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132
次編輯
變更
天水市
,無編輯摘要
'''天水市''',古称上邽、成纪、秦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渭河]]上游。市境北界[[平凉市]],西邻[[定西市]],南接[[陇南市]],东毗[[陕西省]][[宝鸡市]]。地处[[黄土高原]]与[[秦岭]]交界,西北部为黄土梁峁和沟壑区,东南部秦岭、关山为土石山区和森林。全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渭河自西向东横贯市境。全市总面积14,277平方公里,人口331.17万,[[市人民政府]]驻秦州区。天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有“西北小江南”之称。境内文化古迹甚多,其中[[麦积山石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ref>[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6-04/09/content_1669139.htm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宝藏 ——走进甘肃省天水市博物馆],人民网</ref> 。
==历史演变==
早在春秋[[秦武公]]十年(前688年)时,秦国即在这里置邽县,与冀县(今甘谷县)同为中国设县之始,后历称上邽县、成纪县、秦州。
[[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分陇西郡设天水郡,其名源自于“天河注水”的传说,因而有“天水”之名 <ref>[http://www.sohu.com/a/245587636_100017664 西行漫记之五:天河注水,一画开天],搜狐网,2018-08-06 18:30</ref> 。东汉、三国期间改称汉阳郡,西晋时改回天水郡。又因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于境内设秦州,后废,晋武帝泰始五年(269年)复设,因此天水有“秦州”之名。直至清代,秦州辖境仍相当于今日天水之范围。
民国2年(1913年),撤秦州而设天水县,天水之名沿用至今。1949年8月,[[解放军]]进驻天水县,成立天水分区行政督察区,后改称天水专区。1950年2月,析天水县设置天水市。1985年7月,撤销天水地区,天水市升为地级市,天水县并入天水市,设立秦城、北道两区,将原属天水地区的徽县、两当、西和、礼县划归新设的陇南地区,[[漳县]]划归定西地区。2005年,秦城区更名为秦州区,北道区更名为麦积区。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3262548人[10]。其中,男性人口为1645313人,占50.43%;女性人口为1617235人,占49.57%。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1.74。0——14岁人口为680066人,占20.84%;15——64岁人口为2325116人,占71.27%;65岁及以上人口为257366人,占7.89%。
天水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全市有32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总人口24.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98%。少数民族中回族人数最多,有24.3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9%。百人以上的少数民族还有[[满族]]、[[蒙古族]]、[[藏族]]。[[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是[[甘肃]]东部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全国回族自治县人口比例最高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全县总人口31.8万人,其中回族22万人,占总人口的69% <ref>[http://www.tianshui.com.cn/news/tianshui/2009061209001448907.htm 天水市民委调查统计表明 我市有32个少数民族],天水在线,2009-6-12 8:59:04</ref> 。
==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