘振东也搬迁到清洁队附近的西城辟柴胡同,住进约有10平方米的小房里。就是在这间小平房里,平生无儿女的中国末代皇妃文绣,于1953年9月18日患心脏病默默地故去,终年45岁。

  在文绣死后,刘振东向清洁队要来了四块木板,打了一口棺材,在两名队友的协助下,将一代皇妃额尔德特·文绣埋葬于北京安定门外的土城义地里,坟前没有立墓碑,一捧黄土掩去了文绣的棺木,也掩去了文绣由落魄贵族女到末代皇妃、再到平民百姓的悲凉一生。


4影视版本
编辑



文绣文绣  电视剧《末代皇帝》郑天炜 饰演 文绣

  电 影《末代皇帝》邬君梅 饰演 文绣

  电视剧《非常公民》秦海璐 饰演 文绣

  电视剧《末代皇妃》蒋勤勤 饰演 文绣
11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