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无锡

增加 8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无锡''', [[ 江苏省 ]] 地级市,简称“锡”,古称 [[ 新吴 ]] [[ 梁溪 ]] [[ 金匮 ]] 。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地处 [[ 长江 ]] 三角洲平原。北倚长江,南临 [[ 太湖 ]] [[ 京杭大运河 ]] 从无锡穿过,境内以平原为主,无锡市辖5个区及2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4627.47平方千米 。是国家历史文化城市 ,素有布码头、钱码头、窑码头、丝都、米市之称。无锡人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文化属吴文化。是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摇篮,是苏南模式的发祥地,也是联勤保障部队 [[ 无锡联勤保障中心 ]] 驻地。
名 称 无锡
方 言 吴语-太湖片-无锡话
著名景点 [[ 鼋头渚 ]] [[ 无锡中视影视基地 ]] [[ 灵山胜境 ]] [[ 无锡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等]]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历史文化==
无锡,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无锡先民的原始文化先后属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 [[ 商朝 ]] 末年。 它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公元前十一世纪末, [[ 周太王 ]] 的长子 [[ 泰伯 ]] [[ 陕西 ]] 来到江南,定居 [[ 梅里 ]] (现 [[ 锡山市 ]][[ 梅村镇 ]] ),号称勾吴。他带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农耕蚕桑,促进了中原文化与江南文化的融合,开创了吴文化。   公元前202年正式建县,因境内锡山锡、铅源枯竭而取名“无锡”。   历史上,由于帝王君侯之变迁,时称无锡县,时称有锡县,自公元497年, 无锡县名称沿袭不变 。1949  1949 年设无锡市。   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素有“布码头”、“钱码头”、“窑码头”、“丝都”、“米市”之称。   无锡是江南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和乡镇工业的发祥地。
== 地理风貌==
==文化特色==
(1) === 传统文化=== 
无锡是中国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吴文化的发展开创了江南古文明,吴国历经了740年,是历史上任何一个诸侯国都比不了的。 吴地区域文化简称为吴文化,通常来说为吴地从古至今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
(2) === 传统戏剧=== 
锡剧又叫做“无锡滩簧”,一直广泛流行于苏南地区,解放以后,从原有的太湖地区渐渐流传到长江三角洲等地。锡剧的黄金时代为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一举成为华东三大剧种之一,是江苏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 在民国时期,锡剧被称“新戏”,抗战时期又叫“文戏”,建国前后称“常锡剧”,直到1954年“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后统称为“锡剧”。
(3) === 传统工艺=== 
无锡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是地方民间传统制陶技艺,该工艺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代,迄今已有 600 年以上的历史。 在无锡宜兴特有一种澄泥陶,其颜色绛紫,具有特殊团粒结构和双重气孔结构的紫砂泥料,由其所制成的产品都叫做“紫砂器”,或简称为“紫砂”,采用百种以上的自制工具,经过打泥片、拍打身筒、镶接身筒或镶接与雕塑结合等步骤最终完成陶制品。2006年5月,该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类,2018年5月24日,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716,84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