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黄浦江

增加 1,09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黄浦江.jpg|有框|右|<big>黄浦江</big>[http://n.sinaimg.cn/sh/crawl/20171011/F36g-fymrcpw5438963.jpg 原图链接][http://sh.sina.com.cn/news/m/2017-10-11/detail-ifymrcmn0156338.shtml?from= 来自新浪上海 的图片]]]
''' 黄浦江 ''' (简称黄浦、浦江),旧称黄歇浦(简称歇浦)、春申江(简称申江),是 [[ 上海市 ]] 界内最大河流,被称为“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将上海分割成了浦西和浦东,两岸分别形成了举世知名的外滩以及陆家嘴金融中心等上海重要地标。
黄浦江全长约113公里,河宽300至770米。黄浦江始于上海市 [[ 青浦区 ]][[ 朱家角镇 ]] 淀峰的 [[ 淀山湖 ]] ,淀山湖接纳了上游太湖流域的众多来水。" " 是古吴语中河的意思,一般多指人工河。黄浦江下游曾被称为黄歇浦和 [[ 春申江 ]] ,有说法认为是因为上海曾为战国楚春申君黄歇的封地。
==历史变迁==
===得名由来===
关于黄浦江的开凿,有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上海曾是一片荒凉的沼泽地,其中央蜿蜒流淌着一条浅河。雨水多了,就泛滥成灾;雨水少了,又河底朝天。人们深受其害,咒之为" 断头河" 。战国时楚令尹黄歇来到这" 断头河" 河畔,不辞辛劳地弄清其来龙去脉,带领百姓疏浚治理,使之向北直接入长江口,一泻而入东海。从此大江两岸,不怕旱涝,安居乐业。
人们感激 [[ 黄歇 ]] 的恩德,便将这条大江称作 [[ 黄歇江 ]] ,简称黄浦。后来黄歇被封为春申君,便又名春申江。春申君黄歇为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君子之一,食客三千,门庭若市。
===名称更变===
1.南宋出现记载,曾名 [[ 黄浦塘 ]] 、黄浦港、黄浦、大黄浦, [[ 清代 ]] 始称 [[ 黄浦江 ]] ,别名黄龙浦、黄歇浦、春申浦等。明清时," 黄浦秋涛" 为一大景观,农历八月十八在 [[ 陆家嘴 ]] 可见" 银涛壁立如山倒" 之景。
2.明代以前, [[ 吴淞江]](苏州河)曾是 [[ 太湖 ]] 的主要出海通道,黄浦江( [[ 鸦片战争 ]] 前名" 黄浦")是其支流。当时的吴淞江下游大致从北新泾经今曹杨新村至 [[ 潭子湾 ]] 向东北接虬江路至。
3.明初时,因吴淞江淤浅严重,黄浦口淤塞不通,当时的户部尚书夏元吉疏浚吴淞江南北两岸支流,引太湖水入浏使黄浦从今复兴岛向西北流至吴淞口入注长江,此后吴淞口实际成了黄浦口,故有" 黄浦夺淞" 之说。
横潦泾水北流后始成今日的黄浦江,同时仅有少量来水过闸港走旧水道直接入海,使古东江下游河道不断淤积,潦泾水北流后始成今日的黄浦江。
==干流情况==
黄浦江上源有3条,主要水源来自 [[ 太湖 ]] [[ 淀山湖 ]] 。西南连接太湖,东北流入 [[ 长江 ]] ,全长114公里。河面宽约4公里。上游支流在松江县境内汇流,以下始称黄埔江,由西向东经奉贤、上海县境,在近闸港处转向正北,至龙华流入上海市区东部及 [[ 川沙 ]] [[ 宝山县 ]] 境,自 [[ 松江 ]] 干流汇合处至吴淞口长83公里。在市区东部 自新开河至江边码头一段在南市区境内,以江为界,将本区分为浦东、浦西两部分 。
黄浦江流经 [[ 青浦 ]] [[ 松江 ]] [[ 奉贤 ]] [[ 闵行 ]] [[ 徐汇 ]] [[ 卢湾 ]] [[ 黄浦 ]] [[ 虹口 ]] [[ 杨浦 ]] [[ 浦东新区 ]] [[ 山11 山]]11 区,至吴淞口流入 [[ 长江 ]] 。长113.4公里。流域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
==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
