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苏州

增加 7,271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苏州(简称:苏),古称吴,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中部,东临上海,南接嘉兴,西抱太湖,北依长江。苏州有近250…”
苏州(简称:苏),古称吴,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中部,东临上海,南接嘉兴,西抱太湖,北依长江。苏州有近2500年历史,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人口多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是国家历史文化和旅游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苏州园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大运河中苏州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中文名称 苏州
代表景点 太湖、拙政园、狮子林、沧浪亭、留园、周庄、虎丘、寒山寺等
省份 江苏省
占地面积 8488.42平方公里
别名 姑苏/吴中/平江/吴门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所属国家 中国
地理位置 江苏省东南部、太湖东岸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下辖地区 5个区、4个县级市


1 历史沿革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命大臣伍子胥在此筑城建都,迄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定名为苏州,以城西南的姑苏山得名,沿称至今。苏州在春秋时期是吴国的政治中心;西汉武帝时为江南政治、经济中心;苏州发现了许多远古文化遗址,有赵陵山遗址、少卿山遗址、绰墩遗址、草鞋山遗址、罗墩遗址等。
清宣统3年(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11月5日,苏州宣布独立,设都督府于苏州。12月3日,改苏军都督为江苏都督,实行军民合治,称中华民国军政府江苏都督府,府所设苏州。
1949年4月27日,苏州解放后,下设13个镇人民政府,截止2017年12月,苏州市辖5个市辖区:姑苏区、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吴江区;代管4个县级市:常熟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太仓市。


2 地理环境

苏州位于江苏省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5%,苏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由于苏州城内河道纵横,又称为水都、水城、水乡。苏州市隶属于两个省一级的自然地理区: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和太湖平原地区,分属于4个二级自然区:沿江平原沙洲区、苏锡平原区、太湖及湖滨丘陵区、阳澄淀泖低地区。



3 自然资源

苏州地区河网密布,周围是水稻高产区,农业发达,有“天下粮仓”、“鱼米之乡”之称。主要种植水稻、麦子、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




4 文化艺术

苏州有一个典雅的别名“姑苏”。当地土语音,发声词,无意义,常作专用名词的前缀词。苏州话是吴语的代表方言之一,吴语是汉语各方言语系中形成最早的方言之一,古吴语融合古中原语构成现代吴语,因此吴语至今保留了相当多的古音。
苏州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009年末,苏州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5个,文化馆12个,博物馆27个,公共图书馆12个。全市累计6个项目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4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8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平江、山塘历史街区分别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街和中国最受欢迎的旅游历史文化街。



5 地方特产
(1)苏绣, 苏绣的历史可追溯到26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为江苏省苏州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苏绣与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并为四大名绣之首.。苏绣的题材以人物、山水、花鸟、动物为主,有绣片、册面、屏条、屏风等。新中国成立后,苏州艺人成功地创造了双面绣,其代表作是“双面猫”。

(2)丝绸, 苏州是丝绸的故乡,园区唯亭镇草鞋山出土了六千年前的纺织品实物残片;吴兴钱山漾出土了四千七百年前的丝织品实物;吴江梅堰又出土了四千年前的大批纺轮和骨针 ,以及带有丝绞纹和蚕纹的陶,这都说明了苏州古代先辈已掌握了养蚕纺丝的技术。

(3)桃花坞木板年画 是中国江南主要的民间木板年画。桃花坞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以北。(桃花坞位于江苏苏州阊门内北城下)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

(4)宋锦 宋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之一“锦”是一种高级丝织品,苏州出产的宋锦与南京的云锦、四川的蜀锦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锦”。其织造工艺考究,经丝有面经和底经两重,故又称“重锦”。2006年,宋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单位为苏州丝绸博物馆。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又将宋锦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5)碧螺春 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太湖水面,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质地疏松,极宜于茶树生长。





6 旅游资源
苏州古城遗存的古迹密度排名第三,古城14.2平方公里。苏州古城和苏州园林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遗产"集于一身,苏州发现了许多远古文化遗址,尤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最为丰富,著名的有赵陵山遗址、少卿山遗址、绰墩遗址、草鞋山遗址、罗墩遗址等,其中赵陵山遗址1992年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遗址重大发现之一。

苏州现有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常熟)、1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昆山周庄、吴江同里、吴江震泽、吴江黎里、吴中甪直、吴中木渎、太仓沙溪、昆山千灯、昆山锦溪、常熟沙家浜、吴中东山、张家港凤凰),保存较好的古镇(如吴江的黎里、盛泽、平望,太仓浏河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吴中陆巷古村、明月湾),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二的平江路、山塘街。

苏州园林,为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之一,其中九座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截至2009年,苏州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现有保存完好的古典园林73处,其中拙政园和留园列入中国四大名园,并同网师园、环秀山庄与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9个古典园林,分别于1997年12月和2000年11 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截至2014年末,苏州市共有5A级景区点8家,4A级景区点28家,3A级景区点20家。苏州被确定为全国智慧旅游试点城市。
35,704
次編輯