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规划控制范围从吴淞口至 [[ 徐浦大桥 ]] ,两侧岸线长度约85公里,规划控制面积约74平方公里。规划控制范围内设核心区和协调区,其中核心区分为中心段、南延伸段和北延伸段,涉及 [[ 浦东 ]] [[ 宝山 ]] [[ 杨浦 ]] [[ 虹口 ]] [[ 黄浦 ]] [[ 徐汇 ]] 等6个行政区。
2018年1月1日,黄浦江两岸从 [[ 杨浦大桥 ]] [[ 徐浦大 桥45 桥]]45 公里岸线公共空间全线贯通,并开放给全体市民。
===黄浦江上游情况===
[[ 淀山湖 ]] [[ 太湖 ]] 东部湖荡区主要泄水通道,内河航运为苏申外港线,维持航道深度3.2米,1000吨级内河船舶常年可由上海抵 [[ 苏州 ]]
太浦河为1949年后开挖的太湖直达黄浦江的重要排涝水道,水深可达5米以上,1000吨级内河船舶由上海至 [[ 湖州 ]]
[[ 红旗塘 ]]— —园泄泾为1949年后开挖的吸收 [[ 杭嘉湖 ]] 地区来水排入黄浦江的重要水道,水深2.7米以上。1991年太湖洪水期间曾炸开青浦的一段大坝分洪。 [[ 内河 ]] 航运为杭申线、湖嘉申线,现建设三级航道,维持深度3.2米,1000吨级内河船舶由上海至 [[ 湖州 ]] [[ 杭州 ]]
[[ 上海塘 ]] 曾是古代太湖向大海泄水的东江水道,现时为杭嘉湖地区向下游黄浦江泄水的主要水道,水深在5米以上,内河航运为杭平申线,500吨级内河船舶常年由上海经 [[ 平湖 ]] [[ 海盐 ]] [[ 海宁 ]] 抵杭州。
吴淞江曾是太湖向大海泄水的主要通道。近代元明以后吴淞江下游淤积严重,吴淞江上游水流被分流至太湖东部湖荡区,并由 [[ 淀山湖 ]] 排入 [[ 黄浦江 ]] 。1949年后打通 [[ 浏河 ]] [[ 蕰藻浜 ]] [[ 大盈港 ]] 等河道,使吴淞江中下游水流也被分走。黄浦江为 [[ 太湖 ]] 径流出海的主要通道,上海市在(安吉县)龙王山设立黄浦江源头碑。
==越江设施==
===黄浦江上的桥===
黄浦江水深港阔,是上海的主要 [[ 通海 ]] [[ 通江 ]] [[ 内河 ]] 航运干线,因而建桥不易。清代黄浦江形成“长八渡”,1930年代就有建桥动议,但始终无法实施。1970年代配合上海石化工程,建成第一座 [[ 黄浦江大桥 ]] ——松浦大桥。该桥系多孔钢桁梁公铁两用桥,但建桥时没有预见到未来通海航道会向黄浦江上游延伸,桥下净通航高度仅10米。1980年代,南浦大桥开工,系单孔双塔斜拉桥,一跨过江。此后黄浦江上的大桥如雨后春笋般矗立起来。{| class="wikitable" |- ! 杨浦大桥 斜拉桥|- | 南浦大桥 斜拉桥|- | 卢浦大桥 拱桥|- | 徐浦大桥 斜拉桥|- | 闵浦大桥 双层斜拉桥,上层S32公路下层普通公路|- | 奉浦大桥(东桥)连续梁桥|- | 闵浦二桥(独塔双索斜拉桥,上层公路下层轨道交通5号线南延伸)|- | 松浦大桥(钢桁架双层公铁桥,上层G320公路下层沪杭铁路金山支线)|- | 松浦二桥 连续梁桥,G15(原A5)公路桥|- | 松浦三桥 连续梁桥|- | G1503(原A30)公路桥|- | 沪杭铁路桥|- | G60(原A8)公路桥|- | 朱枫公路桥|- | G50(原A9)公路桥|- | 沪青平公路桥|}
===穿越黄浦江的隧道===
{| class="wikitable" |- ! colspan="6"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外环隧道 |- | 长江西路隧道(在建) || 殷行路隧道(规划) || 嫩江路隧道(规划) || 翔殷路隧道 || 周家嘴路隧道(规划) || 军工路隧道 || 江浦路隧道(规划)|- | 大连路隧道 || 新建路隧道 || 延安东路隧道 || 外滩观光隧道 || 人民路隧道 || 复兴东路隧道 || 陆家浜路隧道(规划)|- | 西藏南路隧道 || 打浦路隧道 || 宛平南路隧道(规划) || 龙耀路隧道 || 上中路隧道 || 罗秀路隧道(规划) || 虹梅南路隧道|}
外环隧道
 长江西路隧道(在建)  殷行路隧道(规划)
嫩江路隧道(规划)
249,39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